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史局【2018】总286期

文:关捷

我们先说说朱武。朱先生,定远人氏,能使两口双刀,精通阵法,很有谋略。上山排座次后,朱武排在地煞第一,总排名37,为地魁星,职位为同参赞军务头领。在梁山,他是仅次于吴用的二号军师,他协助吴用制定了好多出奇制胜的战略战术,也多次帮助卢俊义打大胜仗,甚至反败为胜。

朱武,与吴用不同,吴用纯儒家学说熏制出来的一块腊肉,朱武虽未有详细文字介绍,但在相关情节里可透视其出身纯行伍,也就是说他是来自作战前线的军事指挥家。因而,他身上的义字带有相当比重的纯度,我们看不到他有两面或多面的伪文化学者的特色。比武松、李逵、鲁智深等人有文化,但是,其思想纯度大体相当。这个,我们看他为救陈达情愿自投罗网的「苦肉计」即可看出一二,那事危险系数很高,万一九纹龙怒了,一青龙棍下去……朱武没想那么多,义无反顾。

这样的人,宋江怎么可能重用呢?纵观宋押司一生,他最不怕的武松、李逵、鲁智深那等粗人,甚至吴用那等「细人」他也不怕,他最怕的是朱武这样的思想透彻文武全才。他不怕睁眼瞎以及任何猪脑,他怕目光如炬大脑发达。

朱武在上山前后的表现,足证他有足够的智慧。宋江在朱武上山后,主要重要的是吴用,对朱武能遮蔽就遮蔽,或者假装没看见。后期朱武虽有卓越表现,宋江也不可能用他,用他对不起皇上。可是反过来,朱武看宋江也是一目了然,他不会留下,重不重用,都不会留下,忘说了,朱武是个道家爱好者,他重穷理爱学习,他要去公孙胜那里学道。

公孙胜, 蓟州九宫县人氏,应该是今天的天津,但那时,他不应讲天津话,那时,苏皖地区的移民还没有来,公先生自幼好习枪棒,拜二仙山紫虚观罗真人为师,道号「一清先生」,学得一身道术,「道可道非常道」,他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人称「入云龙」。《水浒传》有浪漫主义成分,好多人物半人半仙儿。公孙胜与晁盖、吴用等七人结义,一同劫取生辰纲,然后上山入伙。梁山大聚义的时候,他排第四位,上应天闲星,担任掌管机密军师。

公孙胜,对梁山及宋江时代的梁山结局,似乎早就看穿了。他起初上山,是冲著晃盖的面子,

智取生辰纲后,作为常年在外旅游的他,似乎觉著梁山也不妨一游。于是,他也就上了山,大哥的面子毕竟干净,但是,当不干不净的「黑三郎」成了老大以后,他那「一双杏子眼」的眼神不免失色成为失望,他借故母亲身体不好,下了山就不再回来。

宋江攻打高唐州,却败于太守高廉的妖法。吴用让戴宗去蓟州寻找公孙胜,好说歹说,最后求到公孙胜师傅罗真人那里,罗真人碍于情面只好出面,并且传授他五雷天罡正法,让他下山辅助宋江「保国安民,替天行道」, 命他「逢幽而止,遇汴而还」也就是帮下忙而已,将来还是回到为师这里进行「继续教育」吧

这样一个人,宋江一不会留二也留不住。

好汉们平定了淮西之后,宋江兴冲冲地班师回朝,驻扎在东京城外的陈桥驿。公孙胜想起罗真人「遇汴而还」的话,心中猛然一动,于是便向宋江辞行,要返回蓟州二仙山,「从师学道,侍养老母,以终天年」。宋江也许要假意客气假意伤心,但心里却说:「大爷,你可走了,不然,将来给你毒酒你不喝,托梦让你上吊也不肯上,那可怎么办?」

朱武、公孙胜终究是世外高人,他们走了,是他们的造化,也让这世界多出一点亮色。至于,宋江「屯田养兵与朝廷对抗」按北宋当时的局势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梁山的革命气概没了,革命战士所剩不过二十几个人,这难成大气候。可是话又说回来了,宋江为什么要「屯田养兵与朝廷对抗」呢,那还叫什么宋江?

宋江只有一个结局,就是坚决不重用朱武、坚决不留住公孙胜,坚决不屯田养兵与朝廷对抗,把梁山彻底搞平之后,然后,乖乖地喝下御赐毒酒,死也要做个朝廷的乖孩子。


谢谢邀请。

假如宋江重用朱武、留住公孙胜,屯田养兵,与朝廷对抗,结局只有一种,那就是宋江手下被围剿,宋江本人被朝廷大军抓获归案,在汴京街头被杀头示众。这是宋江极力要避免的一种结局,所以,他重用吴用,热衷于诏安,寻求一个名利双收的出路。

朱武和公孙胜才力上都不足于和朝廷作对,宋江倚重于朱武和公孙胜,只能误了自己的卿卿性命;当然,宋江最后也把自己的卿卿性命给葬送掉了,但这是必然的,是无法避免的。

封建王朝讲究的是正统,最大的罪就是谋反,位于十恶不赦之首。宋江谋反了,然后投降了,想全身而退,这是不可能的;假如宋江投降了,就能全身而退,就不能保证没有其他的江走宋江的老路,先造他娘一反,然后依作资本,和朝廷讨价还价。

北宋虽然军事上比较弱,重文轻武,但国家的力量远不是宋江和梁山所能比拟的,两方面的实力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宋江对朝廷是骚扰,而朝廷对宋江是征讨,孰重孰轻,非常明显。

金人能灭北宋,宋江在朱武、公孙胜的辅佐下,是不可能灭北宋的。金人灭北宋,除了实力之外,北宋怯金的心理也是一个方面。金人是挟灭辽之威武而一举灭北宋的。在北宋君民眼里,金朝就是老虎,会吃人的;但在北宋君民眼里,宋江就是盗,从心理上没有压力,不会认为宋江能够推翻了大宋江山。

至于朱武、公孙胜,就更是无能为力了,朱武虽说是神机军师,但那是绰号,未必名副其实;李忠还是打虎将呢,他打过老虎?!公孙胜乃一道士,哄哄无知草民罢了,靠公孙胜打仗,人家腾云驾雾走了,只害得你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所以,宋江倚重朱武和公孙胜,绝对是没有前途的;也许,宋江被诏安,是唯一的出路。


接著说个《水浒传》的话题,看著提这个问题的兄台对吴用是相当的不满,所以就强调「重用朱武、留住公孙胜」。但是,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吴用在梁山好汉之间是不可替代的。

吴用,谐音「无用」,但是他从出现开始一直到不忍独活,在蓼儿洼自尽。每一次出场都是具足轻重。所以《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给他的角色安排下这个名字绝对是有深意的。而且不少蛛丝马迹显示,吴用很可能就是《水浒传》的作者本身的投影。还有的研究者甚至认为《水浒传》的作者曾经是东吴贤王张士诚的重臣,因张王行仁义而亡国令彼深感自责,于是以「吴用」之名来表示自己对故主的歉意。

当然,这一切都是推测,因为到目前为止,即使是「施耐庵」或「罗贯中」这两个个名字背后的本尊是谁都还无从知晓。至于作者到底是俞思齐还是杨景贤还是元顺帝就更是无从知晓。唯一可以知道的就是《水浒传》的作者很懂军事,而且有调兵遣将的生活经历。

东吴贤王张士诚。

《水浒传》——大破童贯。

比如在征方腊的几回中梁山军的调度就很能显示出作者的军事才能。前面的文章《宋江拥兵几十万,如果不归顺朝廷,带领108将能否建立一个王朝》中就说过,梁山军人马与帮源洞的南军相比人数并不多,马、步军六万、水军一万,总共七万。但进攻路线却分两路:大军从扬州拔寨,至睦州分兵,玉麒麟卢俊义攻宣州、湖州、独松关;呼保义宋江攻无锡、常州、苏州。敌众我寡却如此分兵,很多人认为这是智多星吴用的昏招,甚至还有莫明其妙的「阴谋论」。

但这都是纸上谈兵的浅薄之见。自古江南水无常形,故伐江南者必然兵无定势。方腊身为南朝伪帝苦心经营十余载,以一边拥有浙西群山和东海为屏障,一方面将御弟三大王封于姑苏、太子大殿下方天定封于钱塘,就是为了守住江南的财源。故欲灭方腊君臣必先得姑苏、钱塘二州,断彼之财路。而梁山军若至姑苏、钱塘,宣、湖两州的南兵必然会前来增援,甚至方腊自己也有可能率船御驾亲征从海上杀来——这样梁山军就会三面受敌,紧接著就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吴用下令分兵两路,是为了让方腊东西两线人马无法互相救援;而水军不离大部队也挡住了从海上偷袭的可能。既无奇兵也无妙计,就是寻常的调兵遣将,但却十分专业。从这个方面就可以看到吴用作为一个军师的水平可以说相当之高,而且也可以看得出《水浒传》的作者肯定也是一位军师。而打下杭州之后依旧继续分兵,从歙州和睦州两路包抄清溪帝都,则是另一种原因,就是防止方腊向沿海突围或是逃入浙西皖南的群山之中。

这时候如果想和朝廷对抗就是个天赐良机,那就是用传统的割据方式——先养寇自保,放弃歙州一路,让方腊君臣带著帮源洞的三万御林军向西突围入皖,之后梁山军占据姑苏、钱塘等富庶之地也。一方面养精蓄锐,一方面对方腊打太平拳。宋公明和剩下的弟兄们就可以效仿二百年前的镇海军节度使高骈,顺理成章的暂占住江南。等过不了多久靖康之变就要爆发,要不然迎立宋高宗,偏安江左成就王导之业;要不然,学刘寄奴北征胡虏,之后再自立乾坤。总之不管条路都是相当不错的结果。

但是这一切到底都没有发生。

梁山好汉的悲壮结局说明了梁山好汉全都是坦坦荡荡的忠义君子,有著真正有信仰。而一百零八条好汉的聚义不仅诠释了朱子的那句话:「朋友,以义合者。」也将这《水浒传》的主题「忠义」二字描写的气壮山河。

《忠义水浒传》,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是成为忠义二字最好的表现。


水浒好汉在山梁山之前都有一个共同的方向,那就是上梁山入伙,当所有英雄好汉都齐聚梁山之后,梁山集团这艘大船又该开往何处呢?是继续坚守基地还是举兵造反再或者招安归顺朝廷。

继续坚守八百里水泊,梁山闹了几处周郡,闹得太火了,来往客商也都改道,不走梁山水泊,梁山少了来往客商的金银,山上十万人马,人吃马喂的难以养活,所以短期坚守可以,长期不行,再者梁山好汉有很多以前是朝廷军官,他们也不愿意一辈子待在这山上当强盗。

举兵造反:宋江和梁山很多头领都是朝廷那边过来的,他们骨子里就有忠于朝廷,忠于皇帝的思想,(替天行道,皇帝就是天,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都可以看出宋江的忠君思想),梁山集团只是善于打杀,并没有建立自己的文化和政治体制,由此看来梁山是不具备建立自己国家的能力。梁山只有十万人马,宋朝京城禁军(相当于皇帝的御林军)就有八十万,全国得有多少军队。梁山只是凭借八百里水泊易守难攻才大败朝廷,若梁山部队出了梁山,不一定是大宋朝廷的对手。

招安归顺,对于很多梁山好汉来说,又是重新回到体制内,能保国安民,博得各封妻荫子的美名。

至于梁山好汉后来的结局只能怪奸臣当道 皇帝愚昧,可是不管怎么说。梁山好汉都完成了一次凤凰涅磐般的蜕变。我想后来宋江明知毒酒还给李逵喝也是这个道理吧。


重用朱武、留住公孙,这是个用人的问题。那么,即便二人在梁山,并走对抗朝廷之路,结局会怎样?

纵观历史,从陈胜、吴广开始的农民起义,建立政权的几乎没有。只有李自成农民军推翻了明朝统治,建立了大顺政权。但很快就被满清打败,以失败告终。

建立政权,军事人才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有以下几个要素:

第一、要有得民心的政治纲领。历史上,农民起义也曾提出过均富贵等口号,但仅限于口号而已,并没有真正做到的。李自成一进北京,手下兵将就烧杀抢,完全违背了起义的宗旨,失去了民心。尤其是刘宗敏竟然霸占了准备投降的吴三桂的小妾陈圆圆,从而激变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而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李自成军队兵无斗志,一触即溃。

说到梁山,宋江的政治主张是替天行道,也就是代替皇上行仁政。这样的政治主张不可能真正造反到底,推翻朝廷。

第二、建立政权要有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大格局。放眼梁山,宋江的格局不过是摆脱小吏的身份,成为一方官员。卢俊义虽然武艺超群,也不过是没有思想和格局的生意人。吴用正人如其名,无用,也就是有点阴谋诡计。公孙先生是个修道之人,在历史上,不过是执政者摆样子糊弄人的宗教人物,即便公孙胜如水浒描述的那样,法力出众,那在金戈铁马的大规模战役中,又能发挥多大作用呢?如果真的能决定胜负,呼延灼征讨梁山时,摆的连环马阵,就不必去请徐宁了。再说朱武,也只是精通阵法,缺失真正能决胜的战略和出奇制胜的战策。

第三、支持战争的关键~财力。决定敌我双方胜负的主要因素是资源。战争与其说是武力的较量,不如说是财力资源的较量,没有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和疆土,很难赢得最后的胜利。梁山是湖中的一个小岛,方圆不过几百里,物产以鱼类等水产为主,缺乏支持战争的工业作坊、战车兵器制造、战马饲养、后勤补给、医疗救护等一系列大规模作战必须的保障体系。凭借水泊这一天然障碍,与征讨部队周旋或者取得点小胜还可能,但和朝廷进行综合实力对抗的结果可想而知,只能是被剿灭。


谢邀!

又是假设!

对于公孙胜,小说里很矛盾,说公孙胜是罗真人的得意弟子,深通「五雷正法」能够呼风唤雨,隔空伤人。既如此,为何还要费那么多的周折去智取生辰纲?让公孙胜制造一个大雾,对面不见人,哥几个过去七尺咔嚓岂不省事?

如果公孙胜真有和乔道清斗法时的本事,宋江留住他,不但可保证梁山的安全,就是推翻宋王朝,那也不是什么难事了,问题是小说里只有在宋江遇到危险的时候,公孙胜才出手,也许罗真人有规定,什么时候可以出手,什么时候不可出手。也就是说公孙胜不会帮助宋江与朝廷为敌的。

至于朱武,就是少华山军师的能力,在排兵布阵上有点经验,其他地方很一般。


历史上的宋江起义只有三十六人(一百单八将可以理解为,三十六天罡正将是真实人物,七十二地煞偏将为虚构人物。)

这三十六人如同《水浒传》中描写的差不多,大多是不务正业的逃犯,是没有学兵法韬略的人,故不可能屯田与朝廷分庭抗礼。

人数最多时,也不足一千兵马。故而很快被朝廷打败而降。

也的确是被高俅的部下打得投降,但不是宋江自愿投降,是被逼无奈。

南方方腊起义规模到真的是声势浩大,人马达到七万。故而方腊不是被宋江率领的人马打败,宋江没资格没实力叫阵方腊。

方腊拒不诏安。大败方腊、使他部队元气大伤的是极力举张给岳飞平反的韩世忠。


公孙胜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有著神秘的身份与使命。简而言之,公孙胜是梁山」道「的代理人,更是梁山「替天行道」的监督者。

楔子写得很明白,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是道家最高机构雷部下凡的霹雳大仙。所以,当北宋王朝建立时,道家陈抟老祖兴奋得从驴背上滚下来,以手加额而庆幸之。施耐庵还引录了邵雍的一首诗来赞颂大宋的立国。但是,自道家散仙赤脚大仙下凡后,大宋便开始失道。这个赤脚大仙就是宋仁宗,这代君主于嘉佑三年接纳王安石变法奏章,熙宁变法于此发轫。所以,京师瘟疫盛行。此时,拯救大宋的还是道家,张天师在东京汴梁设罗天大醮祈禳瘟疫。瘟疫是控制住了,但妖魔却被朝廷放了出来。还是得益于赤脚大仙好歹还是道门中的散仙,妖魔才在六十余年后聚集梁山。

尽管是妖魔,却依然是道家地窖里的天罡地煞,毕竟与道家大有关系。所以,道家最高阶神九天玄女指示他们」还道「,并以宋江为代理人,授以妖魔花名册(天书),替天行道。替天行道是替道家行道,不是替天子宋徽宗行道。水浒传还是反皇帝的。

虽然宋江等人被授以替天行道的权力,但毕竟是妖魔,他们能否正确执行道的旨意,把宋徽宗黑掉(黑三郎),九天之上的道并无把握。于是,就委派罗真人接替张天师作为当朝道的总代言人。但是,罗真人不可能深入群魔之中去替天行道。这样,就派公孙胜前往梁山坐镇监督。罗真人会五雷天心正法,这是道家雷部最厉害的法术。因道家认为雷霆是最具威力的,所以,五雷天心正法也是道家最高法术了。罗真人把这一法术传给了公孙胜,意义非同小可,公孙胜也就算得上雷部小仙了。

正因为公孙胜有这样的身份,所以,他能够获得隐藏著巨大阴谋的生辰纲的具体信息,何时起运,何时到达何地,仿佛生辰纲的押运计划就是他制定的。

公孙胜监督梁山还道,得知晁盖乃托塔天王,是佛家的四大天王之一,便一直留在山上。当宋江上山后,便以探视老母为由,放心下山归隐。因为,替天行道的代理人到了。而当宋江受困高唐州时,回家一年有余的公孙胜才重回梁山。

宋江在还道村遇九天玄女,却误入皇宫,在接受九天玄女的训诫的同时,又落入大宋朝廷的引诱之局。当宋江从九天玄女庙出来时,因心魔未除,九天玄女便预示了他的命运结局:死于二龙戏珠(徽宗让位又试图复辟,朝廷党争上升为帝争)。身为雷部系列的公孙胜当然知道这个结局,便毅然决然的在宋江拜爵之前离开了梁山队伍,彻底的隐居了。

由此分析,大宋失道不可挽回,宋江叛道也无法阻止,公孙胜不能完成使命,才凄然踏麻鞋而归。所以,宋江留不住公孙胜,更不可能与之开创一番事业。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


没用。

打仗打的是综合实力。

粗略归纳成钱、粮、兵。

钱,梁山的经济实力对比朝廷,简直弱到可以忽略不及。钱可以买粮、买马、打造军械战船……没钱慢慢就什么都没有了……梁山想做生意赚钱,就得下山,到城镇去经营,那朝廷随时可以封死梁山的经济。

粮,梁山上万人,每人每天吃一斤粮,不算鲁智深那种能吃的,每天这就得消耗上万斤粮,1袋100斤的话,也得每天消耗几百袋粮。上哪弄去……就底下那几个大户家(庄)的地?哪够啊。买?没钱……而且就算弄到点钱,朝廷封锁你交易……谁敢卖粮1给梁山?杀……梁山就饿著吧……

兵,朝廷可以全国调兵(当然,还得留重兵牵制辽、金等外部势力),也就是,相对梁山,朝廷的兵源无限大……梁山就是天天自己在家生,也再生不出几万人来啊……随著兵将的老去,人才凋零,死路一条……


应答:像宋江这样的人听谁的话都无用,说白了这是小说,梁山什么地方,仅只是地理位子适应小部人生存,在冷兵器时代易守难攻的地方,于朝庭作斗,只有一个字《死》,全部剿灭,一股土匪强盗而已,能兴什么大风大浪,有本事你推翻朝庭,活捉蔡京等所谓的宦官,还招什么安,宋江此人就一小人,贪生怕死,故弄玄虚,难道土里真有一块大石头,上面有百零八将,三十六天罡,七二地煞星之说法,都是自己预先弄好埋在地下,再突然发现的小把戏,真正的雕虫小技,愚弄各位梁山好汉的障眼法,在这些人中小量逃避官府,大部分是被骗提弄上山,又没有推翻一个政权的本领,也翻上作乱,既走出这一步就应该明,朝庭早晚要取他脑袋,早早服法认罪尚可,还想做官筒直愚昧无知,应该说犯国法按情节重轻都应严惩,宋江该斩首示众!朝庭于土匪谈判可笑之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