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英雄不问出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要你有足够的能力,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出身,最后都能得到机会一飞冲天的。三国时期战火纷飞,死伤无数,谁麾下能有最多的人才辅佐,那谁离成功就更近了一点,所以人才自然是越多越好。今天说的是三国时期蜀汉将领,70多岁仍在打仗,辅佐2代君主后成为笑柄的廖化。

那个时候有太多耀眼的人物了,刘备麾下集结了各路的英雄好汉,关羽,张飞首当其冲,还有许多能文能武的奇才,这样对比之下,廖化的才能就显得平庸了一些,只能给他们当个得力的助手。战乱使得民不聊生,没了吃饭的方法,有一小部分人就选择去当了山贼,能抢一点是一点,廖化也是其中之一。只不过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山贼,廖化心中是有理想抱负的,他不想浪费自己的才能,窝在山头过完一生。

他的一生也算是坎坷,他想跟随刘备,想去征战沙场,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做一个让自己、让天下人都高看一眼的人物。几经周转,终于入了刘备麾下,最初是在关羽手下做了一个小官,后来跟随著关羽驰骋沙场,冲锋陷阵,忠心耿耿,慢慢的得了关羽和刘备的赏识,是渐渐的受到了重用。不过他也倒真的是没辜负这二人的信任。后来关羽被孙吴打败,廖化成了孙吴的手下,可是廖化是一门心思的想念汉主刘备,一门心思的钻研如何才能从孙吴的手里逃出来。在带著自己年迈老母亲,更不能轻举妄动的情况下,廖化愣是用假死的戏法骗过了孙吴和天下人,成功的带著老母亲回到了蜀汉,刘备看到他非常激动,更是认可了他的忠心。

刘备去世之后,廖化便受命跟著诸葛瞻辅助刘禅。因为蜀汉换了一个尚且年幼的孩子做主,其他国家开始蠢蠢欲动,打起了蜀汉疆土的主意,战争的锣鼓再次敲响,可是现在跟之前的情况可相差太远了,许多大将都已经不在了,国家缺少能征能打的将士,这个时候只能是廖化来扛起这面大旗。在诸葛瞻的作战计划下,廖化拼了命的在前方冲锋陷阵,虽然跟关羽他们比起来,廖化的能力是逊色了一点,但是也是能拿的出手的,在他的努力之下,一时间愣是把侵入者给震慑住了,国家也有了一小段时间的稳定局面。

可惜的是,人不能不服老啊,廖化从跟随刘备到辅佐刘禅,历经了整个三国时期,已经是个七十多岁的迟暮老人了,拖著年迈的身体,还能打几年仗呢。后来更是有一句话来「嘲讽」廖化,说朝廷没有有能力的人了,才让一个七十多的老人去带兵打仗,后成为笑柄。公元264年,廖化在迁往洛阳的时候,因为年纪太大,加上常年征战,身体早已经不行了,不幸在途中去世,不得不说廖化是一代忠臣良将。


根据历史记载的「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一语来说,并非贬义,而是褒奖,能在诸多战争中存活到蜀汉后期,官至右车骑将军,也说明他是很有能力的人。但是他并不出名主要有以下的原因。

首先,刘备自创业以来,就有关张这样的猛将跟随,文臣方面有简雍,孙干这样的谋士,作为廖化这样的偏重于二流武将的他来说在刘备手下的出镜机会就少了很多。

其次,到了中期刘备手下的能人猛将也越来越多,而且三国演义侧重于描写战争前线的人物,而廖化则在后方统领一方,所以更没有出镜的机会了。

只是到了后期,蜀国人才凋零,这个有能力的老将军才被想起来,才得以再次漏出头角。

这是啃书自己的一点看法。欢迎各位留言讨论。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首先给大家纠正一个观念,「蜀中无大将 廖化作先锋」这句话并不是讽刺廖化。这句话也并不是正史记载,而是出自于清朝时期的小说《扫迷帚》。这句话的原意是「蜀中的大将都死光了,连个像样的年轻将领都没有,还需要廖化这样的老将充当先锋」。这句话不但没有讽刺廖化的意思,反正是称赞廖化。因为古代大军出征先锋很关键,能做先锋的将领一般都是能征善战之将。所以这句话的本意一方面是吐槽蜀汉人才枯竭,另一方面是在赞美廖化,称其老当益壮。

而为廖化不被重用也完全是瞎胡扯。罗贯中可谓是黑了廖化上千年了。历史上廖化刚刚加入蜀汉阵营的时候是跟随著关羽,做关羽的随军主簿。关羽败亡之后廖化假意臣服东吴,随后便诈死逃回了蜀汉。正史之中记载,廖化归蜀之后被多次提拔。刘备和廖化初次见面便大喜过望,认命廖化为宜都太守。刘备去世后廖化升任丞相参军,后来又被任命为逛武都督。后来又升为阴平太守,而且廖化参加了多次北伐战争。廖化最终的官职是镇军大将军。而为廖化还是蜀汉后期重要的将领之一。被称为「蜀汉四支柱」。《三国志·蜀志第十三·之王平传》裴松之注引《华阳国志》中记载:『时人语曰:「前有王句,后有张廖。」』指的就是蜀汉后期四大支柱将领王平、句扶、张翼、廖化四人。

罗贯中实际上真是害人不浅。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支柱性将领被罗贯中刻画成一个可有可无的酱油角色也是没谁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极尽丑化之能而且几乎没给廖化过多的赘述。而在《三国志》中虽然廖化记载也没很多。但是丝毫没有削弱廖化的光芒。廖化可以说是完整的经历了三国始末为数不多的人之一。而且除了司马懿还真没有谁能比的过他。

当年徐庶在为刘备效力的时候母亲被曹操给接走了,而徐庶是个大孝子。所以就抛弃刘备去投奔曹操了。所谓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实际上也都是杜撰的,都是假的。事实上徐庶在曹营颇受重用,而且还身居要职。而廖化在关羽死后假意投降孙权。后来廖化带著自己的母亲西行千里回归蜀汉。如此比较看来,徐庶和廖化比起来就是个渣。说起忠心也没有谁能比的过廖化。在蜀汉后期大将死的差不多的时候,那个时候正是蜀汉最虚弱的时候,廖化义无反顾的扛起了大旗,可以说廖化就是蜀汉后期的一个精神支柱。所谓的不受重用和无能都是以讹传讹罢了。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发表自己的观点。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五虎将的相继去世才有廖化作先锋这说词。

只能算是廖化生不逢时而已,并非是低估廖化的本领。

谢邀!


生不逢时,当时蜀国五虎上将具在,名将如云,当然就没廖化什么事了,而随著五虎具亡,人才调零,只有廖化可当此大任了,客观评价,廖化自然无大将风采,但还是一名称职的将领,本职工作很不错。


廖化不被重用是一个严重的误会,蜀国创业时期和建国初期,有五虎上将这些能人,廖化和他们比就相对弱一些,看起来也没有被重用。但五虎上将去世后,廖化就开始崭露头角了,当先锋就是一个例子。


蜀中无大将,廖华做先锋,这里只说演义。在小说里,廖化不是重要人物,著墨不多,而且战绩平平,能力有限。写他做先锋是为了突出蜀国人才凋零,后继无人的现状。


主要还是因为自身能力确实排不到前列。前有关张赵马黄,后有魏延姜维,实在是显不出来廖化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其实是:蜀中将太多,廖化不易出!

个人觉得、廖化不被重用的直接原因有两点:1时势,2关羽!


不被重用的原因一般是领导不喜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