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人们称他为孟襄阳,他写了《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

应劭曰: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是水当即襄水也。城北枕沔水,即襄阳县之故城也。

应劭是东汉末期的人,生卒约153—196年。

襄阳在襄水的北边,古人把河水之北称为阳,所以称襄阳。

襄阳最早是西汉时期建立的,到了应劭,已经过去了几百年。

现在襄阳的南渠就是古代的襄水

襄水源头在襄阳城南扁山西麓的尹集凤凰村太山庙。襄水北流,汇集其他溪水,东流经琵琶山、真武山、羊祜山,绕岘首山向南流,于观音阁旁注入汉水,长约14km。

现在襄阳地图汉水南边的水渠就是原来的襄水。

襄阳古城在今襄水和汉水之间。

但襄水是个小河,为什么把城称为襄阳?

其实在西汉时期,汉水在襄阳主水道就是襄水

汉水在襄阳西侧流入襄水水道,经襄阳南再曲折南下。

现在的襄阳汉水水道只是古汉水的一个支流。

后来因为洪水淤积泥土,堵塞了襄阳西的水道,汉水主水道改成了今天在襄阳和樊城之间的状态。

襄阳岘山附近的旧汉水河床,形成了牛轭湖,襄阳县志称为鸭湖。清朝时期鸭湖还可以北通汉江,称为檀溪(襄城西门外)。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本文为原创,如果觉得有点意思,敬请点一下关注并点赞。
襄阳明明在汉江以南,为什么叫襄阳而不是襄阴?

襄阳起源于楚国在战略地位极其险要的今襄阳设置北津戍,为一区域中心点成为楚国北伐扩疆的「桥头堡」。相传建立汉朝的高祖感怀楚人先祖,先后在今襄阳市域(楚文化主要发源地)设置多个行政区,其中包括襄阳县,这是襄阳县在历史上首次面世,刘邦后世以襄阳为中心,控制中南大部地区,使之上升为「省会」级城市。

抛开上述论点,具有官方代表的历史地理学界著作《水经注》对其的解释是,襄阳城处于襄水之阳而得名,襄水在今天的襄阳被叫作南渠。尽管襄阳位于汉江以北,叫不叫襄阳与汉江也没有多大关系,因襄阳是以襄水以北而命名。汉江则为华夏第一城池四周屏障之北护城河。

南宋史嵩之曾担任大理卿兼任刑部侍郎、制置使、知襄阳府,他对襄阳的战略定位与高祖不谋而合,北可进洛冀、西达川渝陕,具有立足统战之优势。古代史学巨作《二十一史方舆纪要》对襄阳的评价:「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襄阳是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主要发源地,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襄阳自创以来就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还有汉阳也是


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为阴。我国很多地名也就容易理解了。如武汉的汉阳,指汉水的北面。江苏的江阴,指长江的南面,南阳,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洛阳,在洛水以北。衡阳:处于南岳衡山的南边。华阴:西岳华山的北边。衡阳,华阴,还有许多相似的例子。襄樊不应该改为襄阳,应改为汉阴或襄阴更准确。


我是襄阳人,汉江又名襄河,汉江比襄渠大的多,襄渠是条小溪,古人取地名往往是首挑名山大川做为地理位置的标志,因为汉阳名子已经有,老河口市在汉代叫阴县,叫襄阴是不是有些重复,而同在汉江南岸的谷城在汉代又称筑阳,那么襄阳是不是一个例外呢


你给的图上面,襄阳古城南北都有汉江啊。即是汉江南,也是汉江北。因为汉江在此是个U形拐弯。


不解释


看襄阳古时候的水系图就明白了,城池在襄水之北,所以称襄阳,不是以汉水命名。沧海桑田变化太大了。


山南,水北为阳

山北,水南为阴

襄阳城地处汉水南岸,为阴

岘山北,为阴

根据五行八卦,双阴【极阴】即为阳

故襄阳


襄水现在叫南渠,古时时候它是汉江的支流,襄阳城处于襄水之阳,故名襄阳。后来随著城市的发展及自然变迁,襄水逐渐干涸,便形成了现在的模样。起名的参照物是襄水而不是汉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