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和王审知都是唐末至五代十国时期地方割据政权的统治者,正因为他们不像朱元璋那样建立大统一的王朝,所以才有讨论他们是不是皇帝的问题。另一方面,前蜀高祖王建和闽王王审知虽然都是地方割据政权的统治者,但是他们两人在唐朝灭亡后对待朱温建立的后梁政权的立场上又有所不同,所以他们两人又是同中有异的。

前蜀高祖王建起于忠武军,后又一路打下西川、东川、山南西道等地(今四川、陕西、重庆的部分地区),成为唐末最大的割据势力。公元907年,唐朝灭亡,朱温通过禅让方式取得帝位,称帝建「梁」,但作为地方割据政权统治者的王建并不臣服于朱温政权,他自立为帝,建立大蜀政权,也就是题中的「前蜀」政权。所以说王建的前蜀政权与朱温的后梁政权实际上是两个独立的政权,不存在「君臣」关系。

闽王王审知的情况比起王建有所不同。王审知起于农民起义军,跟随兄长王潮等人先是攻下泉州,后又以此为根据地攻下福州,逐步统一全闽。王潮去世后,王审知接任,唐廷任命他为福建观察使,封琅琊王;朱温称帝后封王审知为「闽王」。与王建前蜀政权不同的是王审知的闽国政权承认朱温的后梁政权为正朔,对其称臣纳贡。

虽然王建和王审知两人在对待后梁政权的立场有所不同,但他们两人都是很有作为的统治者,在任期间励精图治、与民休息,为属地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所以,此二人虽非大统一王朝的皇帝,但在各自辖区他们胜似皇帝。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认同请点赞、关注,如有错漏请指正。


文|涛说乱世史|

王建称帝,王审知没有。有些回答弄混淆了「皇帝」和」王」。明确地说,皇帝的级别比王高一级。前蜀王建是皇帝;福建的王审知生前没有称帝,即生前只是「王」而不是「皇帝」,死后20多年,才被他儿子王延钧追谥为皇帝。

五代十国虽然军阀遍地,信奉「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的道理,但各政权因政治地位不同,会根据实际选择称皇帝、国王或者节度使。这点在阅读时候一定要细心分辨,切不可囫囵吞枣。

王建,五代十国前蜀开国皇帝,公元908年农历九月,因不满朱温篡位,他自立为皇帝,国号大蜀,为我国川蜀及周边地区发展做出了贡献:

《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秋九月己亥,建乃即皇帝位。封其诸子为王,以王宗佶为中书令,韦庄为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唐袭为枢密使,郑骞为御史中丞,张格、王锴皆为翰林学士,周博雅为成都尹。

王审知,五代十国闽国建立者,其统治权力传自他的哥哥王潮,即「兄终弟及」。907年,中原的朱温无力讨伐远在福建的王审知,便封王审知为闽王,闽也对后梁称臣纳贡。933年,王审知次子王延钧称帝,国号"大闽",相隔26年,他才追封父亲王审知为皇帝,即闽太祖。闵国为福建地区的开发做出了贡献。

《旧五代史·僭越列传一》:十二月丁未,潮薨,审知以让其兄审邽,审邽以审知有功,辞不受。审知自称福建留后,表于朝廷。唐末,为威武军节度、福建观察使,累迁检校太保,封琅邪郡王。梁朝开国,累加中书令,封闽王。

王建、王审知简介:

王建(847年—918年),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开国皇帝。字光图,小字行哥,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王建历经「唐末僖宗朝忠武军八都将——利州刺史——西川节度使——唐末昭宗朝蜀王——后梁朱温时自立为皇帝」,最后占有两川、三峡等地,建立前蜀,是唐末五代十国前期,川蜀地区的最大割据势力。

【涛说乱世史「五代十国108外号」:

王建:

外号:「贼王八」。追加外号:「序二蜀先主。」(序一蜀先主——蜀汉刘备;序二蜀先主——前蜀王建;序三蜀先主——后蜀孟知祥)

主要担任过的职务:前蜀高祖。

(王建墓,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唯一的一座地上皇陵▲)

(前蜀王建坐像,王建永陵出土▲)

王审知(862年—925年12月30日) ,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建立者。字信通,一字详卿,唐朝淮南道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 ,威武军节度使王潮之弟。王审知出身贫苦,与两位兄长一起加入王绪的农民军,随之转战福建。随即三兄弟占据泉州,攻打福州,统一福建全境。公元897年,王潮去世,王审知接任他的位置,唐廷任他为威武军节度使、福建观察使,后累迁至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封琅琊王。公元907年,朱温升任王审知为中书令,封闽王。王审知在位时,保境安民,使民休养生息,使福建的经济和文化得到很大发展。

【涛说乱世史「五代十国108外号」:

王审知:

外号:「白马三郎」。追加尊号:「开闽尊王」。

主要担任过的职务:琅琊王(唐)→闽国国王(后梁)。

死后追封:昭武孝皇帝

(闵国王、闵太祖王审知坐像▲)


    毛笋应邀答题:唐朝未年,黄巢起义,天下大乱。立国289年的唐朝于公元907年遂亡。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分别是后梁(907一923)、后唐(923一936)、后晋(936一946)、后汉(947一950)、后周(951一960。五代共五十三年,后赵匡胤统一中国,建立宋朝。五代几个国家都是短命王朝,如后汉立国仅三年,高祖(刘知远)在位仅二年,隐帝(刘承祐)在位一年不到。后周太祖郭威,世宗柴荣算是明君,立国只不过九年而已。但这五代共十三个皇帝是有史载的。

    而王建、王审知等应不算皇帝,史书上无记载。

    简介王建:

    [王建](847一918)五代十国时前蜀创建者。903一918在位。字光图,许州舞阳(河南)人。一说陈州项城(河南沈丘)人。年少时当地出名的无赖,以屠牛盗驴贩盐为生,乡人称其为"贼王八"。后投奔忠武军。黄巢举事后,他随唐僖宗李儇(874一888)在位奔蜀,(黄巢率军于广明元年(880)攻占长安,逼僖宗逃亡入蜀)为"随驾五都"之一。入蜀后,被宦官田令孜收为养子。逐步据有西川、东川、汉中,成割据之势。唐亡称帝,史称前蜀。在位时礼遇唐季名士大族,晚年多内宠,军国大政委于宦官唐文衮打理,后病死。

    [王审知](862一925)五代十国是闽国建立者。909一925在位。字信通,号白马三郎,光州固始人(河南)人。家世为农。黄巢举事后,与兄王潮俱从王绪起兵。后王潮杀王绪,命王审知攻入福建,同时翦除王绪的割据势力,始据闽中五州之地。王潮死,王审知被唐朝(此时唐还末亡)任为威武军节度使、福建观察使。至后梁,加拜中书令,封闽王。在位时选良吏、省刑罚、减赋役、立学校、发展海上贸易,使闽地得以偏安一隅,经济文化得以发展。

    五代我前面已述。十国如下:

    [杨行密]建立吴国,902一905在位。天复二年(902)受封吴王。

    [王建]创建前蜀。

    [马殷]建立楚国。

    [钱镠]建立吴越。

    [高季兴]南平(或称荆南)建立者。

    [孟知祥]后蜀建立者。

    [李昪]南唐建立者。

    [刘?]南汉建立者。

    [刘旻]北汉建立者。

    [王审知]闽国建立者。五代皇帝史有记载,而十国,国王也好,皇帝也罢,只能算地方割据政府,史书也无记载他们是皇帝。因此不能算皇帝。


    这两位不能称为皇帝。

    前蜀高祖王建(847年—918年),字光图,小字行哥,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建立者。王建于唐末加入忠武军,成为忠武八都的都将之一。因救护唐僖宗有功,成为神策军将领。后被排挤出朝,任利州刺史,此后不断发展势力,逐渐壮大。

    唐天复三年(903年)八月,唐昭宗作为末代帝王的皇帝是不幸的,很多事情不能决断,唐朝末年,军阀割据,使中央再无力量控制地方,地方掌控财政大权,拥有军队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国家,王建在蜀中经营自己的地盘,后被昭宗封西平王建为蜀王,正式承认了王建对蜀中的统治。此时的王建控制的地盘,北至汉中,西至川藏边界,南至云贵高原,东至白帝城,疆域横幅数千里。可以说是巴蜀要地尽归他所有。论综合实力,是与当时的中原朱温、河东李克用、淮南杨行密齐名的晚唐四大割据势力,从这点来看,只不过是一方割据诸侯,不能称为帝王,自然不是皇帝了。

    闽太祖王审知(862年—925年12月30日),字信通,一字详卿,唐朝淮南道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威武军节度使王潮之弟,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建立者。

    王审知出身贫苦,与两位兄长一起加入王绪的农民军,随之转战福建。后来带兵攻打泉州,以泉州为根据地,开始征伐整个福建区域。经过几年努力攻下福州,后来统治福建全景,唐廷看到这样一个有势力的政权也是不能小视,就发诏书任他为威武军节度使、福建观察使,累迁至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琅琊王。更是确定他的地位,朱温打掉唐朝之后,升任王审知为中书令,封闽王。王审知在位时,选贤任能,减省刑法,减轻徭役,降低税收,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使福建的经济和文化得到很大发展。王审知知道不是中原政权的对手,选择偏安一方,尽量避免战争,并与中原王朝保持朝贡关系,做到自保。

    从上面来看,两位虽然都是建立了一个国家,但是却是一个小小的领域。若称皇帝,必须有辽阔的领域和能控制的军队。而上面两位只能是割据一方的诸侯,不能算作皇帝。


    当然是。五代十国是乱世,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众多皇帝。

    907年,朱温篡位,建立后梁,王建不承认后梁的正统性,他自立为皇帝,国号大蜀,史称前蜀。

    王审知是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建立者。907年,朱温封王审知为闽王,闽与中原王朝保持朝贡关系。933年,王审知的次子王延钧称帝,国号"大闽",他追封父亲王审知为闽太祖。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