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规矩,我先说下问题描述中的小瑕疵。张松和法正二人是进入益州之前就收复的。那四人才华如何呢?我来发表一些拙见。

刘巴

字子初。诸葛亮曾多次称赞,推荐刘巴给刘备。为人清廉俭约。他的文采很好,刘备称帝时的文,诰,策,命等都是刘巴所写。

刘巴除了文采出众,也很好的解决了刘备军费不足的问题。刘备攻打刘璋后,军费严重不足。刘巴建议,利用造钱的手段获取财物,即造了一些"百钱",使百姓手中的钱财减少,数月之间,府库充实了不少。

李严

字正方,后改名为李平。具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建安二十三年,马秦,高胜等人会合数万人谋反,李严率领五千余人前去讨伐,占了马秦,高胜等人的首级。后来,高定等人谋反,李严快速援救,强盗被击败。

李严深得刘备信任,刘备临终前,李严与诸葛亮一同作为托孤大臣,李严任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留守永安。

诸葛亮出征时,李严代管丞相府工作,筹备粮草等。不过由于没有承办好军粮,假传圣旨被免官。被废为平民,以后一直未被启用。

张松

张松,与法正关系不错。在刘璋手下郁郁不得志,认为刘璋不足以有所作为。在暗中协助刘备攻占益州。不过由于事情败露而被杀。

张松所记载较少,其人与法正关系不错。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法正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我推测张松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

法正

字孝直。法正才智过人。刘备攻占益州,攻打汉中,斩杀夏侯渊等战役都是法正出的谋略。刘备很看重法正,法正去世,刘备为他伤心了好几天。

法正虽然人品不怎么好,但其才智过人,有非凡的谋划策算才能,能清楚的预见成败。

以上四人,除张松早死没有立传外,剩下三人在三国志中均有传记。其中,法正,刘巴二人算的上是善终,法正在刘备心中的地位最高。法正,刘巴,李严三人(一共五人,剩下二人是诸葛亮和伊籍)参与了制订?蜀科?。

应该说四人各有所长,都为刘备建立霸业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刘巴,我们先从《三国志》了解刘巴在蜀汉是什么职位:「先主为汉中王,巴为尚书,后代法正为尚书令。躬履清俭,不治产业,又自以归附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由此看出刘巴是代法正为尚书令,尚书令的职位并不低相反很高,这也说明刘巴属于那种庙堂之上的行政人才。

李严,《三国志》记载:「章武二年,先主征严诣永安宫,拜尚书令。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由此看出李严也当过尚书令,不过与刘巴不同,李严还兼任了中都护,也就是军事长官,所以李严是一个能搞内政也能搞军政的人。

张松,《三国志法正传》记载: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张松三国志记载的并不多,只能说与其他几人相差不少,终究是一个州之肱骨,也就是说地方性人才。

法正,法正最著名便是帮助刘备取得了汉中,设计杀死了曹魏名将夏侯渊,不过法正也当过尚书令,应该全是刘备第一任正式的尚书令,是蜀汉早期的刘备集团的关键性人物。

刘巴是高级行政人才,法正是高级军事指挥人才同时也搞的起行政,李严是行政军政兼任,更加偏行政一点。张松地方性人才。


刘巴当时的经济奇才,李严文武双全之才,张松博古通今,广闻强记,谋划通篇之才,法正奇谋划策,毁敌全军之才。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