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先讲个段子,话说汜水关下,华雄提刀叫阵,袁术派俞涉出门挑战,不到三回合就被杀了,接著上将潘凤提斧出关,又被华雄杀了。袁绍叹气一声,说道:「只可惜我的上将颜良文丑…」袁绍话还没说完,曹操忙出来说道:「大丈夫志在四方当以国家大业为重,丑与不丑有什么关系,快让颜良文将军出来应战吧!

既然涉及到了单挑,那分析的就是小说剧情了,我们都知道小说中关羽速斩华雄令人震惊,而颜良、文丑也都是关羽手下的亡魂,要分析这二人能不能打过华雄,至少要证明,二人的实力并不会比关羽低很多甚至是有高于关羽的可能,我们暗死亡顺序分开说明吧。

首先颜良的实力是绝对意义的在关羽之上,颜良可以说完全是被刘备害死的。当时关羽和刘备走散,袁绍和曹操交战前刘备特意叮嘱颜良说他有个红脸大胡子的兄弟在曹阿瞒那里,颜将军如果看到他给我报个平安,颜良也是重义之人,自然对关羽特别关注。在曹军阵前,颜良见一个大胡子提著大刀冲过来,一眼就这出是关羽,但颜良错就错在他以为关羽是来投奔,所以都没摆出迎战的架势,于是就这么被杀了。

颜良也是河北名将,在两军对垒时能如此大意,真是白瞎了名将的称号。许多读者觉得关羽杀颜良是实力压制而并非颜良放松警惕,其实不然。在关羽死后,其魂魄在玉泉山游荡报冤,普净路过去开导关公,他说了这么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向日白马隘口,颜良并不待与公相斗,忽然刺之,此人于九泉之下,安得而不恨呼?

这就尴尬了,世人只知道关公斩颜良诛文丑的威名,却不知道其中的无尽苦楚,那请问,颜良的人头,找谁去要?

能定位颜良的最直接战绩就是二十回合速败徐晃,徐晃的实力有目共睹,颜良也是书中少有的能迅速击败一流武将之人。程昱曾说只有关羽能敌颜良,但以程昱的性格这个「敌」并不是说关羽的实力高超,而是说当时曹营中无人可敌颜良,而曹操又与关羽腻腻歪歪,程昱此举也有送关羽上路之意。

文丑能与颜良其名,武力定不差,颜良死后袁绍也说了这个丑除了你别人报不了。但文丑之死却是憋屈的很,在连续作战后关羽开著法拉利冲了过来,文丑心怯撤退,关羽车快斩文丑于马下。

所以综合考虑,颜良、文丑斩了华雄还是不成问题的。


文/逻辑文史游

袁绍嘴大,但是不吹牛。


在小说《三国演义》的叙述中,华雄被塑造成一个身长九尺,虎体狼腰的猛将。一出场就杀败了孙坚,斩杀了祖茂。后来接连斩杀了俞涉、还有让人一下就记住的上将潘凤。

面对华雄,诸侯们都面面相觑、愁眉不展。但最后华雄被当时只是马弓手的关二爷一刀就秒了,那些看不起关羽的人,更是无地自容了。但袁绍也说过,可惜我的两员上将颜良和文丑都不在,只要有一个人在,就根本不怕他华雄。足以见得,颜良和文丑的武力在袁绍心中的地位。

而颜良和文丑也的确是不是浪得虚名,颜良在白马坡与曹军对峙,三个回合就斩杀了原先吕布手下的降将宋宪和魏续。之后,更是二十回合就让徐晃败归本阵,要知道,徐晃能和虎痴许褚交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曹军诸将「栗然」,就是吓得大腿都哆嗦。

文丑的战绩也是不俗,文丑十回合就杀败公孙瓒,要知道,公孙瓒也能和吕布扛上十个回合左右。受公孙瓒手下的四名战将围攻,更是不惧,一枪刺死一个,剩下三个都吓跑了,更出彩的战绩还有和赵云大战六十回合不分胜负。颜良死后,文丑为他报仇,却中了曹操的诱敌之计,军中大乱。

可即便是这样,文丑还是射退了张辽,和徐晃交战了三十多回合。碰上关羽,却只打了三个回合就心里害怕,跑了。但关羽马快,赶上去一刀就把他斩于马下。

那倘若文丑和颜良参加了十八路诸侯与董卓的交战,能击败华雄么,谁的胜算大?

我认为,无论从战绩还是其他方面来看,文丑和颜良随便一个人都能够斩杀华雄。华雄只杀败了些「无名鼠辈」,从未有和一流武将交战的记录。反观颜良和文丑,都能够和一流猛将打得有来有回,甚至直接击败。

而当时吕布请缨去对付十八路诸侯的时候,华雄也说,「杀鸡焉用宰牛刀」,说明他认识到自己和吕布之间的差距。而三国中的一流猛将之间差距实际上很小,吕布虽是第一猛将,但其他勇将却没有一个人怕他或者直接说自己和他差距太大,相反,张飞还看不起吕布,能和吕布大战一百回合。

所以,华雄距离一流猛将,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而颜良文丑是妥妥的一流猛将,无论遇上谁,华雄必败无疑。

那颜良和文丑谁的胜算大?单从战绩上来看,是颜良胜算大,因为他二十余合就能杀败徐晃,而文丑三十合平徐晃。但颜良刚斩杀了曹操两名战将,正是处于气势高涨的时候;文丑却是面临军中大乱的境况,心中多少有些慌乱,和徐晃交战时,实力也会有一定的下降。所以,要论武力,这二人还应当是旗鼓相当,难分伯仲。

我是江暮云,天各一方,让我们遥望远去的历史薄云互寄共识!欢迎大家关注、评论交流!

就个人意见来看,颜良或文丑如果单挑华雄,那是华雄必输无疑。

在《三国演义》里,颜良、文丑和华雄他们三个人之间没有机会直接交手,三个人虽然都和关羽打过,但是只有华雄是正式面对面和关羽较量了一番,两个人打了几个回合书里没有提到,但是从关羽出帐到杀了华雄回来酒杯尚温看,华雄最多也就坚持了二十个回合。而颜良是措手不及被关羽一刀砍了,并非公平交手。文丑虽然三个回合就心怯逃跑,并不是只能和关羽打三个回合,主要是因为文丑和颜良齐名,武艺也是差不多,文丑自然知道颜良是被赤面长须使大刀的人杀死,现在战场上遇到这么一个人,武艺又非常出色,自己估计打久了不是对手,心生怯意所以逃跑,如果放开手脚一搏,肯定能坚持更久。

所以以和关羽交手的战绩不能比较三人武艺的高低,只能从他们其他的战绩间接比较。

在汜水关之战时,华雄的副将胡轸曾经出城迎战孙坚的部将程普,结果两个人打了没几个回合程普就一矛刺死了胡轸,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华雄没有急著出关挑战程普给胡轸报仇,而是闭关不战,一直等到孙坚粮尽,军心慌乱时才半夜劫寨。从这里看,华雄应该没有把握必胜程普,所以华雄和程普差不多,即使强也强的有限。而程普是和太史慈、张辽等人武艺接近,这样推算下来,华雄也是和他们相当,总体水平可以算一流武将。

而颜良在白马之战大战曹军时,仅仅二十个回合就击败了徐晃绩,徐晃在一流高手也是属于比较强的,曾经和许褚大战五十个回合打成平手,所以颜良的表现还要比许褚略优,甚至有和超一流武将一战的能力,文丑则和颜良相当,两个人显然要比华雄要略胜一筹。


颜良、文丑和华雄三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都是倒霉鬼,都死在关云长手里。三人用自己的生命,成全了关云长的美名。

如果拿三人跟关羽相比,已经没意义了,脑袋都砍了,还比什么啊。那么颜良和文丑其中的一个,和华雄单挑会怎么样?

我的观点是华雄占优,为什么?因为华雄不但武艺高超,而且有点妖,就是武功比较偏,下死手特别厉害。

却说华雄出场就率兵击败了孙坚,孙坚在败逃的时候,连放两箭,都被华雄躲过去。可以看出孙坚是有多慌乱,射第三箭的时候,发力过猛,把弓拽断了。孙坚即使不是被华雄、李肃合击,单挑华雄也绝对不是对手。而孙坚的部将祖茂在林中偷袭华雄,竟然被华雄一刀砍于马下。

华雄的武艺真的很恐怖,追击孙坚的时候,感觉勇猛如同吕布一般。

然后是俞涉、潘凤,都被华雄斩杀。

这时候,关羽出场,那时候关羽还是小将,杀力是最强的时候。关键的一点,是关羽和华雄都用刀,还是关羽的刀最厉害。

华雄玩刀,被关羽克制杀掉,但是武艺真的是超一流的。颜良和文丑如果和华雄单挑,我先把文丑剔除,因为文丑心理素质不过关,打不了硬仗。就是有天大的武艺,也是没用的。

去掉文丑,那就只有颜良。颜良的名头很大,三合斩宋宪,一合杀魏续,二十回合战败徐晃。

击败徐晃是很有含金量的,颜良的兵器也是刀。凡是玩刀的,都干不过关羽。颜良死在关羽手里并不委屈,因为死的不是一个人。

那么,颜良和华雄交手,刀对刀会怎么样?我的看法是华雄比较贼,比较机敏,颜良很可能挡不住华雄的突击攻杀。颜良若是能挺过十回合,结果就是打平了。


大概作者提这个问题的出发点就是「关羽温酒斩华雄」和「斩颜良诛文丑」这两段故事,关羽斩华雄看起来用的时间比较多,而斩颜良诛文丑相对而言都是秒杀。下面我们就以关羽为标尺,谈谈这个话题:


斩华雄

「温酒斩华雄」出自《三国演义》第五回,十八路诸侯征讨董卓,董卓大惊,派手下猛将华雄前往汜水关迎敌。华雄本是西凉悍将,武艺高强,先斩鲍忠,再败孙坚。随后又被斩十八路诸侯帐下数员上将,势不可挡。袁绍不禁感叹「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话音未落,旁边恼起关云长,请令出战,曹操感其威武,端起温酒一杯以其壮壮胆气,关羽放下酒杯,提刀上马,一通鼓罢,早已献上华雄人头,众诸侯大惊,桌上杯酒尚温。小逸由于也是西凉地区人士,便推算了一下,一杯酒由热到温大概需要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而武将单挑一合大概根据推算需要十几秒左右。所以说,关羽「温酒斩华雄」应该是在十五回合以内解决了战斗。


斩颜良

关羽斩颜良出自小说第二十五回,当时颜良陈兵白马,先斩宋宪,再诛魏续,猛将徐晃不服上前挑战,大战二十回合败回本阵,第二日再战,关羽手提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马,更不答话策马上前,河北军如同波开浪裂,让出一条宽阔大道,颜良措手不及,被关羽一刀刺于马下,割了首级,如入无人之境。我们好好分析一下这段过程,首先有一个细节,刘备曾经对袁绍说过关羽容貌,袁绍也下令手下将士留心;第二,一般战将单挑之前,有一个答话的流程,比如说「刀下不斩无名之辈,报上名来?来者何人?」等等,显然关羽没有遵循这一点。关羽斩颜良属于是偷袭,两个原因:第一,当时河北军士不加阻拦,反而让出一条路让他奔向中军;第二,颜良见关羽策马而来正要询问,却措手不及,被一刀刺死。所以说关羽斩颜良手段实在是有些不光彩,并非正面击败。


诛文丑

诛文丑一段出自小说第二十六回,当时文丑大战徐晃、张辽二人夹击,丝毫不惧,一箭放翻张辽,却不料转头遇见关云长,想起颜良被杀一事,心下大惊,未战先怯,被关羽三回合斩于马下。关羽诛文丑一事其实并不算偷袭,但算是以多欺少,毕竟文丑先战徐晃、张辽两名上将,又半路上被关羽劫杀,再加上斩颜良一事造成的心理阴影,没开始打就已经心里发怵。两军作战,斗的就是气势和胆略,文丑这一点上已经输了,最终被一刀砍下马来,也是必然。不得不说,文丑心理素质真有点差,还有一点,文丑军当时大败,文丑身边没有自己的军士,属于独战状态,这一点也要考虑。


小逸有话说

看完这三场对决,咋们就来分析一下三者孰优孰劣。我们先来说说名将徐晃,徐晃一向被人视为三国武将武力值的一杆标尺,其二十回合败给颜良,又不知多少合败给文丑,而此前徐晃曾跟许褚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败,不过那一战曹操爱才,许褚应该未下死手。后来又大战暮年带伤关羽八十回合,从这一点我们可以印证,徐晃最起码是一流武将,满状态之下最少可以跟关羽交战四五十合。但是却二十回合败给颜良,以此推断,关羽面对面大战颜良,胜负尚未可知,最起码杀不了,而文丑也一样,固然不敌,也能坚持数十回合,更何况有一手超群箭法,自保完全不是问题。最后小逸得出的结论是:

颜良VS华雄,十合之内取胜

文丑VS华雄,二十合之内取胜


聊水浒,侃三国,粗略的文笔,有趣的故事。我是小逸,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和小逸一起交流学习!


我是历史文化爱好者,欢迎关注点评,愿能一起博古论金,探讨文史趣事!

颜良、文丑、华雄三人,皆世间名将,特别是颜良文丑两人,乃「河间四庭柱」之二,勇冠三军,应该更是历害。但三人同样都是被关羽秒杀,现在来分析一下这三人谁强谁弱。

首先分一下颜良的战例。 孙坚私藏玉玺被袁绍识破,颜良、文丑与程普、黄盖、韩当拔剑掣刀相对 。袁绍谋夺冀州时,颜良斩杀耿武。随后与文丑为先锋,击败公孙瓒平定河北。曹袁交兵,颜良统十万精兵为前部,曹操亲率5万迎战颜良,吕布旧将宋宪、魏续相继请求与颜良单挑,都很快被杀。徐晃出马战颜良,大约二十合后败走,使得曹军诸将栗然,双方休战。次日,颜良列好军阵,关羽陪曹操坐在小山顶向下看,远远看见了颜良的麾盖,关羽跨上赤兔马冲入袁军,倒提青龙偃月刀,颜良未及反应,措手不及,被关羽一刀秒杀。

其次了解一下文丑啦。袁绍夺取冀州之时,关纯行刺袁绍,被文丑斩杀。磐河一战,文丑策马挺枪,直杀上桥,十余合大败公孙瓒,追击时,被公孙瓒手下健将四员围攻,文丑一枪刺死一将,其余三将逃走,又与赵云大战60回合不分胜负 ,随后与颜良同为先锋,击败公孙瓒平定河北。曹操袁绍官渡之战,先锋颜良攻白马被斩,文丑领军为其报仇,占据延津挑战曹操,但曹操中饵敌之计而军乱,文丑挺身独战,毫无惧色,一箭射中张辽坐骑,张辽掉下马来,文丑想取张辽性命,被徐晃截住,与徐晃大战三十合不分胜败,追击中正遇关羽前军赶到,又战关羽,与关羽战不到三回合,心怯欲走,谁知关羽马快,被关羽赶上一刀斩于马下。

虎牢关下的华雄。华雄虎牢关抵挡十八路诸侯联军的进攻,并偷袭了孙坚的营寨,大败孙坚军,并斩了孙坚部将祖茂。诸侯们先后派出俞涉、潘凤两员大将与华雄交战,但二人均被华雄所杀。正当诸侯们手足无措之时,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关羽自告奋勇出战华雄,并且在曹操为他斟的热酒尚温之时,便斩了华雄得胜归来。这就是温酒斩华雄的由来。

从以上战例可以得知,华雄虽强,但杀的都是无名之将,当时河间名将颜良、文丑都不在场,而文丑可以与赵云大战60回合不分胜负,说明了其实力所在,「河间四庭柱」以颜良居首,文丑其二,张郃居末计算,张郃尚且如此了得,何况其两人呢!关羽斩杀这三人,都是一个字,快,这说明关羽的前三刀确实十分历害,又有赤兔马配合,颜良文丑输的不是武艺上、功夫上,输的是对言的快与狠及自己的心理问题,而华雄在关羽没有赤兔马配合的情况下被秒杀,实力肯定不如颜良文丑两人,这两人随便出一个,都可以轻松将华雄斩杀的,不存在谁胜算大的问题,只有可能不及关羽秒杀来的快罢了。呵呵,一家之言,暂且听听,纯属娱乐,欢迎点评!


天下共九州袁绍拥有四州之地, 颜良和文丑乃河北四庭柱最厉害的两位,根据同为河北四庭柱之一的张郃与张飞、赵云,马超交战二、三十回合能全身而退的记录,颜良和文丑的武艺应该跟关羽、张飞相差不大。

《三国演义》中华雄杀的都是无名之辈,跟关羽交锋是在两军阵前正式比拼, 当时关羽的坐骑也不是赤兔马,出阵时两军是擂鼓呐喊,所以华雄不存在措手不及被杀的可能,而是武艺比关羽差太远在几个回合内被杀。 《三国志》中华雄是被孙坚所杀,孙坚武艺应该不会比关羽厉害。 关羽单挑徐晃或张辽最少五十回合内分不清胜负。 《三国演义》中有颜良20回合打败徐晃,文丑30回合打败张辽的记录。

以此推算, 颜良或文丑如果单挑华雄, 应该可以十个回合内可以打败华雄。


颜良或者文丑单挑华雄,谁胜算大一些?

这个问题情节设计不难,背景应该就是十七路诸侯伐董卓时,即汉献帝初平元年(190),那时颜良文丑的年龄,与关羽也相差不大,而且最主要的是,和关羽斩华雄一样,都是移花接木、艺术创作手段虚构的故事,既然是虚构的,那不妨再来两段如何?

要说胜算,估计颜良略大一些,但这种胜算微乎其微,应该是出现一点小意外的情况下,颜良取胜,举例就如许褚护粮醉酒,被张飞一矛刺中大腿,翻身落马。如文丑单挑华雄则基本是平局,战例就如孙策恶斗太史慈的神头岭之战,二人马上夺枪,拉扯坠地,撕碎战袍,孙策抢短戟,太史慈夺头盔一样,双方互相炫耀胜利,其实只是阿Q胜利的古版式。颜良文丑单挑华雄,无论是谁,都难有华雄重伤、更不会出现华雄被杀场景。

先看文丑厮杀:袁绍大声点将:「文丑文将军」,「到」!「快去把那华雄拿下,壮我军威」!「得令」!只见文丑雄赳赳出帐,就听一声战马嘶鸣,刀枪磕碰、声震大帐、探子进进出出、神情严肃、众诸侯心急火燎,袁绍坐立不安,又尽力保持平静,众人都渴盼消息,忽听一阵急促鸣金悦耳,正疑虑之际,「报!文将军与华雄战过八十合,胜负不分,那华雄大叫少歇再战,已经收兵回去了」!

再看颜良一场战例假设: 颜良一声得令,提刀出账,就听得大帐外马蹄奔腾、兵器撞击、战鼓咚咚、呐喊助威、一声盖过一声,突然,一片喧哗呼喊,众诸侯心情紧张,袁绍急火攻心,正在焦虑忐忑,就听得:「报,颜将军战过九十合,未见输赢,那华雄马失前蹄,颜将军正要斩首华雄,被敌将胡轸一箭射中左臂,华雄被抢夺回寨」!总算把华雄整趴下了,虽然空欢喜,没有啥战绩,大家还是松了一口气,众诸侯一看,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半个时辰。

为啥文丑战华雄时,华雄要大叫少歇?因为华雄当天已经连续斩俞涉、杀潘凤,再斗文丑。还有前一天战孙坚、斩祖茂、杀鲍信未得休整,精力体力消耗很大。不揣浅漏,虽然了差点,但基本按照三国演义战场背景,列示了两场战例过程,诚请各位品评批驳,或者另行列举精彩战例。(0:02)


谢谢邀请。

尽管有那句令人喷饭的:我有上将潘凤。

但袁绍也有那句感慨:若是我的颜良和文丑在,怎能惧怕。

说明一件事,颜良和文丑不在现场,而且二人在对阵曹操时候的表现真的体现出袁绍并非虚言。

三人同样都是被关羽秒杀,而华雄的扬名立万却只是斩杀一些无名小辈,怎及得上颜良、文丑的战功,震慑得住曹操率领的精兵猛将,迫使曹操不得不启用关羽上阵立功还恩。

因此,哪怕比不上关羽的秒杀,但颜良和文丑都能击败华雄。

呵呵,由于没有真实发生,所以只能用猜测。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颜良文丑在史实中并不是演义里面那么无能。首先作为河北四庭柱,名声在外的他们无论军功还是武艺绝对不是盖的,有些说法是关羽赤兔马快,而颜良文丑正要问来者何人,心里都没什么防备,关二哥就下黑手了。他俩死的挺冤的其实。

我们反观华雄,这个人在演义中杀得都是无名小辈,之前也没听说这个人有什么名声。这点他们比起身为河北四庭柱的颜良文丑就差远了。然后重要的一点。关羽和华雄打架的时候,他坐下还是普通的马匹,甚至可能都不是良驹!因为那时候刘备连进个联盟都是投靠在公孙瓒账下,关羽也是充个马弓手,你们说此时此刻关二哥能有啥稀罕坐骑?

那时候主将pk都是骑马冲锋交战,大家在电视上也看了不少,就和老版的三国演义差不多。所以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返还华雄,董卓身为西凉军阀,手下西凉良驹无数!所以华雄被关羽秒杀是真的能力不行!

综上所述,一个能力真的不行被杀,一个能力有待考证。所以,我能为颜良文丑杀华雄还是没问题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