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古称通州,是一个古朴的小城,20世纪初,南通博物苑的出现,让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城出现在世人眼中,一举成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祥地,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网路图片)

而博物苑的建立者,正是张謇。

张謇1853年出生,1926年去世,江苏常熟人,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立志于实业救国,是中国绵纺领域的开拓者,南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的创始人。

一、实业家张謇

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做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他创立了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第一次创立了棉纺原料供应基地——拥有10万亩耕地的通海垦牧公司,开创了棉纺工业的实践,为中国民族纺织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此基础上,他又创办了广生油厂、复新面粉厂、资生冶厂等,逐步形成了地方工业体系。为了方便机器和货物的运输,

他还兴建港口、公路、发电厂等。

二、教育家张謇

张謇一生创办了370多所学校,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突出贡献。

他首先致力于师范学校建设,创立了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通州师范,标志著中国师范教育专设机构的开端。

1905年,他和马相伯在吴淞创办了复旦公学,是复旦大学的前身。1907年创立农业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1909年创立通海五属公立中学,1912年创办医学专门学校和纺织专门学校(扬州大学、南通大学前身)等等。

令人感动的是,他还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学校。

(网路图片)

三、政治家张謇

张謇先后担任过江苏咨议局议长,中央教育会长,江苏议会临时议会长,江苏两淮盐总理,南京政府实业总长,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全国水利局总裁等等。

张謇是晚清时期立宪运动的领袖。成立上海立宪公会和江苏咨议局,这两件事情在立宪运动中非常重要,立宪工会是全国最大最有影响的立宪宣传组织,而张謇作为主导人,担任会长。江苏成立的咨议局,是全国最早最有影响力的咨议局,全国20多个省都承认江苏自己觉得领导地位,也就间接的承认了,张謇作为议长的领导地位。张謇利用这个领导地位,对立宪做了很多宣传和呼吁,孙中山的总统宣誓,就是在咨议局,而不是在总统府。

他曾经主持发动了三次国会请愿运动,要求清政府加快立宪。张謇领导的国会请愿运动和整个立宪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精英和人民群众第1次联手开展民主运动,突破了历史的常规,具有很大的进步性。

张謇在担任农商总长等职务的期间,许多经济政治方面的立法,都是由他创立的。可以说民国政府70%的立法,都是由他所建,其中包括银行法,权度法,典当法,国币条例,证券交易法等等。

水利事业也是张謇一生的牵挂,1920年到1925年间,他曾经积极的投身于苏北大运河的整治。他还写了大量水利方面的著作,提出了很多超前的思想和规划,首创了全国水利局,江淮水利测量局,扬子江水道讨论委员会等大型的水利机构.

四、文化传承者张謇

1905年,张謇在通州建立中国第一所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中国博物馆事业之先河。1919年,创立南通更俗剧场,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

他还是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先行者,对历史纪念性建筑和古遗址的保护,对寺庙古建筑的保护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都作出过可贵的贡献。

以上这些,不过是概括了张謇人生的一部分,不管他是实业家,教育家还是政治家,毫无疑问,他在当时的那个时代下,有先进的眼光,超前的意识,非常难能可贵。现代人评价他「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


2016年我国第一艘以近代名人张謇命名的科学考察船试水成功,并以此弘扬「张謇精神」的科学考察船。这也足以说明张謇在近代对于中国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一个肯定。

张謇是光绪年间的恩科状元,在慈禧六十寿诞之时被封。其一生主张「实业救国」「教育兴国」,也一生为之努力。清末民初张謇在南通创办了纱厂,创办初期张謇并不顺利,资金是最大的问题。后来其通过两江总督张之洞和张之洞继任者刘坤一的大力支持,历经周折终于站稳脚跟。在大力发展纱厂的同时,张謇也多元化发展工业,形成我们现在所说的「生态链」企业,涉及行业之广泛,成为当时中国的大实业家。

张謇在奋力发展实业的同时,也重视教育的发展。1903年在南通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张謇利用创办纱厂的利润以及募集资金的方式创办了从幼稚园、小学、中学、师范学校,职业学校。纺织教育,医学、农业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一生

他的一生都在为实业救国,教育兴国而奋斗!毛主席在谈到民族工业时曾说过:「轻工业不能忘记海门的张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