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子司马轨早夭,次子为长

立长是一个默认的传统,司马衷这点最符合。

2、司马炎喜欢司马衷的儿子

立司马衷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的孙子,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遹,司马遹从小就聪明绝顶很讨武帝喜爱。一次皇宫失火,司马炎在城楼上观看,这时司马遹拉著武帝的衣角让他离开,站在城楼上皇帝在明处,如果有人要刺杀皇帝的话,很容易找到目标。司马炎对这个孙子大为惊奇。相似的故事还发生在康熙,雍正,乾隆的关系上

3、贾家的鼎力支持

司马衷的老丈人家还是很有势力的。

4、枕边风

司马衷的母亲是皇后杨艳,杨皇后是皇帝的原配,与皇帝的感情很好,枕边风还是很重要的。

5、如果不立长,就有可能得选择司马攸

当时立太子还有另外一个人选,就是齐王司马攸。司马攸是司马炎的弟弟,过继给了司马师为后,司马炎继位的时候,就有人认为应该是司马攸继位。司马攸能力太牛逼,如果太子位置任意变化,司马攸很可能继位。

6、司马炎追求无为而治

司马炎是公子哥出身,本身并不爱出力,一直梦想追求无为而治,他可能觉得,即使弄个傻儿子,只要大臣给力,这都不是事


西晋之所以骤兴骤亡,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武帝托付非人,把江山社稷交给傻儿子司马衷来治理,并「塞」给他一个野心勃勃、阴狠狡诈的贾南风做皇后,帝国焉有不迅速崩亡的道理?其实,晋武帝在位时本打算更换储君,而之所以最终没付诸于行动,完全是拜皇后杨艳所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杨艳是武帝的结发之妻,不仅天生丽质,而且聪明贤慧,由此深得夫君的宠幸(「后少聪慧,善书,姿质美丽,闲于女工。」见《晋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一·后妃上》)。夫妻二人共育有3子3女,由于长子司马轨早夭,所以等到武帝登基后,便册立次子司马衷为太子。而司马衷,便是历史上极有名的「白痴皇帝」晋惠帝。

杨皇后在世时,武帝便因为太子的愚呆蠢笨,数次流露出想要易储的念头,结果却屡屡被杨艳引用「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古训搪塞过去。然而「警报」虽然暂时性被解除,但杨皇后知道儿子的地位其实并不稳固,再加上此时胡夫人开始得宠,让倍感威胁的杨皇后更加担心,一旦自己倒下去,司马衷的位子还是难保。

泰始十年(274年),因为长期忍受压抑的情绪,加上身体本来就不好,杨皇后终于一病不起。杨皇后自知时日无多,回想起如烟往事,不禁生出万千忧伤,而最让她担忧的事情,莫过于傻儿子司马衷的前程。杨皇后深知,如今胡夫人受宠,若不加以防范,等将来她的皇子诞生后,极可能会危急儿子的储君之位,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她得逞。

对于男人们来讲,心爱女人的眼泪总是他们难以抵挡的武器。尽管在受宠方面已不敌胡夫人,但作为武帝的发妻,杨皇后深知皇帝对她仍是一往情深,所以便利用后者探视她的机会,趴在丈夫的膝盖上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苦苦哀求他不要废黜太子,并要求立自己的堂妹杨芷为皇后,做太子的监护人。

武帝心肠软,听完妻子的哭诉后也不禁潸然泪下,对于她的要求,不打折扣地全部答应。杨皇后深知丈夫虽然有好色贪玩的毛病,但在夫妻相处之道中,却能保持言出必行的作风,所以在得到他的保证后,便安心瞑目而去。泰始十年(274年)七月初六日,杨艳在明光殿中头枕著武帝的膝盖而逝,终年37岁。

及后有疾,见帝素幸胡夫人,恐后立之,虑太子不安。临终,枕帝膝曰:「叔父骏女男胤有德色,愿陛下以备六宫。」因悲泣,帝流涕许之...泰始十年,崩于明光殿,绝于帝膝,时年三十七。引文同上。

杨皇后薨逝后,晋武帝果然将杨芷召入宫中,命她在侍奉自己的同时,也肩负起抚养太子的责任。杨芷天生丽质、聪明贤慧,入宫不久便深得武帝宠幸(「婉嫕有妇德,美映椒房,甚有宠。」引文同上),才两年的时间便被册立为皇后。随著杨芷的受宠,胡夫人渐渐地便风头大减,再没有机会谋夺后位。

其实晋武帝内心也很清楚,把江山社稷交给傻儿子,自己也非常的不放心,但碍于自己对皇后的诺言,又不忍行废立之事,他唯一能做的,只能是为太子挑选有才干的辅弼之臣,并增强诸侯王的兵力,寄希望于双方内外配合,同心协力地保卫未来的国君。可让武帝没想到的是,他费尽心机制定的各种措施,不仅全部失灵,而且全都成了促使帝国灭亡的「催化剂」。

武帝驾崩即位后,被他寄予厚望的国丈杨骏执政,然而此君非但没有辅弼弱主(晋惠帝司马衷)、治理天下的能力,反而因为党同伐异、贪婪苛酷成为众矢之的。此时,素有政治野心的皇后贾南风乘势而起,不停地在杨骏与诸王间制造矛盾,不久便导致杨骏被杀的结局。紧接著,贾南风又离间诸王,让他们互相争斗,由此开启「八王之乱」的大幕。

诸王混战不已,导致边疆内外的胡人纷纷起兵作乱,使长江以北的中国陷入无休止的战乱之中,而西晋在此过程中也一步步走向崩溃、灭亡。公元300年,导致祸乱发生的「罪魁」贾南风被赵王司马伦毒杀;七年后(307年),晋惠帝被东海王司马越毒杀;又过了11年(318年),晋愍帝被汉赵皇帝刘聪杀害,西晋帝国就此覆亡。此时,距离武帝驾崩才只有28年时间。

史料来源:《晋书》、《资治通鉴》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