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古代想在严寒地区生存下来,是很困难的。

大家有没有看过小说《钢铁是怎么炼成的》?

书中,保尔他们豁出性命去修建一小段铁路。期间,条件极端艰苦,匪帮不断袭击,人人超负荷劳动,死伤的人很多。

最终,保尔因此患上严重的伤寒,差点就死了。

而保尔他们不顾一切修建铁路的目的只是为了:保证附近的城镇能够得到木柴。

木柴是什么用的?

就是为了冬天取暖的。

这对于萨胖这样的江苏人来说,简直不可思议。

保尔他们是不是疯了,冬天能有多冷(南京冬季平均气温5度以上,有的整个冬天不下雪),没有木柴取暖大不了忍一忍吗!

但对于苏联人,哪怕是比较温暖的乌克兰人来说,冬天没有取暖的木柴就得死人。

小说《日瓦戈医生》中,善良又胆小的日瓦戈医生一辈子没有做过什么坏事。

但是,在莫斯科的一个冬季晚上,他偷走了某机关对方在广场的一根粗大的圆木。

为啥?因为家里当天木柴已经用光,没有新的木柴取暖就得冻死人。

完全是被逼无奈。

相对气温还不算太低的莫斯科尚且如此,何谈最低气温零下40度的西伯利亚。

以西伯利亚的大城市伊尔库茨克为例,1月平均低温为零下33℃,一年高达10个月最低平均气温都在零下。

这里的春季和夏季都非常短,冬季和秋季很长。这么恶劣的气候,对于农业生产是非常不利的,也不适合人类生存。

在这里,人为了活下去,每天都要和自然作斗争,人命非常脆弱。

斯大林曾经被流放到这里,曾经目睹了一件事。

这件事让残暴的斯大林都震惊了。

某天的上午,一群村民外出驾船捕鱼,黄昏时候他们回来了,带著不少的鱼。

斯大林却发现少了2个小伙(都是他的熟人),就询问人去哪儿了?

谁知道,其他村民淡淡的说「他们的船翻了,掉入急流里面淹死了」。

说这番话的时候,这些人面无表情,根本不当回事。这些人中,还有一个是死者的哥哥。

斯大林非常吃惊,随后才知道「在条件恶劣的西伯利亚,为了生存死几个人根本算不了什么」。

道理也是如此。

沙俄入侵时,西伯利亚地区有个汗国,叫做西伯利亚汗国。

这个汗国领土非常辽阔,包括今天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

但大家知道汗国有多少人?还不到20万,几十平方公里才有1个人,地广人稀到极点。

为啥?

根本没有人愿意生活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

所以,这里除了蒙古人及突厥人外其余民族大都停留在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

这么落后,被征服是必然的。


寒带地区的生存条件确实非常差,因此在清朝及以前时期,在广大的西伯利亚地区就人烟稀少,主要是分布著一些游牧部落。

而且越是往北,人口分布越少,而且当时中原王朝政府管辖范围也难以覆盖那里。

俄国人往东扩张也是在特定的利益驱使下,当时毛皮是欧洲贵族比较喜欢的奢侈品,价格昂贵,堪比软黄金。

因此在利益的驱使下,俄国的毛皮商人就开始从欧洲一路向东寻找毛皮资源。

而乌拉山以东地区,除了是一些游牧部落以外,只有几个蒙古族建立的汗国,这些小国实力比较弱。

当时,俄国商人派几百个哥萨克人组成的商队就可以征服这些部落和小国,因此俄国并未付出过大的成本和代价。

俄国人征服西伯利亚地区以后,在一些河流沿岸地区建立据点,然后在继续一路向东开拓,直达太平洋岸边,然后再跨国白令海峡,一路进入阿拉斯加及北美大陆,最远到达美国的西海岸。

即使在俄国和大清爆发雅克萨之战时期,俄国在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的兵力也不过是几千人,所以整个西伯利亚可以算是俄国人白捡的。

可见,探险精神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开拓疆域是多么的重要。


对西伯利亚进行统治确实是比较困难的,中国从汉朝开始,一直到清朝,多次都和西伯利亚这个地方有来往。

然而,千百年过去了,这个地方最后还是牢牢的掌握在俄罗斯手中。可见,对这里进行统治,确实是比较难的。

俄罗斯之所以能够长期拥有这里,主要就是因为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等各种因素,尤其是这里的气候条件,根本不适合其他国家的部队前来驻扎。

这里冬天严寒,夏天炎热,据统计,严寒程度能够达到零下五十度,夏天的温度在如此高纬度的地方竟然也能达到十三度以上,总之,对这里进行统治是非常难的。

我们知道,西伯利亚还是各个强悍少数民族的摇篮,历史上的匈奴、鲜卑、突厥、蒙古、女真都是从西伯利亚崛起的,对这样的少数民族进行统一,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说俄罗斯白捡了西伯利亚也是不准确的,他们拥有西伯利亚,是和几代沙皇的扩张是密不可分的。

特别是十七世纪之后,沙皇俄国开始向动扩张,西伯利亚上的很多小国家被沙皇俄国吞并。而当时的满族将蒙古部落征服,满族也占领了西伯利亚的南部,大清建立。

俄国的扩张也触及到了清朝的利益,两者在西伯利亚起了冲突,最后两国通过《尼布楚条约》划分了势力范围,之后就是清朝末期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了,沙皇俄国将外东北侵占。

俄国的扩张并没有停止脚步,他一直向东扩张到了阿拉斯加,因为沙皇俄国的扩张太大了,最后他只能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

近代以来,日本多次向和俄国争夺西伯利亚,但是近代俄国不断崛起,日本根本争夺不了,于是这个相当于20个法国国土面积的地方一直牢牢的掌控在俄罗斯手中。

所以,从这些论述看,俄罗斯获得西伯利亚也是经过努力的,他并不是白白获得的。而这个地方也成为俄罗斯的一大宝地,二战时期这里就是苏联人的心里支柱和战略后方,现如今这里更是有著巨大的发展潜力。


我是【今古言堂】,感谢题主的邀请,这个问题我来答。

寒带的侵略扩张有多难?俄国到底是不是「白捡」了西伯利亚?这两个问题我来为大家一个个解答。

首先,寒带的侵略扩张有多难?

我们都知道,寒带是指南北纬66°34」以上高纬度地区,气候终年寒冷,最低气温甚至可达-55°。而自古以来的有影响力的国家和势力基本都集中在北半球的亚欧大陆,所以我们今天就主要说说在亚欧大陆寒带扩张的困难。

先说说中国

由于我们中华文明建立的区域主要是在黄河与长江流域之间的中纬度地区,自秦朝建立大一统王朝以来,就曾经向北发起过一次次的征服。

但是,严酷的寒带气候条件,以及落后的后勤补给情况。极大的制约了中原王朝对北部荒原的征服。

即便是后来的蒙古帝国,其征服欧亚大陆的过程获得成功。也主要是建立在蒙古人本身就是生存在高纬度的蒙古高原,习惯这一区域的自然环境,并凭借著自身的游牧特性以及以战养战的征服形式才最终将寒带完全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可这种纳入更多的也仅是形式上的纳入,在无法完全解决气候及后勤补给方面的问题,对寒带的统治都将是十分松散且薄弱的。

以至于,但庞大的蒙古帝国最终分裂成各个汗国之后,在寒带地区的统治又再次成为了空白之地。

再说说俄国

俄国无疑是迄今为止对寒带地区侵略扩张最为成功的国家,但是我们都知道,俄国对寒带地区,主要也就是现在的西伯利亚地区的征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当16世纪莫斯科公国在吸收和吞并诺夫哥罗德共和国、立陶宛大公国以及原来的主子金帐汗国之后,逐步发展成为俄罗斯帝国。在对土地的渴望原动力支持下,他们向西和向南方向的扩张行动,受到东欧列国以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阻击,寸步难行之后。

开始将目光转向乌拉尔山脉以东的西伯利亚地区。

此时的西伯利亚地区除了一个紧靠著乌拉尔山脉东缘的西伯利亚汗国以外,几乎都是荒原,没有任何国家和组织的存在。于是俄国人利用他们那在欧洲只能算三流的军队,凭借著火枪、大炮轻松的征服了西伯利亚汗国,这里说一句,这个西伯利亚汗国虽然有几百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但全国人口只有20万,根本就无法抵御俄国的入侵。此后西伯利亚的大门就为俄国人打开了。

但是简单的开始,并不代表俄国人能够简单的获得这一区域。

此后,俄国人用了将近200年的时间,采用逐步蚕食发展的策略,才渐渐占据了整个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这些所谓的无主之地。

由于这一地区冬季气候极度恶劣,每年俄国的拓殖人员都要忍受大半年的无补给状况,但值得他们庆幸的是也正是由于这些地区环境过于恶劣,根本就不为亚洲其他国家所看重,才令俄国人能够轻易的得到。

直到1916年,修建26年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竣工,才真正确立了俄国在寒带西伯利亚地区的统治地位。

结语

看过我的解答,相信大家都已经清楚了。对寒带的征服真的很困难,只有在解决了气候和补给的情况下,才能在寒带立足。而正是在其他国家嫌弃这一地区的贫乏和畏惧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拱手将这一地区送给了俄国,这简直就是让俄国白捡了西伯利亚。

我是【今古言堂】,喜欢我的回答,可以关注我!


一定程度上,沙俄还真算是「白捡」了一般夺取了西伯利亚。

西伯利亚地区,一般是指西至乌拉尔山,东到太平洋沿岸,北至北冰洋,南接中蒙边境的广大地区,这里地广人稀,成为前苏联及现在俄罗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储藏地。

其实这里曾经有一个西伯利亚汗国,但是这个汗国在抵挡沙皇俄国扩张的过程中发生了内讧,让沙皇俄国有了可乘之机。

西伯利亚汗国,是15世纪末至16世纪末时位于亚洲西伯利亚的一个汗国,由昔班家族的后裔所建立,居民有鞑靼人、涅涅茨人、曼西人、汉特人,这个汗国大概位置是在鄂毕河中游与托博尔河之间,生存至1598年。

16世纪末,在摆脱蒙古统治后,俄罗斯逐渐崛起,并开始不断向外扩张。

16世纪下半叶,西伯利亚可汗雅迪格尔于1556年向沙皇俄国求救,1569年雅迪格尔被一位名为库楚的可汗打死,库楚可汗起初同意服从俄国宗主权,但是后来反叛。于是沙俄以哥萨克为侵略先锋,凭借本民族极为耐寒的优势,组织武装移民不断向东扩张,1582年10月,哥萨克兵打败西伯利亚汗国的军队,占领了额尔齐斯河边的西伯利亚汗国首都,西伯利亚汗国的遗民向准噶尔汗国交毛皮税寻求庇护。

沙皇俄国征服西伯利亚汗国以后,势力到达准噶尔汗国和外蒙古喀尔喀蒙古三部的辖地,最东边到达了贝加尔湖布里亚特蒙古的游牧地区,此时的噶尔汗国噶尔丹一心想统一蒙古草原,然后和康熙一决雌雄,而没有顾忌到俄罗斯帝国势力的扩张,甚至常常勾结沙皇俄国对付清帝国。

在广袤的远东地区,此时也只有准噶尔汗国有能力制止俄罗斯的东扩,可惜,当时准噶尔汗国的注意力并不放在北边,而是觊觎南边的清帝国,当康熙皇帝亲征准噶尔解决了准噶尔问题以后,喀尔喀蒙古内撤,布里亚特蒙古游牧区域划给俄罗斯,所以俄国很顺利的在整个西伯利亚站稳了脚跟,西伯利亚地区也没有出现一个强有力的政权进行抵制。

到18世纪初,沙俄已经扩张至西伯利亚最东部的堪察加半岛,西伯利亚地区被彻底纳入了统治范围。

虽然沙俄的侵略曾与清政府在康熙年间发生过军事冲突,但是清政府似乎对广袤的西伯利亚地区不敢兴趣,这场军事冲突最后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并没有影响俄罗斯的东侵,反而使俄罗斯进一步扩张了领土。

从整个沙俄东征来看,对于他们而言,没有外部阻力。唯一的敌人就是生活在西伯利亚地区的原住民了。而显然,这些文化落后、人数稀少、毫无现代文明可言的原住民,根本不是已经装备了火器的俄罗斯帝国哥萨克对手。这是俄罗斯能够顺利吞并整个西伯利亚地区的重要原因。

寒带的扩张,对于本民族有著极为耐寒的优势的哥萨克来说并不艰难,俄罗斯帝国在毫无对手的情况下,利用哥萨克和武装移民,在付出极为轻微的代价之后,顺利占领了西伯利亚地区。如果这算「白捡」的话,似乎也并不为过。


俄国不是「白捡」了西伯利亚。寒带的侵略扩张有多难,只看气温的数据有点抽象,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小伙伴们可以脑补一下西伯利亚冬天的美丽冻人。

【西伯利亚地理和行政区域】

学生是首都平原人,山区更冷,单说。在此首先感谢明成祖朱棣,如果不是燕王老前辈力排众议、迁都,现在这大概率还是军事要塞的城市性质,找地图看看长城离市区有几十公里(我们区县还有一道长城),再看看燕王麾下的军力规模,军事要塞无疑。感谢完回正题,本地冬天一般零下十几度,罕有超过零下20度,形象一点:室外买早点手机扫码不等付款已经冻关机了。

【西伯利亚植被分布】

咱们再看看西伯利亚冬天会不会冻关机?西伯利亚地方大了,约1200多万平方公里,北冰洋沿岸不用比,极地气候,只能地衣苔藓生长,找个比较大的城市作对比,俄国第三大城市人口百万的新西伯利亚,该地一月份:历史低温-46.3度:平均低温-21.8度,日均气温-16.7度。这说明西伯利亚南部相对最温暖宜居的城市比我家这还冷,寒冷会造成神马严重问题呢?不是手机关机,是吃饭。

【西伯利亚的河流和荒野】

现在我们这冬天最受欢迎的美食基本是涮羊肉无疑,南方的蔬菜、内蒙的羊肉。学生年轻的时候冬天食材没这么丰富,主菜就是土豆白菜,每家冬储大白菜几百斤,每天吃各种做法的白菜。回头再看俄国,哥萨克1578年东侵西伯利亚,相当于明朝万历6年,试想,当年的哥萨克吃啥?

综上,俄国人的征服对象是西伯利亚原始生产生活方式的土著部落,比他们更可怕的是西伯利亚的酷寒。工业革命以前的生产力水平,无论是谁,开拓寒带都不是易事。


自打十五世纪以来,俄国似乎就一直走在侵略扩张的路上,而且似乎乐此不疲。从当初仅仅只有数万平方公里的莫斯科公国,再到后来两千多万平方公里的沙俄,及至今天世界第一领土大国的俄罗斯,貌似俄国的地盘已经足够大了,为什么还要坚持不懈地进行领土扩张呢?

原因很简单,俄国的大片领土地处高纬度寒冷地带,河流的结冰期特别长,土地的耕种期特别短,而且粮食作物的生长周期短、社会生产的环境条件差。总而言之,这里想要发展极为艰苦,所以历数俄国几个世纪以来从未停止的侵略扩张,本质上就是在寻找两样东西——适宜耕作的土地和暖水港。

俄国领土的扩张

向东向南,从十七世纪中期染指清政府管辖下黑龙江流域,再到十九世纪中期夺取朝鲜半岛,以及在日俄战争期间抢占旅顺控制权,都是为了寻找在太平洋沿线上的暖水口和出海口;

向西向北,从击溃瑞典夺取波罗的海的控制权,到击败奥斯曼帝国和土耳其帝国获得黑海和土耳其海峡的权益,都是为了在大西洋沿岸上争取立足之地。现如今俄罗斯在太平洋和大西洋沿线的暖水港虽然还是捉衿见肘,但毫无疑问,领土扩张为俄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

而在另一方面,俄国的农奴制和封建君主专制一直是限制生产力发展的束缚,所以相比于西方国家,俄国缺少推动经济有效发展的动力。而落后的封建思想和与西欧国家之间的相互排斥更阻碍了俄国的思想解放,导致俄国的社会发展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因此在这种内忧外患的环境下,俄国想要攫取财富积累资本,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侵略战争掠夺资源,通过对领土的侵占来积攒发展资本主义的原始条件。

比如说在占领西伯利亚地区以后,丰富的毛皮资源便落入了俄国人之手,而利润丰厚的毛皮生意也被俄国人所垄断。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俄国长期依靠领土扩展来发展的模式,正所谓「无土不欢,噬土成性」。甚至就算在今天,这种固念依然存在,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所说的那样——「俄罗斯的边界没有尽头」,为何没有尽头呢?因为领土扩张永远不会止步!

话又说回来,俄国虽然长期以来依靠领土扩张的方式攫取资源和财富,但从战果来看,真正的胜利并不多,恰恰相反,多数战争是以惨胜或者失败而告终。

俄国人虽然生的高大威猛,而且素来有「战斗民族」的美称,但事实上,他们并不善战,之所以能够夺取如此广阔的土地,绝大多数是依仗了自己的人口优势。

为什么在这里侵略扩展如此困难呢?

其中多半原因要归咎到寒冷的气候头上;前面已经说到,俄国大部分领土都位于高寒地带,这里冻土面积广阔,非常坚硬,无形中便给守城部队增添了一层防御,而且寒冷中士兵的往往难以施展开来,炮火枪械更是容易失效,再加上这里粮草供应非常不便利,对于进攻方来说,打起仗来极为困难。

这样一来,俄国虽然能够凭借人口优势和旷日持久的作战来消灭临近的国家,但对于距离稍远的欧洲国家却无能为力。同样的,欧洲国家虽然觊觎俄国的大片领土,但考虑到那里恶劣的环境,也不得不饮恨放弃!

当然,也有那不服输不信邪的,比如说拿破仑,再比如说希特勒,曾经的拿破仑横扫欧洲,所向披靡,然而却偏偏在远征俄国的过程中遭遇大败,为法兰西帝国的覆灭埋下了种子。

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国虽然拥有当时最为强大的机械化兵团,而且士兵斗志高昂,但面对死守城池的苏联红军,却终究是败在了低温酷寒之下,最终不得不退出俄国。强如拿破仑、希特勒这样的枭雄,尚且不能奈何俄国这片酷寒之地,其他人还能怎么样呢?

综上所述来看,想要在俄国特别是西伯利亚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搞入侵是相当困难的,且不说这里在低温寒风的环境下难以被攻克,由于这里终年寒冷,农业生产和资源开采都相当困难;再加上如此面积的土地必然需要大量的人员来管理和驻守,所以就算是打赢了战争也恐怕难以完全掌控。在这重重因素之下,西伯利亚地区虽然面积广阔,但却成了无人问津的「荒地」。

俄国到底是不是「白捡」了西伯利亚?

仅仅是这样的描述恐怕难以真正说明西伯利亚的寒冷,咱们不妨以气温统计来说明一下。

根据气象台统计,位于西伯利亚地区的伊尔库茨克气温常年位于零摄氏度以下,其中一月份左右平均气温更是低至可怕的零下三十度!试想一下,在零下三十度的环境中生活,该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然而低温还不是最可怕的,由于地处高纬度,导致西伯利亚地区白昼时间短光照不足,粮食产量往往很低,再加上适宜耕种的土地本来就不多,所以西伯利亚的粮食问题是当地居民需要克服的首要难关。

而且气温过低导致当地的河流长期处于冰封期,陆路交通本来就不发达,现在又碰上航道停运,可想而知西伯利亚地区交通之不便。

实际上,西伯利亚地区期初是有一个国家的,名字就叫做西伯利亚汗国。然而在这样一片偌大的国土上,却只生活著二十万左右的居民。啥意思呢?平均几十平方公里的地盘上,就只有一个人!可想而知,这样一个人口稀疏的国家根本没有组织防御的能力,所以当年沙俄轻轻松松就占领了这里,并将其纳入俄国的版图。

而在西伯利亚被纳入沙俄以后,几乎在没有遭遇过任何实质性的入侵,这一方面跟众多临近的国家无力匹敌沙俄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咱们前面提到的那些,既缺粮又缺人,关键是这里还难以打理,既然如此,谁还懒得去入侵西伯利亚呢?怪不得有人会说「西伯利亚完完全全就是被俄国给百白捡了去」。

不是白捡,西伯利亚地区也是俄国通过战争拿下的

其实说「捡」也不准确,毕竟这里是当年沙俄出兵打下来的,而且再后来的法俄战争和苏德战争中,俄国人都曾为保卫这里的领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而其他心有觊觎的国家,却又无力从俄国人手里夺取,所以西伯利亚地区落在俄国人手里无可厚非。

当如今来看,俄国人占据著西伯利亚却是赚了大便宜的。

首先,西伯利亚的存在极大地壮大了俄国的国土面积,使之成为全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这也让他在同不少欧洲国家的较量中占据上风;

其次,包括西伯利亚在内的远东地区拥有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位俄国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而能源恰恰是一个国家的发展之基,饶是二战时期的日本和德国,即便兵势再强大,缺少了矿产资源的支撑也只是纸老虎而已;

最后,伴随著农业生产技术和品种改良的进步,有力地促进了俄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为解决俄国贫困人口的粮食问题贡献颇丰。

这样来看,西伯利亚还真有点「捡了个大便宜」的意思,毕竟它的存在对俄国的政治军事以及生产和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文/羽评郡主,欢迎关注】


沙俄还真算是「白捡」了一般夺取了西伯利亚。

西伯利亚地区,一般是指西至乌拉尔山,东到太平洋沿岸,北至北冰洋,南接中蒙边境的广大地区,这里地广人稀,成为前苏联及现在俄罗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储藏地。

其实这里曾经有一个西伯利亚汗国,但是这个汗国在抵挡沙皇俄国扩张的过程中发生了内讧,让沙皇俄国有了可乘之机。

西伯利亚汗国,是15世纪末至16世纪末时位于亚洲西伯利亚的一个汗国,由昔班家族的后裔所建立,居民有鞑靼人、涅涅茨人、曼西人、汉特人,这个汗国大概位置是在鄂毕河中游与托博尔河之间,生存至1598年。

16世纪末,在摆脱蒙古统治后,俄罗斯逐渐崛起,并开始不断向外扩张。

16世纪下半叶,西伯利亚可汗雅迪格尔于1556年向沙皇俄国求救,1569年雅迪格尔被一位名为库楚的可汗打死,库楚可汗起初同意服从俄国宗主权,但是后来反叛。于是沙俄以哥萨克为侵略先锋,凭借本民族极为耐寒的优势,组织武装移民不断向东扩张,1582年10月,哥萨克兵打败西伯利亚汗国的军队,占领了额尔齐斯河边的西伯利亚汗国首都,西伯利亚汗国的遗民向准噶尔汗国交毛皮税寻求庇护。

沙皇俄国征服西伯利亚汗国以后,势力到达准噶尔汗国和外蒙古喀尔喀蒙古三部的辖地,最东边到达了贝加尔湖布里亚特蒙古的游牧地区,此时的噶尔汗国噶尔丹一心想统一蒙古草原,然后和康熙一决雌雄,而没有顾忌到俄罗斯帝国势力的扩张,甚至常常勾结沙皇俄国对付清帝国。

在广袤的远东地区,此时也只有准噶尔汗国有能力制止俄罗斯的东扩,可惜,当时准噶尔汗国的注意力并不放在北边,而是觊觎南边的清帝国,当康熙皇帝亲征准噶尔解决了准噶尔问题以后,喀尔喀蒙古内撤,布里亚特蒙古游牧区域划给俄罗斯,所以俄国很顺利的在整个西伯利亚站稳了脚跟,西伯利亚地区也没有出现一个强有力的政权进行抵制。

到18世纪初,沙俄已经扩张至西伯利亚最东部的堪察加半岛,西伯利亚地区被彻底纳入了统治范围。

虽然沙俄的侵略曾与清政府在康熙年间发生过军事冲突,但是清政府似乎对广袤的西伯利亚地区不敢兴趣,这场军事冲突最后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并没有影响俄罗斯的东侵,反而使俄罗斯进一步扩张了领土。

从整个沙俄东征来看,对于他们而言,没有外部阻力。唯一的敌人就是生活在西伯利亚地区的原住民了。而显然,这些文化落后、人数稀少、毫无现代文明可言的原住民,根本不是已经装备了火器的俄罗斯帝国哥萨克对手。这是俄罗斯能够顺利吞并整个西伯利亚地区的重要原因。

寒带的扩张,对于本民族有著极为耐寒的优势的哥萨克来说并不艰难,俄罗斯帝国在毫无对手的情况下,利用哥萨克和武装移民,在付出极为轻微的代价之后,顺利占领了西伯利亚地区。如果这算「白捡」的话,似乎也并不为过。


如今的俄罗斯领土面积巨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西伯利亚的存在,而说到西伯利亚,俄罗斯基本上是白捡。一直以来俄罗斯一直试图融入西方国家,但一直没有被接纳,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俄罗斯就开始向欧洲扩张。但相比欧洲很多强国,俄罗斯的实力实在无法抗衡,于是俄罗斯就将扩张方向改为了亚洲。

而俄罗斯在亚洲最棘手的对手就是东亚的清朝,尤其是17世纪到18世纪,俄罗斯碰了不少壁。后来清朝的雍正时期,为了打压北方的喀尔喀蒙古,清朝故意引进沙俄实力,这使得俄罗斯对西伯利亚的扩张有了很大的优势,后来清朝由盛转衰,俄罗斯就趁机完成了对西伯利亚大部分的占领。

最后一点则是俄罗斯刻在骨子里的扩张血液,如今俄罗斯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领土面积,除了过去的扩张历史,还有就是因为俄罗斯骨子里的扩张血液。在俄罗斯的强大的过程中,本来应该和同为斯拉夫兄弟的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家建立起牢固的联盟,但在俄罗斯强大的过程中,却不断啃食周边国家的势力,这也是为何如今乌克兰等一些国家和俄罗斯合不来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西伯利亚,是俄罗斯白捡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