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回答不谈历史,不谈政治,不谈斗争,不谈是非,不谈对错,

那么我打算谈什么?

谈人性!谈人的本质,谈一个人是一个老好人会发生什么!

先来学习一个汉字:昏——

这个人呀,到天黑黄昏,劳累一个白天之后,那个不身乏神烦,头昏脑涨呢?于是「昏」就演变成:

列位看官,看明白了,昏字没有坏、奸、蠢、诈、蛮、毒、狠、贪、怨等人性恶的表述,对不对?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就算打算描述「复杂的人性交缠晦涩黑暗政治」,既可以汗牛充栋之言说,也可以做到言简意核,比如——谥号。

给某一个政治人物下定义的话,送他一个谥号足以,刘贺!谥号「昏」。「昏」在下六十五谥也。

为什么刘贺的后人送他一个「昏」字呢?

诸位,不知道您工作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样一种人,反正我经常看到:

说一个人那,年纪轻轻,平时冷眼旁观起来,安分、勤快、懂礼貌、知进退、愿学习、敬前辈、守本分、工作认真,反正呢,哪儿看哪儿好。

上下左右交口称赞,这小伙子单位如果不培养他,简直王八蛋单位呀!

好嘛,终于领导们也觉得这年轻人可以培养一下,又是人心所指,于是这个年轻人一朝得权得势,上下左右莫不心中暗赞一声「好人有好报」呀!

结果?结果就是,原来这家伙只是长得周正,洗的干净,看著眼顺而已。前面说的那一大群优点,只是因为他脑子空空不会争不会抢,安分守己,人家干啥他干啥衍生出来的。到需要他自己做决定了,到需要他为别人做决定了,茫然四顾不知所措。

而,他又是一个「好人」谁也不得罪。全单位上下,谁去他哪里要个东西呀,报个销呀,申请个事项呀,要个权力呀,弄个批文呀,谋个福利,一概照准!无一驳回。

正常人都应该知道,此例一开,连门卫也敢要求大门口放个老板桌椅,如果准了,成何体统?

老好人犯蠢害死人,弄坏事,看官您如果敢说您没有见识过,那么请离开本回答,您真幸福,竟然没有被蠢笨老好人气著过您。幸福的人不应该读下面的文字。

海昏侯刘贺就是这种「老好人」,可是,刘贺做了皇帝啊,皇帝做「老好人」变成了什么样「老好人」?读书万卷脑子空空,杀伐在手人畜无害的老好人也,这就厉害了。

我是相信史书所写他27天干了1127件荒唐事情的,老好人嘛!下面凡有所求,凡有所愿,一律照准,27天时间,不调查,不研究,不开会,不思考,不权衡,顺嘴说上1127次「准」,说完之后,还心情大好,谁也不得罪,满足了他时时刻刻做个「老好人」的愿望,有啥不可能?

我们自己想想,你如果碰上这种领导,而你只是普通一员,对整个单位的成败你也没有责任,没有义务,你不去趁著这种「昏」领导在,为自己谋点福利,你对得起你自己吗?你愿意做个傻瓜吗?你一定会成为1127个人种的一个人的。

好了,看官列位君子,您如果是单位领导上级,您如果是霍光,您怎么办?

杀是不能杀的,一个天下公认的「老好人」你杀了人家,你的名誉还要不要?

那就养著呗!那个公司企业单位不养著几个各种各样的闲人呢?是不是?

并且,您一脚踢开刘贺这种人的时候,上下左右的那些明事理,懂形势的人心中也会暗赞您的,也会心中感叹一声「X,差点让那小子弄砸了大伙的饭碗!"

于是,大家默契的再也不提大家以前对「老好人」刘贺的拥戴,团结在您的周围!团结在霍光的周围。

在公,要对老好人问责私人领域呢?我们要认识到老好人是隐形渣男

就这样!


我是人畜无害小白兔,我来回答不凑数!

霍光废刘贺,理由里有说刘贺短短27天,干出1100多件荒唐事,我滴个乖乖,成天光琢磨做坏事了,这精力旺盛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得是一天干40件坏事的节奏。说出来,恐怕霍光自己都不信吧,实在经不起历史推敲,不过就是废帝编造的由头而已。

(出土的刘贺印章)

真正的原因是,刘贺这家伙,即位以后开始不受控制,急于培植自己的心腹势力,与霍光把持朝政的想法相去甚远。想当初,选皇位继承人不选广陵王而选刘贺,就是因为想著刘贺嫩好控制而已。看刘贺不识时务,于是,霍光党羽开始发难。刘贺一个空降皇帝,除了追随自己的两百多昌邑旧臣,孤立无援,而霍光势力遍布朝野,禁军什么的都在自己人,未央宫外的屯军,就在自己女婿手里呢。结果毫无悬念,刘贺对外戚权臣干政的抗争直接被扼杀在萌芽。后来,霍光时常被人与伊尹并称为「伊霍」。后世往往以「行伊霍之事」。代指权臣摄政废立皇帝。

(霍光像)

相比刘贺,之后的汉宣帝刘询,也就是刘病已,就懂得韬光养晦,该怂就怂,一直忍到霍光死,后面直接把霍家全族都灭了。

(图片来源于网路,如有侵权,请联系我,我立即删除)


随著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的发掘,海昏侯越来越被人所熟知,对海昏侯的研究也是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其中一个大家比较感兴趣的就是海昏侯在位仅仅27天就被废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也是讨论最热烈的问题之一,下面我就简单对各这个问题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海昏侯刘贺以公元前74年7月18号正是登基为汉代的第九位皇帝,于公元前74年8月14号非废除,在位共27天,为汉代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虽然史书上对于这位皇帝的记述并不太多,也多是穿插于其他的传记中记载寥寥几句,但是对于其被废的原因史书上有所记载,《汉书》记载「昌邑王以淫乱废」,《汉书?霍光金日䃅传》记载,刘贺「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 霍光以其荒淫无度、胡作非为,不堪重任,与大臣商议后,奏请15岁的皇太后(霍光的外孙女,汉昭帝皇后上官氏)下诏,废黜了他,随后被逐回昌邑。这个原因也是一直以来其被认为是其被废的原因,其实细细想来,这样的原因他过于夸张。

首先就是这27天干的这1127件坏事,这是多么大的工作量啊,平均每天干42件,这还是不分白天黑夜的干才能完成这样的工作量,很想然·很显然是不可能,是后人对它的抹黑。再者,对于皇帝的继任者难道提前不会去考察其品性吗,如果以品性、德行特别坏的人,怎么可能会让其来京即皇帝位呢。并且当汉昭帝去世时,汉武帝的另一个儿子广陵王刘胥还在人世,正是因为其品行不端,有碍于皇家的颜面,所以不能继位,既然找到了刘贺说明,刘贺的品行还是可以的。还有就是《汉书》记载,当宣布废除刘贺的时候,却是「群臣皆惊愕失色」,如果真的是做了那么多的坏事,不应该是群臣愕然,应该大家都觉得理所应当才对。

《资治通鉴》中记载,刘贺即皇帝位后,大批他曾在昌邑国时的下属得到破格提拔,并且政由己出,特别是著手调整宫廷禁卫兵马,诏命「王相安乐迁长乐卫尉」这可是控制太后寝宫的戍卫,霍光绝不可能对此置之不理,罢黜其位是迟早的事。作为刚刚登基的自己,不好好的韬光养晦,慢慢培养自己的势力,偏偏要不自量力的和当权者硬碰硬,失败的早晚的事,他的继任者汉宣帝就比他聪明的多。

同年,霍光尊立卫太子唯一的遗孙18岁的刘病已(刘询)为帝,是为汉宣帝。在这场皇帝废立的闹剧中,刘贺成为了一个彻底的失败者,他只能接受胜利者所书写的历史。作为失败者,他不过是霍光玩弄权术的一个政治道具而已,身后事只能任由他人涂写。

公元前59年,刘贺薨逝,葬于南昌墎墩山。对于刘贺的逝去,《汉书》中仅仅以「后薨」二字轻轻带过。这个前朝废帝,就这样暗淡如同秋天飘零的一片枯叶,墎墩山成为了他最后的归宿。「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那曾经的往昔,刘贺已没有机会向人诉说他所经历的一切,其中的故事只能靠我们后人从他的墓中来慢慢解读。


皇权衰弱,自汉武帝去世将刘弗陵托付给霍光开始,到小皇帝二十几岁去世,别的朝代还有太后一族能压制权臣,但汉武帝的杀母立子使得霍光一家独大十几年了,刘弗陵在霍光的陪伴下长大,也听霍光的话!所以他们没什么尖锐的矛盾,自然君臣和气了,但海昏侯(昌邑王)刘贺不一样,在封国时大事小事自己做主,身边也有亲信,但满朝文武都是霍光的人,刘贺想封亲信官职自然惹到霍光的利益,霍光可能也是怕了,他的舅舅卫青 卫子夫 太子刘据不也是风光几十年一朝被屠戮大半吗?所以与其等刘贺羽翼丰满动自己,不如先下手为强废了他,就这样刘贺没能斗过霍光,就以在位27天造恶千被废,并闻名于世!


刘贺被废的真实原因:刘贺在政治上是一个飞不高的小鸟。谁当皇帝是极为重大的事情。在拥立刘贺称帝之前,霍光不可能不对刘贺的品行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刘贺如果真的如此淫乱,是瞒不过霍光的谍报的。如果真是那样,来了只能坏大事,霍光根本也不能选他。那么真实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汉书?霍光传》发现一些端倪。

第一,刘贺称帝后,「取诸王、列侯,二千石绶及墨绶、黄绶以并佩昌邑郞官者免奴,」「发御府金钱、刀剑、玉器、采缯,赏赐所与游戏者。」「独夜设九宾温室,延见姐夫昌邑关内候。「引内昌邑从官驺宰官奴百余人,常与居禁闼内敖戏。」赏赐引进昌邑旧臣、单独会见姐夫,显然是在迫不及待地培养自己的势力网,改变霍光大权独揽入的格局。第二,「变易节上黄旄以赤。」节旄为帝王传递军令的信物,改易颜色意即改变调兵符信,从而削夺霍光的兵权。第三,「祖宗庙祠未举,为玺书使使者持节,以三太牢祠昌邑哀王园庙,称嗣子皇帝。」刘贺公然改变皇权承继关系,自成一枝,否定昭帝皇后上官氏的合法地位,而上官氏是霍光的外甥女。这同样是即将向霍光夺权的征兆。第四,刘贺被废数年后,与扬州孙万世交往,万世问「前见废时,何不坚守勿出宫,斩大将军,而听人夺玺绶乎?」曰:「然,失之。」说明刘贺确实制定了斩除霍光的计划,但被霍光侦知,先下手为强。这也就怪不得霍光27天就要废他了。


这是朝廷中两股势力斗争的结果,最后是霍光赢了,仅此而已!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