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要从内部和外部共同讨论。

首先,我们讨论外部因素。

在历史上,中原王朝面对的威胁主要是来自于北方即盘踞在蒙古高原的少数民族。例如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等。

在隋唐时期,中央王朝的威胁主要是突厥?在隋朝时,中原王朝的威胁来自突厥。隋朝将突厥分化为东西两部。到了唐朝在太宗皇帝李世民和高宗李治的连续打击下,东西两突厥灭亡。虽然后来,突厥人又再次占据了突厥故地,但未再掀起多大的风浪,反而被唐朝和回纥彻底消灭或同化。

到了唐朝中后期,北方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回纥。回纥和唐朝因为政治和经济等因素,彼此通好交好,双方和亲不断。

北方的威胁解除后,唐帝国面临的主要威胁是盘踞在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

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后,吐蕃的国力一直在不断增长,并与唐朝之间大小战争不断。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帝国将大量的士兵派往河北平定安禄山史思明等人的叛乱,造成了西部守备力量的空虚。吐蕃趁机而入,占领了唐朝陇西、北庭、安西,等地。还曾一度攻陷长安。这一系列的举动给了唐帝国较大的打击。

于是帝国的统治者们,开始在外交上北联回纥,西交天竺、大石,南结南诏,在外交上孤立吐蕃。并且在军事上不断的收复失地,并与吐蕃打持久战,最终击溃吐蕃。

让唐朝灭亡的外部因素在唐朝灭亡前都被得到了解决。所以让唐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还是在其内部。是哪些因素让唐朝的灭亡推迟了?

第一个因素是宪宗皇帝李纯和宣宗皇帝李枕。宪宗皇帝在平定藩镇的叛乱中,具有显著的成效,有效的保证了在中央衰落的情况下,对地方仍然有力地掌控。而宣宗皇帝整顿吏治,并限制皇亲和宦官,对外关系上,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并且还对宦官进行了限制和压制。这一系列的举措大大延缓了唐朝的寿命。

第二个因素就是让唐朝最终灭亡的藩镇制度。蕃镇制度有利有弊。藩镇制度最大的利处就是延缓唐朝的寿命。各个节度使,相互争权夺利。为了保证自己的合法性,他们都以拥护中央为理由,相互征伐。这种现象已经对此于春秋战国时期。而唐帝国的统治者就是周天子,是天下共主。

外部少数民族无法构成致命威胁,内部藩镇尊王而相互征伐。就是在这样的局面下,唐帝国又苟延残喘的活了100多年。

而这种局面所带来的影响却在北宋显示出他极端的可怕。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