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佛教在中国如此盛行?或者说,你为什么信仰佛教?


佛教兴盛是众生皆有福报之故,用纯粹的法语说是众生堪为法器,因此佛陀来度化众生了;如果没有众生能够被度化,佛陀不来;佛法兴盛意味著现在时代众生善根很好,当然不能与佛陀当时出世时众生相比,毕竟那是果熟期,众生根基已经成熟了,因此佛陀会示现十二相成道。中国是与佛法有缘的地域,佛陀曾经说过佛法将大兴于中土,中国的有情善根很好,与佛有缘,三宝自然会来饶益有情,如果没有有情堪为法器,三宝就隐没于世间了。佛法大兴会令所有有情得到世间暂时的安乐吉祥,究竟而言获得解脱之果,如此善妙的佛法应该好好趋入,不要让时光荒废却什么都没有得到,那是非常遗憾之事。我们每个人都希望遇到贵人提携,少做很多弯路,殊不知最大的贵人乃佛菩萨,永远都无尽的利益一切有情众生,祈祷即来加持护佑,甚至是不请自来。为什么不与这么殊胜的圣者结缘呢?!世间的凡夫都有自己的贪嗔痴烦恼,难以结交,容易失毁彼此之间情谊,而佛菩萨已经修行圆满证得无上果位,永远爱护呵护我们,为什么不与圣者为伍,我们最终也会成为其中之一。再者说,佛法之所以兴盛,是因为每一位有情都具备圆满的佛性如来藏,佛陀的示现无非是告诉我们此理,并揭示法界真理实相,我们其实也可以和他一样成佛。这样广阔的胸襟,唯佛具备;这样智慧深邃的圣者,惟一只有佛陀;所以请问,为什么不去直接依止具备如此圆满智慧、圆满慈悲、圆满菩提心的佛陀呢?!一步到位!干嘛要在世间法里寻找真理,唯佛具有!干嘛要去依止一位世间的凡夫俗子呢,依止佛陀最好,现在佛陀不住世,依止上师与诸位善知识,一样的。断证功德圆满的佛陀我们现在无法遇见依止,可以依止上师善知识,也是佛陀的化现。生命的路其实非常短暂,让我们醒悟的时候很有可能是临终一刻,为什么不在身强力壮时好好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呢。

我为什么学佛?甚至出家?答案就是这样。与诸上善人为伍,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这是我的愿望,因此也非常欢迎您的加入。


时夜摩天王告诸天众。

我能宣说一切生死无量诸苦。今当为汝略说少分。令亿千劫不复放逸。常行人天二种善道。

若断放逸。是为智慧。若放逸缘来。即应远离。

若不为放逸之所使役。则不堕地狱饿鬼畜生。

复告天众。

今当为汝说三恶道。二种善道。二善道者天之与人。三恶道者。所谓地狱饿鬼畜生。如是五道。大势力苦。我能宣说。不可广说。今当略说。

以要言之。于天人中。有十六苦。何等十六。

天人之中。善道所摄。

一者 中阴苦

二者 住胎苦

三者 出胎苦

四者 希求食苦

五者 怨憎会苦

六者 爱别离苦

七者 寒热等苦

八者 病苦

九者 他给使苦

十者 追求营作苦

十一者 近恶知识苦

十二者 妻子亲里衰恼苦

十三者 饥渴苦

十四者 为他轻毁苦

十五者 老苦

十六者 死苦

如是十六。人中大苦。于人世间乃至命终。及余众苦。于生死中。不可堪忍。于有为中。无有少乐。一切无常。一切皆尽。一切败坏。

初生中阴。识如香气。有何等苦。业风所吹。非肉眼见。天眼所见。而无所碍。

若生人中。生种姓家。有下中上。

以布施持戒智慧果报而欲生者此识香气中阴。亦得如是之食。

若欲生于贫穷种姓。所食粗涩。色香味触。皆悉粗恶。身量减劣。少布施故。不得胜报。

是名人中生初中阴苦。

复次第二苦。若生胎中。以业烦恼因缘故住。生贫穷家。母食粗涩。苦酢之食。膜衣筒中。薄少食味。入其脐中。令胎中子。身羸恶色。气力劣弱。母疲极故。子于胎中。则受大苦。转向两胁。走避苦恼。母食冷热。则受痛苦。无力无救。不能叫唤。没屎尿中。受无量苦。

是为善道人中第二大苦。何况地狱饿鬼畜生。

复次第三苦。从胎出生。胎藏逼迫。犹如压油。婴儿出胎。欲堕逼迫。亦复如是。是为大苦。

复次以初生时。其身柔软如生酥搏。亦如芭蕉。又如熟果。母人瞻产。以手捉之。其手坚涩。皴裂劈坼。厌恶蹙面。指甲长利。面目丑恶。以手捉之。犹如火烧。亦如刀割。如是婴儿。身体细软。母人触之。得大苦恼。

若得新衣。粗涩厚重。或得故衣。补纳破裂。孔穴穿露。狭小单薄。止于草蓐。寒时大冷。受大寒苦。热则大热。犹如火烧。以本布施不清净故。受斯苦恼。从胎而出。受大苦恼。

复以不净布施因缘。令母少乳。所食苦涩。母食劣故。其乳则少。或母食粗恶。故令乳少。羸瘦恶色。唯筋皮骨。以为其身。饥渴病故。身体无力。

若无所食啖。从他乞求。人所轻贱。少得饮食。色香味薄。依他而食。辛苦继命。如是乏食。令身苦恼。以本所行不善施故。乃至命尽。常不充足。以乏食故。常受苦恼。

复次第四苦恼。以悕望食而得苦恼。饥饿所恼。或作盗贼。作诸恶业。作无利益。或作勇健。因致失命或次死苦。诸苦之重。所谓饥渴。

尔时夜摩天王牟修楼陀。为诸天众。以偈颂曰

生死大苦恼 无与饥渴等

众生以饥苦 作诸不善业

从自身起火 故名饥渴苦

饥渴烧三处 如劫火烧林

世间大焰火 不能至后世

饥渴火难断 至于百千劫

愚人造不善 行于崄恶道

皆为饮食故 智者如是说

饥渴有大力 过于大猛火

一切三界中 以食因缘转

若于人世间 有种种财物

一切以食故 成就三有海

如是夜摩天王牟修楼陀。为诸天说。

复次天众于人世间。有第五苦。谓怨憎会。

有六种苦。何等为六。谓

眼见怨等。心不爱乐。心不怜愍。

见其身色。心意恼乱。于心心数而起怖畏。生不利益。

心心数中。而生苦恼。

一切恶中。初第一恶。所谓见怨家色。及恶知识。

复次第二怨憎会苦。

若闻其声。不得利益。不爱不顺。心生恼乱。是为怨憎会苦。

第一恶声。谓所闻摄不正法声。憎恶声故。身坏命终。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闻不爱不利益声。闻已生于恶心恼乱。不爱不乐。心不怜愍。是为人中怨憎不爱合会之苦。

复次第三怨憎不爱会苦。谓鼻闻香。不爱不乐。心不随顺。闻之心恼。或生深苦。是为大恶。不爱合会。

诸天子等。是名人中不爱合会。

若人愚痴。无有智慧。或行或住。心生贪著。轻慢不敬。

若人以香。供养法僧。其人便以欲心嗅之。身坏命终。堕于地狱饿鬼畜生。

如是恶人。以身因缘。以贪身故。身心不净。身坏命终。堕于地狱。

诸天子。是为人中不爱怨憎合会之苦。

复次第四不爱会苦。所谓

世间愚痴恶人。因于味故。而作恶业。以恶业故。身坏命终。堕于地狱。

若非沙门现沙门像。内怀腐烂。犹如[彖/虫]声。

或在僧寺。或白衣舍。实非沙门。著沙门服。常贪美食。为味所缚。以是因缘。身坏命终。堕于地狱。

复有懈怠比丘。舍离禅味。为美食故。处处游行。心常乐食。以懈怠故。身坏命终。堕于地狱。诸天子。是为人中以著味故不爱合会而生苦恼。

复次诸天子。人中第五不爱会苦。所谓身体。以此缚心。不善思惟。不顺法行。意不正念。如是恶人。恶境所缚。身坏命终。堕于地狱。

诸天子。是为人中不爱合会而生苦恼。

复次天众。人中第六不爱合会而生苦恼。所谓有人。心意躁动。不能止住。心意不正多有散乱。常思恶业。不乐善法。乐不善法无利益事。以是因缘。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

诸天子。是为人中不爱合会而生苦恼。及余种种无量诸苦。人中具受。

复有三种怨憎会苦。谓

近怨家。怨害其命。如眼中刺。常不随顺。是为第一怨憎会苦。

复次第二怨憎会苦。与恶知识。共同事业。是名第二怨憎会苦。

复次第三怨憎会苦。内怀嗔恚。得便伤害。是名第三不爱怨憎会苦。

诸天子。是为人中无量种苦。

时夜摩天王牟修楼陀。复为天众得厌离故。说于第六人中大苦。所谓爱别离苦。

二世利益。是名为爱。善友别离。是为大苦。

若离父母兄弟姊妹妻子亲里。及余所爱有恩之人。别离大苦。如堕刀火烧其身心受大苦恼。是为爱别离苦。

夜摩天王为利天众。演说此法。

时夜摩天王复为天众。说于第七人中大苦。所谓寒热二苦。

诸天子。云何人中寒热二苦。以于人中饮食不调。应冷而热。应热而冷。久坐则苦。久立亦苦。多饮亦苦。不睡亦苦。若于昏夜右胁而卧。久眠亦苦。左胁亦尔。初乐后苦。于人世间。以贪乐故。为乐所诳。而修善业。以乐诳故。入于地狱。

诸天子。人中之乐。如苦无异。

如是夜摩天王牟修楼陀。为利益诸天众。说如是法。

汝等天众。勿生此意。谓人中乐应生厌离。为离生死说法利益。除天放逸故。

复次夜摩天王为夜摩天众。复说第八人中大苦。所谓病苦。

无量差别。无量病起。所谓热病。下痢上气欬逆。四百四病。害诸众生。

复有病苦。害诸众生。忧悲愁恼等病。人中大苦。

时夜摩天王牟修楼陀为利益天众。复说第九大苦。令离生死。示于人中生死大苦。所谓

人中为他所使。是为大苦。

同道同生。同根同岁同力。以业劣故。为他所使。若昼若夜。不得自在。常受大苦。

是名人中使役之苦。

复次为他使苦。若人第一种姓。精勤色力。读诵智慧。具足无乏。以贫穷故。为下贱人之所使役。

时夜摩天王牟修楼陀。为夜摩天众得利益故。复为说法。

以业下劣。无布施业。人所轻毁。昼夜辛苦。为人所使。

无施因缘。常受苦恼。手足破裂。贫穷无食。衣服垢坏。饥渴所恼。寒热辛苦。如是无量苦恼。不可堪忍。昼夜使役。不断不绝。

人中复有种姓色貌。势力下劣。而多财富。

复有种姓。色力智慧一切皆胜。而常贫穷。以贫穷故。亲近贱人。为业所诳。为心诳故。受大剧苦。

诸天子。是为人中使役之苦。

复次为他使苦。若贫穷人顺法而行。以贫穷故。亲近恶行不善之人。近不善故。同其恶业。虽不喜乐。为他所使而造恶业。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为他使故。二世受苦。

复次天众。人世界中。受大苦恼。所谓第十追求大苦。

无量苦恼。为求财故。入于大海。入敌斗战。经营造作。言辞辩说。亲近下贱。耕田种殖。商贾贩卖。畜养畜生。游方行使。为货所使。升大山岩。处处游行。依附他人。如此所作。一切追求。皆为财物。

严饰衣服。或贫穷人。或爱著人。如是追求。爱网所缚。乃至命尽。或作恶业。或作妄语。诳惑他人。轻称小斗。欺诳于人。沽酒贩卖。粜卖胡麻。及以卖毒。作如是等恶律仪行。治生贩卖。或破国土。城邑聚落。军营人众。及余种种众恶之业。以妻子饮食敷具财物故。追求之苦无量百千。乃至千岁说不可尽。

诸天子。是名人中追求之苦。

如是夜摩天王。为利益天众厌离有故。说究竟法。

诸天子。勿于人中起悕望心。当生厌离。若贪诸有不得利益。以是因缘。说于人中一切衰恼。

若生人中。以追求故。作不善业。以是因缘。或堕地狱。或堕畜生。或堕饿鬼。既生恶道。受种种苦。

如是夜摩天王。复说十一人中大苦。告诸天众。

人中大苦。所谓近恶知识。皆无利益。一切苦因。

近恶知识。无恶不得。造身口意一切恶业。

以是因缘。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受无量苦。于未来世。或堕饿鬼畜生之中。受无量苦。

观于人中地狱饿鬼畜生过已。遮于天众。悕望人有。说一涅槃寂灭之处。

复次夜摩天王。为欲利益夜摩天众。说人中苦。所谓人中第十二妻子亲里衰恼大苦。所谓

妻子亲里杀缚鞕打。饥渴贫穷。种种苦恼。所爱之人受苦恼故。亦得苦恼。

是名衰恼于人道中以妻子亲里眷属因缘而得苦恼。以是勿乐生于人中。

一切有生。必归于死。随有死处。皆是苦恼。于生死中最大苦者。谓生老死。人中具有。

诸天子。既知人中如是大苦。不可堪忍。勿生欣乐。以如是等无量善寂灭。无上道义。示诸天众。于人道中无利益事。种种有网。不可譬喻。况三恶道无量百千亿。不可譬喻。大苦充满。

不比人中。若天退时。少放逸天。为之说言。汝当生于人善道中。

若人临终。亲里知识。愿其生天善道之中。

二种善道。犹尚如是。况三恶道受大苦恼。如是利益摄他常不放逸。

夜摩天王说无量种无量差别。无量方便。无量种法。涅槃胜法。说妻子苦已。复为夜摩天众。说第十三人中大苦。所谓饥渴苦。

由饥渴故。作无量恶。其余众苦。无如饥渴。

以饥渴故。入众恶处。

大种姓人。为饮食故。合掌垂泪。哀声亲近下贱小人。说慈爱语。如是一切皆由饥渴。

畏饥渴故。不顾其命。入危崄处刀刃之间。及恶象敌。一切皆由饥渴苦故。

或入大海。经于无量百千由旬。无量恶鱼鳀弥鲵鱼。洪波恶处。自舍身命。乘于[舟*零]舟。而沈大海。如是一切。皆由畏于饥渴之苦。

复有无量种种差别。不可具说。如是诸苦。为口腹故。若人执缚。从右门出。打恶声鼓。严以死鬘。灾标在前。怖畏愁恼。将诣杀处。命在须臾。虽复大苦。未过饥渴。是故应当以净善心。于福田中。以好财物而行布施。时处具足。于生死畏中。勤修精进。善心布施。

天中少饥。一切生死。皆依饮食以除饥渴。是故一切应行布施。

诸天众。是名人中饥渴苦恼。无量差别。

于天道中。苦微而软。天乐覆之。福德多故。饮食易得而天不觉。遍于欲界饥渴焰火之所覆蔽。畏于苦火。

诸天子。如是观于人中种种生老病死之苦。勿生欣乐。

如是夜摩天王牟修楼陀。见夜摩天众其心调伏。多调柔软。

既观察已。复为天众说人中苦勤修利他。自利则易。牟修楼陀以不断力。为利他故。为夜摩天众。数数宣说无量种法。说第十四人中大苦。所谓

他轻贱苦。不可堪忍。种种差别。

于贫穷人。轻毁偏多。有十种苦。

种姓亲族。兄弟富人之所轻贱。

以贫穷苦。依他而食。绮语不实。亲族空语。无义之语。

依他住食衣服尘垢。他人轻毁。

若入城邑。若节会日。人见轻毁。

人道之中。有如是等无量轻毁大苦世间之人。无薪之火住在心中。谓轻毁火。

亲里知识。兄弟火烧。最为尤甚。

无福德故。得此十苦。遍烧其身。大恶怖畏。以烧干身。气如烟起。

诸天子。应生知足勿于人中而生欣乐。人中少乐。甚大苦恼。衰恼短寿轻毁垢污。唯于人中多有轻毁。非四道中。于人道中。轻毁最重。得他轻毁。一切身分。犹如中毒。随本所得供养之处。后更轻毁。若人先常得好供养。后得少利。得少时供。若善男子。如是轻毁。过于死苦。

诸天子。是为人中难忍大苦。

复次第十五人中大苦。所谓老苦。当为汝说。

人中老苦。老者能令一切身分羸瘦减劣。诸根皆熟。破坏少壮。拄杖而行。无有气力。轻毁住处。背伛鼻戾。发白死使。身意减劣。虽未命终。犹如畜生。

诸天子。是则名为人中老苦。名色戏弄。不久必死。

若见老苦而不怖畏。当知是人。名为无心。犹如木石。以无心故。虽复人身。犹如畜生。

诸天子。于人道中。生为大苦。以有生故。是故老苦。既知老苦。勿于人中起欣乐心。

复次第十六人中无量种受生。生则有苦。何等苦也。所谓死苦。

死已复生。身根入坏。命根断灭。不复见于兄弟知识。

色身灭已。复行异处。以自业果而为资粮。一切众生。必归终尽。命尽弃身。受中阴有。是名为死。

一切有生。皆归于死。若死而不生。生而不死。无有是处。

诸天子。勿于人中而生乐心。

尔时夜摩天王牟修楼陀。以偈颂曰

于人世界中 有阴皆是苦

有生毕归死 有死必有生

若住于中阴 自业受苦恼

长夜远行苦 此苦不可说

没于屎尿中 热气之所烧

如是住胎苦 不可得具说

常贪于食味 其心常悕望

于味受大苦 此苦不可说

小心常悕望 于欲不知足

所受诸苦恼 此苦不可说

怨憎不爱会 犹如大火毒

所生诸苦恼 此苦不可说

于恩爱别离 众生起大苦

大恶难堪忍 此苦不可说

寒热大苦畏 生无量种苦

大苦甚暴恶 此苦不可说

病苦害人命 病为死王使

众生受斯苦 此苦不可说

为他所策使 常无有自在

众生受斯苦 此苦不可说

爱毒烧众生 追求受大苦

次第乃至死 此苦不可说

若近恶知识 众苦常不断

当受恶道苦 此苦不可说

妻子得衰恼 见则生大苦

出过于地狱 此苦不可说

饥渴自烧身 犹如猛火焰

能坏于身心 此苦不可说

常为他轻贱 亲里及知识

生于忧悲苦 此苦不可说

人为老所压 身羸心意劣

伛偻柱杖行 此苦不可说

人为死所执 从此至他世

是死为大苦 不可得宣说

众生莫能见 诸业不能遮

能坏诸众生 是故名为死

大力难堪忍 能令诸众生

独行大怖畏 是故名为死

众生毕竟有 时火不可避

能断众生命 是故名为死

死王所破坏 能断人命根

尽于阴界入 是故名为死

生必有别离 知识及兄弟

别已不复合 是故名为死

及死未至时 应当修善行

死恶无慈愍 未至应修善

是死甚卒暴 极恶无慈愍

未至能修善 乃为天中真

若法中生慧 是名善命人

若人不离法 是为命中命

若人心念佛 是名善命人

不离念佛故 是为命中命

若人心念法 是名善命人

不离念法故 是为命中命

若人心念僧 是名善命人

不离念僧故 是为命中命

若人心念实 是名善命人

不舍离实故 是为命中命

若人心念道 是名善命人

不舍离道故 是为命中命

若人常忆念 趣向于涅槃

尔乃得名天 非乐欲乐者

若常一心念 乐修禅定业

此乐能离有 非谓著欲乐

既知此有过 于欲生厌离

精勤求涅槃 是名真实天


准确的说,中国从来就没盛行过佛教;而即使是佛教的改装版本大乘教,在唐朝从传入到巅峰,再到式微,也就二百年。

中国的主流本土思想是儒,即独尊儒术。儒家思想讲究积极入世,是心系天下苍生,立志在世间建立秩序的君子思想;与儒家不同的是,佛教对世间法没有什么追求,而是追求无欲以及一切的灭尽、不再生。从儒家的角度,佛教追求的目的无疑是消极和黑暗的。其实就算以任何一种主流价值观的视角来看待佛教追求灭尽的追求,都是不可理喻、反人类、逆流而行的。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世尊在觉悟的那一刻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感慨:

被我困难证得的,现在没有被知道的必要;此法不易被贪与瞋征服者善正觉。 逆流而行的、微妙的,甚深的、难见的、微细的[法],被贪所染者、被大黑暗覆盖者看不见 (SN.6.1)

对于传播佛教思想,世尊一开始是并不倾向的;后来在梵天的启示下,世尊开始对有解脱意愿且有可能听明白佛法的修行者演说佛法,于是佛教诞生了。佛教的核心是四圣谛,即苦集灭道。佛教认为,世间是苦的,一切在世间中折腾的行为,最终都必然会带来苦。所以,为了离苦,必须要灭尽。不过这里的灭尽并非是自杀,因为佛教认为有轮回的存在,普通的自杀并不能灭尽,而是会有未来世形成。所以,要把造成再生的根——渴爱,彻底的根除,这样就彻底的实现了灭尽。

除了核心理念的难以调和,佛教在行为上也是难以被国人接受的。比如,佛教靠乞食维持僧团,不劳动也不当兵;佛教提倡出家,禁欲,这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思想直接对抗。所以反对佛教的声音一直都没停过,比如韩愈在《原道》和《论佛骨表》中就直接怼了大乘教一顿,然后建议直接把佛骨和经书都直接烧了,和尚还俗,尼姑强制交配,生孩子当兵打仗。理由除了以上的几点,还包括当时很多和尚喜欢搞佛教没有但是大乘教独有的「焚顶烧指」等恶习。因为反佛这事,韩愈差点被喜欢大乘教的唐宪宗李纯打死。

事实上,大乘教也是不断的改进自己来适应环境。比如禅宗就放弃了乞食,提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为了契合孝义,大乘教以佛的名义出版了《佛说父母恩重经》,等等。基本上为了给统治阶级和儒家跪舔,连佛教的戒律都放弃了。所以即使是在唐朝,流行的也不是原汁原味的佛教,而是改装后的大乘教;真正的佛教就没有在中国扎根过。然而就算是这样,唐武宗李瀍一场武昌毁佛,基本上让大乘教在全国范围内消失了。

所以,连改装版本的大乘教都没能在中国流传太长时间,佛教就更没可能盛行了。如今流行的所谓佛教,实际上与当初世尊创建的佛教已经完全没有一毛钱关系了,搞得都是当年世尊不让搞的事情。而极大多数人眼中的所谓佛教,就是一个大黑盒,不管你搞得是什么,总之我认为你是佛教,那你就是佛教,毕竟圆融嘛。


东汉末年,张陵创五斗米道,张角创太平道,一个主打上层官僚,一个专攻下层平民,而自安世高等外籍僧人来华译经,中原大地出名的寺庙只一座白马寺,香火寥寥。

那时流传在中国的,是在印度干不过大乘佛教所以才走出国门开辟第二战场的小乘佛教,晋朝玄风炽烈,佛教明显干不过道教。

五胡乱华以后,南北朝之势已成,统治中原的外族底气不足,打心底里觉得难以统治曾经把他们按在地上摩擦几百年的汉族苗裔,所以想出各种办法。

军事上,就是杀杀杀,恨不得杀得汉族亡种。

政治上,就是谎称前朝宗亲,不是说自己是汉朝皇亲,就是说要承接曹魏国统。

文化上,一边学习儒术,一边扶植外国宗教,打压本土道教。

都是来华打工的外国人,佛教与皇帝们不谋而合。和尚用嘴保护皇帝,皇帝用刀保护和尚。

这是外因,内因则是,小乘佛教在印度老家干不过大乘,到了国外一样干不过。大乘佛教作为披著佛祖思想外衣贩卖希望的杰出辩手,变通能力极强,来到中国以后,传教的和尚敏锐的把握住了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对自身进行了极大的变动。

首先,废除苦行,并且向朝廷索取了逃脱兵役和劳役的权利,使得加入佛教具有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其次,大范围圈地,从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云游讲经,变为定点发展,符合了中国人安土重迁的思维。

然后,重点宣扬轮回之说,让中下平民通过修来世来转移现世焦虑。

最后,简化偶像崇拜的流程,跪下、磕头、许愿,一气呵成。此前修来世还得念经,自此普通信众念念阿弥陀佛就可以了。

佛教能盛行,就是因为它的内在具备强大的生命力,走到哪里都可以因地制宜的生根发芽。

这一点,天主教的死心眼信徒就比不了了。洪秀全自称耶稣弟弟,妥妥是要把天主教往国教发展的节奏,他们竟然还不乐意。要不是中国人还相信外来的和尚就是更会念经,估计天主教现在在中国的地位还不怎么样呢。


时节因缘实为根本。因缘具足,佛法才能盛行

东晋帛尸梨蜜多罗译《佛说灌顶经》卷6:「阎浮界内有震旦国,我遣三圣在中化导,人民慈哀礼义具足,上下相率无逆忤者。」

复次神农本方用治后人未必并益。华他扁鹊观时观药更立于方。所以者何。乡土有南北人有儜健。食有咸淡药有浓淡。病有轻重。依本方治不能效益。随时制立仍得差愈。佛初出世众生机熟。逗根说法无不得悟。后代浇漓情惑转异。直用佛经于其无益。菩萨观机通经作论。令众生得悟。唯悟益彼是入假正意。岂可守旧壅于化道耶。释论云。依随经法广立名字。而为作义名为法施。菩萨为修如此慧故。大悲誓愿勤精进力。通修止观。诸佛加威豁然鉴朗。于入假智而得自在。

[三应病授药者。既知苦集之病。又识道灭之药。若众生无出世机。根性薄弱不堪深化。但授世药。如孔丘姬旦制君臣定父子。故敬上爱下。世间大治。礼律节度尊卑有序。此扶于戒也。乐以和心移风易俗。此扶于定。先王至德要道此扶于慧。元古混沌未宜出世。边表根性不感佛兴。我遣三圣化彼真丹。礼义前开大小乘经然后可信。真丹既然。十方亦尔。故前用世法而授与之云云。又授出世药者。十种因缘所成众生根性不同则是病异。随其病故授药亦异。-智者大师《摩诃止观》卷六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