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回答问题前我们首先分析一下亚历山大出兵的动机是什么?他提出来的口号又是什么?又是围绕著什么发动一场又一场战争?征服印度后又为何收兵?以后又为何不出兵征战?带著疑问请往下看。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出征小亚细亚,正式向当时世界上最强大帝国波斯帝国宣战,以父亲被波斯人刺杀和解放小亚细亚希腊城邦为口号,以消灭波斯帝国为目标,东征期间亚历山大率领的马其顿军队所向披靡先后经历了「格拉尼卡斯会战」、「伊苏斯会战」、「高加米拉会战」、「海达斯佩斯河会战」四大战役,以劣势兵力轻而易举的灭了四大文明古国中的三个和波斯帝国。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亚历山大有著卓越的作战指挥才能和他所率领的这支军队的素质很强,士兵个个士气高昂,骁勇善战。

亚历山大军队既然这么厉害为何征服印度之后他本人不继续征服其它文明呢,前面我讲到了动机是什么?动机就是消灭波斯帝国,既然现在已经征服波斯了也就没必要再进行下去了(亚历山大打的各个战役其实都是围绕著波斯展开,当时古代中东国家包括埃及和印度都是投靠波斯一边,在打高加米拉战役时巴比伦和印度都出兵了,还有一个原因是波斯残兵逃到印度,这才招致亚历山大出兵印度,但列印度的时候由于士兵不适应当地气候又长年征战开始厌战,战线拉的太长后勤补给困难,而征服的国家里又相继爆发叛乱)。

现在再来讲讲他回去之后所发生的事也就明白为何后面也不出兵征战,首先回去后整合了马其顿、希腊和波斯等各方的兵力,紧接著出兵清扫叛乱,过了几年之后亚历山大就病死在巴比伦(说句题外话,假设不死,又想出兵攻打它国最有可能的是迦太基而非罗马)

以上理由才是最后导致亚历山大打完印度没有继续东征的真正原因。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


其实,亚历山大本人是想继续东征的,但是也要考虑当时的情况。

这场东征可以称为是「远征」了,历时10年,行程万余里,强渡江河、围城攻坚、山地、沙漠作战上百次,远征军不是机器,一时的征服可以带来兴奋,但是长久作战带来的是麻木,是厌倦。

远征到印度时,官兵的厌战情绪增长,并且因为长期的战争,军中疫病横行,继续东征的话,①可能会引发兵变,就是造反。②可能引发大量的士兵死亡。在这种情况下,亚历山大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继续东征。

所以,这场长达10年之久的东征被迫到此结束。


马其顿趁希腊内战,4世纪时控制了希腊,这时出现了一个杰出的君主亚历山大,他年轻有为,野心勃勃想控制世界。为此,他进行东征,扫荡了小亚西亚,回师北非,占领了两河流域,定都巴比伦。又扩展到印度,正当他征服印度时,他突然暴病而亡。靠短期侵略建立的亚历山大帝国也分崩瓦解。假如他不死,很可能灭掉印度。至于再向东,是不可逾越的喜马拉雅山脉。他不可能达到今天的中国!


东征10年,战士们早就厌恶战争了,虽然赚取了丰厚的战利品,谁也不想无福消受,因为死亡随时来临。亚历山大本人其实还想前进!


亚历山大死翘翘了,否则秦国将不会横扫六合,而是西进中东,直捣希腊,嬴政上位后那将统一欧洲,欧盟可能早2400年出现??????


士兵长途跋涉厌战情绪高,后勤补给不足再加上对环境不熟,对南亚地方气候不适应。军心不稳。


因为士兵的思乡情绪,还有印度气候的原因。


很简单的说,因为

亚历山大死了


天气太热了,太热了,弟兄们实在不想去了。若去弟兄们就要造反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