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

口述历史(Oral History)亦称口碑史学。口述史在国际上是一门专门学科,即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或由此形成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学科分支。它由准备完善的访谈者,以笔录、录音或录影的方式,收集、整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观点。

口述历史 - 定义

新中国口述史的启蒙者-唐德刚

口述历史亦称口碑史学。口述史在国际上是一门专门学科,即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或由此形成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学科分支。口述史尤为强调「三亲」,即口述者要亲历、亲见、亲闻。

和口述史料的区别

凡根据个人亲闻亲历而口传或笔记的材料,均可称为口述史料;它可以呈现为口传史料、回忆录、调查记、访谈录等形式,但不能称为口述历史。口述历史概念的内涵是:搜集和运用口述史料,再现历史发展过程的某一阶段或某一方面。口述史料限于提供种种研究历史的素材,口述历史则著重于以自己独有的方式阐释历史。因此,口述历史是研究者基于对受访者的访谈口述史料,并结合文献资料,经过一定稽核的史实记录,对其生平或某一相关事件进行研究,是对口述史料的加工、整理和提升,而不是访谈史料的复原。

和口述作品的区别

口述史作品主要有三类:社会学家用田野调查方法整理的成果、文学工作者用新闻采访的方法采制创作的口述作品、历史工作者用口述访谈方法整理的口述史著作。前两者更多地是把「口述」视为一种手段,关注叙述背后的文化意义;后者则是以记录历史或研究历史为出发点,除依据口述者的讲述外,还要查证大量文献档案加以互证,整理出文字记载的口述文本。这是口述历史与新闻记者及社会学人类学访谈的差异所在。

口述历史 - 特点 优点

《张学良口述历史》

1、口述作品涉及的人和事,多数是过去人们了解较少的,带有一定的「揭秘」性质,当事人生动的口述叙述,既满足了人们的探秘心理,也有助于人们了解历史的真相;

2、非常注重对历史细节的回顾与描述,历史的丰富性和鲜活性得到了彰显,从而将枯燥的历史还原成有血有肉的历史;

3、口述史作品语言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符合一般民众的阅读兴趣,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缺点

1、口述史源于记忆、主观性较强、不够稳定;

2、口述史很难做到纯粹的中立和不介入,口述者的记忆有时会不可靠、或有意夸张。因此越是具体的情节越要注意,除非受到了重大刺激,不然不可能记得那么清晰;

3、口述史几乎是不可能做到一切都符合「客观事实」。即使口述者无意作伪造假,而是抱著实话实说的真诚,但因为其当时的见闻条件、历时记忆在一定程度上的必然失真、以及不可能不加进的主观因素等,对历史事件的忆述也不可能完全符合已逝的客观真实。

口述历史 - 发展历史

从广义上说,口述史始现于远古时期历史文献大量出现之前,人们通过口头转述将历史流传下来,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中国藏族的《格萨尔王传》等。由于文献的日益丰富和后代史学家重视文献口述史开始衰落。从狭义上说,口述史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当时建立了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史研究室和森林史协会,是最早的两个口述史研究中心。

《李宗仁回忆录》

19世纪以前,口头传说一直是很重要的史料来源,直到德国兰克学派兴起,档案资料被看作最可信的记录,口述资料才遭到冷落。

20世纪初年,兰克学派的治史主张开始受到各国史学家的批评,口述资料又重新受到史学界的重视。 1938年,美国历史学家亚伦· 芮文斯出版了《通往历史之路》一书,首次发出开展口述史学研究的呼吁。

二战以后,也就是1948年,亚伦· 芮文斯在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了口述史料学研究室,1960年出版了第一部《口述史料汇编》,到1971年,已收集到2500种各界人士的谈话记录,达2425000页之多。在芮文斯的带动下,口述史学不仅在美国而且在整个西方发展起来。

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口述史有了极大发展,不仅在美国,而且在英、法、德诸国出现了大量口述史研究机构,出现了大批口述史研究成果。由于非洲的特定历史状况,口述史也引起了非洲各国史学家的重视。这期间召开过多次关于口述史的国际学术会议。

在中国

崔永元《我的抗战》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术界就有介绍口述历史的文章出现。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口述历史」丛刊的执行编辑郭沂纹介绍,口述历史真正的发展是从2000年开始的。这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者刘小萌出版了关注知青经历的《中国知青口述史》,当代中国出版社不但出版了「当代中国口述史系列」,包括《汪东兴回忆:毛泽东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吴德口述:十年风雨纪事》、《从「童怀周」到审江青》等著作,还翻译出版了口述历史实务指南《大家来做口述历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口述自传丛书」,包括《舒芜口述自传》、《文强口述自传》,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的旅美历史学家唐德刚的《张学良口述历史》。

2012年2月27日,中国传媒大学与崔永元合作成立「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和口述历史博物馆」签约仪式在京举行。2002年前后,崔永元开始收集口述历史,十年间已收录了6大领域、约4000人左右的口述历史影像资料及图片、实物等。 而传媒大学也十分支持崔永元的行动,并提供一座独立大楼用于建立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和口述历史博物馆。崔永元表示,希望学校能设立口述历史专业,致力于口述历史的研究、整理。并表示自己可能很快向中央电视台提出申请,调回中国传媒大学,后半辈子研究口述历史。

口述历史 - 代表著作

口述史的代表作有斯坦利·维斯塔尔描述印第安人领袖的《西亭·布尔》、西奥多·罗森加顿揭示黑人农民看待美国南部史的《上帝的全部危险》、脍炙人口的《根》,以及拉斐尔·萨缪尔的《伦敦东区的下层社会》等。

1990—2000年,「特韦恩口述历史系列丛书」共出版26册,主题涉及二战士兵到煤矿女工等广泛内容。

2010年,《牛津口述历史手册》出版,作者包括来自五大洲的40位学者,大部分都参加过国际口述历史协会的会议,文章也反映了口述历史主题和内容的多样性以及方法论的共同性。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