今天Kindle小编推荐的《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的主人公,其老师罗素称其为“天才的完美范例”,是一位兼具“天才”和“怪胎”特质的哲学家。

他的出现轰动了整个20世纪的哲学界。

这本书,是公认写维特根斯坦最权威的传记,中文翻译亦不负原著,可以说是了解维特根斯坦生平和思想的最佳方式。

经由一个人,可以窥见20世纪风云变幻的欧洲,尤其是那个时代的文化圈和文化名人,兼具可读性、严肃性和故事性,即使是非哲学研究的普通读者读来也十分顺畅。

8岁的尖锐发问

120年前,一位8岁的少年,在门口停下来想到一个尖锐的问题:

撒谎对自己有利的时候,为什么要说实话?

多年以后,这位少年闯入罗素在剑桥的办公室,想搞清楚自己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哲学天赋,要不要放弃航空学。

在他师从罗素一个学期后,罗素认定他也许会在哲学领域做出大事。

罗素的直觉为哲学界贡献了一位杰出的人才。在写给情人的信中,罗素说:“他(维特根斯坦)是雪崩,相比之下,我只是个雪球。”

与之保持了长久友谊的宏观经济学之父凯恩斯,当年接维特根斯坦重返剑桥时,也曾写信给妻子说:“唔,上帝到了,我在5点15分的火车上接到了他。”

这位赫赫盛名的天才,便是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对8岁时的那场发问,后来维特根斯坦如此描述:“这一经历,就算不是对我未来生活方式有决定意义,至少也典型地体现了我那时的本性。”事实上,这一发问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他的一生。维特根斯坦终生保持旺盛的激情,炽烈地追寻真实的自我,即便是否定自己也毫不留情。

先是人,然后才是天才哲学家

维特根斯坦天才到什么程度呢?

当年剑桥一度想邀请维特根斯坦任教,面对两位主考官——当时英国最负盛名的两位哲学家罗素和摩尔,在滔滔不绝一阵子之后,维特根斯坦站起身来拍拍主考官的肩膀,安慰他俩说:“别在意,我知道你们永远不会懂的。”然后扬长而去。摩尔在随后写给校委的报告里说:“毫无疑问他是个天才……”

早年他受罗素的影响写就《逻辑哲学论》,成为逻辑经验主义的先驱之一。后期,他脱离了该流派,在《哲学研究》中批判甚至否定了前作的理论。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以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引领哲学研究的两个流派,不可不谓传奇。

在哲学领域之外,他也几乎是碰了哪行,就都可以搞出点事情来的全才:十岁自己做出简单的缝纫机;研究发动机获得过专利;因为懂工程技术,在一战中升至炮兵上尉;曾经亲自为姐姐设计建造过一栋房子;会演奏多种乐器,自学单簧管,据说可以媲美专业水平;编写小学生字典并被广泛赞誉和推广……

在《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一书中,天才的外衣被一层层剥开,他先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使其经历和思想都有迹可循;然后,才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

必须成为天才,否则去死

直到十四岁之前,维特根斯坦都安心于“天才包围着自己,自己没有天才”的感觉。他只是一个父母眼中满是快意的孩子罢了,平庸,温顺,听话。

魏宁格携《性与性格》出现,对维特根斯坦的人生态度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拥有天才不只是高贵的抱负,还是一条绝对律令,必须成为天才,否则去死。他因此而笼罩于自杀的阴影下长达9年,直到后来师从罗素。

魏宁格如何定义天才?

◆ 天才具备最强最清澈的明确和清晰。

◆ 天才是最高的道德,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 天才是有待实现的潜能,为了实现之,必须找到更为真实的自我,摆脱经验自我的限制。

与罗素为“寻找确定的知识”而研究不同,维特根斯坦的战斗对象是自己的本性,他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寻找“更为真实的自我”。这一点,将维特根斯坦与其他哲学家区分开来,比起哲学家,他说,“称我为真之寻求者,我就满意了。”

何为天才,何为责任

梁文道解读《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说,“我们一般所理解的天才,好像是你天生就有某种才华和成就。但瑞•蒙克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天才是一个要自己争取回来的东西,是一种你要努力发现它,然后承担它的一种责任。”

天才与责任之于维特根斯坦,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贴切的写照。用他自己的话说——

“真实于自己是不容违背的责任。”

“若一个人赢得整个世界却失去自己的灵魂,于他又有何益。”

“就改善你自己好了,那是你为改善世界能做的一切。”

他服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非为了国家,而是为了自己。即便子弹打到身边的那一刻,他对“转变为一个不同的人”而抱有的愿望,甚至比解决逻辑根本问题的愿望还要更强烈。

在贯彻“真实于自己”这一责任时,他抱有最苛刻的诚实。

在德里克•贾曼所拍摄的同名电影中,维特根斯坦是一个尖锐、专横、容易暴怒、不容反驳的人,这与传记所述基本相近。

就屋子里到底有没有一头犀牛,他暴怒着与罗素争论;做乡村老师时,也曾为一个小学生居然不懂代数而发狂;他在一战的战壕里写就了《逻辑哲学论》,据说,被俘的时候,他正坐在炮筒上,哼着贝多芬的曲子……

他是天才,也是活生生的怪胎。

临终前,维特根斯坦对他的朋友说:“告诉他们,我度过了极好的一生。”

关注亚马逊Kindle公众号,发现更多好书,遇见更好的自己 。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