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陶谦软弱,总是被人吊打,也总是去求救,就连刘备也是他请来帮忙的对象,曾三让徐州于刘备。

其实真实的陶谦不是这样的,本来他的父亲是个小吏,可是早亡。陶谦没有人约束,就开始了少年轻狂的日子,差不多如刘邦年轻时一样,成了社会上的混混,并且混的在县里有名声。

有一次遇到苍梧太守甘公,甘公看他相貌不凡,与他谈话也很谈的来,于是甘公就要把女儿嫁给她。甘公的老婆说,你这不是有病吗?这陶谦谁都知道是个捣蛋鬼,你还要嫁女儿给他。甘公说,陶谦相貌不一般,将来定有出息。陶谦坚持把女儿嫁给了陶谦。

这看起来有点与汉高祖刘邦经历相同。这陶谦后来大了点后,开始努力学习,举孝廉,先是在舒城当了一把手,俨然进入仕途了。陶谦的人生如同开了挂一样,因看不惯上司辞职了,却又被朝廷看上任幽州刺史,拜为仪郎。接著被皇甫崇看上一起去讨伐羌人,被表为杨武督尉。

后来,黄巾起义,才是诸侯并起,纷纷起兵,真正的舞台给了他们,包括曹操,袁绍,刘备等各位豪杰绝好的机会,陶谦也不例外被举为徐州刺史,打击徐州一带的黄巾军。

陶谦还是很有些功劳的,很快就平定了徐州的黄巾军,使徐州一带安定下来,逐渐百姓殷实,社会稳定。也正是这样陶谦开始变得昏庸起来,下面有人造反,也也不管,反而借势发展自己势力。

后来因为曹操父亲的事情,惹毛了曹操。曹操毕竟是年轻的军阀,脑子管用。陶谦有兵无良将。临死之前告诉糜竺「非刘备不能安徐州」,这就是小说说演义成的「三让徐州」的原始台词。

陶谦可不是小说里说的「老实人」,或者说老实不能说明无能。陶谦还是有勇有谋的一方诸侯,怎乃长江后浪推前浪,曹操做为诸侯争霸中年轻的佼佼者,打败了陶谦,也只能说是很自然的了!


陶谦治理徐州六年,刚开始到徐州时出任刺史,徐州并不是完全在他的控制下,因为还没进入乱世,他上任的原因是为了讨伐黄巾贼,当董卓的恶名远播的同时,陶谦巴结董卓,名义上承认董卓的所挟持的汉朝,此时陶谦开始用心治理徐州,从陶谦的治理,可以看出,他善于管理内政,而不善练兵,陶谦的用人之道是以威逼的手法,统治的第五年就被曹操盯上,原因就是为了巴结曹操,而其部下杀害曹操之父,让曹操有理由攻打其势力。

臧霸,虽是猛将,但曹操兵多将广的,这个问题不是问得很怪吗


陶谦不能简单的用「一个无能的老实人」来概括,从《后汉书》关于他的传记来分析:

1.陶谦是读书人,在地方上做官,经过四次升迁做了车骑将军张温的司马,奉命讨伐边章和攻打黄巾军将领茎生,把他们打败并赶走,确保了境内的太平安定。兵者,诡也。从此可以看出,一个有文化有知识、能够运用兵法取得对敌人作战胜利的陶谦绝不是一个无能的老实人,老实人不会忍心杀敌人,无能的话,更不会用心计取得战斗的胜利。

2.陶谦重用奸人,无原则的杀人,给老百姓带来了祸患,可见并不是一个老实人。重用奸人只能说是无德,不能说是无能。陶谦在天下大乱、众人各自保全自身,无暇他顾的情况下,秘密的给当时的流窜小朝廷送礼,得到了朝廷给他的徐州牧,这就说陶谦在把握形势、升官上还是有一定的能力的。在自己的一方治内,陶谦用人不当,不理政事,他疏远了忠直坦率的人,重用了萱塞等奸佞小人,好人被残害,徐州从此渐乱。曹操的父亲曹嵩路过陶谦的辖区去避难,陶谦部下贪恋曹嵩的财富,陶谦管理部下不当,但也不排除指使的嫌疑,陶谦的士兵袭杀了曹嵩,从此与曹操结仇。后来,曹操为了复仇攻打陶谦,攻下了取虑、雎陵、夏丘三城,进行了大屠杀,共杀死男女共数十万人。

3.陶谦重用了同郡人笮融,笮融是一个贪赃不法的土匪,与匪类为伍,陶谦岂能是老实人。看看笮融是一个怎样的人?笮融聚集起了数百人,投奔陶谦,陶廉让他管理广陵、下邳、彭城三城。笮融大肆搜刮三城,建造堂皇富丽的寺庙和佛像,天天喝酒作乐,大肆浪费财物。笮融为避曹操兵势,跑到广陵太守趟昱那里躲避,趟昱用贵宾之礼接待他,可是笮融却乘喝酒时杀了趟昱,占有了趟昱的财富。笮融此后成了流匪,后来被人杀死。

综上所述,陶谦是一个小有战争才能、较通升官之道的能人,只是在为政上比较无能,从其贪财、杀人、与匪类为伍的行为来看,陶谦绝非一个老实人。


陶谦字恭祖,虽不是出身名门,但其父亲曾做过县长,用现在的话说也算是个官二代。自小好学有大志,为人刚强,青年时考上诸生后,在官场一步步向上走,被封为徐州刺史。后因与杀害曹操父亲有牵连,被曹操率兵攻打徐州,后心忧徐州而亡。

陶谦早年也曾跟随黄甫蒿征战,并将叛军打败,这从侧面可以看出,陶谦有一定的军事能力。但为人刚直在朝中看不惯的人,从不给面子。这或许是那个时所说的名士节气。

后朝延封他为徐州刺史,他一到任,便将流亡于徐州附近的黄巾贼剿灭。之后在下坯,有个叫阙宣的人,聚众数千人后自立为王,自称天子,亦是陶谦带兵诛杀而尽。在徐州陶谦积极推行屯田,让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安定富足,附近州郡的流民也纷纷前往徐州。从以上看你还觉得陶谦无为吗。

陶谦晚年,因曹操父亲被害一事被牵连,翻看典籍对此记载不一,有的说是:因陶谦怨恨曹操攻打徐州,派骑兵掩杀曹嵩《三国志》,有的说是陶谦部将所为。但不管怎么说,陶谦的确是因曹操复仇多次攻打徐州而亡。在这点上个人觉得,陶谦人到老年,应该是无心战事,况且陶谦应是一信佛之人,不想百姓再遭逢战事,故请刘备前来和谈,后因心忧此事而亡。

演义中也将此段故事做了精彩描写,最后更是将徐州交于刘备手中,只希望徐州百姓能得平安。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