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平的?

 TheWorldIsFlat_9  

话说从头,自1980年代开始,全球自由主义经济开始起飞,相信市场机制跟自由放任(laissez-faire),反对任何形式的政府干预。

1981年雷根总统就职后,开始重用芝加哥学派经济学家,包括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Fed前主席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1979年8月至1987年8月)沃,艾伦·格林斯班(Alan Greenspan,1987年至2006年共16年史无前例)等人,这些学者统称为芝加哥学派。

1987年8月11日艾伦·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就任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主席一职,这就意味著,在自由主义氛围下,政府主管机关刻意放手让金融市场自由运作。他被雷根、老布希、柯林顿及小布希提名多达五次,续任联邦准备理事会主席,这是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纪录。自由主义最坚强的支持者的葛林斯班是个「打一打喷嚏,全球就得下雨」的「财神爷」,在柯林顿时代创造出「零通货膨胀型」经济奇迹成为历史上最长的经济增长期,称之为「新经济」(a new economic)。就在美国经济起飞,景气持续增长的时期,当时各国对于美元的信心就不在话下了。

也正因为葛林斯潘对自由竞争市场这种敬畏的心理,造成所谓「葛林斯班之怕」。2000年美国面临了科技泡沫,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调降利率因应市场的流动性需求,提升货币供给并防范失业率的上扬。接著,2001年911事件爆发,引发对抗全球恐怖主义的警戒,加上自2003年底的禽流感在东亚多个国家扩散,造成全球恐慌,全球经济面临下滑的风险。葛林斯潘更是紧绷神经,如临大敌般谨慎。

这些不确定因素加总起来,葛林斯班持续他的低利率货币政策,2002年10月联邦利率达到近十年的最低水准1.25%。通货膨胀已经不是问题,2000至2003年之间,长期债券利率持续下跌,10年期公债利率由最高7%跌至3.05%,也导致全球低利率的预期,而他所担心的不是通货膨胀,反而就是「通货紧缩」(disinflationary),称之为「葛林斯班之怕」,他的担忧就是唯恐美国经济会走向如日本这般长期的通货紧缩,步入失落的年代。

然而,事实证明,通货紧缩终究仅是假像,这个令他恐惧的因素,使得长期的维持低利率,宽松的货币政策最终导向于房地产市场,造成房地产泡沫的形成,进而于2008房地产泡沫的戳破。美国的经济学家指责他这是促成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的成因之一。

无独有偶的欧洲也跟进自由经济大潮流。玛格丽特·柴契尔夫人于1979年至1990年任英国首相,任期长达11年,是历史上第二长任期的首相。在对外交与经济事务上,通过与意识形态相近的美国总统隆纳·威尔逊·雷根结成紧密盟友,玛格丽特·柴契尔深化了「英美特殊关系」(Special Relationship)。而雷根的财经政策被称为「雷根经济学」(Reaganomics),这与柴契尔的财经政策有高度相似。政治哲学与政策主张被通称为「柴契尔主义」(Thatcherism),它包括在财政上推行货币主义政策,压缩公共开支,降低税收;在经济上实行大规模私有化政策,减少对经济活动的政府管制;在社会政策领域,则努力摆脱「福利国家」色彩,削减、控制与改革社会福利制度。

另外,早在她担任首相以前,由于她高姿态地反对共产主义,而被前苏联媒体戏称为「铁娘子」(Iron Lady),这个绰号甚至已成为了她的主要标志。她抛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所谓「共识政治」与凯恩斯主义政策,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减少了,大多数国营事业实行了私有化,劳动力市场也变得更具弹性,英国经济最终走出了长期「停滞型通货膨胀」的局面。美欧两大阵营的联合阵线,开启了全球化大门。

 

未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