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这样的人太少了,不完全是性格的事,更是能力加投胎的事。十来岁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生下来就注定是四品武将。你怎么跟人比?

能力卓绝,二十来岁参加武举,赶上俺达入侵,一部《备俺答策》切中要害,京城九门将领人手一本必读。直接被提拔到京城九门总旗牌官。战后兵部挂名重点培养,到处镀金。戚家军的事就不多说了,按他自己话说,自戚家军成军后,水路南北大小战数十年,未曾一败。十大兵书独占两本。论实力,千年一人不为过。

运气好,遍地伯乐围著他转,张居正,胡宗宪,俞大猷,谭论还有兵部很多主事人抢著提拔他。谭论还多次非戚继光不合作。

会来事,军队要钱出了名的费劲,戚继光的军费就没少过,戚继光会送礼啊,什么内阁,兵部只要跟自己有关的全都送礼,请客,送礼论车送。直接结果两个,一是没人敢惹,谁弹劾,内阁兵部一群人涌上去死保,二是装备好,别人盔甲都发不齐,戚家军铁甲战车遍地都是,军队全数都是特制兵器,并且保持五成左右的火器装备率。皇帝的亲军,三大营都没这待遇。


一句老话,背靠大树好乘凉,朝中有人好做官呀!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固然重要,但若是无人撑腰,没有个强硬的后台,那最终也只能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而一个强硬的后台,就为你疏通了很多重要的关系,也让自己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戚继光是深通此理,戚继光也很会处理关系,得到了首辅张居正的支持,这样也使得戚继光得以专心致志的打仗了。

而后来的袁崇焕就是真实的例子,起初得到了魏忠贤的支持,那时作战节节胜利。而后来魏忠贤垮台了,袁崇焕始终是没有大的起色和进展,因为失去了魏忠贤为其掌控全局。

俞大猷即是没有戚继光那样善于处理好关系,因此战功不若戚继光。


俞大猷不是大器晚成,而是后台不济,无来由为人背锅,又不是武侠奇遇练成的一代剑宗,戚继光则不同,深得胡宗宪赏识,朝中有张居正协辅,自己也会看人脸色,他们的军事造诣很难评判高低,只是戚继光的成就稍高一点,与处世态度有一定关系!相传张居正是吃了戚继光送的海狗痔疮迸发而亡的可见一斑!


有千里马还得有伯乐!一个人本事大固然重要,但是情商低也不会太成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