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位分别代表了明末华夏学术的三个转向,都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在晚清近代更是爆发出不可思议的力量。具体说:

一,王夫之的「士人之学」和职业政治家

王夫之痛感明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士道」的衰落。他的《读通鉴论》从头梳理了士人与历史的关系,秉承「春秋责于贤者」原则,认为历史兴衰的主要责任承担者是士人(绝非庶民),士人的才性、德性、道术,是历史的主要决定因素。每个合格的士人,都要对自己行为的历史后果负责。

士人创造历史,士人立身行道,是华夏共同体的根本所在。因此,王夫之的学术把士人抬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张杨了士人群体的尊严,很接近一种「职业政治家」的高等教育。他的所有思想都围绕这个主题,从「内圣外王」两方面为后世留下了培养新一代职业政治家的学术训练,包括《周易外传》这样的历史直觉训练课程。

这是对科举政治的彻底反正,科举秀才承担不了历史责任,只有经过严格训练的士人,才能担负华夏兴亡。王夫之的学术在太平天国后由曾国荃刊印,直接培养了辛亥一代职业士人。

二,顾炎武首开实证学术

顾炎武是最早一个接近现代职业学术的学者。他的音韵学的专业性,历史考证的规模和深度,都是此前所未见的。他已经有强烈的实证倾向,强调学术的准确性和实用价值。他这种路子影响了整个清朝「乾嘉学派」,产生了中国有史以来最专业的学术成果。

这种实证学术在清朝的高压氛围中严守中立,但晚清以来却引发了前所未见的新动向,那就是对此前的中国历史文化有了一次「全面重估」,既刺激了疑古派,也催生了章太炎这样的新保守主义,当然也有廖平这样的复古主义。

三,黄宗羲的专业政治学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政治学观念,它关注权力和政体,用一种客观态度看待一个共同体的政体问题,提出了一种权力制衡和民意表达的政体设想。这个蓝本实际上成了晚清立宪派的教科书,直接推动了晚清立宪运动。

这三位思想家的专业化转向,实际上宣告了中国学术古典时代的终结,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力。


只说黄宗羲吧

黄宗羲认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统治是「天下之大害」。主张由公众制定「天下之法」以取代君主的「一家之法」;反对两千年来「重农抑商」经济政策,强调「工商皆本」。

黄宗羲所提倡的,是典型的儒家思想。

秦始皇时,法家李斯主张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而儒家淳于越则极力反对。儒家提倡分封制。分封制改进之后,就是民主联邦制。这导致秦始皇焚书。禁毁史书及百家言。

黄宗羲继承了儒家及淳于越的政治主张,明确反对中央集权的皇帝制。

黄宗羲还反对法家以刑法捍卫君权,奴役臣民的思想。

法家主张立法为君——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

君主必须牢牢钳制刑法——韩非子谓之:主握度量,所以操生杀之柄。

宁枉勿纵——商鞅谓之:刑用于将过,则大奸不生。韩非子谓之:禁奸于未萌。

夷族连坐—— 一人死罪,夷灭三族,株连十户。

黄宗羲所言批判的一家之法,就是法家之王法。法家无疑是法治的头号死敌。

而儒家的主张与法家恰恰相反。

立法为民——奉法以利民。

司法独立——孔子批判君主折狱无伦,以意为限。反对君主钳制刑狱。这是对《尚书》中,司法独立思想的延续。

疑罪从无——孔子曰:大辟,疑,赦。五刑。疑,赦。孔子提出疑罪从无,利于被告的无罪推定论,比古罗马领先了五百年。

不罪无辜——孔子又曰:父子兄弟,罪不相及。

孔子和黄宗羲主张的,才是真正的法治。

儒家还主张,各行各业相对平等。所谓农夫赴时,百工制器,商贾趋利。

法家认为商贾是国家的蛀虫,必须消灭。以法家思想治国的秦朝统一后,采用暴力手段。将商贾直接没籍,充为奴隶,

黄老学派则介于法儒之间。允许工商业的存在。但在经济上,打压盘剥他们。在政治上歧视他们。视工商为贱民。

黄宗羲主张的经济政策。完全符合儒家思想。

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并非新思想。而是儒家两千多年前的旧思想。

有人称,儒家思想领先世界三千年,此言不虚。


建议去读原著,此处略作介绍:

黄宗羲:应该读《明夷待访录》,愚见可与伏尔泰、孟德斯鸠相比较。

王夫之:最重要应该读《宋论》《读通鉴论》,王夫之评价老庄之说也可浏览。再联系陈寅恪评王夫之之语。可得到更全面的认识。

顾炎武:《日知录》,愚见乃合儒家心学与理学之作,并多有反思。


历史学家评价古人,都是立足于两点:古人文章和古人记述的故事。

我略读过梨洲老人黄宗羲的几篇文章,感觉他的哲学思辨能力,在清初是罕见的,他善自省,擅从生活中常见的一山一水,一人一事,洞察出某些哲学性。在清初举人进士只谈程朱理学的大环境下,黄宗羲这样的思维能力,尤显鹤立鸡群。说他是清初第一思想家,非常客观。

顾炎武是一位文章高手,从他的文章能发现,他也是清初的一位历史学家,他的文章很少提到孔孟或诸子百家经学,常常引述楚辞、国策、史记等文献中的人物和观点。从其思维水平观之,顾炎武崇尚理性思维。在清初,顾炎武因此算得上一位思想家。

关于王夫之,世面上见到的文章很少,无从谈起。


首先,说一下他们的相同之处,他们都具有一定的反封建色彩,都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也都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王夫之具有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主张认识来源于实践;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主张「工商皆本」,顾炎武主张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指出了「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


作为明末清初最有名的三位思想家,他们都反君主专制,都主张经世致用之学。

王夫之哲学造诣很高,几乎代表中国古代哲学发展最高峰。黄宗义和顾炎武思想偏向于政治。比如有早期民权影子,学校议政,扩大相许可权制君权等等


我不认为这三个是思想家,别乱扣帽子:王夫子是史学家,黄宗羲是文学家(改革),顾炎武是教育家。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