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母的形象是变化的,《山海经》应该是比较早期的资料,里面的西王母,长得非常惊悚。《西山经》《大荒西经》《海内北经》都对西王母有记载,说它形状如人、豹尾虎齿、蓬发戴胜、旁有青鸟。这样看来,西王母虽然不能说丑,但也仅仅是「如人」而不是人,那就应该只是一种神兽。当然,也可能本来是人,但因为穿著比较另类,所以在口耳相传中就走了样。

不过要注意的是,西王母身边有青鸟,而青鸟正是富贵吉祥的象征,这也为后世西王母故事发挥奠定了基础。所以到了《穆天子传》,西王母就已经人化了,成为了一个部落女首领。周穆王西行,西王母在瑶池接待了他。依依惜别之际,西王母唱了一首歌:「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复能来?」西王母长相如何暂且不说,但周穆王目的也只是巡游天下。

然后到了秦汉时期,西王母就从部落首领成了天神,汉代画像石中,西王母俨然是仙界重要人物,身边常有玉兔、青鸟、三足乌等相伴。越地祭祀中,对应西王母造出了个东王公,但是玉皇大帝后来居上,反而成了道教神话中天庭最高领袖。西王母就成了玉皇大帝的皇后,而周穆王、东王公这些曾经的cp,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首先,西王母并不丑。

西王母的形象首见于《山海经》,《西山经》形容西王母形状如人,豹尾虎齿,蓬发戴胜;《大荒西经》《海内北经》对西王母也有记载,描述与《西山经》相仿,增加了青鸟这一形象。

可以说,西王母的形象,比较怪异,但绝不是丑陋,甚至可以说是非常「高贵」的一种形象。

我们并不能以现在的审美观去看待西王母半人半兽的形态,因为在初民社会,人的抽象思维还不发达,并不能完整的区别开人和动物,也存在对动物功能的崇拜。西王母半人半兽的形象,是对原始思维的一种反应。

其次,西王母的形象是变化的。在《穆天子传》《竹书纪年》中西王母已经摆脱了动物形态,俨然雍容端穆的人间帝王形象,这个形象与丑更没有关系。

书中的西王母与周边部族交往频繁,周穆王与西王母的交往和「送人头」的说法完全没有关系,是正常的外交。

在《庄子》中,西王母还是一位长生不老的仙人,生不知死,有著浓厚的道家神仙思想。汉代以后,随著道家思想的传播,西王母成为了道教中广为人知的一位仙人。


首先,没有任何记载说明西王母「丑」;其次,「旅游达人」周穆王找西王母,目的可不简单啊!

先说说西王母丑不丑。

按照《山海经》中的记载,西王母是「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要从记录者的角度解读:其状如人,意思是长得很像人。难道西王母是怪物?当然不是,因为西王母的装扮,和记录者常见的中原地区的人有区别。

具体区别后面说了:「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也就是说,西王母属于「异族人」,衣服后面还有类似于豹子尾巴的装饰品,牙齿(可能是虎牙)比较尖锐,说话声音很大(也有分析说西王母会特殊的喊叫声或者口哨声)。

还有就是头发是披散著的,没有扎起来。「戴胜」是古代女性的一种装饰。

所以,《山海经》中西王母的形象很清晰了吧,部落女首领,小国女王。并没有文字说她长得丑,只是装扮特殊而已。


至於穆天子,也就是西周时期的周穆王。

要是根据《史记》来看,周穆王继位的时候已经有50岁了,一直活到105岁,算是非常长寿了。

《穆天子传》中记载,周穆王千里迢迢的赶往昆仑,和西王母吃吃喝喝,暧昧的一塌糊涂。

难道周穆王历尽千辛万苦,就是为了一场「约会」?

当然没这么简单,按照记载,周穆王去昆仑找西王母,是穆王十三年的事情。算一下,这时候周穆王已经63岁高龄了。这个年龄,还春心荡漾,跑这么远去约会?显然说不通。

(西王母)

其实,周穆王的目的,西王母已经说出来了。《穆天子传》中记载:

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也就是说,西王母祝福(或施法):周穆王离这里太远了,让你不会死,这样还能再来一趟。

西王母可以帮助周穆王「长生不老」,或者是「延长寿命」。


西王母有什么手段,可以延长人的寿命?很多人都会想到蟠桃。

汉晋时期成书的《汉武故事》和《汉武帝内传》中,蟠桃是「大如鸭卵,形圆色青」。注意这个描述,奇怪不?才鹅蛋大小,圆形的,青色的。这是桃子吗?

再看看《淮南子》中的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王母。」羿也曾经找西王母讨要过不死之药,虽然没点名是蟠桃,但应该也是指的这个吧。

有没有一种可能性,蟠桃仅仅是一种代号,一个形象的称呼,其实并非桃子。

不是桃子,又能延年益寿,甚至成了「不死之药」,这就厉害了。

其实《穆天子传》给了我们线索,证实这种神药是什么。

首先,穆天子不顾自己六十多的年龄,带著一帮人千里迢迢去找西王母,肯定不是为了约会,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去「延年益寿」。他一路上似乎对「玉」兴趣很大,提到了好几次关于玉的重要场合。

比如到达「群玉之山」的时候:

「至于群玉之山……天子于是取玉三乘,玉器服物,于是载玉万只。天子四日休群玉之山,乃命刑侯代攻玉者。」

快到地方了,穆天子还专门驻扎了四天,装了满满四大车玉,还让手下在这里接著挖。穆天子这么喜欢玉?

建了西王母之后,还专门献上了「白圭玄壁」(一白一黑两块玉)。王母离群玉之山这么近,还在乎你的两块玉?

会不会有这么一种可能,穆天子献上这两块玉,是为了让西王母鉴定鉴定。西王母一看,摇摇头说:「不对不对,你这个东西是不能延年益寿的,我这里有好的。」

于是,西王母拿出了一种神奇的药物,质地如玉石,形状似「蟠桃」。周穆王吃下去之后,果然神清气爽,老当益壮……

(《穆天子传》)

然后西王母又告诉穆天子,吃了这个可以延年益寿,「将子无死」。「尚能复来」什么意思呢?那就是你还要再过来,再吃一次才能「续命」。

然后周穆王因为打仗耽误了,没来得及去……


以上内容都是推测,仅供娱乐,大家不要太认真。

其实我们大家所熟知的王母娘娘原型就是《山海经》中所记载的西王母。而在《西游记》中王母娘娘这一形象才在吴承恩的笔下焕发出了无限魅力的天神光彩,西游记中所出现的天神人物或是地理信息也一定是借鉴了山海经(比如火焰山就是山海经说的炎火之山)。

据《山海经》和《穆天子传》中讲述西王母为:昆仑之丘弱水之渊其外有炎火之山,有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三青鸟为其取食,名曰西王母。

从上面这段话中可以比较形象的看出西王母是一位有著人类特征,长著豹尾虎齿并且善于长啸,掌管天上的灾疫和五刑残杀的山神。山海经中同样也记载有上古天神帝喾,那么西王母与帝喾应该是同一级别的。而周人的始祖后稷则是帝喾的妃子姜原所生,尧舜时期把后稷封在邰地,后来以「姬」为姓。

好了,以上我是先向大家说明西王母和西周王室祖先的由来,这样下面才能引申出周穆王与西王母的故事!

在尧舜时期或者是更早以前,中国的氏族部落还是以母系社会为主,代代传传。周朝建立后在其较远的蛮夷部落由于居住环境和与世隔绝的状态下依然保持著原始的生活方式及社会形态,周穆王所拜会的西王母应该是世代的传承者,是这一部落的首领对外名称,并不仅限于某一人。那为什么西王母的形象让人看了如此深刻呢?我想原因大概有两点:其一是她们崇尚巫术(之前所说她掌管灾疫残杀,也可能是巫术的某种表现形式),基于这种原始宗教性质会使得她们首领在服装打扮上异于常人,「豹尾虎齿长啸」也可能存在图腾崇拜的寓意,目的是为了增加首领的权威性。其二就是荒外蛮夷存在进化未完之说。我对于第一点还是很赞同认可。第二点有虽然有些荒谬,大家姑且看之吧!

综上所述,不管是山海经还是史记中都没有明确记载西王母到底是美是丑,大家应该这么想:作为一个部落首领来说西王母应该不会太丑,不然穆天子传中也不会记载周天子连续三次在昆仑会见西王母分别是: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丁未,天子饮于温山考鸟。

穆天子有美妾盛姬,当然就不可能会对西王母有什么想法。在《竹书纪年》所载:穆王十七年西征,至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来见,宾于昭宫。意思是在周穆王西征后,西王母按照礼节要在每季度都要进京对天子的远祖实行祭祀,这称之为「宾服」。周穆王又特别喜欢征讨,西至昆仑时顺便拜访一下西王母,也算是回礼,所以《穆天子传》中称:天子宾于西王母。

关于「宾服」之礼由来以久,周以礼制天下,四方蛮夷方共尊共敬。依照周朝礼制:1.国都近郊五百里内地区是甸服,甸服每日一次,要供给祭祀天子祖父、父亲的祭品;2.甸服五百里以外地区是侯服,侯服每月一次,要供给祭祀天子高祖、曾祖的祭品;3.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这两千五百里的地区总称为宾服,宾服每季一次,要供给祭祀天子远祖的祭品;4.蛮夷地区是要服,每年一次,要供给祭祀神灵的祭品;5.戎狄地区是荒服,终身就一次,要来朝见周天子。这里的服就是服侍周天子。

可见周朝对于各方面礼仪有著严格的标准,周穆王的昆仑游或是他东征西讨的目的也缘于此,用军队来威慑四方,礼仪传遍蛮夷。

图片源于网路,仅供参考!


我是小七,一个喜欢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个沉迷于扯淡的萌妹子。

历史上的昆仑山神西王母真的很丑吗?既然如此,周穆王为何还千里送人头?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先要搞清楚周穆王是谁?

周穆王,世称「穆天子」。周昭王之子,姬姓,名满。是西周的第五位君主。

据说他继位时已经50岁高龄,享年105岁,在位时间大概55年,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周王。但是这个说法还有待考证。

据文史记载,周穆王酷爱出游,常年不在朝。

《左传·昭公十三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列子·周穆王》:「不恤国事,不乐臣妾,肆意远游。」

《穆天子传》中说他在讨伐犬戎后,继续西征,来到了昆仑山。

那么他去昆仑山干什么了?

昆仑山是谁的地盘,西王母啊。到了昆仑肯定是要拜见西王母的。

到这就说到西王母了,这西王母丑不丑我不知道,虽然《山海经》中说她的形象是「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著时间的推进,他的形象是有转变的,慢慢地向女娲造出的「人」的形象转变。而周穆王时期,西王母的形象应该就已经是个翩翩美女了。

但其实西王母美不美都不重要啊,重要的是我们都知道相传西王母手里有不死药,于是就传出了周穆王去昆仑是去找西王母求不死药的。

那么如果真的是这样,周穆王向西王母求到不死药了吗?

显而易见,没有。

我们先不说西王母到底有没有不死药,如果她真的有,那是能随便给人的吗?赐了一颗给后羿,还是看在后羿救万民于水生火热之中,才大发慈悲来著。现在你一个君主随随便便说要我就给?开了这个先例,那以后不是每个君主帝王都得来要?

所以说如果昆仑山上的西王母真的是管理众仙女,手握不死药的那位,那么她是万万不可能把不死药随便赐给一个人王的。

更何况,我合理怀疑,昆仑山上根本没有什么拥有不死药的西王母。西王母应该是有的,但我估计所谓的西王母,不过是西王母国的君主,女王。

周穆王也根本不是去求什么不死药的,而是去建交的。甚至当时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的,周穆王打败了犬戎,平定了西方后,本该回去的。但是他想,这都到这了,不如继续西行,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正好车马粮食充足,于是他就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他走著走著就来到了昆仑山,进入了西王母国,作为一个君主,到了别人的国土,不见见人家的君主总不太好吧,于是他就去拜见了西王母,顺便看看能不能促进两国友好关系,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吧。

那么这个朋友周穆王交到了吗?

这个,其实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有说法说周穆王十七年,西王母曾经入周拜见周穆王,周穆王以宾相待。既然西王母都千里迢迢去见周穆王了,那应该是建交成功了吧。

以上都是我半夜睡不著瞎掰的,就当个不怎么动听的故事听听吧。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你喜欢,我是小七,一个沉迷于研究山海经与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喜欢可以关注我。

版权申明:本文系山海经解密小七独家邀约稿件,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盗用以及洗稿,未经同意擅自盗用,将追究到底。


只能说是审美观的问题。古代看见安吉丽娜,赫本等等之类,只会觉得长相怪异。

同样,古欧洲人看到东方面孔也不习惯。


神仙想是啥样就啥样。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