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难得的一位好曾孙曹髦,被司马师扶上皇位后,励精图治,争取内外人心希望能力挽狂澜,救回曹家江山,经过六年的努力,从十四岁忍到二十岁,几次出招都被司马兄弟化解,绝望之下,带领宫中侍从杂役约有两百余人,一群散兵游勇蜂拥出宫,咋呼著要讨伐司马昭,到东止车门,遇到屯骑校尉司马伷一众,曹髦大喝一声,天子威严仍在,众人逃走不敢与战,一路前出,碰到司马昭铁杆心腹中护军、贾南风之父贾充,挥著武器带众兵将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众人还是心虚,见曹髦亲自上阵,不敢下死力,贾充手下骑督成济眼见将败,问贾充要怎么办?贾充说,司马公平时养你们何用?还不动手,于是成济与其兄成倅互相配合,用戟刺死曹髦。

司马昭闻报也大惊,连忙赶到现场跪在地上,现场又来了司马懿的弟弟、司马昭的叔父、太傅司马孚,他奔跑著走上前,抱起曹髦尸体哭著说,陛下被杀,都是我的罪过啊。戏做足后,司马昭走进大殿召集群臣开会,尚书左仆射、陈群的儿子陈泰不来,司马昭让陈泰的舅父去传召他才到。(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陈泰曹魏元老之后,平日有贤名也有战功,朝野敬重。这时出了杀皇帝的大事,司马昭也需要借重他的威望平定局势挽回人心。便问他这件事要如何善后。

陈泰说,只有斩贾充以谢天下,曹髦之死,起因是司马家专权,司马昭是间接主谋,但总不能叫他自杀,于是主张杀在现场率先举武器攻打皇帝的贾充,又是贾充指使成济下毒下的,也算能遮掩过去,这替罪羊合适。但贾充是司马家心腹,为他们坏事做尽,司马昭虽然惊叫「天下人该怎么看我啊」,可要他杀了贾充还真舍不得,以后这样的好狗难找了。便问陈泰有什么其他办法,陈泰说,难道要我说别的话吗?意有所指像是要针对司马昭。(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没办法,司马昭再与其他人相议,最后逼郭太后下旨栽赃说,「曹髦这孩子,从小就看著不孝顺,忤逆啊。进皇宫以来,少给我问安请安,还没事在宫里射箭,这箭射哪?射我的宫殿,弓箭甚至落在我的面前。我被吓得……几十次让大将军废了他,不然迟早被射死,他得知后,竟然派人给我下毒,幸好我命大没死,这次竟然要带兵到西宫来杀我,好在列祖列宗保佑,逃过一劫」。这道谕旨把曹髦的动机调换,又盖上大逆不孝的罪名,以此减轻司马昭弑君的罪,也可忽悠天下人。(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反转的谕旨下达后,但皇帝也不是谁都可以直接杀的,哪怕你的理由有多正当。司马昭下令诛杀亲手杀曹髦的成济兄弟三族,卫兵去府第抓成倅成济时,兄弟俩听完圣谕,吓得半死,大叫大跳连叫带喊「不服不服」,说是贾充让我们杀的,怎么来杀我们?卫兵上前要抓住他们,他们与卫兵打了起来,衣服扯烂了,干脆全身衣服都脱掉,跑上屋顶大骂司马昭贾充,骂言不堪入耳又有隐事,卫兵不敢再听,乱箭齐发射死成济兄弟,弑君之事的问责就这样结束。


司马昭擅权,曹髦的一时冲动是导致被杀的直接原因。曹髦《潜龙诗》的出现,又被贾充添油加醋的告诉了司马昭。至此司马昭常有除曹髦之心。所以司马昭的带剑上殿及出言不逊和被长期的压抑,最终激怒了曹髦,不听王经的劝告,带人径出南阙欲除司马昭。结果在贾充的授意下,成济杀了曹髦。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情况下,司马昭难辞其咎。幕后人司马昭,主使人贾充,执行人成济,这三个人均构成弑君之罪。要知道这是要灭门的。司马昭为了平息非议,一脸的无辜,摆脱罪名,于是猫哭老鼠假慈悲,坦护了贾充,把成济活剐灭族,这样就把「弑君」的罪名嫁祸到了成济身上,众官都知道司马昭是黑老板,但明哲保身,司马昭权倾朝野,路人皆知。谁又敢自取其祸呢?要知道贾充可是司马昭的幕僚死党,绝对的心腹。所以曹髦被杀一事,就这样被司马昭处理过去了。除了后人的口诛笔伐外,在当时司马昭「弑君」就这样不了了之了。谢谢邀请!


权柄在手,还需要解释吗?


都是贵族集团的斗争,和老百姓没什么关系,有一点是相同的,祖宗作孽,后代还债,曹家、司马家、以及后来的贵族集团代表,没一个姓氏有好报应,老天何曾放过谁!小编,那些勾心斗角、残酷无耻的事情拨拉来拨拉去研究有意思吗?一天到晚说的都是忠厚贤良、仁义道德、实际上几千年的历史里,字里行间都是篡夺、背叛、歪曲、谎言。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