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可以说是唐朝时期非常出名的「旅行家」,首先他出生在820年,出生的地点就在山东与河南的边界上,后来考试没有中榜,认为是朝廷没有作为,于是乎便在875年,参加了起义,就这样他便将自己剩下的时间全部奉献在了起义的道路上。最开始的他一路跟著王仙芝东打西征,最开始进攻郓州,后又开拔沂州,但是这一场战斗却非常的吃亏,没有办法他们只好选择休养生息,而后他们便带领著自己的队伍进到了河南地带,在三个区域之中溜达了一圈之后,又进入了与南一个北的交界处,而他便选择在这范围区内不断的扩大自己的势力。而在此时此刻,当时地域上的官兵已经无法阻挡他们的脚步。

不过我们值得在意的是黄巢现在的地位并不是很重要。而在875年的时候,王仙芝居然生出了想要招安的想法,就这样黄巢非常的愤怒,两人便彻底的闹掰了。而他便带著自己的手下回到了山东,继续发展自己的势力。而等到他认为自己的视力已经可以再次战斗之后,便在877年在一次进攻了郓州,同时又将自己的目标定在了沂州。但是当时的他却要面对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那就是没有补给的他,根本无法在这两个地方扎根。没有办法,他只好再一次选择进攻河南,而这一次他便和自己的老领导人王仙芝汇合在一起,就这样两人进攻了宋州。不过这一场战斗,他们再一次以失败告归。

战斗失败后黄巢便带著自己的手下进入到了湖北地带,而当时的他本来想要带领自己的部队越过大江,但是仔细一想却发现根本没有停留之地,无奈之下只好又带著自己的手下回到了北方。而后他一路杀到了濮州,而他就这样在唐朝的版图之中来回的奔波,但是我们却可以发现一点,他虽然面对著不少的失败,但是手下的数量却在不断的提升,说白了就是选择以战养战。而且他的老领导去世之后,他就接替了王仙芝的部下,就这样,他已经从最开始的三流公司变成了一流公司,但是想要上市还是有著一定的难度。但是他却为自己的公司设定了文化基础,比如说立夏的官职等等。不过他们的本质并没有改变,还是以匪寇主义为主,所以他们只能以流动的方式发展自己,毕竟要面对朝廷军将的追杀。

而在洛阳范围之内有著大量的唐朝军队,面对这种情况之下,他只能选择继续移动,而后他们便遇见了高骈,要知道这家伙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所以黄巢在他面前不过是不入眼的人而已,所以黄巢大败。就这样他只能赞一次换地方,而这一次他直接前往了福建,这是他真正的目的地,并不是福建而是广州。但是他的手下大多数都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而他本人也非常想念自己的家乡,何况他还一直被唐朝军队击败,说好听点是在选择根基,其实就是在跑路。而我们仔细研究他所走过的众多路线,其实不难看出,大多数都是已经走过的,也就是说他一直在用老方法。而虽然说以战养战的方法不错,但是没有固定的地方作为后台,一直以流动的方式起义,在长久的割据战中是很吃亏的,而后续就不用说古说了吧?


黄巢(820年一884年),冤句人,今山东东明县南人,唐未农民军起义领袖。生于富裕的盐商家庭,读过几年私塾,粗通文墨,但屡试不弟。由此对唐王朝产生怨恨心态而走上反叛之路。

黄巢在很早以前就同王仙芝合伙贩过私盐,他同王仙芝不同之处在于,黄巢受过教育,算是半个文人他在心里是看不起大老粗王仙芝的,所以同王仙芝总是分分合合,没有组合成强大的力量,最后被唐军各个击破。本质上他们的性质相同,就是流寇形势的做战,既无一个固定的政治目标,又无一个完善的政治体制,更缺乏一个能提供战略伸缩和保障的后方根据地。所以只有不停的流动做战,这样就缺乏民众的支持,靠不停的流动和劫掠来获取资源,最终只能是失败。

干符五年(公元878年)二月,王仙芝在湖北黄梅与唐军决战,战败被杀,部众被唐军斩杀五万多余,部下将领尚让带残部投奔黄巢。由于唐军的合力围剿,黄巢在中原地区缺乏战略大后方,屡屡失利败于唐军,手下又有许多人不断地被唐军招降,只好实施战略转移,于干符五年三月渡过长江,向唐军的薄弱环节南方进攻。

七月,黄巢军进入浙东,在崇山峻岭中开僻一条七百里长的山路,进入福建。攻占重镇福州后,取得物资补给,休整到第二年春天,黄巢挥军直逼岭南唐朝的财赋重地广州就暴露在黄巢面前。这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货运城市,其富有和繁华不比长安差。

面对诱惑,黄巢的手下个个口水直流,又可以大肆劫掠,人人可以发笔横财。但此刻黄巢有他自已的打算,他想以广州之地来要挟朝庭,不但可以风光地归顺朝庭,又可以要个高官待遇。他先是要朝庭封他天平(他老家)节度使之职,被拒决。后又要求封为广州节度使,又被拒绝。朝庭怎么会接受和相信一个人造反的贼人成为封疆大史呢,这不是养虎为患吗。在遭到朝庭的屡次拒绝后,黄巢失去耐心指挥军队猛攻广州,于当年十月份攻陷广州。

攻占了广州大大地充实了军队的实力,使黄巢军兵强马壮,物资充盈,为后来的进攻中原,夺取帝都长安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黄巢军队向南方沿海城市进军有两个目的:一是因为王仙芝起义失败,军心涣散,士气低落,黄巢军队无法同强大的唐军抗衡。二是因为南方沿海地区比饱经战乱的中原地区富庶,且防御薄弱,有利于起义军的发展状大。这一条路,黄巢是走对了,如果他继续留在中原与官兵争战,那他肯定会步王仙芝的后尘。同样,如果没有在沿海地区的发展状大,他也没有实力反攻中原,占领长安。


黄巢这个人挺有意思起义后和官兵打仗是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一路跑遍半个唐朝,后来在长江南岸被高骈打的灰头土脸,一路跑到福建,他的目标是广州,准备做第二个赵佗。后来水土不服,又打回长江北建立了大齐王朝,达到了人生巅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