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和李广利都是汉武帝时期的名将,都投降了匈奴。投降匈奴后,匈奴单于对两人都很看重,都把女儿分别嫁给了他们。但是,李广利在匈奴第二年就被匈奴单于杀掉了,李陵在匈奴却呆了二十多年直到老死。

(李陵剧照)

同样是投降匈奴,同样是当驸马并受到优待,为什么两人的结局竟然有这么大的不同呢?

要讲他们不同的结局,就要讲到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叫卫律。

卫律本来是出生于胡人家庭,不过他从小就在汉朝生活,其实算一个标标准准的汉人。由于他与李延年的关系很好,因此,李延年把他推荐给了汉武帝。李延年、李广利都是汉武帝最宠爱的妃子李夫人的哥哥。李延年还是一个音乐家,正是他的一首《佳人曲》,把自己的妹妹成功引荐给了汉武帝。

汉武帝不只是宠幸李夫人,还宠幸长得标致的李延年,封他为协律都尉。

可惜李夫人虽然得到汉武帝的深宠,但是命不长,生下昌邑王刘髆后,很快就去世了。不久,汉武帝也厌倦了李延年,不再把他召进宫宠幸。

这时候,李延年的弟弟李季因为「奸乱后宫」被杀,而李延年因为连坐也被灭族。李广利也是哥哥,但是历史上并没有说他受处罚的事情。给人的感觉,似乎汉武帝想趁机除掉李延年一样。

话说卫律在被李延年推荐给汉武帝后,汉武帝让他担任使者,出使匈奴。卫律圆满完成出使任务后,返回汉朝。不过,他正在返回的途中,就听说了李延年被连坐灭族的消息。害怕自己也受连坐,赶紧逃到匈奴,投降了匈奴单于。

卫律的能力很强,匈奴单于也很喜欢他,封他为丁灵王,让他跟随在身边,很多事情都会找他商量,听他出谋划策。

(卫律剧照)

后来,李陵也投降了匈奴。匈奴单于把女儿嫁给他,封他为右校王。

历史记载中,卫律和李陵同框的事件,是发生在汉武帝去世,汉昭帝继位以后。当时,辅政的霍光与上官桀等人都很同情李陵,想把他从匈奴接回来。于是派李陵的好朋友任立政前往匈奴,想向李陵传递这个消息。当时,匈奴单于接待了任立政,李陵和卫律都在场。当著单于的面,任立政自然不敢直接说,就拿眼睛看李陵,又摸佩刀上的环,摸李陵的脚,表示请李陵「走」和「还」的意思。但李陵一直没表态。

接著,李陵和卫律又一起宴请了任立政。宴请的时候,李陵和卫律都换上了胡服。因为匈奴单于不在身边,任立政说话就稍微大胆一些了,他对李陵说,霍光、上官桀都向你问好呢。李陵说,我已经穿上胡服了。这时候,卫律站起来出去了。于是任立政对李陵说,霍光、上官桀请他回去。李陵回答说,回去害怕再受辱,我不想第二次受辱。这时候,卫律回来了,听到李陵的话,于是说,李陵是贤人,范蠡、由余都可以在多国出仕,李陵当然也可以。

从这个见面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卫律曾故意出去,让任立政和李陵说真话。但是,卫律肯定是想帮助李陵的。如果他不想帮助他,就会等著他们继续说,然后到单于那里去参李陵一本。那样一来,李陵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李广利剧照)

李广利在投降了匈奴后,匈奴单于除了把女儿嫁给他外,还对他非常宠幸。一年后的一天,匈奴的母亲病了,于是卫律让巫者告诉匈奴单于说,这是已故的老单于发怒了。因为老单于曾经说过,要抓到李广利,就杀掉祭祀宗庙。现在已经抓到李广利了,却没有祭祀宗庙,还那样优待他,所以老单于很不高兴。

匈奴单于听到这话以后,没有办法,就把李广利抓起来杀掉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李陵之所以一直活著,其实是卫律帮了他。而李广利之所以被杀,是因为卫律想让他死。

那么,为什么卫律想让李陵活著,而要让李广利死呢?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李陵到匈奴后,一般都是行走在外廷,和匈奴单于接触并不多。而李广利却极端受匈奴单于的重视。匈奴单于对他的重视程度,已经超过了卫律。

那么,为什么匈奴单于只把李陵放在外廷,而对李广利却那么重视呢?虽然我们并不知道原因,不过有一个细节可以说明。就是当时汉武帝听说李陵帮匈奴练兵,于是杀掉李陵的家人。而事实上并不是李陵,而是李绪(也是汉朝投降过去的)。为此,李陵还生气地杀掉李绪。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李陵虽然投降了匈奴,但其实他并没有真正为匈奴出过力。不帮匈奴练兵,也不带匈奴打汉朝。所以,匈奴单于对李陵只有尊敬,但没有亲近。而李广利显然是一门心思巴结匈奴单于,同时也夺去了匈奴单于对卫律的宠幸,因此卫律才要杀他。

从这件事情上,也可以看出,两人的品行,决定著两人不同的命运。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李陵与李广利是汉武帝后期两位重要将领,后来均投降匈奴。在匈奴,两人的命运又是不同的,李陵得以善终,而李广利死得很惨,这是什么呢?

第一,李广利威胁到卫律的地位

当时匈奴对待汉朝降将的政策是不错的,一般都会加以重用。在投降匈奴的将领中,除了李陵与李广利之外,还有一位重要人物,这个人就是卫律。李广利之死,就是被卫律陷害。

我先来说说卫律这个人。卫律的父亲本是长水胡人,他打小生活在汉帝国,与著名音乐乐李延年是好朋友。后来卫律作为大汉使团成员,出使匈奴。从匈奴回来后,他听到李延年被诛杀的消息,他担心受牵连,索性逃走了,投降匈奴。卫律这个人是挺有本事的,匈奴单于很重用他,封为丁灵王,成为匈奴手握实权的人物之一。

李广利投降匈奴前,是大汉帝国军队的一号人物。李广利当时谋立外甥刘髆(李广利妹妹李夫人与汉武帝所生)为皇太子,犯了大忌,又被告巫蛊,全家下狱。当时他正指挥七万大军与匈奴作战,得知全族下狱的消息,方寸大乱,被匈奴打得大败。想到回去也是死,李广利最终选择投降匈奴。

李广利的投降,使狐鹿姑单于大喜过望,因为他乃是中国降将中地位最高的,他在中国军界属最高级别。李广利投降后,家人尽遭屠戮,他与李陵一样,归路堵死了。狐鹿姑单于因此大胆重用李广利,将女儿嫁给他,并且将李广利的地位,提升到李陵与卫律之上。李陵行事低调倒无妨,卫律怎么咽得下这口气呢?

第二,卫律设计铲除李广利

李广利严重威胁到卫律在匈奴的地位,卫律决心除掉李广利。

李广利投降一年后,匈奴太后(大阏氏)染上疾病。卫律便以太后的病为由,想出一条致李广利于死地的毒计。

匈奴人比较迷信,狐鹿姑单于也不例外。卫律买通巫师装神弄鬼,说大阏氏之所以得病,是因为前任单于且鞮侯发怒了,他的灵魂附在巫师身上,对狐鹿姑单于发怒说:「我们匈奴人以前在进行战争祭祀时,经常说要活捉汉朝的贰师将军,杀之以祭天,现在你为何忘了呢?」贰师将军就是指李广利。

狐鹿姑单于听巫师一番胡说八道,当真以为是父亲的亡魂降临来责备自己,吓得脸色苍白,忙叫人把卫律唤来来商议。卫律假惺惺地说:「看来是先王发怒了,单于还是要了却先王的心愿,杀李广利以祭天。」

狐鹿姑单于忙下令逮捕李广利。李广利倒霉透了,躲过汉帝国的巫蛊之祸,却躲不过匈奴人的巫蛊之祸。他被绑赴匈奴人的祭坛上,涂上牛油羊血,象牲畜一样被宰杀。堂堂大汉贰师将军,这种结,真是令人长叹。李广利死前最后一句话是:「我死后必灭匈奴!」早知如此受辱而死,何必投降,不如在战场上往脖子上一刀,成就英雄结局,岂不痛快!

第三,李陵得以善终,主要是低调

李陵投降后,匈奴单于把女儿嫁给她,封他为右校王。他的地位,与丁灵王卫律相当,不过,他与卫律的矛盾并不大。

其实匈奴单于也知道,李陵投降匈奴是心不甘情不愿的。但是此时的匈奴是个大国,单于还是很有胸襟的,明知你李陵不是真心归降,但还是给予无上的尊荣,以博取招贤纳士的美名。李陵与卫律虽然地位相同,但卫律是直接参与国政,而李陵则是居王庭之外,只是有大事时才入议。

对于投降这件事,李陵一直内心充满惭愧与内疚。特别是在见到苏武后,他更是无颜以对。单于派他去劝降苏武,遭到苏武的断然拒绝,李陵深深自责说:「李陵与卫律所犯下的罪行,上通于天!」

投降匈奴后的李陵,形同行尸走肉,既不与人争权,也不与人逐利。也正因这个原因,他与卫律的关系还是可以的。

在汉武帝去世后,大将军霍光派任立政出使匈奴,希望劝说李陵回国。任立政抵达匈奴后,卫律还当著任立政的面说「李少卿贤者」,李少卿就是李陵,说李陵是个贤能之人。可见卫律对待李陵,与对待李广利是不同的。


李陵和李广利的投降有所不同,李陵乃是在兵少将寡的情况下遭遇匈奴主力,一番血战之后力竭儿降;李广利却是因为参与立储之事导致妻儿被抓,立功心切之下遭遇大败后投降。在投降匈奴之后,事实上两人都做了驸马,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李陵似乎有些心灰意冷,因而不是很受重用;而李广利则是备受尊崇,但这却遭到了另一个「汉奸」卫律的嫉恨,最终被其陷害而死。

两人投降有所不同

在汉朝内部,李陵的地位便显然不比李广利,一方面李广利的妹妹李夫人和弟弟李延年分别是汉武帝的宠姬和宠臣,另一方面他经历过破大宛、败匈奴两次淘金,虽然战绩平平,但毕竟是胜了,因此李广利显然要更受重用一点。而从投降的过程来看,李陵的投降显然要比李广利更加悲壮一些。这些应该也是造成两人之后在匈奴所受待遇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陵

1、李陵的投降。天汉二年(前99年),李广利奉命统帅三万骑兵,攻击盘踞在天山一带的匈奴右贤王,汉武帝召见李陵,原本想要让其为大军押送粮草,但李陵却说「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于是汉武帝便同意了他的请求,并命令强驽都尉路博德领兵在中途迎候李陵的部队。结果李陵却在浚稽山遭遇到了单于主力,五千步兵被匈奴三万多骑兵包围,如果硬拼双方兵力差距明显,如果撤退人腿根本跑不过马腿,因而这几乎就是必死的局面。但李陵这一仗却打出了气势,初战便斩杀匈奴兵数千,迫使匈奴单于召集左贤王、右贤王八万多骑兵一起围攻李陵,李陵且战且退,先后对匈奴造成了数万伤亡,甚至迫使匈奴作出了撤退的决定。然而却不想李陵军中一个叫管敢的军侯因被校尉凌辱而投降匈奴,并将李陵军中的实际情况告诉了匈奴单于,这才使得匈奴下定了消灭李陵军的决定,一番血战之下,韩延年战死,李陵无奈投降,而李陵所率领的五千步兵,仅有400余人逃了回去。

△李广利

2、李广利的投降。前文说过,李广利在汉武帝后期深受重用,甚至被认为是卫霍之后汉朝的又一位战神。可事实是,李广利的上位有著汉武帝爱屋及乌的因素在内,其所为的战绩实际上也只是战绩平平。而李广利的失败,源于他参与了立储之事,当时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而死,新的储君还未确定,李广利便想趁机让他妹妹李夫人所生的儿子昌邑王刘髆成为太子,于是在政和三年(前90年)出征匈奴之前,李广利和儿女亲家左丞相刘屈牦商议,让其向汉武帝进言。李广利出兵之后,初始阶段确实取得了一定的胜绩,匈奴不断败退,根本不是汉军的对手。但在同年六月,刘屈牦因立储之事多次遭到汉武帝责备,其妻因对武帝不满而以巫术诅咒武帝,致使刘屈牦被腰斩示众,其妻儿也被斩首,李广利的妻儿也因此遭到逮捕囚禁。李广利得知消息后,便想通过立功赎罪救出妻儿,于是便以七万士兵的性命为赌注,盲目进军,意图击败匈奴主力,取得大胜,结果却在燕然山(蒙古共和国杭爱山)遭遇大败,其所率七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战败之后逐投降匈奴。

李陵和李广利在匈奴享受待遇不同,因而结局有所不同

如前文所述,李陵的投降颇有些被迫的意味,汉武帝在得知李陵投降的消息后,起初极为愤怒,司马迁甚至因为替其求情而遭遇腐刑,很久之后醒悟过来,明白李陵的投降乃是因为突围无望、外无援兵所致,于是派因杅将军公孙敖深入匈奴境内接应李陵返回。

△李陵乃是被迫而降

公孙敖无功而返,却对汉武帝说「听俘虏说,李陵在帮匈奴单于练兵,意图对付汉军。」事实上,当时替匈奴练兵的并非李陵,而是另外一个投降匈奴的汉将李绪,结果就因为这个错误的消息,导致汉武帝将李陵的母亲、兄弟和妻子全部斩杀。

得知此事之后,李陵怨恨李绪为匈奴练兵而使自己全家被诛,于是派人刺杀了李绪,而他自己也就此断绝了返回汉朝的心思。匈奴单于对于李陵则是极为佩服,对其礼遇有加,并将女儿嫁给了她,立其为右校王。不过李陵虽然从此再也没有返回汉朝,在匈奴享受礼遇,但也就此远离朝堂,不再参与政事,直到二十多年后,于元平元年(前74年)病死。

△李广利投降之后仍受重用

李广利在汉朝之时便是位高权重,投降匈奴之后自然也是深受重用,单于同样将女儿嫁给了她。从李广利的一贯作风来看,他显然是个不愿轻易放弃权利之人,以匈奴单于对他的态度来看,他应该是存在于匈奴权利中心的人物。

当时还有一个汉朝投降匈奴的人物,这个人便是卫律。卫律曾经与李广利的交情还比较好,然而在李广利投降匈奴之后,卫律见其受到的尊宠还在自己之上,于是心生嫉妒,意图杀害李广利。而当事李陵虽然也备受恩宠,但由于其内心不愿为匈奴效力的原因,则并未与卫律产生冲突。

△卫律

于是乎,在李广利投降匈奴一年多以后,卫律趁单于母亲生病之际,买通巫师,谎称病因是已经去世的单于在发怒,而发怒的原因便是其曾经发誓一定要捉住李广利来祭神,而如今李广利正在匈奴,却备受礼遇。匈奴单于对于巫师的话信以为真,于是李广利便被杀了,用以祭神。


李陵和李广利都是汉武帝时期汉朝的著名将领,后来也都投降了匈奴,但是他们俩的区别还是挺大的。

首先,李陵能够率领汉朝部队出征匈奴,靠的是自己的本事,他与匈奴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一战就是他的最后一战。当时他率领五千步兵,与匈奴八万骑兵主力展开了持久战,取得的战绩是「杀数千人……斩首三千余级……复杀数千人,复伤杀虏二千余人」,并且,此时的汉朝军队「尚三千余人」。两千步兵消灭近万匈奴骑兵,完美诠释了什么是「一汉敌五胡」。在没有可以使用的兵器、没有援兵又被困山谷之中的情况下,李陵选择了投降,在自己「母弟妻子皆伏诛」之后,李陵非常生气,说:「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此后他彻底成为了匈奴的人,甚至还曾经劝北海牧羊的苏武不要再傻呵呵地效忠于没良心的汉朝了。

而李广利之所以能够成为汉武帝时期的「名将」,完全是汉武帝不计后果地捧

出来的,原因是李广利的妹妹「李夫人有宠于上」。而李广利第一次出征就遭遇了惨败——他率领六千骑兵和数万步兵讨伐大宛,汉武帝给他定的目标非常简单,到贰师城夺取优良马匹就行了,啥也没干呢就给他一个「贰师将军」的称号。但是呢,李广利实在是不争气啊,基本上没打仗就损伤惨重(往来二岁,至敦煌,士不过什一二),决定撤军了。汉武帝得知之后大怒,实在是太丢人了啊,于是下令「军有敢入,斩之」。李广利这才吓得不敢入玉门关了,老老实实在敦煌待著。

后来的李广利也确实曾经立下过功劳,主要还是因为李夫人受宠啊,汉武帝给他的兵力足足的。正在此时,「巫蛊之祸」爆发了,太子刘据自杀,李广利瞅准机会,与自己的亲家丞相刘屈牦筹划,他们一文一武共同努力,让自己的外甥刘髆当上新的太子。但是刘屈牦本人也被卷入了巫蛊之祸,最后被腰斩,同时,李广利一家也都被囚禁。

此时在外出征的李广利慌了,急著在外立功(欲深入要功),却被匈奴击败,最终选择了投降。

由此可见,李陵的投降多少有点不得已,而李广利则根本就不是当将军的料,他的投降,完全是被汉武帝逼出来的啊,人家本来可能跟著哥哥学学音乐,是汉武帝非得要给他封侯,让他当将军的啊。

另外补充一下,李陵和李广利都是匈奴单于的女婿。《史记》中记载:「单于既得(李)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书》中记载:「单于素知其汉大将贵臣,以女妻之」。


阿呆觉得,要弄懂这个问题,首先看看两个人的身世。

李陵,李广的孙子。李广的名气多大啊,抗击匈奴的名将啊。「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军千古留名。遗憾的是,李广的爵位与战绩不符合,一直没能「封侯」。李广也一直为封侯在努力,但是由于战争中迷路失去机会,自杀了。

李陵的爵位是比较低的,在汉代等级森严的制度下,他只是个拚命杀敌建功立业来完成祖父的遗愿「万里觅封侯」。

李广利呢?汉武帝的大舅哥,宠妃李夫人的哥哥,宠臣李延年的哥哥。李广利就是贰师将军。他最大的功劳不是打匈奴,而是远征大宛国。前后两次,第一次还没到就被人给灭了。第二次是带领全国的死囚犯,去报仇,顺利地收拾了大宛,带回了汗血宝马。

那么,从地位上看,李陵是个在一线战斗的将军。李广利是皇帝身边的亲信。

天汉二年(前99年10月),李广利为主帅,带著李陵等和八万汉兵,出征匈奴。李陵的五千步兵在浚稽山被匈奴围困,李陵诈降匈奴。汉武帝听别人说李陵帮匈奴操练兵马,于是大怒,杀了李陵全家。李陵绝望了,真的投降了匈奴。

征和四年,李广利在出征匈奴。又传来长安城中的消息,李广利的妻儿受到皇位争夺的牵连,遭逮捕囚禁。李广利心思不定,遭遇大败,七万汉军损失。李广利投降匈奴。

李陵被匈奴召为驸马,那是李陵没了退路,绝望了,加上李陵的才能。

李广利的身份和地位高,为人又圆滑,实际才能一般,匈奴对他始终不放心。加上卫律的嫉妒和诬陷,被杀死自然的。


方圆论坛观点!

李陵和李广利两个人有本质的区别。两人虽然同为汉朝名将。但是两个人的品行却是截然不同。李陵虽然被逼无奈投降了匈奴,但大汉的很多人对李陵充满了同情。匈奴对李陵也充满了敬佩。而李广利纯粹是赤裸裸的背叛。他的背叛更多的是为自己的野心买单。匈奴对然很乐意接纳李广利引起汉朝内混。但是匈奴人内心是鄙视李广利的为人的。看历史评价就知道,历史对李陵的评级是汉朝名将,匈奴名将。但李广利的介绍就是汉朝中期将领。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李陵,汉朝名将,匈奴名将。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当户的遗腹子。李陵善骑射礼贤下士,有仁爱之名。汉武帝认为李陵具有其祖父李广的风范,想要培养李陵,所以派给李陵八百骑让他熟悉带兵。天汉二年李广利率军出击匈奴右贤王,汉武帝想要李陵作为李广利的运输队。李陵跪求汉武帝希望可以独领一军出击匈奴。并表示不需要马匹,只需要五千步卒直捣匈奴王庭。汉武帝被李陵的勇气所感动。所以就容易了李陵的请求。

李陵率军五千出击浚稷山遭遇匈奴主力。被匈奴三万骑兵包围。匈奴欺李陵兵少且是骑兵,所以主动进攻李陵。李陵从容指挥士兵还击,以五千步卒大破匈奴三万骑兵。并且斩杀数千匈奴骑兵。匈奴单于被李陵吓坏了,连忙召集左右贤王,聚集八万多骑兵围攻李陵的五千步卒。李陵率军且战且走,连战了8天8夜,后由于叛徒出卖,李陵虽力战不能取胜。最后力竭投降。李陵五千步卒仅有400余人突围成功。

著名史官司马迁就是为了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就被汉武帝施以腐刑。后来汉武帝才醒悟过来李陵是因为无援救助才会失败,李陵投降一年之久才派兵前去救援李陵。救援无果之后,军中风传李陵在为匈奴训练士兵。所以汉武帝大怒灭李陵三族。之后很久之后才搞清楚为匈奴练兵的是汉朝降将李绪,而不是李陵。李陵原本就是诈降想要找机会逃回汉朝。结果三族被灭李陵深恨汉武帝。就来匈奴单于极为重视李陵并且把公主嫁给了他。封他为右校王。

后来汉武帝去世,汉昭帝继位,由于昭帝年幼。霍光和上官桀总领汉朝大权。他们俩劝李陵回汉朝。但李陵虽然十分想回去,但是怕再度被侮辱,所以拒绝了回去。李陵在匈奴一呆就是二十来年。最终由于思念汉朝病逝。李陵一生充满了家国雠恨的矛盾。但是历朝历代不管是诗人还是君王对于李陵的评价都十分的高。认为他是一个杰出的将军。对于李陵的投降更多的是同情。

李广利汉朝外戚,靠著裙带关系当上的将军。数次出击匈奴大宛等地,但均无任何功绩。李广利首次出击西域无功而返。二次出战大宛,大胜之,并且俘获了战马无数。三次出战匈奴虽有斩获但自身损失也很大,战损达到十之七八。四次出击匈奴,李广利领骑兵六万,步卒七万。与匈奴单于鏖战十余日才脱困而回。本次会战损兵折将无功而返。

征和三年李广利领兵七万出击匈奴。离京之前李广利伙同丞相刘屈牦意图立储之事。想把自己的侄子昌邑王立为太子。在此期间刘屈牦妻子利用巫蛊诅咒汉武帝,有人告密汉武帝说刘屈牦和李广利利用巫蛊在诅咒汉武帝早死。汉武帝下令将刘屈牦及其全家杀死,李广利全家也没能幸免。李广利为了赎罪不顾全军将士的死活攻击匈奴想要以军功为自己赎罪。后来李广利因为急功近利导致大败,其本人也投降了匈奴。李广利投降匈奴后匈奴单于也把一个女儿嫁给了李广利。李广利投降后按照汉朝法律夷灭三族。后来李广利被同是汉朝降将的卫律设计害死。原因就是相互之间为了争宠。

李陵的叛变起初是诈降,而且李陵失败的原因也不是自身的过错。而是被汉武帝误会杀掉全族的时候才不得不真正投降。而李广利纯属是因为自己的野心,导致触怒了汉武帝。而之后李广利又希望以牺牲士兵的生命来拯救自己。最后兵败又彻底偷袭。最终也是因为争宠导致被害身亡。两者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回答这个问题,最好的说法,应是「时也运也命也。」

两人的不同人生经历,决定了两人的不同人生结局。

首先了解下李陵。

李陵(前134—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他有一个非常出名的爷爷——飞将军李广。

李陵年轻时候担任过侍中、建章监,因擅长骑射,对士卒仁爱而有著不错的名声,汉武帝看好他,让他带领八百骑兵。之后,他又升任为骑都尉,带领兵马五千。李陵曾跟随过已经升任为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过大宛,算是李广利的部下。

天汉二年(前99年),李广利奉命统领三万骑兵出击匈奴,李陵被汉武帝安排成为运粮官。当时,心高气傲的李陵却是不想做李广利的下属,向汉武帝要求,自己可以独当一面,带著五千步兵下属与匈奴交锋。

汉武帝见他勇气可嘉,也就同意了。

李陵率领五千步兵从居延出发,向北行进,到达浚稽山后驻扎。

正是在这块「伤心地」,李陵的部队遇上了匈奴单于主力兵马三万多骑兵。

起先时,因为李陵指挥得当,单于损失了不少人马。单于摸不清李陵部队的真实实力,将左贤王、右贤王部召集到八万多骑兵,对李陵部队进行围攻。李陵部队且战且走,与匈奴激战了几天几夜,最终战败不得不投降。

李陵归降匈奴事件,在当时汉朝廷引起极大的震动,大多大臣们站立在他的对立面,认为是李陵失职,知名史学家时任太史令的司马迁倒是求了情的,结果是被下了狱施了腐刑。李陵的家族也受到牵连,母亲、兄弟和妻子都被诛杀。

李陵在匈奴这边日子其实过得不差,单于将他提拔为了右校王,还将女儿嫁给了他,算是招了驸马。当时,匈奴中能够与他平起平坐的汉朝人,也就只有丁灵王卫律。

这位卫律还会提及到,他当年是因为协律都尉李延年的推荐而出使匈奴,等他回来途中时,听说李延年被抄了家,因怕株连,投降了匈奴,很是受到单于信任。

汉昭帝时期,汉朝还想著派人去说服李陵归汉,然而地,李陵不想再次蒙受羞辱,没有回归。

元平元年(前74年),在匈奴住了二十多年的李陵病死,结束了他的悲情故事。

再来看李广利。

李广利(?-前89年),中山人,他的妹妹李夫人是汉武帝的宠姬,弟弟李延年是汉武帝的宠臣,与生具有著标准外戚的卖相。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李广利被汉武帝任命为贰师将军,出征大宛。李广利带著部署出师不利,连大宛王都城都没看到,就回了敦煌。同年,汉武帝给李广利加派了人马,命令他第二次出征。这次,凭借著人海优势及汉朝的强大实力,李广利拿下大宛王城,顺利班师回朝,而这时候已经是四年后。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也就是李陵投降匈奴那年,李广利奉命带领三万骑兵出击匈奴。这一回,他在右贤王那里尝到了甜头,然而,自身损失也极为惨重。

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李广利带著六万骑兵,七万步兵,再次与匈奴交战。这一回,他的表现可以说是没有什么亮点。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匈奴入侵,李广利带领七万人出战。这一回,又出了幺蛾子!

李广利与丞相汉武帝的侄子刘屈牦向来交好,李广利的女儿是刘屈牦的儿媳,两人成了儿女亲家。李广利想著让妹妹李夫人所生的儿子昌邑王刘髆立为太子,自己好当国舅,也就在私底下和刘屈牦搞串联。

正是在这第三次出征匈奴期间,刘屈牦因请巫祈祷诅咒汉武帝而被处以腰斩,李广利因此受到牵连,妻子儿女被囚禁。正在前线的李广利听到家中消息后,急于立功赎罪,盲目进军,落入匈奴人圈套,致使兵败,损失惨重,至此,李广利再也回不去了。

再将手中的好牌完全打烂后,李广利十分识趣地投降了匈奴,可以预知地,他在汉朝的家人全都被诛杀殆尽。

当时匈奴单于对李广利还是蛮看重的,如对待先前投降的李陵般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广利,也是招了驸马。然而地,好景不长,李广利的提升,让匈奴单于面前的另外一位红人很是不满,这位就是卫律了。

卫律觉得李广利的受宠,完全威胁到了自己在匈奴的地位和威望,因而地,也就串通匈奴巫师,诬陷李广利。匈奴单于信以为真,也就把李广利给杀了。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菊花茶


二人都是匈奴单于的女婿,一为且鞮侯单于,一为狐射姑单于。李陵李广利虽然同是姓李,李陵先祖为秦将李信,祖父李广虽比李广利少了一个字,却是西汉世代将门之后,李广利只不过是因为武帝的裙带关系而上位,二人的军事才能高下立判,而李陵之降,是在力竭援绝的情况下投降,李广利是在打了败仗又收到坏消息投降,二人虽然同是降敌,给对方的感觉却全然不同。

魏征曾评价说「匈奴人面兽心,非我族类,强必寇盗,弱则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一个崇拜强者鄙视弱者的民族,李陵在武帝因为苏武等使节被押,决意再次兴兵攻打匈奴时主动请缨,配合李广陵酒泉主力,以五千弓步兵深入敌境,探查形势和牵制敌军,在地形勘查完毕回师路上,遇到且鞮侯单于主力,强弱悬殊,李陵军且战且走,以大军结营,弓弩殿后,连战八天八夜,单于召集大军围攻,李陵一路突围,到离汉境几十里的地方,粮食援绝,弓箭尽坏,无奈之下投降匈奴。(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李陵之降,初心是要假投降,最后因武帝诛杀他的全家老少而迫成真投降。匈奴单于也没有看轻他,李陵的战力战绩有目共睹,在匈奴人中间受到较大的尊重,连胡人汉奸匈奴的丁灵王卫律也很敬重他,匈奴单于深相结纳,把女儿嫁给李陵,封他为右校王,掌管坚昆部。李陵自此出于种种原因,再无回汉,子孙在胡地繁衍,唐朝时李陵后人与唐中宗认亲,现代的吉尔吉斯据说还有其后人。(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苏武出使被扣押,流放在北海牧羊,李陵感于故情,还多次前去看望照顾,从个人品行,为国为家的情怀上,李陵之降易为人们所接受。

李广利因妹子李夫人被武帝宠爱而上位,个人能力一般,只知逢迎主上,打仗并无策略,远征大宛惨胜,国内骂声四起,对阵匈奴毫无胜算,不为敌人看重,他的降敌,也是出于走投无路。武帝晚年昏庸,奸人用事,巫蛊之祸株连甚广,太子刘据身死,丞相刘屈牦与李广利是儿子样家,二人暗约扶助李夫人的儿子昌邑王刘髆,事发刘屈牦被武帝全家抄斩,李广利带兵在外,得知大为恐慌,不顾军情与形势,带大军全力与匈奴,想要以功赎罪,兵败投降。(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李陵投降时匈奴是且鞮侯单于在位,而李广利投降却已是狐射姑单于了,狐射姑之立是卫律及其妻颛渠阏氏则在单于死后矫令而成,待到李广利投降,卫律见单于对他宠信犹在他之上,又把女儿嫁给李广利,心中愤愤不平,卫律本是胡人长在汉朝,与李广利弟弟李延年交好,出使时得知李延年出事才投匈奴成为谋主,二人具有相似历程和背景,因此卫律嫉恨的心更加迫切,便买通匈奴巫师,利用单于母亲生病的机会,谎称去世的且鞮侯单于因为没有诛杀李广利而降罪给单于母亲,在强大舆论压力下,狐射姑只得杀了李广利祭神谢罪。


李陵是「李广」之孙,也很善骑射。

到了壮年之际,他就任「建章营羽林军」长官。曾率800骑,深入匈奴2000余里,过了「居延海」(今甘肃酒泉境内),没遇到匈奴人,视察地形后返回了。被封「骑都尉」后,多年在酒泉、张掖一带,教射5000名士兵,屯田防备匈奴。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秋,奉命配合贰师将军李广利攻打匈奴。归程途中,偶遇匈奴单于,惨遭8万匈奴兵包围。经殊死战斗,射光了所有箭矢,伤亡过半。而匈奴的伤亡竟过万了,达到1:4的比例,可见李陵部队战斗力的强悍!且战且退,连续8天,在距居延百余里的地方,被匈奴堵住峡谷,截断归路。

断粮之日,还没等到援兵救援,「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加之匈奴诱降,李陵说道「没脸见陛下了」,就选择投降了。

单于向来听闻李家善战的名声。在交战中,一睹李陵的英勇善战,很欣赏、很佩服,招为女婿,贵为驸马。

虽然一人孤苦伶仃、苦闷惆怅,但至少地位尊贵,也算是种慰藉。

同时,贰师将军李广利虽有斩获,可在归途中受到包围,几乎脱不了身。

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姬「李夫人」的哥哥。

之后的第二年,李广利率领6万骑兵、10万步兵,从朔方郡(今内蒙古河套地区)出发。还有3路人马,会战攻伐匈奴。匈奴单于领军十余万和李广利在「余吾水」(今蒙古土拉河)南岸开打。连战10多天,李广利听闻他的家族被灭,因牵扯到「巫蛊案」。

于是,为了自保,投降了匈奴。刚开始也做了一年多驸马,遭人嫉妒陷害,被杀祭天。

在西汉的盛威下,他也号称「一代名将」,实则勉为其难,水分居多,非忠信之人!


李陵与李广利算是汉朝名将?两人都是裙带关系上位罢了。李陵是得封先祖父李广的荫德所至,李广利是当时汉武帝宠妃李夫人的哥哥,这算是皇帝的大舅子,这裙带关系攀起来那可高起点,高平台。

在当时西汉朝韩信,周亚夫,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名将的盛名之下,这两位李陵与李广利可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一、裙带关系户李广利的发家史与灭亡历程

1.李广利作为汉武帝宠妃李夫人的大哥,二哥李延年这一大帮李家人作为外戚受重视起来,或是汉武帝为了制衡卫家的势力而扶持,保持这个汉朝朝廷的势力平衡。从名将卫青与霍去病死后,贰师将军李广利可是大大的热门人物被炒作起来。被炒作起来的流量明星李广利,翻看他二征大宛,三打匈奴这样的战绩真的没法看,当然这是跟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名将相提并论。

2.照看作为外戚与大将军就不要更多的干涉朝政,不然在汉武帝这样千古一帝的眼中,那可是犯大忌。想跟丞相刘屈牦一起合伙把自己妹妹的儿子刘髆扶上汉朝皇帝的宝座,这单生意做成了,那是一笔大赚钱与权势的买卖。但他们没有想到这笔生意「高风险零收益」的性质,也不看自己的对手是汉武帝,这人一生都在这样的漩涡中走走出出,这手段可是熟悉的不行。

3.最可恨的是作为国家将领为了一己私欲而赎罪,没有军事策略,没有作战计划,没有保存汉军的血脉,把七八万汉军带入一条不归路,全部被杀身亡。这是不顾国家利益,不顾手足之情,简直就是一位「叛逃者」,最后也连累到自己的家族被灭族。

可是作为享受过汉朝高官厚禄的将军即使投降匈奴这样的苦寒之地,他也是难受而且野心从不消逝。最后又是在「权力的游戏」下,被曾经一起作战的兄弟卫律诬陷被杀。

二、家族恩荫户李陵,没出头就结束

1.作为飞将军李广之孙的李陵,本身起点就跟普通的军士所不同,最主要他的外在表现跟自己的祖父有得一拼。年轻人总想独自外出拼搏「捞世界」。作为先锋军李陵率领五千兵马开始一路深入匈奴境内,打的匈奴几乎无还手之力。可是这人一出名就麻烦了,本来可以潇洒在匈奴境内走一回,回到汉朝就可以「封侯」,打破自己祖父一生不能封侯的魔咒。临门一刻,匈奴单于调拨八万匈奴大军在浚稽山与李陵「相会」,最后李陵五千对八万的人马,寡不得众,兵败投降匈奴。

2.李陵与李广利一样都是娶得了匈奴的媳妇,可是他懂得低调与不争不抢的行事风格,使得他一生在匈奴境内获得平静的一生,但也连累到自己家族被灭族。

李陵是爱国者,不是叛逃者,是最后的武侠,不是封建社会体制下的奴仆,自此之后,再也没有「李陵式」人物存活这封建社会下。可悲可叹。

故小二认为李陵与李广利这两位都是「裙带关系上位」,不过李广利升得快,坐的久,不过死的也快;李陵是刚冒头就被抹平,军事战绩都不明显,只是他获得善终罢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