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徐晃和张辽都是当时曹魏「五子良将」之一,也都入选了所谓的「三国二十四名将」,北宋时期张预编写的《十七史百将传》中,张辽、徐晃二人也与张郃、李典、邓艾、司马懿、诸葛亮、关羽、张飞、周瑜、吕蒙、陆逊、陆抗等十一位三国名将一起入选,就此来看,两人无疑都是三国一流武将,那么,如果两人之间进行对比,谁更厉害?

一、主公评价:

徐晃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后来传投曹操,也曾经历曹丕和曹叡两代魏帝,张辽则先是跟随丁原、何进、董卓、吕布,吕布败死后归顺曹操,曹丕黄初三年去世,两人都是降将身份加入曹魏阵营,但都受到曹操的重用。

曹操对两人的评价满是溢美之辞,他认为徐晃「有周亚夫之风」,评价张辽、乐进和于禁则说:「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从评价中难判二人高下。

曹丕则评价张辽「此亦古之召虎也」,召虎是西周重臣,平定淮夷有功,以之比喻张辽,可谓当时最高评价了。

二、后世评价:

唐德宗建中三年,武成王庙在十哲的基础上增加祭祀古今名将六十四人,其中三国名将有诸葛亮、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濬、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徐晃没有入选。

宋徽宗宣和五年,武庙祭祀历代名将七十二人,其中三国名将与唐代武庙相同,徐晃还是没有入选。

明太祖朱元璋曾以曹操喻评元将王保保,当时提到曹操的谋臣是荀攸和荀彧,猛将是张辽和张郃,并无提及徐晃,可见朱元璋心中张辽和张郃更强。

三、战绩:

《三国演义》的武将单挑等只是小说家之言,不可当成武将实力评比的参考,若论个人武力,或许诸葛亮、司马懿都不能算武将,更评不上宋前历史百将,因此,对比徐晃和张辽谁更厉害,还是要参考战绩。

徐晃曾参与多次重大战役,包括官渡之战、白狼山之战、南郡之战、关中征伐、夏侯渊平凉州之战、汉中之战和樊城之战,但只有樊城之战算是独立领军击败关羽,其余战役皆非主将。

而张辽也曾跟随曹操参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但他在白狼山之战中,临时获得曹操所持麾,以少胜多斩杀乌桓单于蹋顿,而自建安十九年起,张辽长期驻守合肥抗吴,此后曹操主力一直在西征,张辽力拒东吴不失,其间曾以八百将士打败孙权十万大军主力,留下「张辽止啼」的典故。

以上是徐晃和张辽的对比,六甲番人认为张辽略强,不知您是否认同?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问题:曹操手下的名将徐晃和张辽谁更厉害?大家好,我是历史的笔记本,记得关注哟。

常言道:乱世出英雄。汉末三国初期这段时间可以说的上混乱不堪,各种能人异世层出不穷。曹操作为一方大佬,手下更是兵强马壮。这些高手里,张辽和徐晃两人的名气极大人物。要说张辽和徐晃谁更厉害?我认为只能从武力值上面来判定谁高谁低,毕竟很多的因素咱们不能定,比如智谋等。在单从武力值情况下,我认为一定是徐晃的战斗力更高,他比张辽更厉害。

首先,我认为当时的许诸和马超的战斗力基本上算的上是一个档次的高手。但是徐晃却可以跟许诸打50回合,而且是战平。但是张辽却只能50回合和张郃战平,可是张郃却在20回合就被马超解决了。所以在一对比的情况下,自然是徐晃的战斗力是高于张辽的。

再者,有一次颜良在阵外叫阵,十分嚣张。当时曹营无人敢应战,因为曹操的贴身保镖许诸是不能出站的,他要保护曹操。剩下的「猛男些」却无人敢去,张辽就不敢去,当有一人除外,他就是徐晃,徐晃就去参与了干架。所以从侧面也能反映出徐晃战斗力是高于张辽的。

所以我觉得从这两个对比的方式,可以看出,徐晃战斗力基本上算得上曹操阵营里前几名的人物,张辽就有点落后了。你怎么看呢?他们谁更厉害呢?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徐晃和张辽相对大家都比较熟悉,所以对于两人同列「六子良将」也好,还是领军之能也罢,或是武勇冲锋之能等,都不作过多评价,单就一点,张辽可完胜徐晃。

那就是统帅的人格魅力。

公元208年,也就是建安十三年,那时曹操正逢「赤壁之败」,军力大损。见一时无法攻克江东孙权,只好将大军主力转向汉中的张鲁,而将江东防御重任交由张辽全权统帅,镇守合肥。

到了公元215年8月,即建安二十年,孙权看到曹操主力远征汉中张鲁,而合肥守军仅有9000余众驻守,大将不过张辽、乐进、李典等人,以为有机可趁,随起大军10万欲攻伐合肥。

当孙权大军兵临城下之际,监军薛悌拿出曹操封存木匣中的一纸手谕,言及孙权大军若至,张辽可同李典出战,乐进军城,护军薛悌及城中文官不可参战。

薛悌将密函手谕宣读完后,同为五子良将的乐进、李典深敢双方兵力多寡太过悬殊,心生惧意,不敢与战,欲待援军。

这时,张辽见此拍案而起,大喝一声:"曹公今远征汉中,那有援兵可至,若坐而待援,只怕合肥不保矣。所以,应趁孙权大军立足未稳之际,主动出击,挫其锐气,则城池可守也。"

而乐进、李典二将闻听张辽之言,依然犹豫不定。

张辽再次怒喝:「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若疑,吾张辽独决之。」

原本李典与张辽素来不和,当见张辽如此坚决,亦深受鼓舞,随慨然应允:「此乃国家大事,既然将军都能奋不顾身,我等怎么能以私人恩怨而放弃守城大义呢?」

从而,张辽、李典、乐进三将依计而行,以800敢死之士大破孙10万大军。

也因此战,成就了一段「张文远大破逍遥津」的不朽传奇。

而在曹刘汉中争夺战中,王平原为曹操帐下一员战将(能被曹操收为帐下的人才自然不一般),因其熟知汉中地理环境,因此被曹操任命为徐晃手下副将,但在安营扎寨之时,被王平指出当时地势易被敌军偷袭,建议身择他地。

这本是合理化建议,但是作为主将的徐晃,却对王平敢公然对自己的用兵指手画脚的行为愤恨不已,随起相害之意。

果然,徐晃被蜀军偷袭遭致大败,王平也已感到徐晃想要加害自己,随向驻扎汉水的赵云投降。后来,徐晃见到曹操却将败因全部归到了王平身上。

王平投降蜀国后,其才能大放光彩,官至镇北大将军,汉中太守。

由此可见,张辽与徐晃二人孰强孰弱乎。


曹操手下的异姓诸将里,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人最为突出,所以在《三国志》里将五人称为五子良将,应该说张辽和徐晃都是非常出色的将才,不过如果一定要比的话,那么个人认为张辽更突出一些。

张辽和徐晃在曹操手下都是屡建功勋,都有非常好的战绩:

张辽最出彩的一战莫过于逍遥津,孙权起兵十万进攻合肥,此时合肥守军不过七千,而曹操正在汉中攻打张鲁,路途遥远。张辽决定出击打击吴军的士气,于是招募勇士八百,主动进攻兵力绝对优势的吴军,张辽杀吴军数十人,斩二将,从早杀到中午,吴军无敢挡者,最后张辽带军从容退去,吴军士气大挫,围攻合肥十多天以后就撤退了,张辽率军追击,差点活捉孙权,打的孙权此后见了张辽就害怕。以七千人马大破孙权十万大军,曹操对此也是大加赞赏。

而徐晃最出色的一战莫过于樊城破关羽了。此前关羽连败曹仁、于禁等魏军名将,威震华夏,吓的曹操都打算迁都了。结果徐晃在樊城大破关羽军,一举解围。曹操夸他功逾「孙武、穰苴」。

两人相比,张辽的对手孙权相比关羽要逊色一些,不过吴军的兵力占据绝对优势,而关羽则因为要分兵围攻襄阳和樊城,所以手中兵力要比徐晃少,加之战后关羽撤军很大原因是吕蒙偷袭了南郡,关羽不得不紧急赶回,因此总的来说还是张辽的表现更出色。

另外说起来两个人归顺曹操还是徐晃更早一些,在曹操和吕布交战时,徐晃就已经是曹操帐下的裨将军了,张辽归顺时不过是个中郎将,比徐晃低一级。不过奋斗到最后,两个人的最高官职张辽官是前将军,而徐晃是右将军,两个人基本并列,张辽排名略靠前一点,而五人的列传排名也是《张乐于张徐传》,张辽排名第一,由此可见,张辽最终还是反超了徐晃,无疑其表现要比徐晃更出色。

所以说两人相比,张辽要优于徐晃。


张辽与徐晃均是令人推崇的三国名将。如果说张,徐二人是千里马,那么曹操就是当仁不让的"伯乐"。

常言说的好:千里马常在,而伯乐不常有。张辽与徐晃都不是曹操开始时的亲随,而是归顺的敌方战将,曹操不计前嫌,知仁善任,让二人在久经沙场的征战中各尽其能,成长为手握雄兵,独挡一方的著名战将,这种君臣济遇,风云聚会的感人场景与共同演出生龙活虎历史话剧的情形是何等令人向往!

论武义,张辽,徐晃难分伯仲。

论品行,张辽仁威,徐晃雄武。

张辽身为武将不失仁心,试想:以关羽之傲,为什么能跪求曹操赦免张辽?为什么关羽被困曹操委张辽去劝降?为什么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曹操派张辽传令放行?就是张辽人品贵重,值得信任,值得托付。而「张辽威震消遥津"则是张辽神威勇武的大英雄气概的本色表现。

再说徐晃。

当年关羽暂依曹操,徐晃曾虚心向关羽学习并铭记于心,对关羽敬仰有嘉。但当两军对圆,徐晃深明大义,慨然而呼:「今日乃国家之事,某岂能以私废公?"如此公私分明令人赞叹。而他统帅大军长驱直入,深处险地能全身而退就连大军事家曹操也赞叹不已:「荆州兵围堑鹿角数重,徐公明深入其中,竟获全功。孤用兵三十余年,未敢长驱径入敌围。公明真胆识兼优者也"。

综上所述,张辽.徐晃,英雄也!


各有千秋,张辽是个文武全才,徐晃在武力上要胜过张辽。张辽威震逍遥津,徐晃解樊围大破关羽,两次战役都是曹魏历史上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战役

徐晃能够战败关羽,虽然有一定的原因,可想他们都不差,不过他们的结局都很不是很好,战死疆场。

在我个人看来还是张辽更胜一筹,至少他能和我们的关大老爷成为好朋友,关羽是什么性格,连孙权在关羽眼里也只是「吾虎女安肯嫁狗子乎」的水平

张辽和关羽甚至都能称得上是好基友,白门楼上 为张辽求情 加上曹操爱才 留的一命 相比之下高顺因为没有兄弟求情直接死掉了

关羽突围 张辽劝他暂且留在曹营 虽然书中没写 但可以推想在曹操那边也是努力夸奖关羽之才 不然以曹操的性格 关羽顶撞过分可能直接会被干掉

五关六将的末尾 夏侯惇要与关羽火拚 连著三道命令 最后是张辽带著放行指令力保关羽出关 如果换做另一个恐怕关羽性命也不保了

华容道 关羽放走曹操后 见到张辽的狼狈 心生不忍 一并放走

能够得到关羽这样的英雄赏识 可见二人存在一种惺惺相惜的情谊


在三国的乱世时期,可谓是人才辈出各展其能。

曹操作为一统北方占据天下三分之二的阵营中自然不乏能征善战的名将,其中作为五子良将的张辽和徐晃不时被人拿来比较。

他们都是降将,都同为山西老乡私下与关羽交好,那么他们谁更厉害呢?有书君就带大家从多方面来为俩人进行一下PK。

一,武力单挑上。

徐晃在《三国演义》中刚出场就干脆利落地擒斩崔勇等五名大将。

投降曹操后,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过投靠袁绍的刘备,击败了颜良文丑,截了韩猛的粮车,可谓风光无限,在铜雀台武艺大会上夺得了第一名。

最出名的便是徐晃和曹操第一猛将许褚打斗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后被曹操叫停称他为「真良将也」。要知道许褚和马超的实力不相上下。

张辽在官渡之战中和张郃打成了平手,而张郃在二十回合中便被马超解决了。从武力单挑上看徐晃要比张辽强一点。

二,战绩上。

张辽随曹操四处征讨,与关羽同解了白马之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斩乌丸单于蹋顿于柳城,又讨平了陈兰梅成。

在逍遥津更是一战成名,曹操赤壁之战失败后,逃回了北方休养生息,留下了张辽、乐进和李典共守合肥,留有九千兵力。孙权趁机率十万大军攻打合肥。兵力过于悬殊,李典和乐进心生惧意,不敢与之交战。张辽挺身而出,并成功说服了与自己不和的李典、乐进共同协力,以八百敢死之士击败了孙权,即著名的「八百破十万」。合肥之战后,张辽一直屯兵陈郡遏制孙权。

张辽生病了,有人劝其趁机攻打,孙权却说:「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

徐晃呢,在关羽攻打樊城时,作为曹仁的援军,与曹仁里应外合逼退了关羽。他统兵有序,被曹操称赞他「有周亚夫之风」。

但在曹刘争夺战中,王平原为曹操手下的一员大将,被任命为徐晃的副将。

他熟知汉中的地理环境,向徐晃提出建议时,不仅不被虚心接受,反而和王平不能很好相处,导致王平临阵反水投了刘备,徐晃也被蜀军偷袭而大败。

他们两个在战争中都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但作为主将,其大度包容与手下协调的合作能力,张辽凭借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完胜徐晃。

三,地位上。

张辽投降曹操之时起点就不低,被曹操拜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与关羽解了白马之围后官升一级至裨将军。

206年讨伐袁谭袁尚有功被升为荡寇将军(高级别的杂号将军),成为了都亭侯。

209年平定了陈兰梅成叛乱时,曹操给了他假节的权力。215年逍遥津之战差点活捉孙权,被曹操提为四征级别的征东将军。

徐晃比张辽投降曹操要早,却并没有升他的官,后有了军功之后由骑都尉提拔到裨将军,官渡之战前,徐晃的职位高过张辽的,但随后便被拉开了距离。

207年徐晃随曹操北征乌桓立有军功,被封为了横野将军,一直到215年讨张鲁时才升为平寇将军(较低级别的杂号将军),

张辽的征东将军是远远领先徐晃的杂号将军的,他居五子良将的首位,而徐晃在五子良将中仅排第四。

如果论单挑张辽也许敌不过徐晃,但看一个人的综合实力并不单单只是看武力的,张辽作为镇守一方的统帅,比起冲锋陷阵的徐晃,他的才能和智谋远远超过了徐晃,大家觉得呢?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应该差不多,徐晃和张辽同为曹操五子良将之一,曹魏元老级别的人物,自然本领有过人之处,徐晃原为杨奉部下,后归顺曹操,最终官至右将军,张辽原为吕布部下,后吕布败亡后,归顺曹操,最终官至前将军,就可以看出两人在曹魏集团都深的信赖,委以重任。

就武力上来说,应该徐晃更强一点,徐晃和曹操第一猛将许褚打成平手,不分上下,后来在支援樊城中,击败了受伤的关羽,并且后来在铜雀台武艺大会上,徐晃获得了第一名。再看张辽的单挑记录,与张颌平手,而张颌是马超的手下败将,马超与许褚武力相当,因此张辽的武力应该在徐晃之下,徐晃在曹魏的武力值应该是第四名,仅次于典韦、许褚、夏侯渊。

就谋略上来说,张辽更胜一筹,张辽在历史上是有名的智勇双全,劝降关羽劝降昌豨足以显示其非匹夫之勇,加之在征乌桓守合肥中,尽显示了其帅才的一面,而徐晃在谋略上则暗淡很多,但也非只有匹夫之勇。

就官位上来说,张辽要比徐晃厉害的多,在樊城之战前,张辽已经封侯,担任征东将军,曹丕继位后,张辽成为非曹氏第一将军,而徐晃在樊城之战前,依然是杂牌将军,官位不仅不及张辽,也不及于禁乐进,樊城之战后,提拔封侯,曹丕继位后,封为右将军,也此次张辽。

就战绩上来说,张辽战绩要比徐晃辉煌的多,张辽辉煌的原因在于其早些年一直处于独当一面的作用,在东线多次击败孙权,而徐晃则是一直在中央待命,后期于禁被俘,曹操在中央无人可用了,才使了徐晃去救援樊城,幸好徐晃打赢了,不然也同于禁一样落个晚年不保的局面。

就结局上来说,两人都被罗贯中黑了不少,张辽在曹丕南征中受伤而亡,徐晃在征孟达中受伤而亡,实际历史中,两人均是病逝,老罗这是何意啊?难道五虎上将三个是战死了,还非要五子良将也搞三个战死。张辽和徐晃碍他了事?

综上所诉,张辽要比徐晃厉害,并且是受到历史认证了,在唐宋年间入选古今六十四将。


史实中确有张辽威震逍遥津的经典战例~(张辽用500精兵击退了孙权亲自率领的10万大军)

所以我认为虽然武艺难分高下~

但张辽在用兵和统率能力都在徐晃之上~


难,很难,虽然老黄觉得张文远综合强一点点,但儿时打街机三国志里第七关魔王张辽,第八关徐晃,是否同样热爱三国的日本人觉得徐公明强那么一点点?这对比有点做近义词的味道,预备……起:

各有千秋

平分秋色

半斤八两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