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1562--1633),中国上海人,明朝政治家,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义大利马切拉塔人,耶稣会传教士。一个中国人,一个西洋人,一个政治家,一个传教士,机缘巧合地结识了,并在中西文化交流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徐光启和利玛窦最早在南京相遇,1600徐光启在南京拜访其老师焦竑,听了利玛窦的演讲。1604年,徐光启到北京参加殿试,再次与利玛窦相遇,二人的交往由此开始。徐光启搬到了与耶稣会士毗邻的宅子,经常到教堂与利玛窦交谈,学习逻辑学和几何学。

利玛窦和徐光启一起翻译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前六卷,合作撰写了《测量法义》,以及为《同文算指》作序。徐光启是信奉天主教的职位最高的官员,上海西郊的徐家汇,即徐家的基地,也很快发展成了中国天主教的一个主要据点,直至今日。


徐光启和利玛一起翻译了基督教。


徐光启,大明朝礼部尚书大人。

利玛窦,踏足神州大地的勇敢义大利传教士一名。

两人互通有无,攀谈中西,越说越来劲,在1605年共译出《几何原本》。

美谈,美谈,看来交朋友比洋务好搞多了。


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但他们只完成了《几何原本》前六卷的翻译工作。


徐光启利玛窦一起翻译《几何原本》和《崇祯历书》


万历后期,徐光启和义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


一起研究天主教,深入研究西学,翻译几何原本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