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刘贺我们可能首先会想到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可能会想到刘贺在位二十七天做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荒唐事。刘贺荒淫无道的骂名似乎已经被历代史学家和历代人民所承认。大家都认为刘贺是一个典型的败家子、二流子、无赖、痞子等。但是随著海昏侯发掘,人们通过大墓中的一些陪葬品看到了不一样的刘贺。那么海昏侯刘贺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我觉得刘贺确实不是一名合格的皇帝,但是绝对没有史书中记述的那么夸张。

公元前74年,汉昭帝去世,霍光等人拥立昌邑王刘贺为帝。刘贺是继汉文帝之后又一位藩王入住未央宫。刘贺的表现比起他的先祖差了不少。刘贺得到消息之后没有经过询问就立即出发,出发的时候带了几百个昌邑官员,连天加夜赶往长安。刘贺沿途还不忘抢一些姑娘装在车上。赶到长安之后,刘贺接受了皇帝的玺印和绶带,改嗣汉昭帝,继承帝位。但是刘贺当时并没有前往汉高祖庙拜谒。刘贺即位后,尊上官皇后为皇太后。刘贺从进入长安开始就开始自己荒唐的皇帝生涯。刘贺还没有正式登基之前就私下里买鸡、买猪吃;在汉昭帝的灵柩前表现地非常不符合礼法,在汉昭帝灵柩前演奏音乐;吃祭祀太牢的贡品;把皇帝的马打扮成各种样子,骑上之后追逐各种猛兽;让官奴骑皇太后专用的马车;和汉昭帝的宫人行淫乱之事。刘贺在接下来的二十七天里一共干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荒唐事。

刘贺的种种行为,引起了以霍光为首的各个大臣极度不满。霍光和诸位大臣决定废黜这个荒唐的皇帝。霍光带著群臣一同觐见皇太后,陈述刘贺的种种劣迹,并建议废黜刘贺。皇太后同意了群臣的建议,决定废黜刘贺。霍光随即和诸位大臣一起联名奏劾昌邑王,尚书令细数刘贺即位以来种种荒唐行为。当即以皇太后的名义废黜了刘贺。刘贺一共只当了二十七天皇帝,史称为汉废帝。

刘贺被废以后,被逐回昌邑,削职为民。汉宣帝登基以后,也没有放松对刘贺的监视,一直到他认为刘贺再也没有任何威胁为止。后来汉宣帝又册封刘贺为海昏侯,封邑四千户。刘贺在海昏侯的位子上病逝,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根据史书记载刘贺被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对汉昭帝没有孝道。刘贺入住未央宫等于继承的是汉昭帝的皇位,等于过继给了汉昭帝,他在汉昭帝灵柩前的种种行为完全没有孝道。2、违背皇帝印玺制度。皇帝有三个印玺,天子玺随身佩带,行玺、信玺在符节台。刘贺却将皇帝印玺随意乱放,所有人想看就看。除此之外刘贺还拿诸侯王和将相的印绶随意佩戴在他人身上。3、乱用持节,滥发政令。刘贺让昌邑官员随便乱用皇帝的节杖,随便利用节杖发号政令。4、纵情享乐,行淫乱之事。刘贺在汉昭帝灵柩前随意演奏音乐,在皇宫里赌博,同汉昭帝的宫人行淫乱之事。5、不听大臣建议,拒不改正。夏侯胜和傅嘉等人曾经多次规劝刘贺。刘贺不仅不听,还派人修理傅嘉。

如果仅从上述的史料记载来看,刘贺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荒唐的君主,但是其实有些事如果深究起来根本不是这样。我不否认刘贺是一个荒唐的人,但是我不相信他会如此荒唐。如果刘贺真的如此荒谬的话,他在当昌邑王的时候也好不到哪里去。他能在二十七天干出一千多件荒唐事,就能在昌邑干出更荒唐的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霍光不可能不知道。霍光如果知道的话又怎么会拥立这样一位荒唐的昌邑王呢,又怎么可能再因为刘贺荒唐而废掉他呢。刘贺从昌邑带过来的大臣被杀的时候,他们没有喊冤枉,而是大喊: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说明他们一定有什么行为被霍光发现之后,先下手为强。刘贺被废绝不简单。我觉得刘贺被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刘贺扶植个人势力。刘贺从昌邑带来的两百多名官员不一定都是为了陪自己玩,他希望通过这两百多人完成权力的洗牌。刘贺取诸侯王和将相的印绶给昌邑官员等行为未必是因为荒唐,有可能刘贺希望通过这种行为从霍光手中夺权。

2、阴谋夺取兵权。刘贺私自改变皇帝节杖上旌旄颜色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改变调兵的凭证,从霍光手中夺取兵权。其实这事如果做得好,后人会说刘贺有办法,通过这种形式轻松夺取了兵权。如果失败了就会被人认为是胡作非为的举动。

3、私自祭拜刘髆。刘贺私自祭拜昌邑王刘髆,等于否定自己已经过继给汉昭帝,等于否定汉昭帝和皇太后。刘贺的这一行为被霍光等大臣看成刘贺不甘为傀儡和夺权的重要举措。摆明了表示对霍光的不满,所以霍光要先下手除掉刘贺。

4、刘贺阴谋铲除霍光。刘贺的昌邑大臣被杀之时曾经大喊:「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后来孙万世曾问过刘贺被废之时为什么不坚持不出宫,然后斩了霍光。刘贺表现地非常后悔。种种迹象说明刘贺当时有诛灭霍光的计划,只不过被霍光先下手为强。

所以说刘贺被废绝不仅仅因为他的种种荒谬行为,而是刘贺动了大将军霍光的乳酪。刘贺在没有稳定自己帝位的时候,就提前向霍光发起攻击,无疑是一种冒险。刘贺毕竟只是一个二十左右的年轻人,他的政治阅历比起霍光差远了。他最终败在霍光手中,最终被废也在情理之中。刘贺被废之后他成了失败者,成为霍光和汉宣帝共同的敌人。失败者没有任何话语权,失败者的历史只能由胜利者任意书写。所以才会有了我们在史书中了解到的刘贺。

海昏侯大墓的一些文物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他们也似乎向我们讲述它主人的生平故事。考古学家在刘贺的墓中发掘编钟、琴、瑟、排箫、箜等礼乐用器,说明刘贺对音乐非常感兴趣、也懂得一定的礼仪。考古学家还在墓葬中发现了绘有孔子像及孔子生平的屏风,各式棋盘等文物。此外还发现了几千枚竹简和上百件木牍文书。这些竹简和木牍的内容包括《论语》、《易经 》、《 礼记》等儒家经典,还有一些医书和菜谱。通过这些文物的发掘,我觉得刘贺应该是一个十足的文艺青年。一个爱好儒家经典,受儒家思想影响,爱音乐,懂生活的人,不太像史书中记载的那个荒唐的刘贺。当然这也只是我的猜测。至于刘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们现在只能依据现有资料,做出自己的判断。真正的刘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许只有历史才知道。


汉废帝刘贺汉朝第九位皇帝,也是汉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他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昌邑哀王刘髆的儿子。十九岁即位,当了二十七天皇帝,因荒淫无度、不保社稷而被废去,分封到了今天的江西省永修县,史称「汉废帝」。

从来都是一个不听话的主,他在当昌邑王时期就很顽劣,喜欢斗鸡走狗,跑马逐兔。自汉昭帝去世后,辅助大臣霍光便众臣商量要让昌邑王刘贺当皇帝。刘贺得到继承皇位的诏书时,正值深夜,看完诏书的他兴奋一夜未眠。次日中午,刘贺便出发前往长安。黄昏时就到了定陶,半日竟走了一百三十五里。当然,这一路上累的不是他,而是他的那些可怜的坐骑,匆忙赶路的结果死了一大片的良驹,「侍从者马死相忘于道」,那场面想想就知道有多么惨烈。除了累死一大批马之外,刘贺在狂奔之余如遇到美女,还会进行掳掠,关在远衣服车辆上。刘贺这个人很昏庸,昏庸的人就常常没有主见,没有主见就不会听他人的话。刘贺在当昌邑王的时候,有很多很听话的事列。大臣龚遂让把一些经学博士放在他身边,他也并没有拒绝。正因为这一点,霍光选择了刘贺。

刘贺在位二十七日以来,使者往来不断,拿著旄节下命令给各官署徵调并索取物资,共一千一百二十次。文学光禄大夫夏侯胜、侍中傅嘉等多次进谏,规劝过失,刘贺敬派人按簿册责问夏侯胜,又把傅嘉捆起来关进监狱。刘贺荒淫无道,丧失帝王礼仪,搅乱朝廷制度。大臣杨敞等多次进谏,不但不改,反而一天比一天更厉害。

霍光担心刘贺要危及国家,使天下百姓不安,便以群臣商议,禀告皇太后上官氏,废掉刘贺让他返回昌邑国,刘贺被废后,大将军霍光别立汉武帝曾孙刘询为皇帝,为「汉宣帝」。

元康三年,汉宣帝下诏说:"曾闻舜弟象有罪,舜为帝后封他于有鼻之国。骨肉之亲明而不绝,现封故昌邑王刘贺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侍中、卫尉金安上书说:"刘贺是上天抛弃的人,陛下至仁,又封为列侯。刘贺是个愚顽废弃之人,不应该奉行宗庙及入朝行朝见天子之礼。"奏折得到汉宣帝批准。刘贺便前往封国豫章。 几年之后,扬州刺史柯奏刘贺与故太守卒史孙万世来往,孙万世问刘贺:"从前被废时,为什么不坚守不出宫,斩大将军,却听凭别人夺去天子玺印与绶带呢?"刘贺说:"是的。错过了机会。"孙万世又认为刘贺将在豫章封王,不会久为列侯。刘贺说:"将会这样,但不是应该谈论的。"有关部门审讯核实,请求逮捕。汉宣帝诏令削去刘贺三千户食邑。神爵三年,刘贺去世。

《汉书》形容刘贺,用了四个字:嚚顽放废。这四个字,几乎是对刘贺最精准的描述,翻译过来就是:愚蠢顽固、放荡废物。比较形象的描述,大概就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富二代+权二代。

刘贺何许人也?

他爹叫刘髆,是汉武帝第五个儿子(共五个儿子),为最宠幸的夫人李夫人所生。因为老娘受宠,刘髆自然也受汉武帝的喜爱,很小就把他封为昌邑王。这货仗著爹疼娘爱,也是个不学无术的主儿,以至于《汉书》形容他的时候,只用了两句话:

「天汉四年六月乙丑立,十一年薨。」

刘贺的老爹的记载,随便一墓碑上的字儿都比他多,可见生前也是个不学无术的人。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刘髆如此,刘贺也好不到哪儿去。

《汉书》关于刘贺的记载,从他被征选为皇帝第一天开始。

汉昭帝死后,因为没有儿子,霍光等人商量了一些,选其侄子刘贺嗣位皇帝。诏书送达昌邑王府时,正好是中午。听说自己要当皇帝了,刘贺高兴坏了,脸都没洗,穿上衣服就准备去长安登极。

其日中,贺发,晡时至定陶,行百三十五里,侍从者马死相望于道。

刘贺走的多著急呢?《汉书》记载,刘贺中午从昌邑出发,下午4点左右,已经走到定陶。书上记载他走了「百三十五里」,但是昌邑到定陶这段距离为400多公里,看来刘贺的「百三十五里」是时速。

要知道,那会儿可没火车飞机,刘贺走这么快,可不容易!据说活活累死的侍从和马,一个接一个相望于道。等刘贺到长安时,霍光等大臣都没反应过来:尼玛,这也跑的太快了吧!

可见,刘贺对于当皇帝一事,十分著急。至于路上累死的侍从、以及被自己糟蹋的美女,那些都不重要。

刘贺当上皇帝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带来的200个小弟,全部越级封赏。朝廷里的原班人马该干嘛干嘛去,如此一来,自然惹得旧臣不满。于是,就有人来劝他,希望他能稳著点儿,「皇帝都是咱的了,还急这一会儿吗?」

可惜,刘贺非常固执,依旧我行我素。

除此之外,刘贺趁著汉昭帝尸体未凉,下令让全国官吏进贡庆贺他登极。一来一往,就把霍光等老臣惹怒。霍光一怒,自然是跑到皇太后那里告状。

皇帝宝座还没暖热,刘贺就开始亲小人、远贤臣、贪图享乐。这分明就是在告诉别人:快废了我吧,我不想当这个皇帝。

于是,刘贺刚当了27天皇帝,果然被废黜,200多小弟也都被杀了。

与历史上其他废帝不一样,刘贺虽然被废,仍然继承了原来昌邑王府的所有财产(包括当皇帝期间征收的贡品),这也是他巨富的原因之一。这一点,从海昏侯墓出土的数量庞多的金银陪葬品可以窥得一二。

刘贺被废之后,霍光另选刘询继位,是为汉宣帝。

汉宣帝惧怕刘贺复辟,就随便编了个理由,将他贬谪千里之外的海昏(地名)为候。到了海昏之后,因为天高皇帝远,刘贺更加放荡。

有一天,刘贺与人下棋,下到一半,对方问他:「上次你被废的时候,怎么不抱著柱子坚决不出宫,然后宰了霍光那丫的,继续当你的皇帝呢?」刘贺回答:「唉!我怎么没想到这个呢!算了,没机会了。」

刘贺但凡有点儿脑子,就应该知道自己被贬到海昏的原因。可是,他非但没管住这张嘴,还说了不该说的话,活该他又受到汉宣帝的处罚。

被贬为海昏侯之后,刘贺又过了几年奢侈的生活后,精尽而亡。时人评价他:

「贺,天之所弃……嚚顽放废之人,不宜得奉宗庙朝聘之礼。」

意思是:像刘贺这种不仁不义的废弃之人,还祭祀他干嘛?好歹也当过几天皇帝,连宗庙社稷都不让进,可见他多不得人心。


【文藏来答】提起海昏侯刘贺,第一个想起的就是他无数的陪葬品。

刘贺是汉武帝的孙子,父亲是汉武帝的第五子昌邑王。刘贺幼年早孤,四五岁是就继承了昌邑王之位。作为藩王,不用管理朝政,生来就是享福的。从小继承王位的刘贺整天吃喝玩乐,郎中令龚遂劝谏他,他就用手堵著耳朵,一边跑,一边说:「郎中令你可真会使人羞愧。」然并卵,知道羞愧的他毫不收敛。

其实,刘贺作为一个藩王,只要不做太出格的事,便可保一生荣华富贵。奈何,突然天降大任。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刘贺的小叔叔——汉昭帝刘弗陵去世。汉昭帝没有儿子,因此大将军霍光扶持十九岁的昌邑王刘贺继承皇位。

海昏侯刘贺的印

入京奔丧,继承皇位

刘贺带著大批封国的属臣和仆役,浩浩荡荡前往长安城奔(登)丧(基)。到了长安城东出北头的第一道门——东都门(宣平门),郎中令龚遂提醒刘贺:「按照礼制,奔丧者望见国都就要哭。这是长安的东都门,您该哭丧了。」刘贺说:「我咽喉痛,不能哭。」等快到未央宫的东门时,龚遂再次提醒:「昌邑国的吊丧帐篷设置在此门的驰道北边,驰道上有人行走,反正离帐篷也没几步了,大王你应该下车,朝著宫门面向西匍匐而进,哭丧要竭尽哀伤。」刘贺这才开始哭。

哭丧完毕后,刘贺接受皇帝玺印和绶带,继承帝位。可是,他却没来得及谒见高祖庙(汉高祖刘邦的宗庙),登基仪式没有完成,这给他留下了轻易被废的巨大后患。

海昏侯墓出土金饼

不知收敛,结果被废

入宫之后,刘贺在服丧期就吃肉开荤,扮戏子,听伶人演奏演唱,还在服丧的地方随意打开皇帝印玺。他在封国时候的属官又拿著符节,带著昌邑国的从官、马官、官奴等二百多人进入皇宫,随意游玩,把皇宫当成了封国的王宫。刘贺还让奴仆乘坐皇太后专用的小马车,在后宫随意嬉戏……这一系列行为,引起大将军霍光的强烈不满。

大将军霍光联合朝廷百官,一起上奏皇太后废除刘贺的皇位。皇太后是霍光的外孙女,当然听霍光的。于是,只当了二十七天皇帝的刘贺就被废了,成为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皇太后把刘贺贬为平民,送回封地,并且废除了昌邑国,降为山阳郡,只保留了原昌邑王宫的财产给刘贺。跟刘贺进京的那二百多人都被诛杀,只有郎中令龚遂、中尉王吉和老师王式3人,因多次规劝谏他而免于一死。

海昏侯墓出土铜钱

被密探监视,再封海昏侯

即位的新皇帝是刘贺的堂侄——汉宣帝刘询。即便刘贺封国被除,已成平民,属官诛杀殆尽,但汉宣帝仍不放心刘贺,秘密指使山阳郡太守张敞严密关注刘贺的一言一行。张敞详细汇报了刘贺的情况,包括有多少妻妾儿女,他们与朝廷官员有何瓜葛,王宫的183个仆役都来自哪里都叫什么,王宫有多少财物……事无巨细。

刘贺被废后也知道收敛了,几乎隔绝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以便让皇上对自己放心。昌邑王宫终日大门紧闭,只开小门,每天只有一个穿著朴素的差役早上到街上采买,送一趟食物进去,此外几乎没有人员出入。张敞不放心,还亲自拜访过刘贺,后来他给汉宣帝的密奏中说,昌邑王刘贺的穿著打扮、言行举止,都显得十分白痴。汉宣帝这才放心刘贺,下旨封刘贺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

海昏侯墓出土马蹄金

刘贺跟一位叫孙万世的太守属吏有来往,孙万世问刘贺:「从前您被废帝位时,为什么不坚守在皇宫里并斩杀大将军霍光,却听凭别人夺去天子印绶?」刘贺说:「是啊,我错过机会了。」这点刘贺没说错,当时他的两百多位属官被诛杀时,纷纷哭喊「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就是在骂刘贺当时没抓住机会杀了大将军霍光,以致被废。孙万世对刘贺说:「只怕你的列侯之位也不会长久啊。」刘贺说:「将来肯定海昏侯之位也不保,但这已不是我应谈论的了。」

海昏侯刘贺的这些话被密探报告给汉宣帝,汉宣帝大怒,削去刘贺三千户食邑。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作为汉武帝的孙子,作为曾经坐过龙椅的人,海昏侯刘贺多么富有不难想像。因此,他的墓还才会出土那么多惊世骇俗的文物。

海昏侯墓出土编钟


在江西南昌境内,我国考古人员挖掘出了西汉海昏侯刘贺的墓葬,我国拥有五千年,历史悠长久远,若是刘贺仅仅是一个普通侯爵,那么这件事情也不会造成如此大的社会反应,大多数人之所以对他的墓葬格外关注,其中主要原因是他曾经是西汉王朝的皇帝,虽然他只在那个高位上待了27天。

刘贺(前92年7月25日——前59年),他出身汉朝皇族,汉武帝刘彻的孙子,昌邑哀王刘髆的儿子。刘贺的一生并不算短,却是过得跌宕起伏,因为他曾经因血缘优势,在西汉王朝做过27天的皇帝,所以后人也常用「昏君」二字总结其此生,现在想来实在是有些可悲。

刘贺从小就含著金钥匙出生,若是放在当代,无疑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加富二代。他原本可以凭借皇族身份逍遥一生,在自己的封地上舒舒服服的过自己的王爷生活,却不料命运给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在元平元年(前74年)四月十七日,汉昭帝刘弗陵驾崩,在他离世之前,并没有留下子嗣,继承皇位,这让当时的辅政大臣霍光措手不及,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君,霍光与群臣在权衡利弊之后,从刘氏子孙中选择了不到二十岁的昌邑王刘贺为皇位继承人。

刘贺被扶持上台后,贪玩好色的本性便暴露无遗,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不理朝政,除了与宫女欢乐之外,他甚至还试图强奸年轻的皇太后,没过多久,整个皇宫都被刘贺搅的天昏地暗、乌烟瘴气,这让权臣霍光非常失望。另外,据《汉书》记载,刘贺自登基27天内就干了1127件荒唐事,最终权臣霍光等人联合上书皇太后,群臣认为刘贺刚刚上位便无所顾忌,荒淫无度,要求废除刘贺,另立明主,上官氏同意了,所以刘贺在位仅仅27天便被废除了。

不过史书所记载之事,同样有极大可能为胜利者所书写,就此事而言,刘贺尽管不学无术,不务正业,甚至荒唐透顶,但他毕竟分身乏术,决不可能在27天内,做出1127件天怒人怨的荒唐事来。个人之言,我认为刘贺的荒唐之名,主要原因是霍光想通过以此为由废之,如此他便可以进一步达到专权的政治目的,其实在这场短暂的废立闹剧中,刘贺不过是霍光玩弄权术的一个政治傀儡而已。

刘贺被从皇帝宝座赶下来之后,再次回到原先的封地昌邑,生活比以前低调了许多,直到后来的汉宣帝才将刘贺转去如今的江西省永修县做海昏侯。刘贺虽然被废被贬,并且一直处于被监管的状态下,但是他毕竟是皇族中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刘贺在做海昏侯时期,物质条件方面依然十分富足,从现代出土的海昏侯墓葬陪葬品的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就可见一斑,对于海昏侯刘贺而言,可能做一个普普通通的贵族更加适合他吧。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提到海昏候就不能不说近几年出土的海昏候墓葬中海量的文物。这次考古大发现一下子把原本在民众中籍籍无名的「海昏候」三个字提升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

那海昏候到底是谁?为啥墓葬中会出土海量的金饼、铜钱、文物呢?

其实海昏候说白了就是被大臣所废的皇帝,只不过这个大臣名气很大,彰显了废帝名气很小罢了。我们今天就聊聊海昏候的短暂皇帝生涯。

一、龙子龙孙

海昏候本名刘贺,是汉武大帝的孙子,昌邑王刘髆的儿子。昌邑王死的时候刘贺才四五岁,从小就继承了王位,可以说是含著金钥匙出生。

一出生就是王室,四五岁继承王位这还不算啥,刘贺运气更好的还在后面。

二、从王候到皇帝

元平元年(前74年),汉武帝的继任者汉昭帝刘弗陵二十一岁就驾崩,汉昭帝并没有生育,于是汉武帝时期就掌握朝政大权的托孤大臣霍光等人,就从诸位王侯中挑选了昌邑王刘贺进京继承皇位。

刘贺觉得自己真是运气逆天,于是带著三百随从开开心心的准备当皇帝去了。

三、二十七天的皇帝

刘贺到了帝都后,开心的忘乎所以。连基本的礼仪都不顾。面对汉昭帝的陵墓都不咋哭,光顾著在皇宫大院各种玩闹。

据史书记载,刘贺从当了皇帝到被废的27天之中,利用自己的权势共下发了一千余道乱命。

大臣霍光和张安世等觉得刘贺太胡来,于是联合大臣和太后(霍光孙女)将刘贺废除皇帝,把昌邑王的封国也给取消改为山阳郡,让山阳太守监视刘贺的一举一动。

四、被封海昏候

在汉宣帝的监视之下,刘贺低调的过了几年,汉宣帝觉得如今的刘贺对皇位没有多大的威胁,就将其重新封海昏侯。

刘贺的身份极为复杂,既当过王,又当过皇帝和列侯,在历史上比较少见。因此海昏候刘贺去世之后,传说是以皇帝的礼仪下葬,2016年3月2日,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墓主得到确认,根据墓主身边的玉印确认就是第一代海昏侯汉废帝刘贺。

海昏候墓葬也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

卢植:「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之桐宫。昌邑王立二十七日,罪过千余,故霍光废之。」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靠谱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这位老兄是中国皇帝里的一朵奇葩

1.在他三十三年的人生中经历了从王到帝再到侯,可谓曲折。

2.在位不到一个月,却干了1127件荒唐事。

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由于没有子嗣,刘贺被拥立为帝,这位昌邑王直接被天上掉的馅饼砸昏了,就差没喊我是皇帝,我**。刘贺高兴啊,他迫不及待的要当皇帝了,急到什么程度了,中午出发下午四五点到定陶,赶了一百三十五里,侍从人员的马一匹接一匹死在路上。郎中令龚遂向刘贺进谏,刘贺才令郎官、谒者五十多人返回昌邑。这位还没当皇帝,就开始滥用职权了,到了济阳,寻求鸣叫声很长的鸡,路上买合竹杖。经过弘农,让身材高大的奴仆善用装载衣物的车辆装载抢来的女子。

这样的人到了京城当了皇帝能安分吗?

刘贺在位二十七日以来,使者往来不断,拿著旄节下命令给各官署徵调并索取物资,共一千一百二十次。文学光禄大夫夏侯胜、侍中傅嘉等多次进谏,规劝过失,刘贺竟派人按簿册责问夏侯胜,又把傅嘉捆起来关进监狱。大臣杨敞等多次进谏,不但不改,反而一天比一天更利害,霍光等人最终废了他,给他和他姐妹们各给了几千户食邑,打发回家去了。

刘贺总得来说就是一个执跨子弟,再加上爆发户。他的墓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金器、玉器,令人震撼


人是会变的,海昏侯刘贺自然也不例外。海昏侯传奇的一生充满了变故,从昌邑王到汉废帝再到海昏侯,经过了这一系列的变故,人的性格难免会发生改变。我觉得大致可以把刘贺的一生分为两个阶段来解读其人,即成为汉废帝以前与以后两段儿。

被废前的刘贺:喜欢飙车、任意妄为

刘贺的父亲是昌邑王一世刘髆,而刘髆的生母是李夫人。李夫人生前可以说是汉武帝最宠爱的夫人了。死后被葬在了原本属于皇后的位置。由于李夫人的受宠,刘髆自然「子凭母贵」,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他都是汉武帝的小儿子,可以说是备受宠爱了。并且李夫人去世的早,汉武帝对刘髆应该还会多几分怜惜在。所以,虽然后来李氏家族发生了一些变故,但刘髆还是被封为昌邑王,封地就在山东省巨野县昌邑镇一带 。这里在汉代是相当富庶的。昌邑古城处在一个盛产五谷的富庶地区的中心,因此就成了当时的经济都会,商业贸易发达。北方的牛马牲畜,南方的丝茶竹器,东方的鱼盐海产,西方的皮革文旄,都可以在昌邑城买到。

而且在公元前86年,刘髆卒,年仅六、七岁的刘贺成为了昌邑王二世,当然也继承了刘髆的财富。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都知道吧,光是黄金就80kg左右,是所有西汉墓葬出土黄金的总和,更不要说其中还有非同一般的汉武帝时期皇家的专属用金马蹄金与麟趾金。

所以,刘贺的童年是又有钱又没人管,在这样的背景下,刘贺的童年可以说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过得就是挥金如土、顽固子弟的生活。

他在封国内任性放纵,还喜好外出「飙车」。王吉曾上书劝谏刘贺。书中有一段说:

大王您现在不好读书学习而喜好游玩,放纵自己,整日凭靠著车栏杆,驾车驭马,宾士不停,口舌因怒斥吆喝而倦怠,手臂因持鞭牵辔而酸痛,身体因车马颠簸而劳顿。

划重点:不好读书、喜好游玩、放纵、整日驾车驭马。

喜好「飙车」这一点从海昏侯墓出土文物中也能看出。海昏侯墓出土了大批的鎏金车马器,尤其是那套当卢,精美至极。此外还陪葬了5部车,一部车用4匹马,刘贺后来被封为海昏侯,是列候,已经不是诸侯王,却敢用真车马陪葬,可见是因为生前极其喜欢了。

  • 车马器

并且刘贺经常与驾车马的奴仆和厨房伙夫在一起饮酒作乐,随意赏赐,并没有什么赏罚标准。其实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样的刘贺有点不拘小节。但是当时毕竟是在汉代,等级森严。

汉昭帝死后,天降好运。刘贺成了西汉第9位皇帝,此时的刘贺也不过十八、九岁。在前往长安的路上很是得意,并且不听劝阻。终于抵达长安,白天刘贺主持昭帝的丧礼,夜间竟然嬉戏无度。没有表现出「孝」来。也没能讨好霍光,以至于最终被废,成为汉废帝。

此时的刘贺就是一个不好读书、没有政治经验、任性放纵的人,并且是任性起来谁也劝不了。

被废后的刘贺:小心谨慎、郁郁寡欢

被废后,由昌邑国带去的仆臣200多人都被杀了。刘贺可以说是孤零零的返回了昌邑国,还被剥夺了爵位,不再是昌邑王。更重要的是他是废帝,身份实在尴尬。因此也受人监视,虽然财富并没有变少,但他如同生活在牢狱一般。负责监视他的人就有张敞。张敞有份给汉宣帝的报告《条奏故昌邑王居处状》:

「臣张敞,在地节三年(前67)五月到任山阳郡。前昌邑王仍住在从前的昌邑王宫中,在里面的奴婢共有一百八十三人,平日关闭大门,只准开小门,仅有一个清廉的小吏向刘贺领取钱物,然后到市场上采买货物。每天早上送一趟食物进去,此外不得随便进出。官府派了一名督盗,专门主管巡查,察看往来行人。……这位前昌邑王二十六七岁,脸色青黑,小眼睛,鼻端尖而低,胡须稀少,身材高大,患痿症,行走不便。」

从这份报告中可以看出刘贺处于严密的监管中,没有什么自由而言。并且才二十六、七岁身体状况就不是很好了。

仅仅27天左右的时间,刘贺就经历了这样大的变故。似乎应了那句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眼见的好事变成了祸事,可是却再没有好事发生了。

汉宣帝对刘贺猜忌得很,所以即使后来刘贺被封为海昏侯,也是被封在了荒凉之地。同样是受人监视,这次监视负责监视的人叫孙万世。他可不像张敞那般好心了。似乎还给刘贺「下套」。

孙万世问刘贺:「从前将被废时,为什么不坚守在宫殿不出?如果斩杀了大将军霍光,你也就不会有如此结局,任凭别人夺去了您的帝玺与绶带呢?」

刘贺回:「是的,确实是失去了机会。」

孙万世接著又说,他认为刘贺将在豫章被封为王,不会长久为列侯。

刘贺回:「将来也许会是这样,但这不应该是我们所谈论的。」

刘贺最后一句的回答可以说是十分的谨慎小心了。

就是这样一段话被解读成刘贺被废仍不知悔改,对帝位仍有觊觎之心。有人上书建议立即逮捕海昏侯。最终刘贺被削去3000户食邑。原本海昏侯的食邑也不过是4000户。从刘贺后半句中可以看出刘贺此时说话已经十分谨慎小心了。而他所期待的也不过是能被再次封王。这一点从他墓中出土的简牍也能看出。

多块木牍上有:「南蕃昏侯臣贺昧死再拜皇帝陛下。」、「再拜为秋请……元康四年」等文字。

刘贺当时在封海昏侯的同时,汉宣帝也下令刘贺不必每年进京参加宗庙祭祀。这就相当于剥夺了刘贺的政治权利。这些木牍上的这些文字恰恰也显示,刘贺他希望能参加宗庙祭祀,对重返长安仍抱有期望。可惜精明又多疑的汉宣帝哪会给他这样的机会。此时的刘贺必定是郁郁不得志的。不久后就去世了。

这样看来,如果当初没有突然继承帝位,只做个昌邑王倒是更自在了。

我是阿斗,喜欢历史,喜欢逛博物馆。欢迎与我互动、关注,感谢支持!

一个悲剧,一个从皇帝到贫民,对一个人的打击可想而知,,刘贺的问题是年少轻狂,没有认清形势。


史书上写的太假,一看就是故意摸黑。海昏侯被废应该是权利争斗的结果。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