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地区民族、宗教、语言太过复杂,又是欧亚两大洲交汇之处,所以矛盾和冲突非常巨大。

先来看看巴尔干地区有哪些国家。全部领土在巴尔干半岛的国家有: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波士尼亚赫塞哥维纳、科索沃(现在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承认科索沃为独立国家)、马其顿、黑山。部分领土在巴尔干半岛的国家有:罗马尼亚、克罗埃西亚、塞尔维亚、斯洛维尼亚、希腊、义大利、土耳其。其中希腊有80%的领土在巴尔干,塞尔维亚有65%的领土在巴尔干、克罗埃西亚有54%的领土在巴尔干 ,最少的是义大利,有0.1%在巴尔干,其次是土耳其,有3%,然后是罗马尼亚,只有5%。

再看民族和语言,属于斯拉夫语的有保加利亚、马其顿、塞尔维亚、克罗埃西亚、斯文洛尼亚、波斯尼亚;属于义大利语族衍生出来的罗曼语的有罗马尼亚语;另外还有阿尔巴尼亚语、希腊语和土耳其语。

宗教也是比较复杂的。东正教徒占绝对优势的国家有希腊、塞尔维亚、保加利亚、马其顿、黑山;天主教徒占绝对优势的国家有义大利、克罗埃西亚;伊斯兰教徒占绝对优势的国家有土耳其和科索沃。其它国家的宗教情况比较复杂凌乱,波士尼亚赫塞哥维纳,伊斯兰教徒51%,东正教徒31%,天主教徒15%;阿尔巴尼亚,穆斯林占58%,基督徒有16.9%;斯洛维尼亚,天主教徒占57.8%,其他宗教徒或无信仰者也有近一半。实际上克罗埃西亚和塞尔维尔基本上是同一民族,只不过一个信仰天主教,一个信仰东正教,一个采用拉丁字母,一个采用斯拉夫字母。

由于有复杂的民族和宗教状况,而且并没有哪一个宗教哪一个族群占绝对优势,就使得宗教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引常起动荡。半岛各族在冲突中又竞相向半岛外的同宗教或同种族的其他国家寻求外援,使得冲突和矛盾更加盘根错结。

地理位置上看,巴尔干是东西方交汇地区,欧洲帝国进入亚洲要经过那里,亚洲帝国进入欧洲也要经过那里,文化、国事上的冲突和碰撞自然免不了。中世纪后期,奥斯曼(土耳共)帝国崛起,大力向外扩张,变成地垮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其势力进入巴尔干半岛,统治了很多地区几百年。所以巴尔干又变成欧洲帝国与亚洲帝国争夺的地区,欧洲基督教国家与西亚伊斯兰帝国的对峙,使得斗争又还具有了另一重宗教意义。

1914年战争中,奥匈帝国士兵枪毙塞尔维亚人。

巴尔干各个基督教民族也不断抗争奥斯曼帝。1912然后到1913年先后发生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巴尔干战争。1912到1913年,保加利亚王国、塞尔维亚王国 、希腊王国和黑山王国组成巴尔干同盟对抗奥斯曼帝国,这就是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战争结束后,奥斯曼帝国在欧洲残存的领土都被同盟夺占和瓜分,也促成阿尔巴尼亚独立。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是因为塞尔维亚与保加利亚对马其顿 的主权有分歧,保加利亚在奥匈帝国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宣战,但是被打败了,塞尔维亚因此变得更强大,并与奥匈帝国结下梁子。因为保加利亚有奥匈帝国当后盾,塞尔维亚自然就得找同样是斯拉夫人的俄罗斯帝国当外援,双边四国的矛盾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青年刺杀。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