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上来说作为武川镇将代表的宇文泰胜于怀朔镇将代表的高欢。

政治远见:高欢胜

高欢年轻时从京城洛阳回来就开始预见天下将大乱,从而「倾产以结客」、「自是乃有澄清天下之志。在分别投靠杜洛周和葛荣之后,投奔尔朱荣,劝尔朱荣「讨郑俨、徐纥而清帝侧」以成霸业。之后激使尔朱兆命他去讨伐葛荣残部,最后用反间计而反尔朱氏,这些都反映了高欢卓尔不群的政治远见。即使是临终前,他还预留了慕容绍宗给高澄,以便日后平定侯景叛乱;

当然宇文泰也不差,提醒贺拔岳提防侯莫陈悦,贺拔岳死后迅速接管贺拔岳余部、其后夺取梁朝的蜀地以及攻占梁元帝于江陵,但是临死时托孤于宇文护,算是一大失策吧。

用人上:宇文泰胜

总体来说宇文泰的用人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武川镇将集团(贺拔岳旧部以及贺拔胜等)、侯莫陈悦余部(包括李弼兄弟)、孝武帝从洛阳西奔的将士(斛斯椿、长孙稚等),最后还有关陇地区的世族等,形形色色各个利益集团的人才都能为其所用;

而在高欢那边,虽然也有尔朱氏的余部以及葛荣残部,但是总体上是以民族成分划分的,从而鲜卑人和汉人之间的矛盾一直没有缓解,民族矛盾之间又有其他的矛盾,比如关于贪污是否应该严惩之类的,这些直接导致了高敖曹的被杀、高仲密的背叛等后果。

政治、经济、法律政策上:宇文泰胜

这一点基本上没有悬念,宇文泰对胡汉民族以及关中集团的笼络基本上算是及其成功的,经济上实行均田制,积极群课农桑,法制严明,实行赏罚分明的政策;

而高欢在世之时,土地兼并的现象较为严重,激发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相结合,再加上高欢一心想灭西魏,无疑对东魏不利。在政治上,高欢严重依赖武将尤其是鲜卑族,从而对贪污等惩处不够,严重削弱了东魏政权的凝聚力。

最后说下两人对其子孙后代的教育:宇文泰胜

这个主要是从高氏和宇文氏分别建立北齐和北周之后的作为来说,明显是宇文氏要胜于高氏,这个结论并不能说明高欢的子孙才智不够(比如高澄和高洋才智均很出众),但是在具体的施政纲领和个人修养上都明显不如宇文泰的三个儿子,这个结果应该有一部分要归因于高欢和宇文泰的教育吧。


高欢和宇文泰都是当时两个非常杰出的人才,无论是能力还是魅力都是首屈一指的,真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意思。

先说高欢,他和娄昭君的爱情故事流传千古,富家女看上穷小子,不顾一切嫁给高欢,在古代门阀概念严重的情况下,多么难得,同时也可以看出高欢的魅力。高欢也没有辜负娄昭君的爱,从一个小兵一路成长为一方诸侯,差一点就统一北方,可惜宇文泰也不是一般人,他成了高欢霸业的最大阻力。可以说高欢是那个时代除宇文泰之外最牛的人了,他手下文臣武将众多,其中后来祸乱梁朝的候景更是只服高欢一人。

再说宇文泰,这也是个牛人,他是后来威震天下,影响中国几百年的关陇军事集团的创始人,扛摆子,大哥大,真的一点不夸张。在高欢如此强势的对手面前,宇文泰从劣势一点一点缩短差距。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宇文泰,北方就是高欢的了。到高欢死前,虽然宇文泰的势力还是不及高欢,但高欢也灭不了宇文泰。

决定最终胜利的,还是他们的后人。西魏也就是北周,打败东魏也就是北齐,并没有必然性,而且北齐的人口,经济条件更好。只是北齐出了个昏君高纬,葬送了大好江山。宇文泰有个好儿子,宇文邕,高欢的儿子虽然能力也不弱,但自相残杀,后来更是出了个昏君,「玉体横陈」就出自北齐高纬。可以说后代的差距决定了宇文泰家族的胜利。

可是谁又能想到,最后的赢家不是高欢家族,也不是宇文泰家族,而是宇文家曾经的小弟杨坚家族,最终实现大一统。如果宇文邕多话几年,可惜没有如果。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