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心里,张骞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有两大功劳:其一是凿空西域之功,意义是开启丝绸之路;其二是提出断匈奴右臂的战略计划,为大汉帝国彻底打败匈奴奠定战略基础。张骞也是个有情有义之人,他在被关押在匈奴期间,娶了胡人妻子并生了孩子,后来把妻儿都带回中国了。

我就来说说张骞生活上的一些事儿。

第一,出使月氏,中途被匈奴俘虏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合月氏,共同对抗匈奴。然而,当时月氏在匈奴的打击下已西迁,迁往何处,无人知晓。张骞出使的西域,是一个汉人未知的区域。更要命的是,要通往西域,就必须从匈奴的地盘穿过。

张骞使团从陇西出发,进了河西走廊,就被抓了个正著。军臣单于把张骞等人扣押下来,放逐到了寒冷的北方荒漠,以放牧为生。就这样,张骞等人过上了游牧民族的生活。匈奴是个崇尚武力与勇敢的民族,对勇士很崇敬。张骞等人不惧生死,勇闯未知之地的勇气,令匈奴人产生敬意。

对于张骞,军臣单于十分爱惜他的才华,想留为己用,因此他挑了一个匈奴女子,嫁给张骞,想以此来羁縻这位胆气非凡的探险者。几年后,匈奴老婆为张骞生了一个儿子,这给张骞的生活带来了快乐。但是在他内心里,一刻也没有忘掉自己的使命。他精心保存著皇帝授予的使节,并时刻准备逃出匈奴。

第二,逃出匈奴,继续完成自己的使命

十年过去了。汉匈两国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战争全面爆发了。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张骞的生活,在匈奴呆久了,匈奴人对他戒备越来越松。张骞心中明白,是时侯离开了。

一天深夜,张骞与奴仆甘父及其他几个人,成功地逃走了。张骞没有带上妻子与孩子,不是他铁石心肠,而是他不是要逃回汉帝国,而是要继续西去,此行九死一生。张骞等人一路西行,沿途的艰辛我这就不详说了。总之,最后他到达了月氏,完成外交使命。然而,在返回大汉帝国途中,他又被捕了。

张骞等人被羌人抓获,又送到匈奴人手中。我们必须说,匈奴有大国风范。张骞逃跑又被抓回来了,可是军臣单于仍然没有把他处死,而是再次将他软禁起来,并让他与匈奴老婆和儿子团聚。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张骞历经劫难后,与家人团聚,多少使他感到一些安慰。但他仍是大汉的使节,他必须要想方设法返回祖国,向天子复命。

第三,带著老婆孩子返回故国

一年多后,匈奴政局风云突变,给张骞提供了一次千载难逢的逃亡机会。

前126年,军臣单于去世。左谷蠡王趁机拥兵自重,自立为伊稚斜单于,发兵攻打太子於单,匈奴内战爆发。在这个混乱时期,谁会去留意一个被软禁的汉使呢?此时不逃,更待何时?

这一次,张骞没有抛下妻儿,他带著妻儿与忠诚的奴仆甘父奔上逃亡之路。经过一番艰难的辗转,终于回到汉帝国。张骞从出使到回国,前后总计有十三年之久。在这十三年里,带给他最大安慰的,便是自己的妻子与孩子。

说实话,我觉得张骞真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他第一次逃出匈奴后,他就意识到自己可能要与妻儿永别了。谁料命运鬼使神差,他在回国时又一次被逮捕,这样才有跟家人团聚的机会。对于张骞来说,一边是国,一边是家,无论哪个都难割舍。但是,倘若二者不可得兼,他只能舍弃家,因为国是不能舍弃的。

幸运的是,他最终兼顾了国与家,既完成国家交给他的伟大使命,又与妻儿成功地逃出匈奴。以张骞的性情来说,倘若他与妻儿天各一方,可能会内疚一辈子。


张骞在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候,被匈奴捉了去。在匈奴一待就是十年,并娶了一名匈奴女子为妻。

张骞不辱使命,与他坚毅的信念有关,当然也离不开他匈奴妻子的帮助。张骞的这名匈奴女子,在史书上并没有留下多少痕迹,但从张骞的结果来看,她与他,都是伟大的人物。

匈奴与汉朝完全是两个陌生的地方,匈奴与西域的大月氏更是万里之遥。张骞被匈奴捉住以后,如果不是他人的帮助,张骞怎能逃脱,继续他的西行大业?而帮助张骞的这个人,很明显就是他的匈奴妻子。

在匈奴待了十年以后,张骞终于逃出匈奴,开始继续前往西域。而这个时候,张骞必然也就要与他的匈奴妻子分别了,必定只有自己逃脱了。因为相比他在匈奴的妻子和孩子,他身上肩负的使命同样重要。

而很显然,张骞是不能带上她的匈奴妻儿的。因为前往西域,关山险阻,妻儿一同前往的话,实在太冒险了。此外,张骞要逃离匈奴,妻儿留下来的话,还可以暂时掩护张骞的行踪,给张骞一行足够的逃亡时间。

历史证明,张骞出使西域返回以后,并没有忘记他的妻儿。张骞在从西域返回汉朝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捉住,而这一次被捉,很有可能只是张骞为了返回匈奴寻找他的妻儿。他出使西域的任务已经完成了,能够再回去寻找他的妻儿,也就了无牵挂了。

当然,很快,张骞就在匈奴重新见到了他的妻儿。再次相见,张骞义无反顾地带著他们逃回了长安。而张骞的西域一行,最终回到长安的,除了他和副手堂邑父,就是他的匈奴妻儿了。一年以后,张骞的妻子在长安病逝。

所以,张骞此人,于公于私,都是敢于担当的英雄人物,毫无挑剔。


此事发生在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时。

(张骞像)

之所以汉武帝要派张骞出使西域,是因为早在汉高祖刘邦建国时,势力强大的匈奴便屡对西汉冒犯。

当年刘邦率军攻打匈奴,惨遭「白登之围」,最后还是想了个下三滥的办法,才拣回了一条命。知道匈奴的厉害后,自刘邦开始,便以和亲的方式,对匈奴多方拉拢。

但这种舍钱赔夫人的买卖,反而让匈奴贪心不足。随著时间的推移,匈奴竟越过边境,侵入甘肃,眼看就要打到都城长安了。

所以,汉武帝继位后,表示一定要和匈奴战斗到底。

汉武帝不是个蛮汉,他是一位有著雄才伟略的皇帝。

他为了攻打匈奴,一方面强兵富国;另一方面打听到在敦煌、祁连山一带的大月氏国,曾受到匈奴攻击,战败后被匈奴奴役。由于不堪忍受奴役,被迫迁居到阿姆河一带去了。

汉武帝认为联合大月氏国夹击匈奴,胜算更大。不过,想要去大月氏国,必须穿过匈奴的地界,是件十分危险的事,须得一个有能耐的人来完成使命,于是他颁布诏令,征召人才。

(汉武帝剧照)

最终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公元前139年,做足了准备工作后,张骞手持旌节,带著100多人浩浩荡荡地从长安出发,穿过陇西,进入了河西走廊。

很快,张骞一行人就遭到了匈奴人的围攻,悉数被俘。

当时匈奴单于问明白了张骞一行的目的后,大为光火,质问张骞:「你们大汉族竟然不经过我同意,越过我的地界去北边的大月氏。那我是不是也可以不得到你们的允许,穿过你们的地界去南越国呢?」

尽管不悦,但匈奴单于并没有斩杀这些人,他把张骞一行人分散开来,做了养牛牧马的奴隶,并派人对他们严加看守。

过了一段时间,匈奴单于又把漂亮女儿嫁给了张骞,让他在此安居乐业。

匈奴单于之所以如此厚待张骞,也有他的打算。他想蚕食西汉,张骞的利用价值自然不少,他煞费苦心,就是为了让张骞等人为他所用。

张骞将计就计,和匈奴媳妇安心过起了日子。

(匈奴单于剧照)

张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很快就适应了游牧生活,并和匈奴人建立了良好的友谊。

一晃十年,匈奴媳妇和张骞生下了两个小牛犊一样的儿子,家境也越过越好。

此时的张骞,俨然一副匈奴打扮,操著一口匈奴语,若是不细看,还以为他就是条匈奴汉子呢!由于张骞是个很讲信义的人,匈奴单于也慢慢对他放松了警惕。

谁也没想到,张骞内心深处却一直牢记使命,时刻酝酿著如何逃离,并继续寻找大月氏国。

张骞暗中和随从甘父谋划,利用一次出外狩猎的机会,两人灌醉了监视他们的匈奴士兵,最终成功脱逃。

张骞和甘父一路向西,继续寻找大月氏国,同时又要逃避匈奴人的追捕,可谓历尽艰辛。

然而,待他们终于找到大月氏国,并向国王说明来意后,国王却认为国家安定,百姓都能安居乐业,远比向匈奴寻仇更重要,所以拒绝了和西汉共同夹击匈奴的联盟。

不过,国王听说西汉物产丰富,文化悠久,非常钦慕,渴望和西汉建交。

(出使大月氏国)

张骞在国王的热情挽留下,在大月氏国逗留了一年,见始终无法劝说国王改变主意,便告辞而归。

为了躲避匈奴,张骞和甘父走了另一条少有人走的道路,幸好甘父是个好猎手,两人沿途靠捕猎获得食物,才保证了体力。

遗憾的是,当张骞二人进入胡羌之地时,再次被匈奴人俘获。几经周折,张骞等人还是被押送到了车臣单于面前。

匈奴单于非常生气,不过他并不是个残酷的人,最终还是让他回到了匈奴媳妇身边,只是加强了对他的监视。

张骞这才知道,在他逃离后,匈奴媳妇受到了残酷的刑罚,蒙受了许多屈辱。

不过,匈奴媳妇深信,张骞一定会回来接她和孩子们,所以她咬牙活了下来。

张骞深受感动,从此对匈奴媳妇百般好。

一年后,匈奴单于病死了,匈奴贵族发生了内乱。

张骞趁机带著匈奴媳妇和俩儿子,在甘父的保护下,回到了阔别十三载的西汉。

汉武帝充分地肯定了张骞出使西域的功劳,将他封为「博望侯」,甘父也因功赐予了「使君」的称号。

至于张骞的匈奴媳妇,自然和张骞带著两个儿子到了汉武帝分封给他们的土地上,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参考史料:《史记》)


在汉的西边有个大月氏国,他们对匈奴十分仇恨,一直想找个盟友共同出兵匈奴,这也正中汉武帝的下怀,但是匈奴的势力范围正好隔开了大月氏和西汉,所以必须要有勇士先穿越匈奴到达对方那里才可以,这个勇士就是张骞,一个汉中人,血统纯正的华夏子民。

张骞率百人从陇西出发,但还是不幸被匈奴抓获,匈奴王扣留张骞一行人达十余年,期间被迫在当地娶妻生子,可是张骞的内心告诉自己他依然是汉朝的使节,心中不能忘记出使大月氏的使命。

随著看守越来越松,张骞终于找机会逃走了,最终到达了大月氏,不过此时大月氏已经没有发动战争的想法了。

张骞十年多的努力没有结果,只得返程,结果运气不好又被匈奴逮到,这次多亏了匈奴自己内乱,张骞带著妻子一起逃回了西汉,这时距离他出发整整13年了。

虽然张骞没有促成和大月氏的联合出击,但他丰富的旅行经历为汉朝开拓了视野,使得中原大国对周边小邦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都更加了解。张骞暂时抛弃家人继续国家使命的做法具有很高的民族气节!值得所有后辈去学习。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问题——张骞被扣押于匈奴时所娶的妻子是不是匈奴人?

张骞的事迹,最早被司马迁记载于《史记·大宛列传》之中,后来班固写《汉书》时又专门为张骞立传,二者的内容差别不大。

我们以《汉书·张骞传》为例,看看张骞的妻子究竟是怎么回事。可惜,史书对她的记载只有短短两句话:

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

第一句,是张骞第一次被匈奴扣押时发生的。历史背景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即汉武帝为了联合大月氏进攻匈奴,找人出使大月氏。当时作为郎官的张骞主动请命,结果半道上被匈奴抓获,单于将他扣留起来,而且对他还不错,赐给他一个老婆。

第二句说的是张骞第二次被抓后逃脱的事儿,我们从中可以知道张骞的妻子是「胡妻」

何谓胡?

其实,在汉代文献中,胡的概念是相当宽泛的,可以称北方的匈奴为胡,比如《张骞传》一开始就说「汉方欲事灭胡」,这里的胡显然特指匈奴。不过很多情况下,胡也可以指东北、西北以及西域的民族。比如文献有东胡、羌胡,河湟流域还有月氏胡。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张骞出使时,身边一直有个人,叫甘父,《史记》称此人为堂邑氏胡奴,可见他也是一个胡人。此人擅长射猎,而且对张骞非常忠心,不离不弃。后来,甘父还被汉廷封为奉使君

当时汉匈关系正紧张,我想,张骞出使原本就是为了打击匈奴,应该不大可能找个匈奴人陪著去。所以,甘父的「胡」,很可能不是指匈奴。

由此我们推测,张骞的「胡妻」,未必一定是匈奴人,甚至有可能是与匈奴存在密切交流的西域少数民族女子。

张骞为何逃跑?

张骞被匈奴抓了两次,也逃了两次。为何如此?很简单,任务没有完成啊!

第一次被抓,他还没有到达月氏呢。匈奴单于怒斥张骞说:

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

说的还是挺有道理的,汉朝使者想要穿越匈奴抵达月氏,那不就跟匈奴人穿越汉朝领土去沟通南越一样吗?

不过,有了老婆孩子的张骞并未放弃最初的梦想,他还是趁机逃跑,去寻找月氏。史书没有记载张骞在第一次逃跑时有没有带老婆孩子,我估计是没带的,毕竟前途渺茫,他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到达月氏对不对?

幸运的是,张骞还真就找到了大月氏,奈何大月氏安于现状,根本不想打匈奴,张骞只能返回。

要说起来呢,张骞这小子也是够没良心的,他只想著快点儿回汉朝,却没想著去把老婆孩子偷偷接走。还好还好,半路上张骞又被匈奴人给抓了。

不得不说,这匈奴单于简直是老好人,都到这份上了,还是没有杀掉张骞,还送他去跟家人团聚。

后来又过了一年多,单于死了,张骞第二次逃亡,只是这一次,他终于记得老婆孩子,把这位「胡妻」跟孩子都带回了汉朝。

答主觉得,张骞的贡献自然很大,他的精神是值得高度赞扬的,从出发到最后返回,用了十三年之久,他也没有想著中途放弃使命,能跟他比肩的,恐怕也只有苏武。 张骞之所以能够全身而退,除了运气好之外,跟他的人格魅力也有关,史书记载: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看到了吧,本身就力气大, 性格还豁达,跟草原民族倒是十分合得来,因此在敌人阵营里都会被喜欢啊!


谢谢悟空邀请。

张骞,公元前164年出生于汉武帝时期,他是汉代的杰出外交家,冒险家,作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历史背景:当时汉武帝得知遥远的西域有个大月氏王国跟匈奴有著世代仇恨,想联合大月氏一起夹击匈奴,故派遣张骞作为先行使者来联络西域诸国,也为了使汉民族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具有「凿空」就是开通西域光明大道,带著汉民族睁眼看世界。

出使历程:张骞一行穿过河西走廊的时候,就像穿过私人领地,未经过允许一样,倒了霉碰到匈奴人,被抓到匈奴王庭。匈奴军臣单于为了软化、拉拢张骞,打消其出使月氏的念头,进行了种种威逼利诱,最后被扣押在匈奴十年之久。

长夜漫漫无心睡眠,作为青年男子需要心理上的安慰,他与匈奴女子结婚并婚后生儿育女,但是他作为汉朝使臣,他是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是没有办法认命与安居乐业在一个地方生活,就像「送给加西亚的信」主人公一模一样。

元光六年,卫青带领汉军攻击河朔草原,致使匈奴人对他的看管松懈,乘著夜黑风高的晚上,携带自己的妻儿与随从逃离扣押的地方,一路向西进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过库车、疏勒等地,翻越葱岭,直达大宛(今乌兹别克费尔干纳盆地)。到达月氏国,未能说服月氏与大宛等国夹击匈奴的使命。

归来途中,再次被匈奴扣押一年多,在匈奴发生动乱之时,张骞及妻儿与堂邑父一起逃回长安。终于在元朔三年回到长安,结束第一次出使西域的历程。

结论:针对张骞在匈奴扣留期间娶老婆生儿育女,但在出使西域到回到长安,其实都没有抛弃他匈奴老婆及儿女。

个人意见,谢谢!


张骞是有带妻儿回来的!张骞在当时连续逃走四次都没有成功,全部被抓回来。匈奴人为了安抚他招降他,就把匈奴女人嫁给了他,还生下来两个孩子。这时候匈奴人才对他的看守放松了警惕。

张骞走的时候有跟这个匈奴妻子坦白,说自己身负君命没有完成必须去完成出使大月氏的任务并返回长安,而张骞的这个匈奴妻子很是通情达理,决定背叛自己族人跟随丈夫远走他乡。而恰恰是因为有带著匈奴人的妻小作为掩护才能在匈奴的领土上行进逃走。匈奴人有举家迁移的游牧习俗,带著老婆孩子以及成群牛羊在草原上推进很正常。当时张骞就是这么带著妻小逃往大月氏国。

由于张骞去大月氏国的时候还得返程,因此在到达匈奴国边境的时候为了避免让妻小舟车劳顿,张骞把妻小留在匈奴边境,约定返程才一起走。而后张骞出使西域跟西域各国大约花了一年多才返程。返程的时候又被匈奴人抓走当奴隶,这时候他同样是得到匈奴妻子的帮助才成功逃走,因为这个抓走他的匈奴部落恰恰是他匈奴妻子的娘家。而后在大舅哥的护送下,张骞带著妻儿成功回到长安城。


提问者的意思其实也是咨询大家,为什么周人秦人唐人去河南传种后又回到长安,他们怎么认祖归宗。


身在曹营心在汉!


《聊斋》里也有类似的故事,中原的商人意外到夜叉国,因为教夜叉们吃肉,得到夜叉们的爱戴,又给他找了母夜叉结婚生子,还有别的母夜叉想把他抢走做老公。最后商人还是逃走了。又一个故事是商人做生意,到海底娶了绝色的公主,过上锦衣玉食,无忧无虑的生活,最后还是回了家乡。人在家的时候,可能觉得这不好,那也不好,可是离家越久越远,才发现最割舍不掉的,就是家乡,就是最初生长的地方。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