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最初在马腾帐下,因战功被封为校尉,马腾后来进许昌担任卫尉,庞德便在马腾儿子马超手下为将。

公元212年,曹操征渭南,大破马超、韩遂,214年,庞德跟随马超南下投奔汉中太守张鲁。

公元215年,曹操平定汉中,张鲁投降曹操,马超再次南下投奔刘备,而庞德并未跟随旧主马超,反而跟随张鲁投降曹操。

为何马超投靠刘备,而庞德却投靠曹操呢?

因为马超与曹操有血海深仇,因为马超反叛曹操,而其父及家族数百人在许昌被曹操杀害,马超谁都可以投,就是不会投降曹操。

而庞德呢?庞德没有这样的顾忌,当时曹操平定北方,天下十三州独得九州,地大兵多将广,又代表东汉朝廷,投降曹操,就是投降朝廷,名正而言顺,何乐而不为。而且汉中太守张鲁就宁愿投降曹操,也不愿跟随刘备,显然对庞德也有影响!

当时的刘备虽素有仁义之名,但仅有荆、益二州,地小兵少将稀,虽然故主马超与兄长庞柔在蜀汉,但庞德显然多一个心眼,投降曹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且三国时期并不顾忌一个家族投奔几方势力,如诸葛亮在蜀汉,其兄长诸葛瑾在东吴,这种情况很常见。

庞德投降曹操后,曹操听说庞德骁勇善战,于是封庞德为立义将军,关门亭侯,食邑三百户。


其实,马超虽然在名义上是庞德的故主,但是在庞德的心里,真正的故主不是马超,而是马腾。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庞德是马腾提拔起来的,当了校尉。第二,庞德作战勇猛,每战陷阵,勇冠腾军《三国志.庞德传》。但是到了马腾入朝后,庞德的勇猛「消失」了,不见记载。第三,曹操固然有吞并关右之心,但是名义是讨伐张鲁要借道,所以马超,韩遂起兵才导致马腾在朝中被杀。第四,庞德斩首高干,被封中郎将,这是朝廷封赏的。第五,庞德也不是马上投降,而是马超一败再败,才在汉中投降了曹操。第六,在襄樊阵前,庞德说「我受国恩,义在受死」等等。

从这里不难看出两点。第一,庞德对马腾的臣服远远大于马超。第二,相对于军阀的马超,庞德更认同代表朝廷的曹魏。而两点本身就交织著联系,关键人物就是马腾。马腾虽然是西北的大军阀,但是出身于东汉的名门之后,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这份家族荣誉使马援轻易不会无视朝廷,完全以军阀自立。比如,当年马腾和刘焉以及朝中的两子刘范,刘诞密谋进攻长安,主要也是为了杀李榷。后来,「挟天子」的曹操派傅干,张既以国家利害劝说马腾,马腾就倒向了朝廷一边,进军河东讨伐袁氏。再后来,张既一劝说,马腾竟然扔下部队,带著马铁,马休入朝当了卫尉,导致最后无法抵抗被杀。是马腾糊涂吗?当然不是,主要是马腾心中朝廷正统的概念作祟。对马腾服帖的庞德,也是如此,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庞德早年就已经是州中的从事了,正儿八经的朝廷官员,后来随马腾平定羌中,被马腾所赏识。从此,庞德的表现越来越来,斩高干,攻破叛军张白骑,勇冠三军。特别是帮助曹操攻破河东高干这一仗,让庞德对朝廷增加不少「好感」。当时,马腾让庞德跟随马超去对付高干。可见,马腾对庞德的信赖,庞德也没有让他失望,亲自砍了高干脑袋。根据《三国志.庞德传》注引《魏略》记载,当时,庞德也不知道砍了谁的脑袋,待到大家百思不得其解高干脑袋到哪里去时,庞德才拿出来,朝廷的关中「总司令」钟繇一看,正是高干的,于是大哭。原来,高干是钟繇的外甥,庞德吓得赶快道歉。只是没有想到,钟繇没有责怪庞德,还说,高干是我外甥不错,但更是国贼,将军不用道歉。结果,庞德还因此功,被表封为中郎将。有了这么一出,再加上马腾对朝廷的「敬畏」,庞德怎么不会感念朝廷的好处呢?

所以说,庞德最后归降于曹操,绝对有马腾和钟繇的「功劳」,而曹操用钟繇,张既处理西北事务,也可见曹操之明,非刘备之福呀。当然,庞德投降曹操,除了上面几个重要原因,个人认为,庞德其实不太认同马超的,特别是和韩遂起兵时,没有顾及在朝廷中的真正的故主,马超的父亲马腾。但是,庞德也办法,儿子不急他怎么急?马腾又是被曹操所杀,让他的内心也矛盾。所以,在马超统帅军队后,无论是和曹操还是其他军队的作战中,庞德变得碌碌无为,再无英勇的记载,直到襄樊之战。于是,曹操攻破汉中,庞德看不到马超等人的希望,也不了解刘备,于是便投降了曹操了。

至于庞德堂兄庞柔,记载不多,可见才能平平,更没有那么多的曲折,跟随马超入了蜀,这在三国时代并非罕见之事。要是跟庞德投降魏国,庞柔升官的机会恐怕不多呀。《三国演义》还写了庞德杀兄嫂之事,造成兄弟不和,恩亲已断。这应该是罗贯中先生杜撰的,史书无载。


方圆论坛观点!

这个问题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就一句话。那就是「」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世家势力是非常庞大的,直系旁系家族成员盘根错节。古代皇帝想要坐稳江山就必须需要这些世家的帮助。而且遍翻历史你可以看出,古代的朝代更迭坐上皇位的基本都是世家,其实农民起义建立皇朝政权的屈指可数,即便有像汉朝,明朝基本上也受制于世家大族。

我们再说回汉朝。汉朝是历史上受世家影响最严重的时期。汉朝虽然是刘邦这个」平民」一手建立的。但是刘邦一直都没有脱离世家的帮助,初期的萧何萧家,后来的各个投奔刘邦的势力,每一股势力,每一个谋士,每一个武将身后基本上都有一个家族,有的是千年大族,而有的可能是新兴家族,但不管怎么说,古代封建社会帝王想要统治国家就离不开世家!

而汉朝选拔官员的途径-举孝廉,也就是一种由官员像皇帝推荐官员的制度。而被推荐之人多数都是官宦子弟和通晓经书的儒生。而汉朝时期能读起书的要么就是世家子弟,要么就是世家资助豢养的贫穷家子弟,而这些卖身给世家的子弟基本上也是为世家卖命。所以官位转来转去一直都由世家掌握。

所以,正如上文所说皇朝基本都是由世家建立的。那么皇帝说白了也就是最强大的一个世家。而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汉室衰弱各地群雄并起,马腾,曹操,袁绍,袁术,刘表,孙权,公孙瓒等等你看哪个不是世家子弟。也就刘备一个卖草鞋的家伙是一个平民,但刘备也冒充自己是汉室的后裔,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刘备需要名声,而汉室后裔的名头一方面能让刘备站在道义制高点,博取忠于汉室之人的好感。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招揽人才。而人才多出自世家,刘备想要招揽世家子弟地位必须平等。因为当时的刘备没权没势,前景也不被人看好,他不冒充汉室后裔拿什么招揽人才。

像提问者问的。问什么庞德降曹了,而其故主马超和他的兄长庞柔都跟随了刘备。这就是典型的两面下注。因为当时的刘备势力已成,有了争霸天下的资格,但这也仅仅是资格而已。曹操是当时天下最强大的诸侯有席卷天下的架势。但谁也不敢保证刘备不会逆袭。所以庞德和庞柔两兄弟分别投奔了两方最大的势力。一切都是为了家族,不管庞德和庞柔跟随的哪方取得胜利。庞家都依旧存在并且能获得任用。

其实也不止庞德,再有诸葛亮一家三兄弟分别投奔魏蜀吴三国。

荀家荀彧投曹,而荀谌投袁绍等等家族,不胜枚举。基本上三国时期所有的世家都是把家族优秀子弟分别派遣去不同的阵营。多处下注,让他们互相竞争,有的时候亲兄弟因为在不同势力也斗的不可开交,但他们也没有办法。因为一切都是为了家族的利益。所以,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实际上就是各大世家的角逐,结果可以看出,最后的胜利者是河间司马家,建立了晋朝。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支持一下。欢迎留言探讨。


羽谓曰:「卿兄在汉中,我欲以卿为将,不早降何为焉?」

德骂羽曰:「坚子,何谓降也!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遂为羽所杀。

~~《三国志.》魏书.庞德传


诸葛亮哥哥 东吴做官。弟弟曹魏做官。人俩都是亲兄弟呢,


鸡蛋不会放在一个篮子里。诸葛家,亮在蜀,蛋在魏,景在吴。世家大族都是多面投资


我个人认为,曹操之所以能云集众多某事,大将,他惜才爱才,而且懂人性。我很佩服曹操,如果我在庞德也愿意归顺曹操


都应该去投降曹操


各为其主。一旦有事,多一条路。


各为其主,如诸葛兄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