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是一个很有天赋和才华的作家,她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是『』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可惜人们对于她的感情的关注远远大于对她作品的关注。对于这一点,萧红本人是有感觉的,她曾经对骆宾基说过:『』也许,每一个人都是隐姓埋名的人,他们的真面目都不知道。我想,我写的那些东西,以后还会不会有人看,但是我知道,我的绯闻,将会永远流传。『』

不得不说萧红的写作才华有自己的天性在里面,萧红认识萧军后,萧军挖掘了萧红了文学才能,他鼓励萧红尽心创作。萧红和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自费在哈尔滨出版。《跋涉》的出版,在东北引起了巨大轰动,受到读者一致好评,两人在东北文学界声名鹊起,当时两人并称「二萧」。

两人从东北到达上海后,认识了鲁迅先生。虽然她在东北有一定的名声,但是对于中国文坛,她还处于文学创作的萌芽期。叱咤文坛多年的鲁迅看出了她身上的潜力,称她是中国当代最有前途的作家。

在鲁迅先生的指导和帮助下,萧红的写作之路越来越顺畅。

到上海一年后,萧红的长篇小说《生死场》出版,鲁迅先生亲自作序,并向出版社推荐。鲁迅先生在序中写道:

」生死场将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表现得力透纸背;女性作品的细致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生死场》在文坛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和强烈的反响,萧红一炮而红。

在文坛的朋友看来,萧红的写作水平是高于萧军的。在电影《黄金时代》里面,萧红萧军共同的朋友称赞萧红的写作水平高于萧军,萧军心里是不服气的,这一点也影响到了他们之间的感情。

萧红的绝笔之作《呼兰河传》更是她文学的最高水平。

萧红一生苦大于乐,半生飘零,没有一个陪伴始终的爱人。这和她从小的成长环境和缺乏安全感有关。她太过依赖男人了,所以总被伤害。

不管她的私人感情如何,依然抹杀不了她的文学地位。

欢迎关注@乔言儿 ,书评人,多平台签约作者。我们一起读书成长。


萧红以开阔的悲悯胸怀关注人的生存境遇以及生命意义,浑然天成地创造出富有灵性的文学作品。[4]作品情感基调悲喜交杂,语言风格刚柔并济,写作视角和行文结构独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独树一帜。

萧红的成名作是小说《生死场》,鲁迅和胡风分别为其初版写了序和后记。小说描写九一八事变前后东北农村的生活,富有乡土色彩,反映女性的悲惨命运。鲁迅赞赏小说写出「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部分学者把小说视作「民族寓言」,充满爱国主义;也有学者强调,小说的主题是乡村妇女的生活经验,特别是生育与死亡。《生死场》同情产妇所受的痛苦,也嘲讽传宗接代近乎自我毁灭的灾难;女性任人摆布,命运无法自主,服务于男性的利益。小说批评父权社会,并讽刺对国家民族的归属感主要是男性而不是女性的。

文学批评家夏志清坦承未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评论萧红的作品,是「最不可宽恕的疏忽」。夏志清认为「《呼兰河传》的长处在于它的高度的真实感。」并给予《呼兰河传》很高的评价,称她为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

文艺批评家李健吾得知萧红去世的消息后,在《咀华记余·无题》中写道,最令他折服的四位女作家是丁玲、凌叔华、林徽因、萧红。「最可怜」的萧红「好像一个嫩芽,有希望长成一棵大树,但是虫咬了根,一直就在挣扎之中过活……」


文/芊芊

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萧红的一生充满传奇,刚刚开始文学创作时,她的文字便得到了鲁迅先生的赏识,并得到先生的亲自点拨。年仅24岁,萧红就凭《生死场》而一举成名,跻身近现代著名作家行列。

然而,萧红的人生并没有她的文学创作那么顺利,她渴望爱情和温暖,却一生遭遇不幸,情路坎坷,她向往自由和美好,却一生颠沛流离,命运多舛,年仅31岁就不幸病逝。

萧红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这既是时代造成的,也是她自己造成的。

1. 童年缺爱

1911年6月1日,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现为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亲生母亲在她8岁时,因霍乱去世,父亲常常忙于公务,并且脾气暴躁,很少给予萧红父爱,心情不好时,还会对她进行打骂。

母亲去世不久,萧红便有了继母,继母对萧红经常冷嘲热讽,让萧红感觉不到应有的家庭温暖和关爱。

好在,萧红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位最亲的人,就是她的祖父,祖父对萧红非常疼爱,这让她的童年多了些许快乐和温暖的回忆。

但不幸的是,在萧红18岁时,祖父便去世了,从此,萧红在家庭里再也找不到可以依赖的人,再也体会不到归属感。

2. 倔强的性格

好在,萧红的父亲时任县教育局官员,是有文化的人,所以对孩子的教育还是比较重视的,萧红在当地上了小学,之后又考入哈尔滨东特女子中学读书,后来受表哥的影响,离家去北平读高中,却遭到了家人的反对。

萧红的父亲骨子里保留著重男轻女的思想,因而,他一直希望萧红读完中学,便找个门当户对的男人嫁掉,而此时的萧红,接受了进步思想,已经有了女性觉醒的意识,她想摆脱封建家庭的束缚,但两次出走北平学习,都因为家人的经济封锁,而不得不返回哈尔滨。

由于两次逃婚出走,未婚夫家人提出解除婚约,虽然闹上法庭,但萧红最终还是败诉。这让萧红父亲颜面扫地,官职也因教女无方而被革去,父亲一气之下,将萧红从家族里开除,从此萧红离开呼兰,再也没有回过家。

而最为悲剧的是,孤苦无依的萧红在走投无路时,居然接受了自己的逃婚对象,那个与她解除婚约的前未婚夫,两人在道外北十六道街的东兴顺旅馆过起了同居的生活,并于半年后怀孕,此时的萧红只有20岁。

但就在萧红临产前,未婚夫却在欠下巨额住宿费后,不告而别,萧红多次被旅店老板威胁卖入妓院,她的人生再次陷入绝境。

3. 缺少沟通的感情

抱著一线希望,萧红给《国际协报》写了一封求救信,时任副主编的裴馨园出于正义和同情,派萧军前去旅馆探望萧红,在接触中两人产生感情。1932年8月,松花江决堤,一场洪灾成全了萧红和萧军的爱情,萧红被解救,从此与萧军生活在一起。

1933年,萧军发现了萧红的文学天赋,鼓励她与自己一起进行文学创作,萧红以悄吟为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弃儿》。当年10月,在舒群等人的帮助下,二萧合著了小说、散文集《跋涉》,揭露了日伪统治下社会的黑暗,引起特务机关的怀疑,随后,两人逃亡到青岛。

之后,二萧与鲁迅先生取得联系,并辗转来到上海。在鲁迅先生的指点和帮助下,二萧与叶紫结成「奴隶社」,先后发表「奴隶丛书」,萧红的《生死场》一经发表,引起巨大轰动和反响,而一举成名。

鲁迅先生和胡风皆认为萧红的文学才华在萧军之上,这让大男子主义的萧军很不服气,加上他经常陷入与别的女人暧昧的感情旋涡,而变得脾气暴躁,经常打骂萧红,让萧红感觉非常痛苦,两人进入冷战。

1936年,萧红只身东渡日本,希望两人可以冷静一下,以求缓解矛盾。不幸的是,当年10月,鲁迅先生在上海病逝。1937年1月,萧红回到上海悼念鲁迅先生,并得知萧军再次与自己的好友陷入一段感情纠葛,对萧军大失所望。两人从未就感情进行深入沟通,让他们的心越走越远。

4. 命丧固执

1938年,萧军执意弃文投戎,到前方参加抗战,萧红多次相劝不成,从此,两个相爱的人各奔东西。当年4月,两个倔强的人团聚,但谁也不愿意先妥协,无奈,萧红提出了分手,萧军随即答应,六年的恋情正式画上句号。

而一个与萧军性格截然相反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因一直以来对萧红的仰慕和照顾,赢得她的好感,1938年5月,两人在武汉结婚,随后萧军也宣布与他人成婚。

之后,萧红与端木在战火中,辗转来到香港,在此期间,萧红完成名著《呼兰河传》。

1941年,萧红因肺炎入院,被误诊为喉瘤,端木担心术后伤口不易愈合,萧红执意手术,并自己签字,最终因切除喉管引起发炎,1942年1月不幸去世,留下一句「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结束了她只有31年的短暂人生。

5.悲剧缘于心智不成熟

回顾萧红的一生,她的悲剧是动荡的社会现实所造成的,从1931年正式脱离原来的家庭,到1935年在上海成名的近5年时间,萧红一直过著食不饱腹的生活,每天与饥饿作斗争。1932年,哈尔滨沦陷在日本的铁蹄下,直到去世前,萧红始终在战乱中颠沛流离,求生存,这是造成她悲剧的时代背景。

但萧红的悲剧人生,也是她自己造成的。成名前,一直体弱多病的萧红没有经济来源,始终依附于男人生存,她先是委身于前未婚夫,后靠萧军独自承担养家重担。没有经济来源,也就没有话语权,没有真正的自由。依赖心过强,这是萧红心智不成熟的一个表现。

由于从小缺爱,只要男人稍微对自己好些,萧红便会奋不顾身地全情投入,她对未婚夫如此,对萧军如此,对端木亦是如此,这样既得不到男人应有的尊重,也得不到婚姻的承诺。做事草率,不计后果,这是萧红心智不够成熟的另一个表现。

其实,萧红与萧军之间是存在真爱的,但由于两个人的性格都过于倔强,产生矛盾后,除了争吵,就是冷战,从未进行过真正有效的沟通,他们的感情必然无法牢固和持久。性格缺陷和沟通障碍,这是萧红心智不成熟的又一个表现。

斯人已逝,我们无权对她短暂的一生妄加评论,但我们读前人的传记,是希望从中有所收获,萧红对文学、对生活的热爱和执著,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尊重。

一个人始终保持单纯固然值得敬佩,但人生活在社会中,终归是要长大的,做个心智成熟的人,或许人生会更加幸福一些。

(注:文中图片均来自网路)


萧红,一位被誉为30年代文学的洛神,被鲁迅称为当时最有前途的女作家,一生命运多舛却敢爱敢恨;颇具文学才华却英年早逝;一次次地被爱却又一次次的被爱伤得体无完肤……

今天的很多人,提起萧红,会说她太"作",并把她一生命运的坎坷甚至青年的贫困潦倒与临死前的孤苦无依归结在她的"作"上,我觉得这是不客观的。萧红的"作",不过是为了寻求爱而被命运裹挟的过程。一个从小缺爱的小女人,不断地去追寻爱、求索爱,又有什么错呢?

除了是对爱永不言弃的追风者,萧红还是一位大胆无畏的反抗者,从呼兰河畔的封建家庭出走那刻起,她就是易卜生笔下的娜拉,有著破釜沉舟的决绝,不管多苦多难,也没有了再回头的可能。

然而在那个乱世,光有胆量是不够的,她的性格及行事风格,无疑与她的境遇有关:第一个是毫无担当的浮纨子弟汪恩甲,第二个是出轨成性且大男子主义严重的萧军,第三个是软弱自私的端木蕻良。她与萧军同居时怀著负心人的骨血,孩子生下来却养不起;她嫁给端木时又怀著萧军的血胎,孩子生下来就已夭折。枕边人与腹中胎儿的割裂,骨肉分离的剥离,流离失所的生活,损耗著她的肉体也折磨著她的灵魂。

她是一个感性的女子,灵气、单纯而淳朴,敏感、倔强而多情,有一颗率真的赤子之心。她的作品,是天才式的、喷发式的灵性写作,文字平淡而凄美。当面对国土沦丧民族危亡,她还是一位热血青年,毅然加入抗战文艺队伍,以笔为枪,写下多篇以抗日为主题的作品。

李健吾曾在《咀华记余》中写道:"在现在中国妇女里面,有四个人曾经以她们的作品令我心折,我不想把她们看做流行女作家,因为侮辱她们,等于伤害我的敬意……最可怜的一位,好像一个嫩芽,有希望成长成一棵大树,但是虫咬了根,一直就在挣扎中过活,我说的是已经证实死了的萧红。"最后,他这样评价道:萧红的前途应当没有穷尽。

前途没有穷尽的萧红终究还是在三十一岁那年"不甘心"地穷尽了她的生命,为爱求索一生,她可能是累了吧。也许在另一个世界,多才的她会找到一份唯美长情的真爱吧。


「我在想,我写的那些东西,以后还会不会有人看,但是我知道,我的绯闻,将永远流传。」

很多年后,在生命垂危之际,萧红静静躺在床上幽幽的对此时此刻,陪在她身边的,那个叫骆宾基的青年如是说。外面的世界,此时已是时局紧张,炮火随时会蔓延到她眼前,可她却难得的拥有了一生中最平静的时刻,在她的娓娓道来里,她一生的红尘往事凝成了传奇。

萧红

萧红一生情途多舛,她的感情史里绕不开三个男人——汪恩甲,萧军,端木蕻良。

与汪恩甲的感情,一开始萧红是拒绝的,她不接受这个未婚夫,不愿成为一个家庭主妇,所以她逃到北平,奈何她一个女子,举目无亲不说,经济日益窘迫,而那时汪恩甲到来了,或许是出于感激,又或许是迫于无奈,她最终还是和汪恩甲在一起了,汪恩甲供她继续读书,直到他们钱财用光。回到家乡后,汪家人拒不接受萧红,他们赊账旅店住宿,大半年后,萧红怀孕了,而汪恩甲在之后一去不复返。

萧军和萧红

汪恩甲的离开给萧红带去了莫大的打击,她被旅店拘留,万般无奈下,她给报社写信求助,再然后,她遇到了命中注定的最刻骨铭心的爱人萧军。二萧的爱情真挚热烈,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他们有情饮水饱,彼此扶持,彼此鼓励,可他们都是富有魅力的人,萧红的才华足以吸引世间无数男人,而萧军与生俱来的男子气概又总是能吸引到旧时代背景下,灵魂空虚的女人,他们分分合合,最终不得善终。

1938年,萧红,端木蕻良摄于西安

二萧分手之际,萧红已经怀了萧军的骨肉,可饶是如此,端木蕻良还是执意娶萧红,并给了她一个婚礼。

可这段婚姻里,端木始终不是一个在任何时候都有担当的男人,他能包容萧红的过去,却无法在紧要关头护她周全,他是锦衣玉食惯了的少爷,当风云变幻莫测之时,他选择的是自己独自前往重庆,而萧红,如果不是靠著每次困难之际有朋友相助,早就客死异乡。

三段情感纠葛,段段都是故事,萧红的这一生里,或许她自己都很难回答自己最爱谁,但,如果说谁最爱她,这个问题或许有答案,只是这个答案,既不是汪恩甲,也不是萧军,更不是端木蕻良,而是另外一个人。

晚年的骆宾基

在萧红人生的最后几年,身体犹为虚弱,而陪在她身边最多的是骆宾基,一个小了她整整六岁的男子,他懂她知她,面对萧红,他尊称其为「先生」,可朝夕相处里,对她却是情根深种,只是啊,情深缘浅,他的爱,没有来得及表达,就只能隐于岁月,止于唇舌。

《黄金时代》汤唯饰演的萧红

萧红遇到的男人,都认为自己懂她,可其实他们都不懂,唯有骆宾基,他其实都懂,所以他才会说,萧红不停地写作,寂寞和抚慰都来自写作。是的啊,萧红的一生,终究还是寂寞的,所以,她在文学上快意潇洒,却在感情里慌了手脚。世人记住了她的作品,更记住了她的绯闻,在所有逝去的时光里,她的笑与泪在光鲜里,多了一份刻骨,令人对她难以忘怀。


感觉关于萧红一直是赞赏与批评共存的。

作为一个民国的女作家,她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十分传奇了,对于她个人品质以及感情生活的评判也一直是褒贬不一。

在她文学作品上的讨论更是冲突十分明显了。在当时,除了《生死场》之外,萧红的作品好像并没有获得什么赞扬,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她也只是被看作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一员。后来萧红的其他作品《呼兰河传》、《马伯乐》等才受到广泛关注。

关于她的文学创作水平,不论是鲁迅、胡风,还是茅盾、王瑶、唐弢等人都保持著既肯定又否定的态度的。萧红的文学创作水平实际上并未真正成熟,总体成就有限。但是从女性主义理论来看,她的创作又有些宝贵之处,但是仅仅因此就把萧红看作是大师、巨匠版的作家是显然并不客观的。


萧红是很有才情的一个女子,内心丰富而细腻,在这部绝笔之作里,萧红用饱含深情的笔墨表达对故乡的眷恋,正因为深爱这土地才想去正在的改变它。结合萧红的一生,在呼兰的日子应该是她最幸福的时光,有一个宠爱她的祖父,满满的回忆,但又像张爱玲一样的悲情,婚姻没有一段是正常的,31岁就病逝了。看到萧红临终写下的「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这最后无声怒吼,在那样的年代,那有什么「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家长制的和男尊女卑的冷酷,婚姻的背叛和战争的铁蹄给她的心灵带来巨大创伤,在书中看到历经人生不幸的萧红对爱和温暖的渴望。评《呼兰河传》


我记忆中的萧红可追溯至中学时课本中所载的呼兰河传,一串串活泼的文字,一排排鲜艳的色彩,想来该是个对生活无限热爱之人。我何以想到,她自然而灵动的文笔背后却是孤苦的一生!

萧红生来便有著倔强和反抗的气质。19岁,她第一次离家出走,也许是为了爱情,也许是为了自由,她终于逃离家庭的桎梏,与表哥一道北上求学。祖父的过世斩断了她与家庭唯一的纽带,当最后的一抹微光熄灭,皓皓长夜还有谁可遗之以光明?然而没有经济来源的他们最终还是屈服了,她被父亲软禁在家,长达一年之久。

于是,她开始第二次逃离,这一次,她终生未归。哈尔滨的雪下得纷纷洒洒,街上的人往来穿梭,她孑然一身,饥肠辘辘,生活再次以最惨烈的方式逼迫她屈服。穷困潦倒的她选择投奔汪恩甲,她昔日的未婚夫。或许比之冷漠的家人,她宁愿相信这个男人一路寻觅而来的真情。他们在旅店住了半年,山穷水尽。直到一天夜里,汪恩甲外出,从此失去了消息。有人说,他许是遭到了不测,也有人说,他不堪困顿与压力,选择不辞而别。我宁愿相信前者,可他瘾君子的身份,让我的相信显得苍白无力。那时,萧红已有身孕。

她被软禁在一间杂物室,狭窄的空间,隔夜的冷炙,发霉的空气,她笔下所有最真实而感同身受的贫穷与苦难仿佛都积聚成一股力量,她要生存下去。

去年的五月/正是我在北平吃青杏的季节/而今我生活的痛苦/真是有如青杏一般的滋味。

这首诗刹那间触动了从报社前来探望萧红的萧军。她终于等来命运的垂青,从遇见这个男子开始。他们畅聊人生,探索哲学;他们投身革命,比肩抗日;他们相濡以沫,患难与共。那段时光成了她一生中难得的欢快日子。她的才华开始崭露头角,她的笔尖在直击人性的觉醒。

我想,萧军之于萧红,不仅是她的灵魂伴侣,更是她文学道路上的一盏明灯。他们结伴出入报社书馆,结识名人志士,也是在那时,萧红认识了鲁迅和许广平,那里甚至成了她精神落寞时的避风港。她常常一言不发,望著天空静默,对于和萧军感情的破裂,她总是讳莫如深。

萧红对爱情的投入永远那么纯粹而彻底,即便她孤身东渡日本,即便萧军几次移情别恋。她的爱情渐渐由甜蜜转至痛苦,由情投意合转至貌合神离。 我不得不承认,文人自古多风流,尤其是英俊的才子。偏偏,他们又易得朋友们的谅解,这真是古有之不公!

萧红与萧军在临汾的分别,或许注定了二人分道扬镳。她身心俱疲,只想觅一处安宁之所,为平民写作。而他壮志未酬,唯欲身赴前线,从戎效国。彼时旦夕殊途,此后便是山高水长,再无交合。萧红最终嫁给了端木蕻良,萧军娶了王德芬。而那时,萧红再次有了身孕。她在婚礼上坦言,只想过普通的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可她的选择是否印证了她的期待呢?或许,这期待仍然太高。

战火纷飞,饿殍遍野,在满目疮痍的武汉,她再次孤身一人。丈夫先行去了重庆,她独自留下,不得不挺著孕肚暂住在报社的走廊。可她见著朋友,总还是笑著。你看她的笑容,爽朗明净,你读她的文字,千疮百孔。纵然历经沧桑,她的率真,她的淳良,她生存的信念,何曾因命运的摧残而减过分毫!

有人说,为何萧红在感情上接连受伤后仍要依附男人,没有男人便不能活吗?我想,大概不能。她不似吕碧城那般有纵横捭阖的交际之术,可以孤傲地终身未嫁,也不似石评梅那般,在初恋生变后对爱情不敢心怀希冀,因而抱憾终身。萧红终其一生所追求的不过是最寻常的爱与安宁。

国土被侵蚀地愈加厉害了,她的身体也愈发弱了,端木蕻良带著她逃至香港。疾病在蚕食她的身躯,炮火让她流离失所,辗转奔波。可她的笔从未停歇,她的文字依然有力量。只是这一次,命运永远地收走了她的灵魂,结束了她坎坷漂泊的一生,年仅31岁。

我对萧红始终怀有最纯真的印象,一如丁玲所述,身为作家的她是那样少于世故,那样自然而率真。皎皎似冬日之莹雪,绚烂如长夜之流星。


我是萧红故乡的人,我为呼兰出现一位三十年代著名女作家感到骄傲和光荣。萧红的人生是凄凉的一生,抗争的一生,追求光明的人生。她仅仅在人世间31年,却是留下了《呼兰河传》《生死场》《马伯乐》等多部作品。呼兰小城养育了萧红,萧红的《呼兰河传》让呼兰名扬海内外,所以说,萧红是伟大的作家,东北进步作家的杰出代表。我写过萧红的有关文章,也期望文友们去呼兰萧红故居和展览馆去参观。


她是现代女作家,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对萧红来说生命是短暂,一生家庭婚姻充满了曲折风味,她的文学作品似乎就是她人身追求道路的演绎。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