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关键人物,秦国实力强劲到需要其他六国联合,使用「合纵连横」对抗秦国的时候,秦王采纳了范雎的意见,使用「远交近和」的战略来对抗六国。最后这个战略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可以说如果没有范雎的策略,秦国可能走不了这么远。但是范雎这个人为何非常小心眼,害死白起呢?

而范雎在担任秦国的宰相后却没有获得众人的支持,很多人都讨厌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范雎这个人非常的小心眼,可以说睚眦必报,很多得罪过他的人都受到了范雎的报复。也正是这样,范雎并不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没有做宰相应有的气度和品德。除了他的才智让人信服以外,大多数人都讨厌他。

并且范雎所出的计谋都是一些阴招,很多人和他相处的时候都非常的谨慎,害怕惹到范雎而被他用阴谋诡计来报复。被他害过的人有很多,其中在战国四大名将中有两个将领的陨落就是由于范雎。范雎原来是魏国的门客,但是被人怀疑叛国,范雎差点被打死。他逃到秦国后,向秦王上献了「远交近和」的战略,随后秦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范雎取得了秦王的信任之后,被拜为客卿。

随后长平之战开始,赵国指派廉颇作为大将,带领十万兵马前去和秦国大战。然而廉颇在刚刚面对秦国白起军队的时候,连吃好几场败仗,廉颇知道自己不敌,于是退守城内,避战不出。秦军的兵粮有限,秦王也很著急,范雎献上「反间计」,范雎让人在赵国散播谣言,说廉颇面对秦国的白起完全没有作战的能力,只会闭守,浪费赵国兵力,秦国白起只害怕赵括,只要让赵括上战场一定可以大获全胜。

于是赵国将赵括派上战场,然而赵括只会纸上谈兵,面对秦国数十万大军时,他依旧以为自己可以将秦军打败。于是赵括一改防守的策略,命令赵军进攻,白起等待的就是这一刻,于是赵军被打败,赵国也岌岌可危。

赵国战败后,白起将赵国围城,赵国派出使者送出重金贿赂范雎,并说如果白起拿下了赵国,那么白起一定会位列三公,你希望他以后一辈子都压在你头上吗?范雎一听,心中十分嫉妒,于是劝说秦王让白起退兵,白起退兵后非常生气,在下一次秦国出征的时候,白起就不愿意去带兵,范雎又在秦王面前说白起的坏话,秦王便将这位大将赐死了。

而廉颇在被赵王换下后就离开了赵国,先后去了魏国和楚国,最终在楚国郁郁而终。可以说是范雎的阴谋导致战国的两位大将的陨落,范雎为了自己的利益这样做太过自私,这样的人当上宰相也无法服众,内心太过阴暗。


范雎因家境所困,屈事须贾,其后被须贾诬陷,遭魏齐迫害,他被魏齐在大会宾客的席间打断肋骨、体无完肤,在求情不得的特殊情况下,他佯死逃生。回家后立刻对妻子安排说:「魏齐虽知吾死,尚有疑心。我之出厕,乘其醉耳。明日复求吾尸不得,必及吾家,吾不得生矣。」他让妻子将自己身上的血迹收拾干净,将伤处裹敷后,将自己连夜送至结义兄弟郑安平家中,并嘱咐说:「我去后,家中可发丧,如吾死一般,以绝其疑。」妻子依言而行。次日,魏齐果然疑心范雎复醒,派人察看其尸,守卒回报说:「弃野外无人之处,今唯苇薄在,想为犬豕衔去矣。」魏齐立即派人去范雎家中窥察,知其家人举哀戴孝,方坦然不疑。范雎到家后并不认为已逃离虎口,他料到魏齐必见自己确死方罢休,家中必是其窥察或寻找的重点,遂将自己转移至家外,并在家中安排为自己吊丧的场面,进一步迷惑魏齐,加大自己逃生的安全度。

半年后,范雎逐渐康复,他在友人郑安平的协助下,与出使魏国的秦国使者王稽挂钩联系,王稽面谈后知其大才,返秦时将他秘密载归。进入秦界不久,一群车骑迎面而来,范雎询问王稽,知是秦国丞相穰侯魏冉代表秦王巡察城池,他急忙对王稽说:「吾闻穰侯专秦权,妒贤嫉能,恶纳诸侯宾客,恐其见辱,我且匿车厢中以避之。」魏冉车仗须臾而至,他与王稽打过招呼后目视车中说:「谒君得无与诸侯宾客俱来乎?此辈仗口舌游说人国,取富贵,全无实用!」王稽作了否定回答,魏冉方才离去。稍走不远,范雎从车厢中出来,要求离车先行,他对王稽说:「臣潜窥魏冉,眼白视邪,其人性疑而见事迟。向者目视车中,固已疑之,一时未即搜索,不久必悔,悔必复来,不若避之为安耳。」约行十里后,后面有二十余骑飞速赶来,对王稽说:「吾等奉丞相之命,恐大夫带有游客,故遣复行查看,大夫勿怪。」将车中搜查了一遍,见无他人,方回去复命。

范雎深知政治活动的复杂,即使到了秦国后,他仍未放松警觉,他对魏冉看来是有一定了解的,知其专权妒能,故而急忙回避。尤其是,他在车厢中对魏冉察言观色,料他必然怀疑厢中藏人,又即离车前行,避免了被魏冉抓获。王稽深感他的精明,暗中感叹说:「此君真智士,吾不及也。」到了咸阳,王稽将范雎推荐于嬴稷,嬴稷对他不甚了解,开始并无任用之意,范雎后来又上书嬴稷,嬴稷相约与他在离宫(正式宫殿之外的宫室)相见,范雎先到,他望见嬴稷车仗相拥而来,佯为不知,故意前行不避,前导宦者驱逐他,告诉说「王来」,范雎回答说:「秦独有太后穰侯耳,安得有王!」竟不躲避,宦者将范雎之语告知嬴稷,嬴稷亦不发怒,将他迎入内宫,待以上客之礼,又屏退左右,跪而请教道:「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含糊不答,如此三次,嬴稷请问不答之故,范雎告诉说:「今臣羁旅之臣,居至疏之地,而所欲言者,皆兴亡大计,或关系人骨肉之间。不深言,则无救于秦;欲深言,则大祸随于后,所以王三问而不敢答者,未卜王心之信不信耳。」嬴稷表示说:「事凡可言者,上及太后,下及大臣,愿先生尽言无隐。」于是范雎才详细地陈述了他对秦国政局的看法及秦国应采取的政治战略,嬴稷深受启发,并知道了他的才能,不久即任他为丞相。


并非善类的范雎,依靠两点便帮助秦国统一六国

历史上有些人、事、物总会在机缘巧合下站到风口浪尖上,真相也随著时间碎落满地。

范雎生于贫寒之家,生长在乡间草野。战国时期社会正由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转型,别说读书很多人可能连吃都吃不饱。史书形容范睢相貌普通,其实就是一个字:丑。一个出身贫寒,长得还不怎么样的一个年轻人,刚刚步入社会就像受到重用。游说列国,本想为魏王做事,但由于自身家庭条件限制就只好先退而求其次到魏国中大夫须贾家做事儿。

公元前283年,这一年发生了另一件知名事件「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这年魏王让须贾出使齐国,范雎最为须贾的门人一同前往。因为齐国的日渐强大让魏王坐立不安,加上昔日旧仇,所以想借机修复两国关系。但是齐襄王并没有对魏使须贾有什么好脸色,一时之间场面十分尴尬。这时,旁边的范雎站出来,几句话便施展出自己的辩才,完成了外交任务。让齐襄王哑口无言的同时,但齐襄王不但没生气,反而欣赏范雎。于是就有了「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但范雎知道轻重,明确表示不敢接受。

但是,在上司面前这么敢「秀」,回到魏国中大夫须贾就诬陷范雎是「奸细」,魏国相国魏齐大怒,专门设计一次宴会,并在宴会上针对范雎进行陷害。就这样范雎被人用板子、荆条抽打,打的是双肋骨折、牙齿崩裂。最后还将他用席子卷起扔到了厕所之中,并有宾客朝著他,肆意地撒溺。

这个看厕所的老头见多了这事,后来看到这尸体在动,吓坏了老头儿。范雎气虚低位的哀求道:「你如果能救我出去,日后我一定报答你」可以说跟后来的韩系胯下之辱相比,范雎的处境更加凄惨。捡回一条命的范雎躲在好友郑安平家中,化名张禄。

就在这修养期间,范雎的机会来了。秦昭王的近侍王稽出使魏国,其实王稽就是秦昭王的「猎头」,郑安平便帮助范雎与这位「猎头见面」。聊了几次,王稽认为这个「张禄」的个大才。经过努力把「张禄」从魏国带到了秦昭王的面前。

很快,范睢便依靠自己的独到见解获得秦昭王的认可,用「张禄」的名字做了秦国的相国。根据范雎的战略布局,蚕食列国的首要就是攻打韩、魏两国。魏王得知,便派须贾出使秦国。范雎知道来人是须贾,便专门穿上破旧的衣服,打扮成乞丐模样来见须贾。好在须贾惊讶的见到范睢没死,不禁生了怜悯之心,取出一件自己的粗丝袍送给他。后来须贾知道范雎就是秦相「张禄」的时候,吓得魂不附体,赶紧脱掉上衣光著膀子双膝跪地而行,向范雎请罪。

范雎为人恩怨分明,用「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绝不为过。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历史人物,他显得更为真实。范雎掌权后先羞辱须贾,后来扬言不杀魏齐就攻打魏国都城大梁,迫使魏齐自尽。后来又举荐郑安平出任秦国大将,王稽出任河东守。后来,另一位秦香李斯评价他:「昭王得范睢,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出色的宰相

如果说商鞅、张仪、公孙衍与司马错等人是秦国崛起的开始,那么从范雎与白起开始,秦国对于一统六国才真的敢想敢做有方案。

范雎的治国战略主要有两点:对外实施「远交近攻」,对内采取 「强干弱枝」。这样的治国战略与秦昭王的思路不谋而合。作为一个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战略家,范雎对秦昭王的研究十分到位。

远交近攻

「远交近攻」,被很多现代人简化的不成样子,好像说团结远的国家,攻打近的国家这么简单。当然不会这么简单,不然秦昭王怎么会将相国的职位交给范雎。实际上从商鞅开始到魏冉前期,秦国没有明确的统一战策略(魏冉似乎有一个先灭魏的策略,但是失败了),只是利用「合纵连横」在短时期内削弱某国,顺便蚕食诸侯。而当秦昭王开始有了发动统一战争的心思,原来那种「合纵连横」的不稳定和缺乏长远规划就暴露出缺陷来了。

范雎甚至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步骤:「王其欲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楚彊则附赵,赵彊则附楚,楚、赵皆附,齐必惧矣。齐惧,必卑辞重币以事秦。齐附而韩、魏因可虏也」也就是说:统一战争要先夺取韩、魏,这是天下的枢轴,之后制衡楚、赵。联络齐国掳掠韩、魏。

如果只是「远交近攻」那也太小看范雎了。范雎指出了秦国统一战争最大的困难,就是赵国没有被削弱。韩国乃天下之枢,是统一战争必须先拿下的地方,但如果先进攻韩,赵国必然会来救;参考之前魏冉数度攻魏,被赵、楚、燕的联军大会:若先攻赵,那么韩魏也会掣肘。

这时范雎解决了它,他设计出来一条新的东出路线,秦国可以兵分两路,一路攻韩的荥阳,一路绝太行,攻野王等战略要地谋取上党,「断韩望赵」。这条新路线彻底改变了秦国传统的从豫西-豫东东出的路线,转而从晋南豫北这条线东出,嬴政便是沿著这条路线开始他的统一之路,因此最后统一战争时其实不像很多人想像的那样是先灭的韩魏,而是灭了韩之后顺势从上党出兵灭了赵。之后的长平之战实际上就是这个战略的施行步骤。

范雎可以说是秦昭王的总参谋长,也是秦国唯一一个擅长军事战略的丞相,他提出了很多条军事方面的计谋纷纷被秦国实践了。

强干弱枝

「强干弱枝」,即剪除皇帝身边的亲信,强化大王的统治地位。范睢分析夏、商、周三代亡国的原因,就是王权的国度分散,君主将权力分散给宠臣,肆意饮酒、纵情饮酒、不理朝政。强干弱枝可以理解成,将权力收归统一,做到政令一致举全国之力进行统一战争。

实际上,秦昭王本就有称霸天下的雄心,但处处被秦国当朝的「四贵」制约。「四贵」指的是秦昭王的母亲宣太后、二舅公、以及两个弟弟。秦昭王当初年幼继位,宣太后垂帘听政,掌握著决策大权。二舅公魏冉则是秦国的大将军,后来还当上了秦国的丞相。王权被分割导致,「四贵」随心所欲导致国家随时都会有危险。

范雎就利用这一点来打动秦昭王,并且在整个政变的过程中,充当秦昭王的代言人身份,做「背锅侠」。公元前266年,昭王废太后,并将「四贵」赶出函谷关外,拜范雎为相。

范睢远交近攻的国策实施后,改变了战国后期七国称雄的战略格局,为秦统一中国的前夜,奏响了胜利的号角。秦能否一统天下,何时能「统」下来,绝对是一个不可确定的未知数。是范睢,左右了大秦「统」的时间表;是范睢,让大秦在关键几步「走」在了列国的前面;是范睢,让大秦提前有了俯视群雄的野心。

世间聪明人不少,智者却不多见。有历史专家分析,范睢入秦前,只见聪明,不见智慧,从而招来杀身之祸;范睢入秦后,既有聪明,更有智慧,才伴之有飞黄腾达与报仇雪恨。


秦国最终能够一统天下,文靠范雎,武靠王翦。

之于秦,范雎有两大卓越贡献,一是为秦国制定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二是帮助秦王扫除了外戚威胁。这两条,都是功在千秋的大手笔。

而大将军王翦,更不必说,山东六国,基本都灭在王翦之手。

咱们不说王翦,单说这个范雎。

范雎能够成为秦相,应了那句老话:富贵险中求。

范雎本来在魏国做门客,结果遭到家主的诬陷,差点被打死,然后扔在厕所里,大家都往他身上撒尿。

不管是肉体还是精神,范雎都受到了巨大的羞辱。

好在他命大,装死逃生,跑到了秦国。

范雎为何要跑到秦国去呢?因为当时的魏国是大国,能够对付魏国的,只有秦国。可见,范雎赴秦,追求荣华富贵都是其次,核心目的就是复仇。

当时的秦王是昭王,也就是电视剧《芈月传》中的芈月孙俪的儿子。

秦昭王这个王,当时做得并不开心。因为太后和太后的弟弟魏冉势力太大,遮蔽了秦昭王的光芒。

范雎当然是有本事的。但有本事的人很多,不是谁都能做秦相。要想一步登天,只有找准突破口,富贵险中求。

范雎找到的突破口,就是秦昭王的心疾:太后和魏冉的问题。

昭王的这个心疾,别人未必看不到。可是没人敢冒这个险。搞不好,脑袋立即就落地了。

范雎为什么敢呢?因为他早就是个死人了。当初几乎就死了,活下来只是幸运。所以,范雎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死人。既然是死人,还有何畏惧?

果然,范雎的一席话,让秦昭王引为知己。范雎咋说的呢?他说,现在秦国只有太后和魏冉,没有秦王。他要做的,就是帮助秦王干掉太后和魏冉。

顺理成章的,范雎被昭王任命为秦相。

范雎果然没有食言,他上任后,帮助昭王接连清除了太后和魏冉的势力,甚至连太后一派的白起,也被他压抑得郁郁而终。

范雎确实是个人才。

当然,报仇的事儿也没耽误。

当初羞辱他的魏相魏齐,被逼自杀。诬陷他的主公须贾,被他安排在宴席中吃草,像牲口一样吃草。

而亏待了他的魏国,也被范雎蹂躏得生不如死。

大仇得报,范雎也算是不虚此生了。


当我们遭遇困境,不要否定自己,哪怕所有人对你失去信心,自己也不要放弃自己。请看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屈辱无常,遭遇诬陷,大难不死,成为一代名相。同样,在这个时代也要相信自己能创造不一样的价值!

范雎,魏国人,想为国报效,侍奉魏王。但因家中贫困,只得先去中大夫须贾那里做事。

魏昭王派贾出使齐国,范雎也跟随去了齐国。齐王听说范雎很有辩才,就赏赐给范雎金子十斤和一些牛酒,范雎不敢接受。须贾听说此事,非常愤怒,自己在齐国没有完成任务,齐国却赏赐给范雎钱酒,他认为一定是范雎出卖了国家机密,他命令范雎收下牛酒,退还了金子。

回国后,须贾把这件事告诉魏相魏齐。魏齐不问缘由,叫门人鞭打范雎,打断了他的肋骨,打落了他的牙齿,范雎装死。门人用草席包了他,扔到厕所里。而魏齐在一边宴请宾客,宾客喝醉了,都在他身上撒尿,故意侮辱他「以示惩戒」。

范雎请求看守人,放他出去,若他日富贵,定当重谢。于是看守人请求魏齐,说范雎已死,他想把死人扔出去。魏齐由于醉酒就同意了,后来反悔,又追捕范雎。范雎被郑安平所救,又深得昭王使者王稽欣赏,历经盘查,才被带离了魏国。

相形之下,范雎被带到秦国后,终因自己才华出众,使秦王对辩士放下成见,三跪而请范雎,封侯拜相。

在范雎的策略下,「远交近攻」,任用白起打败了当时军事实力相当的赵国,坑杀赵军四十万,赢得长平之战的胜利,加快了秦国横扫六国的步伐!

「一饭之恩必偿,睚眦之仇必报」是范雎的人生理念,郑安平、王稽等范雎不惜自己地位安危,多方保举。而须贾在范雎诸多门客面前被逼吃马食,魏齐东躲西藏,终在秦王重压之下自尽身亡。

昔时,张仪也曾被人诬道偷玉璧,被人鞭打。却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和一腔斗志,终成颠覆当时局面的「倾危之士」。

朋友们,志向不改,信念不衰,顽强的面对人生中的各种苦难,终会经历风雨赢得彩虹!


朋友们好,我是一个喜欢用哲学思考历史,用逻辑探索真相的人。欢迎关注我,让我们一起在历史的长河里遨游。

范睢是如何当上秦国宰相的?

我认为最主要还是因为秦昭王。

范睢早年游历列国,见多识广,储备的知识比较丰富,但却未能被魏国国君所用。反而差点被杀害。

而齐王也未能好好的把握住范睢。在私底下结交不成,反而害得范睢被迫害后,齐王居然没有跟进这件事情。我始终觉得当初齐王私底下送礼给范睢就是为了害他,不希望魏国多一个人才。至于是不是真心想要范睢这个人,不好说。

但秦昭王看到了范睢的价值。不惜夺了太后的权利,把魏冉、芈戎、赢悝、赢显等解除职务,遣送回封邑。同时任命范睢为宰相,封应候。

也有人说范睢能当上秦国的宰相,完全是因为范睢能揣摩秦王的心思,而秦王刚好也要利用范睢来排除异己。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完全是范睢当上秦国宰相的原因。

其实当时的秦昭王并不羸弱。还不至于像范睢所说的齐王田地一样被皇亲贵胄所左右。否则他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就废后逐大臣。

只不过一来秦昭王想做事却没遇上能做事的人。范睢有想法而且比较实在,刚好符合秦昭王的要求。二来秦国素来有用外国人的传统。在《容斋笔记》里,有「秦用他国人」这么一篇:

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如齐之田忌、田婴、田文,韩之公仲、公叔,赵之奉阳、平原君,魏王至以太子为相。独秦不然,其始与之谋国以开霸业者,魏人公孙鞅也。其它若楼缓赵人,张仪、魏冉、范睢皆魏人,蔡泽燕人,吕不韦韩人,李斯楚人。皆委国而听之不疑,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

从这篇短文我们可以看到,秦国喜欢用能人,而不管他是哪国人。这是秦国的传统。这也就是为什么最后秦能统一六国的根本原因。

所以说,范睢能在秦国为相,真正的原因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在一个能让人施展才华的时代,来到了一个惯用能人的国家,遇上了一个求贤若渴的国君。

最后说一句,范睢虽然为秦王立下不少功劳,但当初他如果不要听苏代的游说,因为害怕自己居于白起之下而反对白起长平之战后攻打邯郸的话,秦统一六国的时间或许还会早几年。

从这点来看,范睢是个小人。

难怪《挺经》里要说:而秦国的相国应侯范睢为了个人名位、一已之私就坏了国家大事,任用这样的人当政,秦王难逃用人不明之责。范睢之辈在今天数量仍旧不少,贻国害民,那些「治人」的单位对此该有警醒。与范睢相对照,那些面对齐闵王的淫威却保持国家尊严的邹鲁之臣令人敬佩,要做人,我辈当学他们。

感谢阅读我的回答。欢迎拍砖、点赞和转发,谢谢!


关于范雎在秦国的历史地位,李斯在给秦始皇的《谏逐客令》一文中写到: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由此可见范雎功劳之大。

但是一个魏国人怎么成为秦国名相的呢?当时,魏、燕、楚、赵、韩组成五国联军,横扫齐国,拿下了齐国七十二座城当中的七十座。经此一仗,齐国几近亡国。作为联军之一的魏国,就算和齐国结下了深仇大恨。但没想到风水轮流转,知耻而后勇的齐国,经过一番励精图治,国势日强,而魏国反而慢慢地衰落下去了。为了避免齐国秋后算账,魏昭王派大夫须贾出使齐国,意图和齐国重修于好。

范雎,当时只是须贾门下的门客,但因才华横溢,被须贾点将同赴齐国。仰慕范雎之才的齐王,派人到范雎的住所,给范雎传话,想拜他为上卿。齐王又特地叫人给范雎送去一批黄金、美酒,以表诚意。后来这事被须贾知道了,须贾怀疑范雎私通齐国,回国后就将这事汇报给了魏国的国相魏齐。魏齐听完,暴跳如雷,当众把范雎足足暴打了一夜。也是范雎命不该绝,遭此夺命毒打,却硬是没有死过去。买通守卒得以逃脱,之后又改名「张禄」。

在秦国使者王稽的帮助下,成功离开魏国,踏上了入秦之路,之后也是在王稽的推荐下,两年之后得以拜见秦王。让秦王重新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即结交远邦,而攻伐近国,所以,秦国首先应该攻打的,是与秦相邻的魏国和韩国,在吞并韩魏之后,再逐步向外攻打吞并。这样,秦国每攻取一寸土地,就能真正得到一寸土地,最终蚕食天下。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秦国就成功拿下了魏国的怀邑、邢丘。连续不断的外交和军事胜利,使得秦王和范雎在国中的威望,也随之与日俱增。

经过范雎的天才谋划布局,秦国的政治天平,开始慢慢地想秦昭王这边倾斜。公元前266年的某一天。在经过对当前的国内政治形势,以及秦王与宣太后一派的力量对比后,范雎冒死上谏:从前崔杼、淖齿在齐国专权,后来,崔杼射杀了齐庄公,淖齿则把齐湣王吊死在庙梁上。李兑在赵国专权,可怜的一代英主赵武灵王,竟被囚禁在沙丘的宫殿里,给活生生地饿死。而如今,太后、国相穰侯专权,国中遍布他们的亲信,我真为大王的处境和未来,感到担忧啊!最后,在听完范雎的一番形势分析和夺权谋划后,秦昭王痛下决心,一声令下,宣太后这些当权派,全部一网打尽,被彻底赶出政治中心,秦昭王得以拨开云雾见青天,独掌大权。

夺权成功后,立下汗马功劳的范雎,被秦昭王拜为国相,范雎由此走上人生巅峰之路。


昭王贤相一范雎,战国时期魏国人。曾因遭须贾诬陷,被魏国宰相魏齐令人杖击打断了肋骨的。随后化名为张禄,只身前往秦国游说秦昭襄王,在驱赶了权倾朝野、专政专权的秦相魏冉之后。被秦昭襄王任命为当朝秦相。

范雎在任秦相期间,他主张实行远交近攻的战略,逐步吞并天下。后由于范雎推荐的将军郑安平率军攻打赵都邯郸时失败而降赵。秦昭襄王之五十二年既前255年,因范雎举荐的河东太守王稽又因与诸侯私通之罪,王稽随即被诛死。范雎因此称病辞相,不久病死。史料记载;在公元前270年,秦昭襄王即位之初。朝政一直由太后和穰侯魏冉操纵,现在的我们都可以想像得到。他每日一定是郁郁寡欢的状态,他的内心很想得到有胆有谋、有识之士助他一臂之力。以此来摆脱太后和魏冉的控制,因为他不想做傀儡似的帝王。我们查阅史书了解说,秦昭襄王在某一日接到一封信,给他上书的人说有关乎国家前途的紧急事情要亲自面见秦昭襄王。于是,他立即答应离宫而去召见这位上书人。当秦昭襄王按约定乘车离宫赶去的时候,半路上偶遇有一个大汉挡著车架不肯避让,并大声说到,秦国还有大王吗?我只听说秦国有太后、有穰侯,从没听说有什么大王呀!这几句话被车内的秦昭襄王听见了,知道这位大汉绝非等闲之辈,于是赶忙下车,扶起大汉一问,才知道此人就是上书人范雎。我们得知;秦昭襄王把范雎请到王宫里,诚恳地向他请教治国之策。站在范雎角度来看,他刚才不肯让道,其实就是想试探秦昭襄王的诚意。他现在看见大王确实至诚至恳的样子,非常有诚意。于是就一针见血地说到;秦国的军事力量足可以征服各国诸侯。可是秦国这15年来并没有什么进展,这不能不说是和掌握秦国大权的太后和掌握军权穰侯不愿真心为秦国出力所致。而大王你在图霸六国的策略上也有失误的地方啊!秦昭襄王于是点点头,谦虚地问道;先生说的都是实话,那么;请你详细地分析给我说说吧!于是;范雎说到;我这次单说大王决策失误的事。目前穰侯不是说正要出兵攻打齐国吗?他难道就不知道齐国之地距离秦国很远吗,在秦国通往齐国的中间隔著韩国和魏国。大王你即使把齐国打败了,也没办法把齐国和秦国连接起来的,齐国之后还会有得而复失的危险。所以;我建议最好的方法就是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我们先把齐国暂时先团结起来,结成盟友。我们先把临近的韩国,魏国攻下来,然后再大举发兵攻击齐国,齐国就会很容易被攻下了。秦昭襄王思考再三,于是就采纳了范唯的宏篇大论之策,秦昭襄王很受启发,并很快任命范雎为秦国宰相。从此秦昭襄王在范堆的辅佐下如鱼得水,屡次击破了其余六国的合纵伐秦势力,逐渐扩大了秦国的地盘。为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都做好了许许多多的铺垫和准备工作。

范雎原是魏国人,字叔。他投奔秦国后,为秦制定的「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从现在来看,仍然是很有智慧的策略。

秦王国自崛起之后,大战六国,虽然秦军被称为虎狼之师,然而收获终究有限。范雎的「远交近攻」的大策略确定之后,秦国如虎添翼,统一六国之势无人可挡了。

要说范雎如何当上秦国的宰相,就不得不说起奇葩的魏国,魏国可谓是人才济济,然而君主不明,政府中嫉贤妒能之人非常之多,公孙鞅、张仪、范雎都先后被陷害,游走他国。范雎算是魏王国逼反的最后一个人才了。

公元前270年,范雎跟著须贾,出使齐王国。齐襄王田法章欣赏范雎思维敏捷,口才了得,就赠送了他一些贵重的礼物,有黄金和饮食。须贾心生嫉妒,回到魏王国后,须贾就把这个事告诉了魏国的宰相魏齐。

魏齐听了之后大怒,于是故意设宴款待,在宴席上,把范雎摔在地上,任其怎么解释都不听,乱棍敲打,打得范雎肋骨骨折,牙齿都被打掉了,奄奄一息。范雎没有办法,只好装死。魏齐就派人用席子把他卷起来,丢到了粪坑旁。魏齐这还不解恨,让其他人往范雎身上撒尿,杀鸡儆猴,让其他人看看卖国的下场。

范雎被尿恶心醒了,向守卫求情说:「求您放我走吧,我日后一定会好好的谢您。」守卫于是建议魏齐把范雎的尸体扔掉,魏齐喝多了,也没有多想,就同意了,范雎这才得以逃生。

魏齐酒醒之后,后悔了没有仔细查看,于是派人追查范雎。范雎幸好得到魏国人郑安平的帮助,改名叫做张禄,才得以藏身。

刚好,秦王国的礼宾官王稽,此时正在魏王国,郑安平又是伺候王稽的差役,于是范雎得到引荐,趁天黑去拜见王稽,王稽被范雎的才华打动,决定把他秘密带回秦王国,介绍给了秦昭襄王嬴稷。

这里说个插曲,看过电视剧《芈月传》的朋友就知道,嬴稷就是芈月的儿子。《资治通鉴》上记载,芈八子,也就是宣太后。

范雎见到嬴稷后,与嬴稷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形势,为秦王国制定了「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嬴稷大加赞赏,任命范雎为外籍顾问官,与他磋商军务。

公元前266年,范雎已经得到了嬴稷的信任,掌握了实权,就以世人只知道太后和穰侯(魏冉,嬴稷的舅舅)为说辞,提醒嬴稷应将国家政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嬴稷于是禁止太后再过问国事,把魏冉和几个弟弟送回到各自的封地。

任命范雎当宰相,封为「应侯」。

都说,办事留一线,回头好相见。

后来,须贾出使秦王国,不知道范雎就是宰相,范雎虽没有杀须贾,但是也把他侮辱了一番,并让他带话回魏王国,让把魏齐的人头送到秦王国。魏齐听说后,吓得跑到了赵王国,投靠了平原君赵胜。

公元前259年,秦王国以计谋囚禁了平原君赵胜,以此为要挟赵王拿魏齐的脑袋来交换,终于逼得魏齐自杀,大仇得报。

范雎虽然贵为宰相,也是伴君如伴虎。因为王稽、郑安平被指控出卖国家,范雎感受到了阵阵寒意,后来他举荐蔡泽给嬴稷,自己借机称病辞职,才算是得以善终了。

范雎穷困出身,最终当上了秦王国的宰相,既有自己的能力傍身,也是因为当时的秦王国是在上升趋势,使他们有用武之地,换成别的国家,未必就能得到如此好的机遇,功名满天下。

纵观历史,确实有时势造英雄的一面,有多少人才生不逢时,终身未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呢。


范睢,

本来想在魏国做官,魏国丞相看不起他,陷害他,打他,差点把他打死,扔到厕所里,范睢装死,郑安国过来的时候,他求郑安国救他!郑安国把他带回家,化名张禄!

后来随秦使臣入秦,入秦过程中,遇到魏冉车队,第一次魏冉派人过来问是否有其他国家的人在车里,秦使臣说没有,就过去了,范睢就下来说,我要走小路走,我们在哪里哪里集合!魏冉肯定会派人再回来的!

果然如此,没过多久魏冉派的人就到了,把马车翻了一遍!

也可以看到魏冉在秦国执政三十多年间一直忌惮东方的名士,也是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

魏冉在前二十多年间,推荐白起为将,战略上也不断的扩展秦国疆域。但是他到了这个时候,越来越在意自己的利益而不是秦国的利益,甚至要攻打齐国的边部的一个城池来扩展自己的封地陶!范睢看出了这一点,魏冉权势熏天,已经影响了秦国的继续发展,秦昭襄王也是一直没有掌握实权!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趁一次进宫面见秦昭襄王的时机,他大喊,我没有听说过秦王,我只听说过太后和魏冉,秦昭襄王大怒,引起了昭襄王的注意!

然后就像昭襄王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攻打韩魏,交楚国赵国齐国!攻打赵国,交其他5国,最主要的强国是齐国,胡服骑射后的赵国,南方的楚国,如果三个大国真的铁石一块联合起来和秦国干的话,秦国真的不一定打的过。灭楚的时候就用了六十万军队,秦国没有那么多军队共同对付那么多强国,必须边拉边打,攻打楚国的时候交好赵国齐国韩魏等!秦昭襄王为之大喜,终于彻底搞清楚了秦国的战略,并用这个战略长平之战打败了赵国,杀赵军45万人,消灭了赵国军队的有生力量!

同时范睢帮助秦昭襄王干掉了魏冉,吧权利从他的母亲宣太后那里抢了过来,宣太后对此是很开心的,他知道,他的儿子终于成熟了,终于知道自己要权利要掌舵秦国了,她的历史使命也完成了!

此后,秦昭襄王认命范睢为秦国相国!此时他还是张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