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废」帝刘贺,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特殊的皇帝

其一生经历也堪称「传奇」!

刘贺出身不错,是汉武帝的亲孙子。其父亲刘髆乃是汉武帝的第五子,母亲是汉武帝宠妃李夫人,舅舅是贰师将军李广利。

注意啊,这个李广利和李广他们家没啥关系,这个人是个平庸之辈,打仗多是败绩。卫青霍去病时代狂揍匈奴人的大汉天军,到了他手里简直变了一个样。和匈奴对战,败多胜少,如若不是因为自己这个妹妹和外甥的关系,他早被汉武帝拿掉了。

在刘弗陵出生前,刘髆是汉武帝最小的儿子,深受汉武帝的宠爱。巫蛊之祸后,卫太子刘据满门被屠,这个太子之位也就空出来了。

而刘髆无疑是新太子的最热门人选,首先二哥刘闳早死了,三哥刘旦原本最有资格,但他是个急性子。当年汉武帝重病,他怕老爸突然挂了,来不及立他为太子。为了防止生变,居然上奏汉武帝,自请戍卫都城。这把汉武帝给气的不行,之前长子刘据死于兵乱,这下你又来,是想搞兵变?

于是他被排除太子人选之外了!

而四哥刘胥是个大老粗,性格乖张,目无法度,汉武帝也不会传位于他。

至于刘弗陵,年纪太小了,他刘髆绝对是最佳人选。

但是,他被自己舅舅给坑了。当时李广利乃是当朝大将,手握重兵,刘据死后,其一直想将外甥刘髆推上太子之位。由此还和丞相刘屈牦密谋,二人共举刘髆为太子。这个刘屈牦是汉武帝的侄子,又和李广利是亲家,自然是满口答应。

这原本问题不大,二人一将一相,推刘髆上太子,那基本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但后来刘屈牦因夫人拜神诅咒汉武帝,又是一场巫蛊大案,他和李广利这件事儿也被拉了出来。

李广利也遭到牵连,妻儿惨遭收押。

而当时李广利正领兵在外,因此事而心神大乱,无心作战,最终兵败被俘。关键是他还投降了匈奴人。

这下刘髆肯定事没希望当太子,这才有了后来的幼子刘弗陵继位,是为汉昭帝。

刘髆死后,其子刘贺袭爵昌邑王,原本这辈子当个诸侯王也就差不多了。但天意弄那个人啊,小叔叔刘弗陵英年早逝,没能留下子嗣。

国不可一日无君啊,必须得从刘姓宗室里面来选!

当时朝政大权又霍光把持,面对这个继位人选,他有著自己得算盘。首先刘旦早死了,而且后代是不能选的,因为刘旦早年与霍光有隙,曾联合霍光政敌叛乱,犯下了谋反大罪。

广陵王刘胥,之前没考虑他,现在更不会考虑!

那么剩下来得汉武帝直系,就只有昌邑王这一脉了。(太子刘据之孙刘询,因为家庭背景,以及辈分的关系,也没考虑他)。于是霍光选了昌邑王刘贺。

但是,两人的合作并没有擦出火花,刘贺不是等闲之辈,他不甘心霍光独揽大权,自己来长安时就带了一大批官员。俨然是要全方面接管。

但长安不是昌邑,霍光在这里有著绝对的权威,刘贺斗不过,最终被废,在位仅27天,是为汉废帝.

当然,按正史所载,刘贺被废不是因为争权。而是他太荒唐了,27天做了一千多件荒唐事儿,说实话这未免也太夸张了。

刘贺被废之后,打回原籍,不过他的封国也没了,从昌邑国变成了山阳郡;后来霍光又找了刘据之孙,刘询,是为汉宣帝。

汉宣帝继位没几年,将刘贺改封到海昏县,是为海昏侯。

前几年出土的海昏侯大墓,就是他的!

所以纵观刘贺这一生,国王他当过,皇帝也当过,侯爵也当过,一个人极其这三种身份,也是不易。


刘贺能当上皇帝是因为权臣霍光的选择,他的父亲是昌意哀王刘髆,刘髆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五个儿子,刘贺也就是刘彻的孙子。

汉武帝有六个儿子,因为嫡长子太子刘据行巫蛊起兵作乱失败死,老二老五早亡,老三老四失宠,就立了小儿子刘弗陵为继承人,另外选择田千秋、霍光、金日䃅、上官桀、桑弘羊五人辅政。

在金日䃅死后,霍光铲除其他三位独自掌权,成为大汉名副其实的真皇帝,哪怕是汉昭帝刘弗陵加元服表示长大可以亲政了,霍光都不归政,活活憋屈死了汉昭帝,因为霍光干涉内宫,汉昭帝也没有留下一男半女。

为了继续掌控大权,霍光肯定不能立还活著的武帝儿子广陵王刘胥,就选择第二代昌邑王刘贺做为叔父昭帝刘弗陵的嗣子来继承皇位,因此,十七八岁的刘贺得以继承帝位成为大(霍)汉(光)的新(傀)皇(儡)帝。

霍光选择刘贺的原因,其一是辈分低,霍光可以用外孙女昭帝上官皇后的名义挟制他,其二,刘贺有为人轻狂的名声,所谓轻狂就是有点不太全性的样子,俗话说的逗比,其三就是年轻没有政治经验很好掌控。因此,刘贺被霍光扶上帝位。

但是,这货的确轻狂,根基未稳呢,连告庙都没完成呢,就心急火燎想把兵权掌控在手,触怒霍光,被霍光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为理由废黜,仅仅在位二十七天。

就是这样。

请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觉得猴格写的还行的就赏个关注!点个赞吧!觉得猴格写的有误的也请不吝赐教!理性交流!谢谢!咱们史料说话,谢绝以讹传讹。微信公众号 猴格大人说历史 更改为 蛮大人说历史,敬请关注。

首先感谢邀请! 刘贺的父亲是刘髆(bo),是汉武帝刘彻和李夫人的儿子,著名的贰师大将军李广利的外甥。天汉四年(公园前97年),刘髆被封为昌邑王(今山东巨野),是西汉第一个昌邑王。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正月,刘髆病逝,谥号哀王,史称昌邑哀王。刘髆死后,五岁的儿子刘贺继位,成为西汉第二位昌邑王。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四月,汉昭帝刘弗陵(汉武帝和勾弋夫人的儿子)驾崩,时年20岁。由于刘弗陵无嗣,大将军托孤大臣霍光征召刘贺主持丧礼。刘贺接到治丧委员会的玺书后,不敢怠慢,第二天中午就从封地出发,下午四五点到定陶,一口气跑了一百三十五公里,随从骑的马一匹接一匹的被累死在路上。郎中令龚遂向刘贺进谏,刘贺才令郎官谒者五十余人返回昌邑。刘贺到济阳,让手下人寻求打鸣声响亮的公鸡,沿途买合竹杖。途经弘农,让身材雄壮魁梧的恶奴善带著一帮狗腿子抢劫年轻貌美的少妇长女装在车上。到了湖县,使者就此事严厉地批评责备了昌邑相国安乐,安乐告诉郎中令龚遂,龚遂为此事颇为恼火,于是便去质问刘贺,哪知道刘贺的脑袋摇的像拨浪鼓一样,连连摆手拒不承认有此事。龚遂大为不悦地说:「就算没有此事,那你为何舍不得一个狗奴才善呢?如此一来大王难道不担心会败坏你的英名吗?请即刻将善交出来让执法官处置,也可以洗刷大王的一身清白。刘贺深知到这时再偏袒自己的奴才恐怕不好交代喽!弄得脸红脖子粗,无言以对无奈之下只好将善交给执行法官。 刘贺到霸上,大鸿胪在郊外迎驾,主管车马的官员让他乘坐皇帝的车子。刘贺让他的仆从寿成驾车,郎中令龚遂同车而行。天亮时刘贺一行人到了广明东都门,龚遂对他说:「按我大汉礼制,为先帝奔丧,望见京城就要痛哭不止。这里是长安城的东都门。」哪知刘贺却说「我是非常想哭,可是不巧的很,前几天我染上了重感冒,咽喉肿痛,扁桃体发炎,声音嘶哑,哭出来恐怕不太好听,还是不哭的好。」他执意不哭,龚遂也无计可施。车马到了城门口,龚遂又让他赶紧哭。刘贺说:「城门和郭门是一样的。」仍旧不哭。到了未央宫的东门,龚遂说「大王的封国的吊丧帐篷在这个门外的大路北,不到吊丧帐篷的地方,有南北方向的人行道,离这里没有几步远,大王应该下车,向著宫门面向西匍匐前进,哭到昏天黑地尽情哀桑为止。」刘贺没有办法只好同意。同年六月朔日,刘贺到了哪里,按照祖制礼仪的规则哭丧。刘贺接受天子玉玺绶带,文武百官朝贺已毕,继承大统,成为西汉王朝的第九位皇帝。尊大行皇帝昭帝刘弗陵为皇先考,昭帝的皇后上官氏为皇太后(霍光的外孙女)。 刘贺在位27天以来,荒淫无度,丧失君主礼仪,搅乱朝廷祖制,据史书记载短短27天,他做的荒唐事就有1127件,朝中大臣多次劝谏无果。刘贺不但不思悔改,反而更加变本加厉,日甚一日。霍光担心长此以往必然危及大汉朝廷政局,使天下人心不稳,便召集文武大臣商议,禀告上官太后,废刘贺帝位让他返回封地昌邑。就这样刘贺在位27天便结束了自己的君主生涯,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仿佛大梦一场。


刘贺是昌意王刘髆的儿子。

刘髆是汉武帝的第五子,李夫人所生。李夫人是汉武帝最宠爱的女人,冰雪聪明,她去世后,汉武帝仍思念不已。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虽然才能平平,由于裙带关系,仍受到汉武帝的重用,成为武帝后期军界一哥。

在太子刘据死后,刘髆被立为太子的机会是很大的。他的舅舅李广利是贰师将军,李广利与宰相刘屈牦又是亲家,帝国的两大权臣联合起来,密谋把刘髆推上皇太子的宝座。然而,这恰恰犯了汉武帝的大忌。

很快,宰相刘屈牦被告发,称他的夫人搞巫蛊,诅咒皇帝早死。同时,刘屈牦与李广利合谋拥立刘髆为太子一事也浮出水面。汉武帝大怒,管你什么宰相,刘屈牦被绑赴东城腰斩,其妻子儿女被拉到华阳街斩首示众。李广利一家也被逮捕后处死,而李广利最终投降匈奴。

这么一折腾,刘髆就与皇位失之交臂了,最后刘弗陵继承皇位,是为汉昭帝。

汉昭帝刘弗陵仅活了二十一岁就死了,没留下子嗣。要立谁为皇帝呢?

最简单的方法,当然是由汉武帝的其他儿子来继承。

当年与刘弗陵争夺皇位的武帝诸子,有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与昌邑王刘髆。燕王刘旦因参与上官桀、桑弘羊的谋反而自杀,刘髆已经去世,剩下来的只有广陵王刘胥。朝中大臣多数主张由刘胥来继承帝位,可是掌权的大将军霍光却不愿意。

霍光不愿立刘胥是有原因的。

刘胥不仅年长,而且此人好勇斗狠,崇尚武力,曾经徒手斗熊,被熊抓伤了,险此丧命。这样的人上台,霍光怎么控制得住呢?霍光是一名贤臣,但贤臣不见得就没有心机。此时帝王的废立大权,全操在霍光之手,他岂能不为自己考虑一条最好的道路呢?

就在这个时刻,有一位官员上书,称「废立君主,主要考虑是否适宜,废长立幼也是可行的。」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折上书可能是霍光指使的。霍光便将此奏折交由宰相以下官员传阅,这下子大家明白了霍光的意思了,就是「废长立幼」。按亲疏关系一排,就轮到了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刘髆的儿子)。

其实刘贺这个人,比刘胥更糟糕,十足的纨绔子弟。汉武帝死的时候,他不仅没有表示悲哀,反而还兴致冲冲地跑出去打猎,这在当时是严重违背礼法的。继承昌邑王位后,刘贺更是行为放荡,无人可以拘束,整天喜欢跟一群善于拍马的侍从混在一起,吃喝玩乐,令忠正耿直之臣无可奈何。

霍光算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不过他毕竟有能耐,很快就把刘贺从皇帝宝座上拉下马,立刘病已为皇帝,即汉宣帝。


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崩驾后无子。当时朝中有两派推荐人,权臣霍光推举刘髆之子刘贺,另一派人推举昭帝之兄刘胥,霍光说刘胥是遭汉武帝废除过的太子,不能违背先祖意愿。为了掌控皇权,霍光利用自己外孙女李太后的关系,联手排除异己,力荐昌邑王刘贺。

霍光以给昭帝办理丧事为由,召刘贺入京,刘贺也明白有他意。第二天刘贺带领三百多随从,不知跑死多少马,十一点多钟接近京城,手下要求刘贺哭丧,刘贺以喉痛为由而不哭。就进京而言,准备很不充足(导致后来被废无力反抗)!在太后和霍光的主持下举行皇位交接,却忘了拜庙告祖(造成后来被废的十大理由之一)。

刘贺登基后,帝印不交给掌印官,一直背在身上(造成后来被废理由之一),可见刘贺对得来皇位的恐惧心理。在位的27天里,干了1100多件事(后来以胡作非为罪被废理由之一)!霍光觉得刘贺干了这么多事,却把自己排外,在众臣的非议之下,以十恶不赦罪名,被隔开、监禁手下而废掉,帝印还是霍光从他身上扯下来,交给李太后。

刘贺被贬为庶民,但还是回昌邑国,同时昌邑国改国为山阳郡,直接由中央管理。在霍光和李太后的支持下,立刘据之孙刘病已(后改名刘询)为帝,就是汉宣帝。由于宣帝是汉武帝嫡长房,是以小宗入嗣大宗,刘贺又是昭帝的亲侄子,宣帝深怕刘贺有异动,所以山阳郡皇宫只准开一个门出入,奴仆大量撤回,由国家派人把守门口,出入只准一人。这样刘贺在山阳郡提心吊胆度过十年,宣帝多次派昌邑所在地的山阳太守张敞察看刘贺。

由于所太守张敞对刘贺的保护(说他精神己痴呆),皇帝觉得这位侄子已无威力,出于照顾怜惜之心,公元前63年,便把刘贺提升调为海候(江西省南昌新区)君,享受四千食邑,把他父亲所封都交给他。

四年后,公元前59年,刘贺在海昏去世。古人事死如视生,他的子孙很贤孝,把他所得全葬到墓中,以至他的墓出土文物之惊人,光是金器就达300余件,铜钱20万枚,重10余吨!让人数钱数到手软!还有玉器,书画,陶器等数千件。考古专家在刘贺肚里发现大量瓜子,死因待查。

这就是刘贺传奇的一生,从诸候王到皇帝,再到庶人,又到海昏候!

欢迎评论和点赞!


刘贺为什么能当上皇帝,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霍光想选择一个年轻、便于控制,同时可塑性也更强的皇帝。实际上,汉昭帝去世时,其平辈的亲兄弟仍然有活著的,他就是汉武帝第四子、广陵厉王刘胥。

按照皇位传承规则,汉昭帝无子,皇位继承人要么是他的亲兄弟,要么是他的亲侄子。看起来这位广陵王还是有希望的。但是,刘胥其人虽然孔武有力、力搏熊罴,却「举止无法度」,实际上早已被父亲汉武帝排除在皇帝继承人选之外,这一点霍光也是知道的。更何况,刘胥的地位、年纪和性格摆在那里,如果即位,和霍光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霍光没有傻到给自己制造一个对立面。

那么,就只能从汉昭帝的侄子中选了。不选刘胥,他的儿子自然也不能选。汉武帝第二子齐王刘闳绝嗣。第三子燕王刘旦是涉嫌谋反自杀的,这一支只能排除在外了。嫡长子戾太子刘据在「巫蛊之乱」中自尽身亡,他的儿子史皇孙刘进也死于「巫蛊之乱」,这一支自然也被排除了。最后就只剩下汉武帝第五子昌邑哀王刘髆这一支了。而刘髆的继承人、时任昌邑王正是刘贺。

说到底,刘贺并不是霍光十分中意的人选,只是以大汉忠臣自居的霍光不得已的选择。因为,没得选了,只能选刘贺。而这位刘贺,也的确不是合适的人选。刘贺即位之初,在还没有搞清楚状况朝堂权力配比的前提下,便大肆任用昌邑旧臣,向霍光抢班夺权。最后,在位仅仅二十七天就被霍光以自己孙女上官太后的名义给废黜了。

此后,汉昭帝的侄子也几乎没什么人可供选择的了,可能霍光也被刘贺的事情给搞怕了。于是,汉昭帝的孙辈成为了霍光考虑的对象,最终,在张安世等人的举荐下,戾太子刘据的孙子、史皇孙刘进的儿子刘病已进去了霍光的视野,成为了皇位继承人,也就是后来的汉宣帝刘询。

最后再说一说刘贺的父亲——昌邑哀王刘髆。刘髆,汉武帝第五子,母亲就是那位号称倾国倾城的大美女李夫人。两位舅舅也是名人,一位是著名的宫廷音乐家李延年,另一位就是「巫蛊之乱」时伙同汉武帝的侄子刘屈牦在背后扇阴风、点鬼火,最后叛逃匈奴的贰师将军李广利。天汉四年,刘髆被封为昌邑王,就藩昌邑。本来汉武帝对李夫人爱屋及乌,刘髆还是很有希望的。只可惜,李夫人去世之后,刘髆的舅舅李广利或许著急推外甥上位了,与汉武帝的侄子刘屈牦勾结,联手推刘髆上位。最终东窗事发,外戚勾结宗室,犯了大忌,李氏家族被汉武帝连根拔起,最终正在与匈奴大战的李广利叛逃匈奴。此后,刘髆的希望也彻底终结了。之后,刘髆在父亲汉武帝去世的前一年撒手人寰,死后谥「哀」,即昌邑哀王。汉昭帝始元元年,由其子刘贺袭昌邑王。


话说,汉朝大臣换皇帝,唐朝宦官杀皇帝,这刘贺也是这悲剧人物之一,本不值一提,但这家伙的墓2015年被发掘,是保存最完好的汉代墓,珍贵文物高达1万多件,也就是海昏侯墓了,所以刘贺也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历史人物了。

海昏侯墓出土的铜火锅。

刘贺(公元前92-前59年)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他父亲是刘彻第5子刘髆,被封为昌邑王,封地在山东菏泽境内,他死后刘贺继承爵位,为第二代昌邑王。刘彻去世后,即位的是第6子刘弗陵,为汉昭帝,当时掌权的是外戚霍光,没过几年汉昭帝刘弗陵因病去世,才20岁,无后,霍光找皇帝继承人,首先汉昭帝的兄弟辈只有广陵王刘胥,这人曾巫蛊过汉昭帝,性格又不好,被霍光排除,后在汉昭帝侄子辈找,只有二代昌邑王,19岁的刘贺了。

图为海昏侯墓出土的金饼子。

于是刘贺被霍光拥立为帝,但只当了27天就被霍光赶下台了,连登基皇帝位的程序都没走完,史书上说刘贺昏庸,不到一个月干了1000多件坏事,让霍光实在看不下去,只好换人了,其实不然,个人觉得刘贺做了以下三件事,让霍光感到威胁,一是刘贺封了自己当昌邑王时跟随亲信200多人为官,是为排除霍光集团;二是改变了汉朝军队兵符,是为夺取霍光的兵权;三是以帝王之礼祭祀自己父亲刘髆,是为挑战汉昭帝的帝位和霍光和上官太后的权利。

海昏侯墓出土的蒸馏器。

于是霍光和上官太后废黜了刘贺,将他赶回自己封地,立了刘彻的曾孙刘询,为汉宣帝。刘询即位后有些忌惮刘贺这位前任皇帝,于是将他封到豫章郡,也就是今天的江西南昌境内,为海昏侯,古人把湖泊称为海,昏是日落西方,海昏侯就是鄱阳湖以西的侯,并不是昏庸无能的意思。


刘贺的父亲是昌邑哀王刘髆,汉武帝和李夫人的儿子。

霍光之所以立刘贺为皇帝,主要有下列几个原因:

第一,刘贺的奶奶是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巫蛊之祸以后,卫子夫被废,汉武帝已经没有皇后了。汉昭帝即位后,霍光根据汉武帝生前的喜好,追尊李夫人为孝武皇后,因此,刘贺就是汉武帝的嫡孙,在汉昭帝没有后代的前提下,立嫡孙为帝,那是名正言顺的。

第二,汉武帝的皇子中,只有广陵王刘胥健在,但刘胥这个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不是当皇帝的料。武帝在位的时候,对他的印象就很糟糕。然后是刘据的孙子刘病已,他流落民间,地位低下,也不合适。刘贺是昌邑王,又是武帝爱子的儿子,比较合适。

第三,刘贺只有十七岁,按照古人二十而冠的说法,他还没有成年。而霍光早已大权独揽,炙手可热。为了继续掌握权力,他当然要立一个年轻的、没有政治经验的、贪玩的,这样他可以方便掌权。

以上三条,就是刘贺能够得到霍光拥立的原因。


刘贺的父亲刘髆,是汉武帝刘彻第五子,刘髆的母亲是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李夫人有两个兄弟,一个是西汉时期著名的音乐家李延年,另一个就是贰师将军李广利。

李夫人的哥哥李延年原本是汉武帝宫中一个乐工,一次在为汉武帝唱新声变曲的时候唱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意思就是说皇帝容易当,佳人却很难寻。李延年知道汉武帝喜爱美人,后宫嫔妃众多。于是便把自己的妹妹李夫人推荐给汉武帝,见到李夫人以后果然美妙无比,还善于歌舞,于是受到了汉武帝的宠幸。后来生下了刘髆,也就是刘贺的父亲。

李夫人病重的时候,汉武帝亲自到病床前问候,李夫人用被子蒙住自己的头说:妾生病这么长时间,容貌毁坏,不可以见你了。就把儿子刘髆和兄弟托付给你了!汉武帝爱李夫人的美貌,十分想看看她,李夫人又以「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为由,再三拒绝。汉武帝为了见她一面,赐千金给她兄弟,并封了李广利高官显爵。李夫人的回答很干脆,赐千金、封官是皇帝的事情,见面却是不可以。后来李夫人的姐姐们责备她说,为什么不在见面后在将儿子兄弟托付给他呢?李夫人回答说:我是因为美貌才得到皇上的宠爱,以美貌获取别人的喜爱,会随著年龄的衰老而逐渐被抛弃。如果皇上今天见到我没有以前那样美丽,必然会不喜欢我。又怎么可能照顾我的兄弟善待我的儿子?所以李夫人死后,汉武帝十分爱戴他们的儿子刘髆,哥哥李广利被封为大将军,地位和之前的卫青不相上下,可以说是无限恩宠了。

汉武帝晚年的时候发生了重大政治事件-巫蛊之祸,太子刘据被人陷害惨遭武帝杀害。朝廷里没有了太子于是当时大臣们私下议论立谁为未来的君主,身为大将军的李广利野心勃勃,与当时的丞相、也是自己的儿女亲家刘屈牦密谋策划,想立刘髆为太子,以便自己在幕后操纵大局。但是这件事情很快就被英明的汉武帝识破了。事情败露后,丞相刘屈牦被处死,将军李广利转而投降了匈奴,但过了不久也被匈奴人所杀。值得庆幸的是,由于刘髆事先对这些谋划一点儿都不知情,所以他也没有受到什么牵连,但想要继承皇位也是没有任何指望了。被汉武帝发送到昌邑,做了十一年的昌邑王而死。

刘贺为什么能当上皇帝?

汉昭帝刘弗陵当皇帝的时候仅仅才有八岁,所以汉武帝给刘佛陵留下了四个托孤大臣,霍光(大司马大将军)、金日䃅(车骑将军)、桑弘羊(御史大夫)、上官桀(左将军)为顾命大臣刘佛陵在位的时候除了霍光,几个托孤大臣接连倒台,只剩下霍光一家独大。他再也不想有其他人和他分享权力。而汉昭帝去世后,找一个听话的人当皇帝,绝对是霍光最愿意的一个结局。所以当时有很多王侯都比刘贺有资格当下一个接班人,但是刘贺这人昏庸、贪玩是出了名的,做昌邑王的时候就有很荒唐事,常常没有主见,没有主见就会听他的话。所以霍光选择了刘贺,当然这里面也有刘贺运气好的成分。

刘贺为什么当了几天皇帝?

刘贺当皇帝以后玩还是他正儿八经该干的事,在朝堂之上刷火锅、在昭帝嫔妃居住的掖庭中嬉闹作乐、甚至还想亵渎皇太后。这些事情霍光都看在眼里,只要别太过分,睁一眼闭一眼随他玩去,只要刘贺听话就行。但是后来刘贺的表现让霍光不大满意了,主要的事迹有:拿皇帝的印章随意的分封自己的亲信做大官,在朝廷里结好朝中大臣。许多重大事件,不但不听霍光的意见,还跟霍光对著干。所以霍光忍不下去了,在刘贺当皇帝27以后,给刘贺列了一千多条罪状赶下台,当然一千多条肯定有点夸张,但是七八条总该是真实的吧。


刘贺的父亲刘髆,是汉武帝刘彻之子,天汉四年(前97年),刘髆被封为昌邑王,成为西汉第一位昌邑王。后元元年(前88年)正月,昌邑王刘髆去世,谥号哀王,史称昌邑哀王。刘髆死后,年仅五岁的刘贺嗣位,成为西汉第二位昌邑王。

汉昭帝驾崩时,才二十一岁,而皇后上官氏更是才十四岁,并无子嗣。当时掌权的大臣是大将军霍光,当时霍光可能是考虑要找一个比较无能、比较好控制的人来当皇帝,这样霍光就可以继续掌控朝政,一手遮天了。只是霍光没有想到,刘贺不光是无能之辈,更是一个荒淫无道、无德之人。有人统计过在刘贺在位的二十七天里,共做了一千二百多件荒唐事,平均每天有四十多件。而且刘贺并不听大将军霍光的话,霍光眼看刘贺不容易控制,让刘贺继续当皇帝的话,总有一天会脱离自己的掌控,也会危害到汉朝的江山。

霍光虽然喜好权利,但是并没有想败坏汉朝江山,更没有想推翻刘家的统治,自己当皇帝的想法。所以霍光趁著刘贺还未成气候,便果断的以皇太后上官氏的名义将刘贺给罢黜了,迎接戾太子刘据唯一的遗孙、18岁的刘病已为帝,刘病已生长在民间,在朝堂之上并没有自己的势力,霍光认为刘病已比刘贺更加的好控制。只是霍光忽略了汉宣帝刘病已的自身才能与隐忍能力,在霍光去世之后,汉宣帝便趁霍家反叛之际,将霍家灭了满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