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石达开的水平,渡过大渡河又怎样? 老天给过他机会。

1863年5月14日,石达开率军来到大渡河边的安顺场。

如果当天渡河,太平军会迎来一片新的天地。结果,石达开的小妾当天为他生下一个儿子,石达开特别高兴,下令部队在河边休整三天,每日设宴庆祝。

(查看大渡河的石达开)

上帝的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第二天大渡河水暴涨,再也无法安然渡河。

当地土司王应元沿河边摆放数百个真假大炮,虽然只有几个是真炮,当著太平军的面,这几个真炮放了几下,把石达开的胆子吓破了,不敢冒险抢渡。

石达开的后路也被另一位土司用巨石堵住,使得太平军进退不得。

石达开在这种情况下并不是检讨自己的错误,而是迁怒于为大军带路的彝族人,将他们全部斩杀,而后只会对天长叹,束手无策。

(挣扎的太平军)

时间和机会就这样流逝了,等到四川总督骆秉章率军把石达开团团围住之后,石达开这才孤注一掷,下令突围。

石达开此时已陷入兵家所说的绝地,敌人人数众多且又居高临下,且得天时地利人和。

由于石达开斩杀当地彝人,民众对太平军恨之入骨,纷纷帮助清军冲杀,石达开只得杀妻斩妾,带著曾仕和等人和幼子石定忠投降清军,最后落得个凌迟的下场。

(投降清军)

72年之后,大渡河边发生了类似的情况。且看咱们的红军是如何摆脱困难的。

转移到大渡河边的红军,在蒋公眼里,已是「石达开第二」,断无逃脱的可能。

可是中央红军吸取了石达开的教训,灵活机动而又快速高效地应对敌情。

红军官兵英勇顽强,在距离泸定桥160公里的安顺场,从崎岖的山路和悬崖峭壁之中,红4团先头部队一昼夜疾行240里,到达泸定桥边,马上组织22位勇士手攀桥栏、脚踩铁索,向对岸猛冲猛打,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

红军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和意志力、战斗力,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红军不但能战,还得民心。红军很好的执行了民族政策,得到了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同胞的帮助,红军穿过彝民区比当年石达开的部队快了8天。

正是这宝贵的8天,红军得以摆脱追兵,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红军不是盲目流窜的太平军,红军有著明确的战略目标和方针。

(大渡河)

红军的「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符合民心,所谓得道多助,这一点是石达开比不了的。

太平军的「拜上帝会」那些纲领,很多都是反人类的。 红军善于利用国民党军内部的派系矛盾,且红军内部是坚强团结的,这些因素也是促成红军顺利渡河的关键,而这些都是石达开所不具备的。因此,大渡河是石达开的坟墓,却是红军的胜利场。

就算石达开侥幸渡过大渡河,在没有明确政治目标,没有根据地,没有人民群众支持,没有后勤补给和兵员补充的绝境,也许下一个峡谷,下一条河流,下一座山脚,就是石达开的死地。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喜欢的请关注,谢谢!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 冯生


要想了解石达开一旦成功渡过大渡河会怎么样,就得先了解石达开为什么渡过大渡河时候失败了。

我们先看看事情发生的大背景——众所周知,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关键点就是天京事变,这场内乱让许多太平天国的元老感到无比寒心,石达开也不例外,他在受到洪秀全怀疑后,带著精兵强将负气出走,清军则对他进行围追堵截。

石达开在负气出走过程中面对数倍清军的围追堵截,多次交战,虽然依旧可以保持胜多败少的局面,但是自身的损失也是非常大的,而且石达开所部由于流动作战,缺乏必要的补给和补充,很快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连吃了好几个败仗。

石达开痛定思痛后,打定主意要改变这种孤军作战的必死不利局面,而打破这种局面的最好办法无疑就是建立一个稳定的根据地了。石达开最后决定在四川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因为四川省当时是清政府重要的一处财政和人口重地,石达开认为只要拿下四川成都,那么必然可以东山再起,说一千道一万,成都必须要拿下。

追兵在后的情况石达开并不在意,他只是略施小计,一招声东击西的疑兵之计就成功把追击的清军主力给缠住了,从而顺利提前抵达大渡河,当时大渡河比较近的清军机动部队只有唐友耕一军,即使是这支军队赶到大渡河畔也比太平军晚了三天,但是很遗憾,等到太平军把船筏做好,当晚就是一场暴雨,而大渡河就因为暴雨引发涨水,这种情况下根本没有人敢过河,可是等到雨停水退,清军已经完成了对岸布防了。

石达开不愧是名将,这种情况下进行评估,认为对岸清军战斗力低下,于是下令强渡,但很不幸,在强渡过程中再次天降暴雨,对岸清军肆无忌惮的倾泻火力,太平军主力精锐尽丧,且大渡河从此进入涨水期,水位持续不退,太平军被阻拦三日之久,且粮草用尽,直接陷入绝境。

被耍了的追兵利用这三天日夜兼程终于赶上,在绝对劣势之下,石达开所部在被围困数月后,石达开要求清军放过其他太平军,自己才愿意投降,清军假装答应,在解除太平军武装后立刻背信弃义将他们尽数处决。

那么如果没有暴雨的事情,换句话来说,石达开只需要提前一天到达大渡河,那么石达开必然可以渡河成功,渡河成功就可以杀进四川,乃至攻击成都,追兵反而因为之后的大暴雨而无法进行快速追击,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是这种情况下的石达开,会有什么样的成就呢?

答案可能要让人非常失望了,由于当时的石达开早已经心灰意冷,从他出走天京之后,就丧失继续前进的目标和动力。再加上石达开自己一直没有明确新的政治纲领,这就导致内部非常不稳定,所以他的军队一直处于不断崩溃的过程中,就算成功杀进四川,攻击成都之前,他还要应对四川本地的那些土司军队和清朝军队,而这些军队只需要拖住他,等到追兵赶来,依旧是重复之前历史上的事情,除了被歼灭别无他选。

所以,如果石达开渡过大渡河成功,那也只不过是为所部的彻底灭亡推迟了一点时间而已。


如果石达开真的渡过了大渡河,实际上最终多半也是会被清军消灭的。石达开可以说是太平天国最富有英雄主义色彩的人物。他十六岁出山,十九岁的时候统率千军万马,二十岁被封为翼王。无论是太平天国的将领,还是敌方统帅,他们对石达开的评价都很高。

比如李秀成说其他天王才能一般,而他只佩服石达开;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的将领中石达开最为强悍狡猾。

不幸的是太平天国最终爆发了内乱,石达开全家被杀,而他自己只身逃亡。虽然后来石达开重新返回天京主政,但是他和洪秀全已经是互相猜忌了。

这个时候石达开只能被迫离开天京,带著自己的部队另外去闯一片天地。由于石达开名声好,而且天京之变中他的确深受其害,所以当时很多太平军的将士都愿意跟著翼王石达开。这直接使得太平天国各地战场急转直下,清军趁机反攻。

石达开一走,洪秀全就发现形势不对了,因为很多部队都被翼王石达开带走了。所以洪秀全放下自己的天王架子,多次下诏请求石达开以大局为重,重返天京主政,而石达开不为所动。

由于天京形势危急,洪秀全罢免了洪仁发、洪仁达的王爵,并且镌刻义王金牌以及满朝文武求救的表章去请求石达开,但是石达开仍然坐观成败。

其后,石达开带兵从安庆出发,沿途转战各省,虽然多次击败清军,但是他孤军作战,没有根据地,使得补给困难,军心不稳。很多跟著石达开的将士便想返回天京。

1860年1月,傅忠信首先带著自己的部队回朝。

1860年3月,余忠扶也率领麾下士兵脱离石达开,蔡次贤亦是如此。

这个时候的石达开采取杀人立威的办法,使得军心更加涣散。

所以1863年5月,石达开到达大渡河的时候,身边只有4万余人了。要知道石达开刚开始的时候可是有20万部队。

对于石达开的这支孤军,清军必定是要剿灭的。在当时的情况下,石达开哪怕渡过了大渡河,后面的结局多半是覆灭的。

因为他孤军深入,而且人心不稳,清军又集中兵力剿灭他,这种情况下是很难幸存的。

石达开还是讲义气,最后剩下6000人,他首先遣散了4000老弱病残,然后带著2000人和清军谈判周旋,最后清军出尔反尔消灭了他。

s


众所周知,曾国藩喜欢相面。咸丰八年九月,他驻扎在江西,军务闲暇,便经常召集一些中下级军官来营交谈,然后就给他们免费相面,还把相面结果记录在了日记里。

九月二十一日,曾国藩接见了三个人,其中,有个叫做何胜必的百长。

九月二十五日,曾国藩接见了五个人,其中,有个叫胡中和的游击,还有一个叫萧庆高的都司

小编为何会说这三人?

因为,石达开在大渡河全军覆没,胡中和是翼王的候补死神之一,萧庆高与朱桂秋则是第二梯队的候补死神

同治二年三月二十七日,石达开率两万大军来到四川省越巂厅紫打地。此时,他的面前横著大渡河,右边横著松林河。如果过了大渡河,可由荣经趋成都;如果过了松林河,可以来到泸定。

为了防备石达开渡过大渡河,四川总督骆秉璋把川军将领唐友耕安排在了紫打地对岸;为了防备石达开版的飞夺泸定桥发生,骆秉璋把业已升为提督的胡中和派到了泸定。不过,因为天降洪水,石达开大军被困死在了紫打地,胡中和这步棋最终变成了一记闲子默默无闻,唐友耕却因为生擒石达开而名扬天下。

不过,骆秉璋不会预料到洪水的发生,他推测在正常情况下,唐友耕不能阻挡石达开渡过大渡河。因而,他又在荣经布下了第二道防线,而派往荣经的将领就是总兵萧庆高与何胜必。

行文至此,如果石达开渡过了大渡河会怎么样?也就有了答案

显而易见,如果他渡过了大渡河,就会在后有唐友耕追兵,前有萧庆高、何胜必的情况下被痛揍。当然,如果他渡过松林河,就会在后有唐友耕追兵,前有胡中和的情况下被痛揍。

不过,在咸丰八年,这些翼王未来的对手都是还是湘军中的小虾。

问答的最后,放一个彩蛋:

曾国藩接见后,把相面的结论记录在了日记里,并用△和○标记在人名之前。小编认为,○应该是我喜欢。△则是我讨厌。其中,胡中和名字的前面,有三个○。曾国藩相刘松山,都只画了两个○。翻看曾国藩的日记,你会发现除了胡中和,他从未用三个○标记过一个人。这说明啥?说明胡中和能力震慑晚清吗?错,说明从古至今,这世界都是看脸的,连钢铁直男曾国藩看见漂亮的人,也会忍不住画上三个○表示肯定。


石达开强渡大渡河的时候,已经是强弩之末了。1857年,石达开率10万大军出走。石达开脱离天京以后,进展并不顺利,大军先后辗转于安徽、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但都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反而损失惨重。

两年以后,1859年,石达开由江西攻入湖南,企图在湖南立足,但是却被湘军大败,被迫退往广西。此时,石达开10万大军仅剩一万有余,而广西凋敝,无法供养石达开的将士,且石达开军处于清军的围攻之中。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石达开曾想弃军而走,找一个地方隐退。可惜,并没有石达开的理想之地。

公元1861年,就在石达开即将覆亡的时候,天地会义军陈开等人率四万人投奔石达开。石达开势力得到一定恢复,于是企图由湘黔边界进入湖北,由湖北入川,再图大业。

但是天不遂人愿,石达开入川以后,依然被各路清军围堵,不得已在川、滇、黔三省交界处巡回逃遁。1863年,石达开占领昭通,由昭通强渡金沙江进入四川西昌,并伺机北上。

强渡大渡河,就是在石达开北上途中展开的。石达开渡河的位置在现在雅安石棉县的安顺场。石达开如果北上,必须由大渡河南岸进入北岸。

但是,在清军的围剿中,当石达开的部队到达大渡河南岸的时候,所剩只有7000余人了。石达开派出了4000人抢夺大渡河的控制权,但是没有成功。最后,清军援军到达,石达开和7000名将士全部成为了清军的俘虏。

如果石达开渡过了大渡河会怎么样呢?其实不会怎么样,最终也难逃一败。因为石达开就算渡过大渡河,手上的兵力也只有数千人,不可能再兴起什么风浪。更何况,石达开渡河以后,不可能进入重兵云集的成都,那样意味著自寻死路。而只能沿著高原东端往北进军,然而这一带环境恶劣,人烟稀少,难以有石达开的立足之地。如果石达开北上,以沿途的艰难,就算清军不再追赶,恐怕石达开的军队也会彻底垮掉。

总之,石达开以及太平天国,从天京事变开始,就已经不可挽回地走向了覆灭之路。石达开到达大渡河,不管过不过河,终究还是难以逃脱败亡的结局。


石达开渡过大渡河,计划在蜀中自立门户,成为「诸葛亮」,其实这不过是他的一个美丽的梦想,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年的益州(四川)是刘备打下的根据地,诸葛亮不过是接手了一个现成的地盘。而石达开面前的四川是清军布下的天罗地网,此次第四次入川正好被清军请君入瓮。所以,石达开渡不过河都是死路一条,此时决定他的命运的是天下大势,而不是个人的主观意识。

1857年6月2日,石达开离开天京,前往安庆,一路张帖布告,表明「吾当远征报国,待异日功成归林,以表愚忠耳」的原因,从此离京远征。看似一副浩然正气的壮举,其实把自己送上了一条不归路。

此时,石达开颇有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悲壮,也标志著与洪秀全分道扬镳。值得庆幸的是在他出走后的短短时期,广大太平军将士纷纷离开洪秀全,投奔到他的麾下,于是石达开很快集结了几十万的虎狼之师。

随后的6年中,石达开转战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湖南、湖北、贵州、广西、云南、四川11个省,除了宝庆、桂林两府外,一路都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尽管石达开给予清军重创,又像耍猴一样牵著清军的鼻子走,但是他自己何尝不是一只捡起芝麻丢了西瓜的猴子。因为,虽然六年来所向披靡,却没有打下一块完全属于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与其说他所率领的太平如同一把利剑,倒不如说是一群漫无目的散兵游勇。

1860年,石达开攻下南宁后,走了一步更臭的棋,他计划分兵三路,北上四川,效仿三国时的诸葛亮,占天险之利,退可以守,进可以攻,北与当时纵横中原的捻军紧密配合,东与天京遥相呼应,横扫千军,一统天下。其实,此时的天京早就被清军围困,洪秀全已经成了的瓮中之鳖,而四川也被骆秉章抢先入驻。所以石达开的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构想,沦为了进退两难、举步维艰的恶梦。

特别是在接下来的三年中,形式急转直下,石达开西征失利,四处碰壁,更为不明智的是,他还分出一大部分人马去解天京之围。此时,石达开之所以陷入被动之地,原因是清军已经由当年的手忙脚乱,转变为从容应对。并且一张剿灭太平军的大网已经张开,首先被寄于厚望的新生力量捻军被曾国藩围追堵截,消灭殆尽;其次洪秀全已经被围天京,插翅难逃;而清军对石达开部署也处于紧罗密鼓的收网阶段。

所以,石达开在战略上已经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也正是由于看到了自己的穷途末路,因此石达开上表乞降,不再做无谓的挣扎,用自己的一命换残部的性命。

当然,骆秉章最终背信弃义,但将石达开凌迟处死,还将他的部下屠戮殆尽。大渡河就是石达开的宿命,过与不过没什么两样。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石达开如果能顺利过大渡河,或许太平天国不会灭亡。

在南方在一些传统县镇我们偶尔会见到写有「泰山石敢当」的石碑,石敢当指得就是石达开。他是太平天国的知道武将,生于广西贵县。当初太平天国繁荣昌盛与清朝对抗形成势不可挡之锐势,如果石达开跨过大渡河,历史是否会改写呢?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从强盛到衰落的转折点,由于朝政腐败内乱严重,多数开国元老将领都深感痛心,而石达开作为大将领却受到国王洪秀全的质疑跟排斥,因此他一怒之下就带著精锐兵马愤然离去。这时清朝不打算放过任何一个跟太平天国有牵连的人,于是派遣大量清兵追杀石敢当。

面对比自己多出几倍的敌人,石达开依然不惧强敌,逐与之激战,几番战斗,且以少胜多将清兵击退。可惜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何况面临的是比自己多数倍的敌人,这时石达开的军队已元气大伤,加至军粮补给跟不上,饿者伤者无数,这才使得军威不再,被重整旗鼓的清兵杀得接连败退。

为了生存,石达开急需寻找一个天险根据地,于是他就带剩余兵马来到了四川盘底,当时的川省粮草充足人才济济,是清朝比较重视的一个省份。所以石达开打算攻下成都学当年的刘备一样,扎根蜀地以图东山再起。

一切计划谋定,只欠挥军攻入成都,可惜在途中被大渡河所阻隔。此时后有大批清兵追杀而来,前有大渡河滔滔河水阻挡,石达开如果想实现占蜀再起的计划就必须要跨越大渡河,不然肯定被清兵迁灭。

大渡河古代曾叫作泸水、铜河等,石敢当当年为了拖延清兵杀来,逐生一计,以少量兵马前来制造虚假声势拖住清朝主力兵马,使得他有时间将剩余太平军运过大渡河。此时在大渡河附近独有唐友耕的军队能造成威胁,但是想追上太平军仍然有三日距离,这一下石达开足够时间去造木筏把军队运过河去。

可惜天不佑太平军,正当所有木筏即将造好的当天晚上,天空突然下起大暴雨,为此大渡河里雨水泛滥滔滔不绝,小小的木筏一放下去立马就翻船,因此没人敢在这个时候渡河入川。一再思虑,石达开无奈之下只能下令等待大水退去。

不久后大水减弱,但清兵早已趁机赶到大渡河对岸建设好防御措施,这时太平军虽被大渡河隔著,但实属被清兵前后包围住了。不过石达开毕竟是久经沙场的猛将,认为为麾下的太平士兵们一个个都抱著视死如归的念头,而对岸的清兵士气低下根本不是敌手。一声令下,石达开带头横渡大渡河,可惜这时再起暴雨,河水汹涌,使得渡河的太平军被对岸清兵杀得措手不及,一批精锐主力全部牺牲,最终石达开所部被暴雨跟清兵击退,后因粮响吃完,从而被围困起来。

最终石达开横跨大渡河失败,但他希望清朝放过剩余太平军,自己才答应投降,然而清兵出尔反尔卸掉太平军装备之后,逐大开杀戒无人幸免。

如果石达开能够渡过大渡河,以他的能力,至少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必定会让清廷有所顾忌。


石达开过了大渡河又能怎样?结果还是一样会,只会以失败告终!

大渡河,这是一条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河流,曾先后两次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1935年5月,英勇无畏的工农红军辗转来到了大渡河边的安顺场,并以惊人的意志,突破了敌人对红军的封锁,成功强渡大渡河,在我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最为光辉的一页。

在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取得辉煌的军事胜利的72年前,太平天国的一支军队也同样来到了大渡河边的安顺场。然而,同样的地点,相似的情况,但结局却截然不同。

1863年5月,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辗转抵达安顺场,准备北渡大渡河。此时,据骆秉章的奏稿,当时石达开部尚有三四万人之众,而当时大渡河对岸尚无清军前来围堵。然而,就在紧要关头的5月14日,石达开最疼爱的小妾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兴高采烈的石达开竟然将大军的危险处境置之不顾,下令全军休整三天。

结果,等到石达开要渡河之时,却碰上了百年不遇的大水,太平军受大水所阻,多次抢渡不成,继而粮草耗尽。最终,石达开决定「舍命全三军」。不料清军背信弃义,居然夜袭大树堡,将石达开余部一网打尽。

关于石达开渡河失败的原因,有人归罪于百年不遇的恶劣天气,也有人归罪于他为私情而自误军情。但实际上,这些都并非是石达开失败的全因。

实际上,石达开的队伍根本无法与72年后那支光荣的工农红军相比。首先,石达开从负气出走那刻起,其实就背负起了背叛太平天国的罪名了。而他的队伍也从出走的那刻起,就已经失去了信仰。因此,石达开的队伍其实就是一支没有根的军队,是一支注定没有希望的孤军。

其次,石达开虽为人忠义,但战略眼光却不强,自出走后,战略上就一错再错。最后,石达开的队伍脱离的群众,同时又没有处理好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关系,致使队伍在清军的的层层堵截下,越打越弱。因此,即便给他成功过江,也无法建立牢固的根据地,最终等待石达开的,也还会是失败。

所以,即便石达开真的能渡过大渡河,最终等待他的也还是失败!

(图片来源于网路,侵删)


本文作者:小贱贱


这个问题是个问题吗?当然是笑著活下去,哦不,是继续跑下去!

安顺场作为石达开折戟的地方,让后人十分惋惜,特别是对比72年后的红军飞渡,更是让人感叹天要亡石。

那么,渡过大渡河的石达开可以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甚至东山再起吗?静夜史认为根本就办不到。因为石达开的失败是注定的,这一结果早在石达开离开天京时就注定了。

应该说,石达开的失败不仅仅是石达开个人的失败,也是太平天国的失败,更是我国农民起义整体模式的失败。石达开身上体现出的短视和缺陷,注定了即使石达开渡过大渡河,也会在下一个大河前被彻底消灭。

那么,石达开极其团队到底有什么缺陷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几点:

1、领导者素质堪忧

这个领导者指的就是石达开。

应该说作为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在军事指挥水平上还是没有问题的。特别是作为军事主官,石达开更是多次击败清军,逼得曾国藩差点跳河。

但是军事能力再强,也不可能抵消蹩脚的行政领导能力,特别是石达开率领数十万大军出走后,对于石达开的整体领导水平要求更高,而这时的石达开就充分暴露了自己的弱点。

一般而言,优柔寡断是领导者的大忌,而石达开在率领数十万大军出走后,一直处于非常纠结的状态。

按理说,率领军队出走,已然是对太平天国的背叛。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立门户应该是比较适宜的选择,而且一旦自立门户,身边的将领个个都成为开国元勋,这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

但是石达开却选择了继续保留太平天国的旗号,这就非常尴尬了。

首先,石达开无法占据道德制高点。

作为太平天国的一支偏师,却不受洪秀全的领导,这在讲究伦理纲常的古代属于大逆不道的行为,特别是面临安庆被清军围困的情况,石达开的选择属于典型的叛逆。

其次,太平天国的旗号更招黑。

虽然打著太平天国的旗号可以给清朝更多压力,但是太平天国作为和我国古代农民起义完全不同的另类暴乱,不可能团结地主士绅阶层,因此他们受到的是整个地主阶级和士绅阶级的拚死抵抗,这注定了石达开每一步都走得非常非常艰难。

而且,其他方面的问题更严重,比如:

石达开没有自己的根据地。

古往今来的农民起义之所以难以成功,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都是流动作战,没有自己的根据地,一旦遭遇了溃败,只能是作鸟兽散。这一点太平天国做的很好,以南京为都因此可以和清朝对峙14年,而石达开忽视了这一点,至死都在采用流动作战的方式,这注定了他们只能是一直在路上。

石达开没有明确的目的地。

在路上其实问题还不是很严重,毕竟很多革命都是通过前期的东奔西跑最后才获得成功,但石达开从来就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离开天京后,石达开没有选择北上和捻军会合,也没有选择南下回到广西老家,而是选择不断的摇摆。在湖南境内待一阵,在广西境内待一阵,最后在四川全军覆没。

没有目的地的同时也没有革命目标,自己都不知道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就是老天也给不了你想要的成绩。

2、革命队伍难有作为

从今天的角度上来看,石达开的这支军队之所以难成气候,除了石达开个人领导和决策有缺陷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支军队难成气候。

我们知道古往今来,但凡农民起义,一般都是风卷残云,星火燎原。不过虽然被冠以农民起义的称号,但是领导者却基本都不是农民。

因为农民阶级身处社会的最底层,缺乏接受外来信息的渠道,而且在思考问题上有巨大瓶颈,这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提出更高远的革命纲领,很容易被眼前的利益所绑架。

由于这样的先天性缺陷,使得他们只能是被利用的角色。太平天国起义时,以洪秀全为首的革命领袖裹挟广西大量的农民加入了太平天国,最后风卷残云拿下南京。

但是,很多农民确实是不自愿的,而且在攻占天京后,他们的生活也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这就使他们内心逐渐不满。

而我们知道,拜上帝教本来就是一个愚弄民众的宗教。这个宗教在广西时非常接地气,具有群众基础,迷信的民众也乐于相信。

但是等他们攻占了富庶的江南,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因为江南人相比于广西而言,经济更发达,民众更为开化,所以对于拜上帝教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这使得贪图享乐不加强理论完善的洪秀全,面临著信仰崩塌的危险。

不过面对这样的情况,洪秀全没有及时亡羊补牢。而是继续以自我为中心,一手策划了屠杀杨秀清集团的天京事变。天津事变意味著拜上帝教理论的彻底崩塌,民众开始逐渐认清了太平天国的本质。在这样的情况下,当石达开决意出走时,很多看不到希望的民众纷纷追随。

因为当初追随的出发点就是改善生活,因此当石达开无法带来明显的改变时,他们对于石达开集团的忠心也开始变得岌岌可危。

特别是因为石达开名声在外,所以清朝对石达开特别照顾,围剿石达开集团的都是些精兵强将,这使得石达开在离开天京后再也无法重现屡战屡胜的传奇。

而对于石达开集团而言,要维持集团的团结,就必须要保证军事的胜利。

石达开集团龙蛇混杂,追随石达开的目的又不一致,这使得他们很难一条心,再加上石达开为了补充兵员在沿途招募的乌合之众,让这支军队空有吓人的气势,没有硬碰硬的实力。

在无法取得军事胜利,同样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很多人选择返回天京,继续追随洪秀全。而面对这样的情况石达开并未做出有效的补救措施,这使得每当走到一个地方,石达开的军队就逃散一部分。

最后当石达开第四次进入四川时,势力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阶段。

这样的军队其实侥幸渡过了大渡河,那么等待他的也将是在下一个渡口的彻底失败。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石达开渡过大渡河之后,首先要解决两个现实问题:怎么生存?怎么发展?

生存和发展,从来都是第一要义。

要想生存,就得吃喝拉撒,就得不被敌人弄死;要想发展,就得吸纳新的人口,就得壮大自己的实力。

解决生存问题和发展问题之后,还有一个非常主要的问题:他该何去何从?到底是跟过去一样,走到哪打到哪?还是像洪秀全一样,找个地方当根据地?

大渡河以西是怎样的地方呢?

西边是雪山,北边是雪山,南边是雪山,平均海拔处于3000米以上,会产生高原反应。四面八方全是少数民族,对汉族有敌意。

按照以往的经验,石达开到这里第一件事,会发布一个告示,告示上这么写:

「各路山寨,敢抗天兵。当时剿灭,一致荡平……若不进贡,祸生灭门。」

任凭谁看到这样的告示,都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石达开的领导吧?可是,石达开就是这么一路从安徽到浙江,再到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四川,几乎转遍了大半个中国,所到之处,民不聊生。

正因为石达开走到哪、抢到哪,才会惨到7年转战8省,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石达开所到之处的百姓,又是如何对待他呢?百姓在得知石达开要来之前,也会贴出一个告示:

「达开不自入绝地则不得灭,则入绝地而无夷兵四面扼剿亦不得灭。」

当年,工农红军进入这片区域时,将当地彝族和藏族像亲人一样对待。可是,他们又是如何对待红军呢?又是打又是骂,不仅处处穿小鞋,还把红军的动向报告给国民党。若不是红军纪律严明,早就和他们起了冲突。

石达开遇到这样的主儿,除了个个山寨挨著剿灭,别无他法。不过,这样一来,石达开想要发展就没有一点可能。

生存,也只能靠抢。

但是,在那么个穷山僻壤,又能抢几斤粮食?要知道,石达开抵达大渡河时,身边还有数万军队,这可是个非常大的开销!

不能生存、不能发展,石达开就只能像过去一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直到耗尽最后一个士兵,然后凄惨地死去。否则,即便建立根据地,也只是立了个靶子,被团灭是早晚的事儿。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