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他的横征暴敛,荒淫无度,致使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最终导致隋末农民的大规模起义。而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刘武周领导的马邑农民率先发动了起义。

刘武周出生于豪富之家。自幼性格豪爽,爱好武艺,尤其善于骑射,以骁勇闻名乡里,喜欢交结豪侠。公元617年春,马邑饥民遍野,刘武周则趁此机会,召集十余人杀死了马邑太守王仁恭,开仓济民,传檄境内,几日之间,便集兵万余人。刘武周自称太守,为了避免腹背受敌,他主动遣使与北方的突厥联络,突厥始毕可汗封刘武周为定杨可汗,并组成突厥联军。随后刘武周又夺取了雁门郡,汾阳宫等,一时之间,刘武周的人马是越来越多,约有数万人。同年,刘武周便在马邑称帝,年号天兴。

继刘武周起事后,全国各地纷纷效仿,称王称帝的特别多。就在刘武周起事不久,太原留守的李渊听说刘武周攻破汾阳宫,并于马邑称帝,害怕隋炀帝处罚自己镇守不力,便在太原起兵,首先「称臣于突厥」,换取太原暂时的安定。而后自己亲率大军南下,直逼长安,推翻了腐败的隋朝,并称帝,建立了唐朝。就在刘武周马邑称帝,建立政权后,各地义军纷纷投到刘武周账下,而最为出名的宋金刚和尉迟恭也就是在此时投奔到刘武周的名下的。

公元619年,刘武周听取了宋金刚「入图晋阳,南下争天下」的建议,率兵3万南下直攻太原,镇守太原的李元吉慌忙派张达等将军率兵抵御,不料全军覆没,此后刘军一路南下,屡战屡胜。李元吉见大事不妙,丢下太原,逃回了长安。至此,刘武周已经控制了全晋。唐高祖李渊听闻后,非常震骇,便有了弃河东,守关西的想法。李世民则亲自上表,势要夺回河东。最后李世民亲率关中全部精兵强将折返战场,李世民在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后,命令唐军坚壁不出,等待时机。而刘武周的军队则是要速战速决。经过1年多的对峙后,情况发生了反转。李世民利用关中有力条件,切断了刘军的运输线,断了粮草的刘军,再也无法坚持打仗了,李世民不失时机,趁刘军北撤时,亲率大军穷追不舍,最终刘军大败。尉迟恭见大势已去,投奔了李世民,随后刘武周和宋金刚为了避难,先后投奔于突厥,后因刘武周和宋金刚不甘心完全投靠突厥,谋归马邑,以便东山再起,不料事情泄露,2人均被突厥所杀。至此,轰轰烈烈的刘武周起事,以失败而告终。

言归正题,为何在史书中未载刘武周的国号呢?俗话说: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在李家夺了江山后,唐朝的史官一致认为刘武周是敌人,把刘武周说成是「贼帅」。记载中只有年号,未载国号,决不是疏忽,而是有意不载。


说的是王世充,他在隋唐群雄争霸的年代里,可以讲是一位运气好到爆棚的军阀。在隋唐群雄争霸中没有谁的运气比他好的了,因为他每次在战场上都被对手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但每次都能奇迹般的获胜,最终还称帝了,并定都洛阳,国号为郑。

王世充能称帝,完全是幸运女神在眷顾他,如果没有幸运女神,他完全不可能称帝的;不过好景不长,在他称帝没多久,他就遇到了李世民,这次,幸运女神再也没有眷顾他了;最终,他便被李世民打败。

至于史书上没有记载,那只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了,成王败冦,历史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