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Kindle小編推薦的《維特根斯坦傳:天才之爲責任》的主人公,其老師羅素稱其爲“天才的完美範例”,是一位兼具“天才”和“怪胎”特質的哲學家。

他的出現轟動了整個20世紀的哲學界。

這本書,是公認寫維特根斯坦最權威的傳記,中文翻譯亦不負原著,可以說是瞭解維特根斯坦生平和思想的最佳方式。

經由一個人,可以窺見20世紀風雲變幻的歐洲,尤其是那個時代的文化圈和文化名人,兼具可讀性、嚴肅性和故事性,即使是非哲學研究的普通讀者讀來也十分順暢。

8歲的尖銳發問

120年前,一位8歲的少年,在門口停下來想到一個尖銳的問題:

撒謊對自己有利的時候,爲什麼要說實話?

多年以後,這位少年闖入羅素在劍橋的辦公室,想搞清楚自己到底有沒有真正的哲學天賦,要不要放棄航空學。

在他師從羅素一個學期後,羅素認定他也許會在哲學領域做出大事。

羅素的直覺爲哲學界貢獻了一位傑出的人才。在寫給情人的信中,羅素說:“他(維特根斯坦)是雪崩,相比之下,我只是個雪球。”

與之保持了長久友誼的宏觀經濟學之父凱恩斯,當年接維特根斯坦重返劍橋時,也曾寫信給妻子說:“唔,上帝到了,我在5點15分的火車上接到了他。”

這位赫赫盛名的天才,便是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

對8歲時的那場發問,後來維特根斯坦如此描述:“這一經歷,就算不是對我未來生活方式有決定意義,至少也典型地體現了我那時的本性。”事實上,這一發問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他的一生。維特根斯坦終生保持旺盛的激情,熾烈地追尋真實的自我,即便是否定自己也毫不留情。

先是人,然後纔是天才哲學家

維特根斯坦天才到什麼程度呢?

當年劍橋一度想邀請維特根斯坦任教,面對兩位主考官——當時英國最負盛名的兩位哲學家羅素和摩爾,在滔滔不絕一陣子之後,維特根斯坦站起身來拍拍主考官的肩膀,安慰他倆說:“別在意,我知道你們永遠不會懂的。”然後揚長而去。摩爾在隨後寫給校委的報告裏說:“毫無疑問他是個天才……”

早年他受羅素的影響寫就《邏輯哲學論》,成爲邏輯經驗主義的先驅之一。後期,他脫離了該流派,在《哲學研究》中批判甚至否定了前作的理論。在人生的不同時期,以截然不同的兩種觀點,引領哲學研究的兩個流派,不可不謂傳奇。

在哲學領域之外,他也幾乎是碰了哪行,就都可以搞出點事情來的全才:十歲自己做出簡單的縫紉機;研究發動機獲得過專利;因爲懂工程技術,在一戰中升至炮兵上尉;曾經親自爲姐姐設計建造過一棟房子;會演奏多種樂器,自學單簧管,據說可以媲美專業水平;編寫小學生字典並被廣泛讚譽和推廣……

在《維特根斯坦傳:天才之爲責任》一書中,天才的外衣被一層層剝開,他先成爲一個活生生的人,使其經歷和思想都有跡可循;然後,纔是一位傑出的哲學家。

必須成爲天才,否則去死

直到十四歲之前,維特根斯坦都安心於“天才包圍着自己,自己沒有天才”的感覺。他只是一個父母眼中滿是快意的孩子罷了,平庸,溫順,聽話。

魏寧格攜《性與性格》出現,對維特根斯坦的人生態度產生了持久而深遠的影響。擁有天才不只是高貴的抱負,還是一條絕對律令,必須成爲天才,否則去死。他因此而籠罩於自殺的陰影下長達9年,直到後來師從羅素。

魏寧格如何定義天才?

◆ 天才具備最強最清澈的明確和清晰。

◆ 天才是最高的道德,它是每一個人的責任。

◆ 天才是有待實現的潛能,爲了實現之,必須找到更爲真實的自我,擺脫經驗自我的限制。

與羅素爲“尋找確定的知識”而研究不同,維特根斯坦的戰鬥對象是自己的本性,他終其一生都在不斷尋找“更爲真實的自我”。這一點,將維特根斯坦與其他哲學家區分開來,比起哲學家,他說,“稱我爲真之尋求者,我就滿意了。”

何爲天才,何爲責任

樑文道解讀《維特根斯坦傳:天才之爲責任》說,“我們一般所理解的天才,好像是你天生就有某種才華和成就。但瑞•蒙克告訴我們,不是這樣的。天才是一個要自己爭取回來的東西,是一種你要努力發現它,然後承擔它的一種責任。”

天才與責任之於維特根斯坦,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貼切的寫照。用他自己的話說——

“真實於自己是不容違背的責任。”

“若一個人贏得整個世界卻失去自己的靈魂,於他又有何益。”

“就改善你自己好了,那是你爲改善世界能做的一切。”

他服役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並非爲了國家,而是爲了自己。即便子彈打到身邊的那一刻,他對“轉變爲一個不同的人”而抱有的願望,甚至比解決邏輯根本問題的願望還要更強烈。

在貫徹“真實於自己”這一責任時,他抱有最苛刻的誠實。

在德里克•賈曼所拍攝的同名電影中,維特根斯坦是一個尖銳、專橫、容易暴怒、不容反駁的人,這與傳記所述基本相近。

就屋子裏到底有沒有一頭犀牛,他暴怒着與羅素爭論;做鄉村老師時,也曾爲一個小學生居然不懂代數而發狂;他在一戰的戰壕裏寫就了《邏輯哲學論》,據說,被俘的時候,他正坐在炮筒上,哼着貝多芬的曲子……

他是天才,也是活生生的怪胎。

臨終前,維特根斯坦對他的朋友說:“告訴他們,我度過了極好的一生。”

關注亞馬遜Kindle公衆號,發現更多好書,遇見更好的自己 。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