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这个国家命不好,立国初年和辽国死磕,好不容易缓过劲西夏又蹦跶出来,打了个两败俱伤,金国把北宋连锅端。好不容易建立南宋,和金国打了几十年,最后被元朝彻底灭了。可以说宋朝的一生就是和游牧民族征战的一生。可以说北宋的五路伐夏以后,宋朝对游牧民族基本上没有主动出击过。

北宋五路伐夏发生在宋神宗时期,宋神宗继位,支持王安石推行变法,北宋国力得以增强。此时西夏夏惠宗在位,母党梁氏专权,将皇帝囚禁,西夏国内打乱,宋神宗趁机40万大军五路征伐西夏,期图一举歼灭西夏。

大战初期宋军在庆州(今甘肃庆阳)大破夏军,占领西夏二千里土地。宋军环庆路刘昌祚部五万宋军将十万西夏军,一口气追杀二十里,斩杀西夏宰相,直抵西夏国都灵州城下!眼看西夏即将亡国,意外发生了。

刘昌祚的上司叫高遵裕,正宗皇亲,宋神宗老娘高太后是他侄女,这人打仗不行,坑人是一把好手,因嫉妒原因直接将刘昌祚解职,将战功全部归功自己,上报朝廷。这老高打仗还真不是一把好手,猛攻灵州城80天愣是没攻下来。

缓过劲的西夏瞅准机会终于出大招了。夏军硬是掘开了黄河大坝,水淹宋军,西夏军全线反扑,若非病中的刘昌祚浴血奋战,环庆军就全军覆没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宋军全线溃败,伐夏失败。

宋神宗得知战败,朝堂上哇哇大哭,事后闯了大祸的高遵裕,被轻轻责罚,劳苦功高的刘昌祚背了黑锅,被扣上了全部罪责贬官而去。经此打击宋神宗抑郁而终,英年早逝。(丰镐遗子-张新武)


纵观两宋皇帝,宋太祖起于行武,抓住五代政权更替频繁的机会上位,建立宋朝,并通过「扬文抑武」的政策,确保了宋朝百年不衰,可谓有开创之功。宋太宗虽为武将,但非常重视文化,将华夏文化推向了兴盛。宋仁宗虽为皇帝,但不揽权,有仁德,重视人才,启用人才,造就和培养了一大批卓越的文人学者。

而宋神宗继位于北宋由盛至衰的关键节点,对内忧外患洞若观火,凭一腔年轻气盛的勇气,以及睿智的眼光和远见,重用改革家王安石,针对国库空虚、生产落后、军备弱小等一系列问题,启动了「熙宁变法」,出台和推行了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裁兵法、均输法、保甲法等措施,对政治、经济、科举、军事等各方面进行深入改革。

改革从1069年开始,到1085年宋神宗去世时废除,推行了16年时间。这16年间,虽然有些改革措施屡屡受挫,或半途而废,但大多数举措还是顺利实施了,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军力增强,财政收入增加。单就国家财政来说,据有关统计,通过改革获得的国库收入,可以保证20年的国家开支,其改革成效之大,可见一斑。

国家有钱了,军事强大了,自然就会想到要摆脱外交的困局,自然就会要打仗。当时,宋朝的外敌,一为北方的辽国,一为西北的夏国。宋朝与辽国的关系,自宋真宗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后,一直处于相安无事的和平状态,而西夏却时时骚扰,成为北宋的心腹之患。

1081年,宋神宗利用西夏内乱之机,命令35万宋朝军队,分成五路进攻西夏,打算一举灭掉西夏,这就是宋朝攻打西夏最著名的「五路会战」。会战之初,名将种谔首破西夏8万骑兵,占领米脂,李宪拿下了兰州,刘昌祚打败西夏主力,火烧西夏天都山皇宫。但是,另外两路,高遵裕害怕刘昌祚取得头功,强令他待命于原地,结果贻误战机,造成后劲乏力,西夏军队乘机割断了宋军的粮道,又在冬天扒开冰冻的黄河,以水淹过河的宋军,最后,35万宋朝军队打得只剩下17万左右,大败而归。

这次战役的失败,不是宋神宗的战略问题,而是出在将领之间不能好好配合的战术问题,此役一败,宋神宗经过变法积累起来的财富和军事优势,终于灰飞烟灭,这也是最后导致后来很多人反对变法、并咒骂王安石的原因。变法本身没错,错误的是宋神宗将变法成果用错了地方。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