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光宗赵惇既是一个令人憎恨,同时又是一个让人同情的神经病皇帝。他当皇帝的五年间,长期不探视太上皇,人伦丧尽,连父亲的丧礼都不参加,导致太学生游行抗议。最后,被忍无可忍的大臣们,奏请太皇太后吴氏,以内禅的方式废了他的皇位。

导致赵惇做出禽兽之行的背后,是他的身体状况和人格缺陷,他就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同时又是一个缺乏教养和辅导的残次品。赵惇的精神病,源于赵氏家族的遗传基因,怪不得他。他的病发,跟他那个悍妻李凤娘有关,正是在李凤娘的一手导演下,赵惇开启了他可恨可怜的精神病皇帝生涯。

赵氏家族的隐疾

赵宋皇帝第一个精神病患者,是宋真宗赵恒,此外还有宋英宗、宋哲宗、宋光宗、宋宁宗。除了这些皇帝外,在宗室子弟中,还有赵廷美、赵元佐、赵元偓。宋仁宗和宋徽宗也有轻度症状。

有人考证,赵家的精神病遗传基因,恐怕从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时期就有显现,赵弘殷就有精神分裂的症状。另外,赵宋的皇帝大多身体状况不好,比如,赵匡胤暴死,很可能就是家族遗传病「风疾」导致。

总之,赵惇的精神病不是偶然的,在他之前,赵家就「批量」出现患者。

不过,有精神病遗传史,并不一定发作,如果生活安宁,心情舒畅,可能就不会表现出病状。赵惇很不幸,他碰上了一个悍妻,千古不遇的悍妻,活生生把他逼成了神经病!

悍妇李凤娘

赵惇的悍妻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凤娘。

李凤娘入宫,纯属是赵家「上了鬼子当」。当时有个叫皇甫坦的相士,擅长相面,深得宋高宗赵构的宠幸。皇甫坦应庆远军节度使李道之请,为他的的三个女儿相面,当见到李凤娘时,他惊呼:「此女大贵!」还郑重地向赵构推荐李凤娘为皇孙媳。

我认为这就是一个骗局,一定是李道想攀结皇亲,贿赂了皇甫坦而已。皇甫坦利用赵构对他的信任,以妖言惑主,将李凤娘塞进赵氏皇族。就这样,李凤娘成了恭王赵惇的王妃。赵惇成为太子后,她升为太子妃。

毫无疑问,赵构偏信皇甫坦,甚至都没有对李凤娘的品行加以考察。李凤娘嫁入皇家后,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她天性好嫉妒,经常跑到爷爷赵构,和公爹孝宗赵昚的宫中挑拨是非,说太子赵惇左右的坏话,弄得赵构和赵昚不胜其烦。

赵构对皇太后吴氏说:「吾为皇甫坦所误。」他后悔不已,从此疏远了皇甫坦。公爹赵昚更是被搞得火冒三丈,曾经不客气地警告李凤娘:「宜以皇太后为法,不然,行当废汝。」你得多学习皇太后的德行,否则当心我废了你太子妃之位!

一个女人,被爷爷和公爹骂成这样,那得多厚的脸皮,才能活下去!

就这样一位妒妇,用脚后跟想,赵惇的心情爽不了,早晚会被逼出病了。

一双白手

李凤娘的脸皮堪比墙砖,公爹的金口玉言,都吹不起一层灰。

宋高宗赵构驾崩后两年,宋孝宗赵昚学习父亲,禅位于儿子赵惇,也当起了太上皇,厚脸皮李凤娘荣升皇后。

皇后当了,儿子生了,再过几年,儿子当太子,对一个女人来说,夫复何求?但李凤娘不满足,她把赵惇看得死死的,生怕他太花心。这不是有病吗?你以为这是21世纪呐,皇帝不花心,那还当得有什么劲!

有一天,赵惇要洗手,一宫女端了盆水款款而至。赵惇一看女孩的手,雪白滑嫩,忍不住多看了两眼。别说皇帝,谁见到漂亮女孩不多看两眼?

就这两眼,活生生把宫女的手「看掉」了。当日,宋光宗赵惇收到一份李凤娘送来的礼物——一个食盒。悍妇也有关心老公的时候,赵惇小激动了一番,满心欢喜地打开食盒,瞬间血液上涌——食盒里放著一双血淋淋惨白的手!

顿时,受不了感官刺激的赵惇病了,吓得一连数日,都说不出话来!

最后一击

碰上这么个厚脸皮、妒妇、毒妇,很考验赵惇的心脏承受力,估计每当看到女人的手,他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带血的食盒,病根就此坐下了。

赵惇有个现代女孩都很羡慕的毛病——惧内(碰这样的女人有几个不惧)!所以,他身边的侍妾极少,宋孝宗都看不下去了,就把一个黄姓侍女赐给他为侍妾。赵惇很喜欢此女子,即位后就封她为贵妃。

有了黄贵妃,赵惇心情很爽,对她恩宠有加,时时伴随。赵惇爽了,李凤娘就很不爽。有一次,赵惇要出宫参加祭祀。过去皇帝祭祀的过程很麻烦,需要几天时间,而且不能回宫,只能住在斋宫。

祭祀完毕后,一身疲惫的赵惇回宫,急匆匆诏黄贵妃伴驾。没想到,宫人回复:黄贵妃暴亡了!原来,李凤娘乘著赵惇不在皇宫,直接杀了黄贵妃!

这还不算,赵惇的另外两个宠妾,张贵妃和符婕妤,都被李凤娘强行赶出宫,另嫁他人了!

一个常常出现恐怖幻觉的人,又遭逢所爱之人暴死的暴死,永别的永别,赵惇一下子崩溃了。从此宋光宗赵惇,成了一个大多时候神志不清的患者,根本无法理政。

李凤娘成功地激发了赵惇潜伏的基因,把他改造成「大宋第一神经病」。李凤娘是否伤心,是否后悔呢?史书虽然没有直说,但从表现来看,这女人恐怕更高兴,因为,从此朝政大权落到她手里了。

都说李凤娘不孝,人家对娘人好著哩,她一掌权,立刻封她娘家人三代为王,家庙祭祀规格超过皇家,李家子弟蜂拥补官。

李道赚大发了,当年在皇甫坦身上的投资,若干倍回报了,至于神经病女婿,关我什么事!

父子情凉

偌大的皇宫里,最让李凤娘痛恨的就一个人,太上皇赵昚!这老头当年差点发狠废了她,现在得想办法整治整治他。

毕竟是太上皇,民间的方式对他不好使,李凤娘有招——离间父子情,让老头活得像孤寡老人,从精神上折磨你!

赵惇身体不好,赵昚给儿子费尽心机寻得好药,她告诉赵惇,药有毒,太上皇巴不得你死,好换皇帝!赵惇虽然对李凤娘谈不上感情,但一说到自己的皇位,还是能扳过来手指头,什么?老爹要害我换皇帝!从此,视老爹为仇人。

到了该立皇储的时候,李凤娘提出,要立自己的儿子赵扩为太子,没想到被太上皇赵昚否决了。其实,按法理,赵扩就是不二人选,估计赵昚烦透了李凤娘,以赵扩柔弱为由不同意。

李凤娘很生气,立刻顶撞赵昚:「妾六礼所聘,嘉王(赵扩),妾亲生也,何为不可?」表面上看,这话没毛病,其实是有潜台词的。赵昚是赵构的养子,从法理上来说,不具备即位的条件。李凤娘抬出自己的正统,意思就等于挖苦老公公:连你这样的都能当皇帝,我们家正统嫡系,怎么就不行?

就这样的儿媳,还不如农村悍妇呢!

李凤娘拿这件事挑拨赵惇,赵惇不但不上朝,干脆从此再也不去探望父亲。这件事闹到什么程度,大臣们实在看不下去了,包括宗室在内,多次出面劝和,每次赵惇被说动,刚要动身去探望父亲,李凤娘就一个棒喝,出面阻止。

宋孝宗赵昚去世前一年的重阳节,赵惇依旧不去拜见父亲,劝说的大臣都被气得大哭而去。这件事在历史上被称为「过宫风波」,这场风波,让全国老百姓都责骂赵惇没有人情味,太学生气得闹集体请愿,很多官员不惜辞职抗议!

第二年,太上皇赵昚驾崩,世界上最没有底线的事件发生了,皇帝赵惇和皇后李凤娘夫妻,拒绝为父亲尽孝,连丧礼都不出席!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有太皇太后吴氏垂帘,代行丧礼。太皇太后代替皇帝当孝子,出席丧礼,这恐怕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内禅退位

宋孝宗的丧礼一结束,忍无可忍的大臣们终于行动起来,他们奏请太皇太后吴氏同意,并下诏废黜了赵惇的皇帝位,以皇太子赵扩即皇帝位,尊赵惇为太上皇。

赵惇得知自己被废后,很长一段时间,拒绝儿子的拜见。看来很想把他创立「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史书没记载,赵惇被「内禅」时,李凤娘的反应,估计她也没那能力反抗,再者即位的是她儿子,也就老老实实接受了。

比较神奇的是,李凤娘被尊为皇太后后,忽然间「良心发现」,不再作妖了,她竟然从此一心修佛。在赵惇最后的六年时光里,她小心地伺候照顾著这个废人。为了不让赵惇受到刺激,她仔细到,不让侍从在赵惇面前提起「太上皇」、「内禅」之类的敏感字眼。

庆元六年六月,李凤娘病逝,两个月后,宋光宗赵惇驾崩!神经病皇帝终于画上了一生的句号。

回顾赵惇的一生,除了可恨的一面,其实他也是个可怜人。因家族病史,他埋下了病因。因为爷爷受妖人蛊惑,娶了个悍妇。这个悍妇一步一步,活生生把他逼成神经病。

本来他还有可能在父子亲情下得到温暖,可惜在李凤娘的挑拨下,连起码的人伦都丧失了。人伦的丧失,以及「过宫风波」,毫无疑问都在加重赵惇的病情。最终丧礼上的兽行,让这个可怜可憎的人,臭名永世。


提到宋光宗,可能大家不太认识;不过这位皇帝没有什么作为,也没作过什么为国为民的大事,所以没有政绩,(其中可能也有皇后的原因吧)。他的一生平淡无奇,性格十分软弱,受皇后李凤娘的欺压;前半生受父亲欺压,43岁才登基,登基后,皇后把控前朝后宫,才五年多,就退位了。

他的精神病原因:1.皇后的欺压和本身软弱性格。2.本身家族遗传。

在宋光宗还是太子的时候,他和皇后李凤娘居住在东宫,李凤娘就曾因为宫中宫女太多和自己的丈夫吵架,而且还向自己的公公婆婆告状,说出自己心中的不满,因为这件事情,宋光宗的父亲对她感到非常不满意。 可在宋光宗继承皇位之后,李凤娘还是顺利地当上了皇后。

但是她非但不知收敛,反而还变本加厉。她不但欺压自己的丈夫,对自己的公婆也是蛮狠不讲理。

李凤娘直接向宋光宗提出,让她的亲生儿子当太子。而宋光宗的软弱也让她越来越嚣张,就连自己的父亲宋孝宗生病了也不许去探望。 除此之外,宋光宗还不能随便宠幸嫔妃,如果宋光宗对哪位娘娘太过宠爱,那么这位皇后有可能会直接残忍杀害的。

有一次,宋光宗外出不在宫中,皇后李凤娘就找准时机将他心爱的妃嫔给杀害了,而且下手还十分残忍。宋仁宗虽然很伤心,但是他还是不敢反抗,只能强忍著心里的伤痛。当皇帝当到这个份子上,也是够窝囊的。

最后,宋仁宗在李凤娘的不断欺压之下精神失常了,常年闷闷不乐,导致生病越来越严重,最后没办法只能把皇位让了出来。而李凤娘在那之后一心向佛,两个人在同一年去世。

南宋的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是宋太宗这一系的最后一位皇帝,他本人不能生育。听从大臣的建议,便从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后代中选一人作为皇位继承者;他就是南宋的宋孝宗赵眘。

问题看似解决了,其实也埋藏了其他隐患。那就是赵眘的儿子宋光宗赵惇,其实本身是有精神病的。

这一家族后来的另一位皇帝,宋度宗赵惇智力低下,精神发育迟滞,显然也是精神病。

据记载,宋朝皇室家族中共13代18位皇帝中,可确诊为精神病患者的有5位(分别是真宗、英宗、哲宗、光宗、度宗),有心理障碍的一位(徽宗),精神疾病的遗传关联性表现得非常明显。

所以,宋光宗精神病可能是家族遗传,再加上野蛮皇后的欺压,导致宋光越来越严重。


首先,应该确认的一点是,宋光宗是所有宋代皇帝主最具争议的一个皇帝,他头顶上有著不孝和精神病两个头衔。

宋光宗的精神病,和他都不孝有著直接的联系,若想追究其精神病史,就必须先了解他不孝的原因。

宋光宗直到42岁的时候才继承皇位,因为他有一个非常能活的父亲,他的父亲宋孝宗活了67岁。

宋光宗刚被选为太子的时候,年纪20多岁,那时候他勤奋聪明,对父亲毕恭毕敬,是一个活脱脱的大孝子。但是随著等待继承皇位时间的延长,外加上宋光宗有一个彪悍的皇后李凤娘在背后推波助澜,他渐渐的失去了耐心,不再对父亲逆来顺受,反而与父亲处处作对,父子之间的隔阂逐渐加剧。

等到宋光宗继承皇位之后,慢慢的对父亲更加冷落,按照宋代皇室的规矩,皇上每周要去太上皇的皇姑最后一次,一开始宋光宗还做得很好,但是后来就再也不去了,因此他落了一个不孝的名头。

不孝的名头,落在自己的脑袋上,宋光宗本来就很郁闷,此时他的皇后李凤娘又在后宫搞事情,尤其是有一次宋光宗在外出郊游的时候,皇后李凤娘竟然将,宋光宗最喜欢的妃子,虐杀致死,这极大的刺激了他。在这个爱妃死后的第2天忽然天降异兆,狂风大雨,夹杂著冰雹,这让宋光宗极度恐惧,同时各种负面情绪涌上心头,宋光宗的精神当场崩溃了,落下一个疯病,这就是宋光宗得精神病的主要原因。


谢谢邀请。

宋光宗赵惇的精神病主要是两方面引起的。

第一是主因:家族遗传!而且还是隔代传!(也就是老百姓说的隔辈儿传)史书有记载最早的是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

接下来他的儿子其中的赵廷美、赵匡胤的儿子德昭就有精神病。

宋太祖赵匡胤去世之后宋朝皇帝由其弟赵光义(炅)一系继任,赵光义的两个儿子是一对儿精神病(之后的南宋光宗、宁宗也是一对儿兄弟精神病)。之后的真宗、仁宗、神宗都没事。到了哲宗就是个精神病,然后隔代就是钦宗赵桓也有明显症状。

北宋被灭之后南宋的建立者是赵构,这个人是太宗一系的最后一个皇帝,他倒不是精神病,但是他是个变态狂!一个长期阳痿导致精神变态的猥琐皇帝!(此人在位后期和退位后的二十年间,都七十多的老头子了还要不停的从民间采纳十六岁女子供他折磨,他能活八十一岁不是什么养生有道,而是不能纵欲帮了他)。

南宋自孝宗起,皇帝位子又回到了赵匡胤一系,继任的光宗、宁宗、度宗都有精神病。

有宋一代319年,有精神病的皇帝症状很是类似,继位之初都正常还很有上进心,然而不久就犯病了,特别是北宋哲宗和南宋光宗发病和经历高度相似,都是父亲去世了也不去吊丧守孝,一会哭一会笑怀疑有人害他们。

南宋光宗的精神病越来越严重主要是他的那个史上无敌的老婆:李凤娘!此女之毒辣、善妒、彪悍绝对不比武则天、慈禧这些老娘们儿差!他不但能折磨光宗,还能折磨老公公、还敢挑衅赵构吴太皇太后老两口,赵构气的发疯可是为了自己的脸面只好忍了。李凤娘是庆远军节度使李道(原岳家军将领)的女儿,史载此女长得够味儿,游荡道士皇甫坦跟李道不知道如何勾结的,皇甫坦跑到临安忽悠了赵构说是此女如何如何好有母仪天下之相,愿意给赵构孙子做个媒人。(赵构迷信,原来皇甫坦给他做过法事,赵构认得此人)赵构大喜让皇甫坦择吉日带此女进宫。后来李凤娘进宫后赵构很是喜欢,就把他许配给了后来的光宗赵惇做王妃。人是他赵构选的,魔盒也是他赵构打开的,他能不忍气吞声装孙子?所以说光宗的精神病爆发赵构是间接责任者!

李凤娘开启了赵构祖孙三代人的噩梦模式,挑拨赵构父子!挑拨赵昚父子!赵昚送给光宗赵惇的药李凤娘说有毒不能吃,赵惇上朝后她把赵惇最宠爱的妃子给活活打死。。。更狠毒的是赵惇洗脸是夸了送毛巾给他的宫女:你的手真漂亮!然后早饭时候,太监端来一个食盒,里边居然装著血淋淋的两只小手!赵惇当场连气带吓当场就犯了病,从此胡言乱语东蹿西跑!赵昚去世后,光宗赵惇正在犯病躲在家里不去守孝吊丧又哭又笑,朝廷为之震动!后来勉强能出门的赵惇主持祭天大典,突然天空电闪雷鸣大殿上就起了大火,差点烧死光宗赵惇,这下光宗赵惇彻底没救的疯掉了!(后人怀疑这火是李凤娘指使放的)再后来赵汝愚、韩侂胄等大臣商议,这天下不能让一个疯子来治理,于是请吴太皇太后废了他的帝位,「内禅」让位给了宁宗。

最后说下那个彪悍娘们儿李凤娘的结局,想必广大网友会很开心:这个娘们儿晚年突然良心发现,感觉自己作恶多端就呆在道观里修行,可是无济于事,这娘们儿于是最终噩梦缠身精神崩溃也疯掉了,史书记载她具体怎么死的有争议,反正不是好死的!

狼哥长啸:活该、活该!!


南宋光宗赵惇,是孝宗赵昚的第三儿子。宋孝宗在位时,曾拜镇洮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恭王,后被立为皇太子。赵构去世以后,宋孝宗守孝,就把皇位让给了赵惇。

赵惇的皇后是李凤娘,出身将门,有把子力气,嫉妒心也很强。李凤娘经常在赵惇耳边叨叨,叨叨得赵惇脑袋都大了。最后嘎吧一声,脑袋里有根弦儿折了,结果就疯了。不过不是老疯,一阵一阵的。李凤娘一看正好,你疯了处理不了朝政,我来!

李凤娘代替赵惇主持朝政,封娘家三代为王,李家从上到下,连门客都封了官。后来李凤娘想立儿子赵扩为太子,却遭到孝宗反对。孝宗想立赵赵恺之子为太子,赵惇深感不安,因此疯得越来越厉害。

赵惇疯病加重了,李凤娘仍然不管不顾,她在后宫称王称霸,不许赵惇找其他妃子,也不准对宫女动手动脚,否则问题就很严重。有一次,赵惇洗手里摸了一下宫女手,李凤娘就把那个宫女的手装到食盒里,送给赵惇让他随便摸,赵惇一看当时就吓疯了。

因为赵惇时常发疯,大臣们就劝他禅位,李凤娘老是拦著。因为赵惇一禅位,她就说了不算了。大臣们只好找到太皇太后,李凤娘再霸道,也不敢跟太皇太后闹啊,结果大臣们拥立赵扩登基,赵惇被尊为太上皇。

皇上都换了,可赵惇还不知道。他知道以后,住在皇宫里就是不走,不给赵扩腾地方,爱咋咋。尽管赵惇赖著不走,可心里还是非常别扭,结果疯得更厉害。李凤娘一看事情到了这一步,不走也不行了,便劝赵惇去了寿康宫,最后疯死在寿康宫。

赵惇是宋朝唯一疯子皇帝,在位五年一件正事没干,不过他倒是留下一个直辖市的名字,那就是重庆。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赵惇封恭州王,乾道七年(1171年)立为皇太子,淳熙十六年(1189年)受孝宗禅让即位皇帝。同年8月,他赐令升恭州为重庆府。意思是,他在恭州先封王、后即帝位,是「双重喜庆」,「重庆」之名从此诞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