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秦国历史上著名的宣太后,闻名天下的女政治家。她是楚国宗室女子,嫁给秦惠文王,秦惠文王死后独掌朝纲多年。

题主说,芈月嫁到秦国,居然对付母国楚国?貌似有哪里不对劲,但是仔细一分析却又没问题……

毋庸置疑,楚国是芈月的娘家,自然有一份特别的感情在,何况父母兄弟姐妹都还在那里。那么,芈月为什么要这么做?

从情感来说,楚国的家乡情难忘,但是母子之情更是深重。对于一个正常女人来说,亲生的子女,往往比其他亲人更重要。

芈月掌管朝纲,自己的儿子是秦王,换句话来表达就是秦国就是母子俩的。为秦国的天下霸业著想,就像自己的「创业」。

这时候,跟楚国发生利益冲突,损失一下楚国的利益,芈月是能够接受的,换作其他人也一样会这样做。

另外,芈月执掌秦国朝政一来,秦国的大权实际上落入楚国外戚势力手里,芈月的同母异父弟弟魏冉就是重要权臣。

但是,秦国毕竟是秦国人为主,芈月势力要向秦国人表忠心,不然秦国人怀疑起来就有威胁。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适当地与楚国为敌,为秦国谋求利益。

因此,无论与公还是与私,芈月都会选择帮秦国而不是楚国,不然就不配当女政治家。


秦国和楚国,春秋战国开始的时候他们两国关系不错,既是盟友又是亲家,芈月嫁到秦国,是上就是政治联姻,延续楚秦两国的友谊,为什么芈月会对付楚国,主要是因为异国女子嫁到其他国家后一旦得到权利后基本上都会站在夫家这里,因此,她在嫁到秦国后有了权利,因为国家利益他就对楚国发动了战争。

我们知道芈月作为联姻女子,她很清楚,一旦她去了秦国,她只能和秦国生死与共,论感情上说她不希望对母国进行处理,但是到了万不得已时候她还对母国出手。

我们知道春秋时期,虽然不是儒家文化当家,但是这个时候中国的社会是男权当家的社会,春秋这个体制建立在男尊社会之上,因此,女人一旦嫁到夫家后,他们已经是夫家成员,甚至可以说是夫家的财产。

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全部属于夫家,逐步会和娘家疏远,这个时候他们所生的孩子无论男女,都是夫家的后代,特别在古时候,他和夫家所生孩子就算是夫家后代,这个时候他们没有和娘家没有较深的关系,但是,也 有其他原因,这个芈月带来的几个弟弟都成为了秦国重臣,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们来看看其实芈月确实厉害,她执政期间以国家利益为主多次派出白起进攻楚国,夺取楚国大量土地,并且把楚国打大败,她在进攻出出国的时候一切以楚国著想,因为,这个时候她不是楚国的公主,因为,她现在是秦国的太后,这个时候她一切都在为秦国考虑。

主要,因为芈月执政秦国期间,她知道她是外来,她这个时候必须为秦国人表忠心,不然她就会受到威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攻楚国,为秦国争取最大的利益,这样才可以最符合秦国的政治利益,无论从公私来看,芈月都会选择帮助秦国而不是楚国,不然她就不是一代政治女强人。


历史上能留名于后世的人,没有一个是泛泛之辈,「谁说女子不如男?」但能被后人所知的女子却是少之又少。芈月,秦惠文王的八子、秦昭襄王的生母、大秦宣太后,能胜过惠太后得宠,助子夺位而垂帘听政,岂是池中之物?这位眼光独到、颇有野心的王后,从入秦国开始不仅没为母国向王上进言半句,在自己的儿子继位后也没让楚国占半点便宜,为什么芈月入秦后就是为秦国献力,甚至是对付自己的母国呢?

一、离楚为妾,便是秦人

战国时期,政治开明,各国名士游说诸国,因地制宜献上强国之策,各国国君用人也是不拘一格,不看出身只重学识。说士有事王的动机,能走能留,而作为政治联姻的后宫妃子却难逃囚禁,当她们启程离国的那一刻,就不再是母国人了,而是被生生打上了「敌国」的标签。芈月何其聪明,自从离开楚国,便把自己当做是秦国人,不再为母国分忧,而是积极侍奉秦惠文王,为的就是能在异地他乡站稳脚跟,保全自己,而且君王向来不喜后宫干政,任何进言,就如同飞蛾扑火,自寻死路。

离母国而事他国,便以他国人自居,秦相张仪是如此、穰侯魏冉也是如此,就是因为打上秦人的标签,民众才服。芈月远嫁秦国,身在「虎狼」之间,在心里对母国和国君总会有怨言,没有其他选择的余地,只有思量为秦献策,而不是想著为母国分忧。

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芈月远嫁秦国,自然清楚自己已经是秦国的人了,对她而言,秦国的利益才是最高位的,身为惠文王的八子时,下人劝其为楚国向秦王献言,被她怒斥,但芈月依然念及久恩。然而有了孩子就不一样了,尤其是自己的儿子还继任大秦的王位,自己的弟弟也身居要职,一家人已经扎根秦国。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宣太后也是铁了心要帮助自己的儿子,主政时时刻以秦国之利为大,还在朝政上多次劝勉秦昭襄王,甚至以身为诱,密谋攻灭义渠。芈月为八子时有秦惠文王顶著,并不需要为王上分忧国政,做了宣太后,护子心切,此时的她已不是楚国的公主,而是大秦的太后,损楚利秦,无伤大雅。

三、外戚做大不难,上下归心不易

秦武王四年(前307),秦武王举鼎身亡,又无子,秦廷为了继任者的问题发生争执,宣太后想立公子芾,与惠文后想立的公子壮争秦王,然而赵武灵王执意立质赵的公子稷为秦王,迫于赵国压力她只能妥协,但嬴稷尚且年幼,于是宣太后出面干政,任命其弟魏冉为将军。其后宣太后又重用自己的另一个弟弟芈戎,自己的两个儿子为秦「四贵」,一时之间楚国外戚在秦国做大。

然而宣太后明白,自己就算做的再大,秦国还是秦人的国,自己如果献秦于楚,不仅自己的儿子将成为楚国阶下囚,秦国上下也肯定将她讨灭。所以芈月魏冉等人为表自己忠心秦国,那就只能是谋秦之利,甚至当武安君白起攻陷楚国国都郢都之时,宣太后也是拍手称快,为秦国大喜而没有一丝母国灭国之忧。

「昭王母芈氏,号宣太后。王母于是始以为称」,芈月是个聪明的女子,太后称谓,始见于她;太后专权,也自她始,当她的儿子登上王位,她也彻底丢弃了女子的文弱一面,大秦尚武,武功最强之时,就是宣太后掌政之时。大秦宣太后芈月,在秦灭六国道路上的功绩,不逊于她的丈夫和儿子,至于母国楚国,也只是她用来强秦的工具而已,念楚久恩的是芈八子,助秦称霸的才是宣太后。


芈月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芈八子,也称宣太后,芈月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女政治家,一生都在为秦国付出自己的辛劳,但是有一点值得讨论的是,芈月本是楚国公主,为什么在嫁到秦国后,就开始为秦国说话,反而出谋划策对付自己的母国楚国,难道是芈月忘恩负义吗?

其实按照常理来说,就算芈月已经嫁到了秦国,但是她依然无法抹去自己曾经是楚国公主的身份,向著母国无可厚非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不能忘记一点的是,后期的芈月已经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她已经成长为女性政治家,在秦国是有绝对话语权的,所以她的一些考量和决策是不能按照常理来推测的,一切都要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进行决断。虽然芈月作为宣太后看似风光,可是作为一位来自于楚国的公主,芈月在秦国的任何一个举动都是如履薄冰十分艰难的,所以芈月当时所做的决定都要三思而后行,因为有很多秦国人的眼睛盯著她,她如果稍有差池,就会让秦国人抓住把柄,芈月不仅无法在秦国生存下去,也可能会因此而失去性命,所以芈月为了自保也不会向著楚国。

在封建社会,女子出嫁之后就属于夫家的人了,虽然向著母家也是常理,但是名义上已经不再是母家人,而芈月的情况就更加特殊了,她是因为政治联姻而嫁到秦国的,就算芈月对楚国有私心,她生活在秦国的皇宫中有很多无形中的敌人,稍有一些错处就可能万劫不复,所以芈月不是不想为楚国著想,而是芈月不得不一切为秦国考量,更加重要的是,芈月后期还成为了秦国的宣太后,在这样的位置上,芈月只能对楚国更狠,否则她无法保住自己太后的位置,也会连累自己的儿孙们,这就是当时封建社会下身为女性无法改变的情况。

芈月对楚国究竟有多狠?其实在史书中就有具体的体现,她是无时无刻不想著如何将楚国纳入秦国的版图,而且就在白起决定要烧掉楚国王陵的时候,他考虑到芈月是楚国公主,特地向芈月请教能否这样做,当时芈月直接告诉白起,只管烧就好。这样的回答看似无情,但是在芈月的立场上,她也只能这样做,只有牺牲楚国,才能成全自己和为之努力的秦朝霸业。


通过芈月传这剧,大家对这位历史上特别有名的宣太后有了一定的认识。芈月这位女子,可以说是当时社会中比较特殊的一个女人,在政治家都是男性角色的时期,她却力压一切,成为了一位女政治家。在古代封建期间,男女的地位是相当有差距的,即使女性身处高位,也不可以参与朝政,因为权利游戏直接排除了女性。但芈月却不一样,她能打破当时的封建制度,成为权力赛中的一员。

从这也就能看出,芈月相当的厉害,她有著智慧,有果断的手段。想当年,她嫁到了秦国之后,就一心一意为秦国谋划,甚至为了这个国家对付了楚国,要知道,她可是在楚国出生的公主,可以说楚国就是她的娘家。她为何如此心狠?对楚国也能痛下狠手呢?

其一,受男权思想教育影响。当时儒家文化虽然没有普及天下,但是男权思想却已经成了大家从小备受的教育。女子出嫁从夫,这也一直是灌输到她们思想中的理念。所以在嫁人以后,夫家比娘家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要更加重要。这就意味著,芈月嫁到秦国之后,秦国才是她真正的家。因此当楚国、秦国双方有利益纷争之时,芈月毫不犹豫的就选择了秦国。

其二,两国之间的纷争,楚国才是罪魁祸首。战国之前,两国还是比较友好,也因为这样,双方才会结成姻亲,芈月才会嫁到秦国去联姻。可是当楚怀王上位以后,他听了别人的话,加入了讨伐秦国的队伍。所以说,两国关系的破坏者,罪魁祸首应该算是楚国才是。这一下子,双方从伙伴变敌人。而恰好此时,秦国的大权又掌握在宣太后手上。这就意味著,楚国与秦国为敌,已经危害到了芈月的权力。在权力面前,很多亲情都得靠边站。想想看,有多少人为了权力,曾经杀父亲、杀兄弟。所以当危及到了权力之时,芈月自然不会心慈手软,她可不希望自己好不容易掌管的朝政,拿下的天下,就这样被别人轻易破坏,即使这个别人是她的亲人。

就是因为上面这两点原因,芈月开始对付了自己的母国。当然,她这么做也有一点表忠心的感觉,因为如果她对楚国退让,别人就会觉得她存有私心,或许到时候就会逼她们母子俩退位,认为她们都是怀有异心之人,不配为秦国之主。


政治,说到底就是利益。你在秦国,就得谋秦国的利益。

秦国与楚国,从春秋时代开始,关系是比较好的。两国是盟友,也一直保持通婚和好的关系。芈八子嫁到秦国,实际上也是政治婚姻,是延续秦、楚传统友谊。芈八子就是后来的宣太后,在她掌权后,为什么反对来对付楚国呢?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破坏秦楚关系的,主要是楚国。

在战国前期,秦与楚并没有发生什么冲突,相安无事。在秦襄王时,张仪的策略,就是拉拢齐国与楚国,打击魏、赵、韩三国,这个策略叫连横。但是楚怀王被公孙衍忽悠,最后加入合纵集团,与魏、赵、韩、燕四个国家,共同讨伐秦国。

楚怀王这个人很没有智慧,楚国基本上就是毁在他手中。你没事去瞎掺合干嘛呢?别国跟秦国有仇,你跟秦国是友好邻邦啊。楚怀王之所以跟秦国对著干,主要是其他四国,把「合纵长」的头衔扔给他,他一下子觉得自己是天下领袖,殊不知从这个时候开始,秦国与楚国的关系,就从盟友变为敌人了。

宣太后上台后,秦国的大权实际上掌握在宣太后与魏冉手中。宣太后与魏冉是同母异父的姐弟,两人都是楚人,还是属于楚国的王族「芈姓」。这时,楚怀王当然觉得秦国一下子变得可亲可近了。

当时天下最强大的国家,西是秦国,东是齐国,楚国要选择站在哪一边呢?自从楚国加入五国合纵后,与秦国关系恶化,后来被张仪忽悠,又在几次大战中惨败。楚国群臣都认为应该与齐国结盟,认为楚国屡遭秦国人的欺骗与羞辱,所以「必将取地于秦,而后足以刷耻于诸侯」。最后,楚怀王屈从于众人的意见,与齐国结盟,对抗秦国。

大家看到没有,楚国的政策是「必将取地于秦」,而作为秦国实际统治者宣太后,你要她如何选择?楚国是她的母国,现在楚国的目标是要「取地于秦」,她就得把秦国的土地拱手相让吗?当然是不可能的。且不说她是外嫁的女人,就算是父子、兄弟,在这种情形下,恐怕也只能兵戎相见了。


不管是芈月宣太后,还是赵国那个赵威后,齐国的君王后,她们作为外国人嫁入夫国,并长期掌控国政,都是一门心思地帮助夫家。

从春秋到战国,诸侯之间的联姻是很普遍的,比如那个有名的秦晋之好,秦国晋国之间在上百年的时间里世代联姻,虽时有斗争乃至战火,但联姻还是保持的,这是一种政治行为,女方嫁入夫国,自然也就跟随夫国的政治形势走了。

下面举例讲讲战国最有名的三个太后—秦国宣太后(芈月)。齐国君王后、赵国赵威后。

当然,宣太后的生涯不能光看那部著名的《芈月传》,里面改编的成分很大,芈月从楚国嫁入秦国,只是秦惠文王的八子(贵妾的一个级别),她的弟弟魏冉拥有较大的实力,所以在秦武王举鼎而亡后,拥戴姐姐的儿子秦昭王做了秦王,昭王年幼,就尊母亲为宣太后,并由宣太后摄政,一直到秦昭王41年,秦王都快60岁了,才忍不住夺了母亲的大权,重新掌握大权。

宣太后在这41年时间里,多次对外用兵,攻灭义渠国,削弱了诸国力量,大大加强了秦国的力量,成为当时的诸侯强国。

齐国君王后是莒国太史敫的女儿,当年不可一世的齐湣王被燕、秦、楚三晋联军揍的差点亡国,齐湣王被杀,他的儿子法章流落到太史敫家里做佣人,结果被太史敫的女儿看上,对这个法章非常好,最后2人还发展出了感情。最后法章被拥立为齐襄王,太史敫的女儿也就成为了王后,襄王死后,君王后摄政,统治齐国长达40年之久。君王后统治期间,齐国政治贤明,富有谋略,保持了四十年和平局面。在君王后死后没多少年,齐国在田建手里就崩塌了。

赵威后,原是齐国人,嫁到了赵国,她倒不会像芈月一样去打击母国,毕竟赵国实力也不强,她也是丈夫死了,幼子即位,而代为摄政,不过她命不好,摄政了一年多就去世了,她曾说下了「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一个战国太后,在那时就有了「民贵君轻」的理念,实在了不起。而著名的战国故事《触龙说赵太后》说的也是这位太后。

其实,作为政治联谊的女人,她们很清楚,既然嫁入这个国家,就只能和这个国家荣辱与共,相反,她们若反过来帮母国对付夫国,那才是真的悲剧。

她们虽然在夫国贵为王后王妃,也生了王子公主,但毕竟是外人,本国人质疑他们的心思是一刻都不会停的,一旦出现王后帮助母国对付夫国的行为,那这些女人在夫国的一切都会荡然无存,甚至自己的孩子都有性命之忧,她们不会那么蠢。

在战国时代,君王的权力还没有后世皇帝那么绝对,只能说权力很大,君主的决策受到很多掣肘,而王后如果想搞点什么事情可能会有损夫国,那一群王侯将相、公卿贵族都要站出来反对。

此外,太后之所以能专权,她的权力来源是自己的儿子,慈禧为什么能擅权近半个世纪,就是他把持了亲儿子同治,紧接著又等于领养了光绪这个养子,靠著小皇帝的名分,才能专权。一旦她们帮助母国,甚至母国有可能实力强大起来灭了夫国,比如楚国有机会灭了秦国,那楚王会放过秦王吗?恐怕占领咸阳后,第一件事就是杀了秦王。

秦王既然死了,那太后的一切就都飞灰湮灭了,不管在母国,还是夫国,她将失去所有。


芈月及其家族属于鬼谷子集团的成员,他们原先是一个落魄的楚国贵族,因为看到鬼谷子受到楚王的重视,便有意主动认识鬼谷子,以后变成了鬼谷子的弟子或准弟子。

鬼谷子利用芈月和他的弟弟魏冉,秘密建造兵马俑灵兵部队,承诺让芈姓家族成为天下霸主 ,控制秦楚,成就千秋功业。

所以,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执行鬼谷子的意志,鬼谷子集团想要统治灵界和人间,人间由秦始皇指挥军队,吞并六国,灵界由鬼谷子率领兵马俑灵兵部队进攻神州灵界的大本营终南山。

不过,他们的阴谋失败了。


这个问题从人性和社会伦理来分析,就能很明了的知道答案。

战国时期有很多异国女子嫁入他国以后,只要有了一定的地位后,基本都是会是站在夫家这一边的。比如题主说的楚国女子芈月嫁到秦国,她在后来当上太后,可以算得上是秦国的掌权者,但她自始至终都是以秦国太后自居,而且对自己的故国楚国没有半分的照顾和支持。

其实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一是在战国时期,虽然不是儒家文化当道,但已经进入男权社会,这个社和体制早就建立在男人为尊的社会秩序之上的,无论是作为君主,还是百姓,男权主义是当时所有国家的基本道德基础。

女人嫁入了一个男人家庭后,她从社会关系来说,已经算是夫家的成员,甚至可以说是夫家的财产,而娘家只能算是嫁的这个男人的外戚,所以从社会伦理关系来讲,女子一旦嫁入夫家,她的社会关系归属在于夫家,而与娘家是疏远的。

我们搞清楚了社会伦理关系的归属后,再看看血缘关系的归属。

女子嫁入夫家后,她所生的孩子无论男女,都是夫家的后代,特别是在古代的中国时期,这样的孩子无论是血缘,还是亲属关系来讲,他(她)算是夫家绝对的后代,且与母亲娘家是没有更深的关系,当然除了特殊的政治原因,比如芈月带来的几个弟弟后来就成了秦昭襄王的肱骨重臣,芈戎,魏冉都是秦昭襄王的舅舅。但是无论是芈戎,还是魏冉从来不以楚人自居,一直都认自己为秦臣的。

那么女子嫁入夫家后,与何人的血缘是最深的呢?那就是自己的子女,只有自己的子女是唯一与自己在夫家血缘最深的人,而他们是有可能继承王位的。所以,从母亲的角度来说,自己子女的家就是自己的家,自己子女的国就是自己的国。

回头说说芈月,也就是秦宣太后,按照以上说法,就不难理解芈月自嫁入秦国,就一直以秦为自己的母国,并一直为秦国出谋划策,甚至在她当上了宣太后以后,甚至有著针对自己母国楚国的手段和措施,因为她的儿子是秦昭襄王,儿子是秦国的王,自己当然就是秦国的母后,当然她就成了秦人。


先秦时期诸侯国之间联姻,当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实力相等,那是政治结盟,是一种联合。当国家实力悬殊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献媚讨好。

而作为女人无论是哪一种都不过是一种政治工具,那时的礼法更是倾向于「嫁夫从夫」,女人嫁到宗主国就是这个国家的人了,与自己母国的关系基本就算断了。

尤其是先秦时期的媵嫁制度,就是陪嫁。往往嫁个公主还要搭上几个王族的女儿,芈月就是陪嫁女。

电视剧的芈月这个名字是编的,史料记载她叫芈八子,「八子」是她在秦国后宫的位分,秦国后宫有分为八级:皇后、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史、少使。芈月的位分其实不高,当然作为陪嫁能混到那个位置,已经不错,这应该得意于她为秦惠王生的孩子多,光儿子就有三个。

先秦时期,在史籍中留下名字的女子,都没有名字。著名桃花夫人息妫,她是陈国公主,嫁给息国国君,就叫息妫。像夏姬、宣姜、西施等都不是真名。

那些远嫁诸侯国的女子,有的会在所在国形成一定的政治势力,但即便这样,维护所在国的国家利益也是她们必须信守的根本。不然她们立足都难,谈何生存的光鲜亮丽。

一切都是利益的抉择……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