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宗柴荣:「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可惜39岁便撒手人寰,凌云壮志化作无奈叹息,宏图伟业都为他人做嫁衣!

柴荣未能实现为君30年扫平天下的愿望,但以他在位5年半的文治武功来看,完全可以扫平天下、开创盛世,成为一代明君盛主,可惜却英年早逝、功败垂成。

我们先一起回顾下短短5年半时间,柴荣文治武功取得的成就:

政治:清吏治,选人才,施行德政、钦定律法

经济:均定田赋,降低税收,劝课农桑,疏浚河道,这一系列措施,使得后周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文化:考正雅乐,纠正科举弊端,搜求佚书,雕刻古籍,大兴文教。延聘文学之士,实行考试制度等。

武功:西败后蜀,夺取秦、凤、成、阶等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契丹,连克二州三关。

短短5年半时间,政治军事均有刷新,社会经济亦有显著变进步。不亏为五代第一名君

柴荣太累了,六年征战劳苦,很少休息,操劳过度,一病不起,遂成千古遗恨,如老天在假他一些时间,也许中国历史就会有一个与汉唐并肩的盛世,而不是处处被异族蹂躏的宋王朝。

柴荣死了,在他的人生即将到达顶峰的时候,命运给他以及中国历史开了一个苦涩的玩笑,这个不应该出现的玩笑直接葬送掉了一个几乎可以媲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伟大时代,直接改写了中国近一千年的历史。半年后,他的心腹爱将赵匡胤就发动政变,夺取了后周天下,建立了宋王朝。

从此,汉民族崇文废武,血性越来越少,汉唐以来奔放大气的民族性格不在出现了,取而代之的是内敛保守,当一个民族失去了对外开拓的血性和霸气,在历史的泥淖中不断的沉沦,等待著这个民族的只能是毁灭,近千年来,汉民族的数次亡天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了,可以说,柴荣病死,赵匡胤夺位,是中国历史至公元后以来第二次千年中最大的不幸。

有些观点指责中国古代的民族主义,但如果没有伟大的民族主义者,谁来保护我们的文明,谁来保护我们的发展成果,指望敌人发善心吗?这不是痴人说梦吗?可能性为零。其他三个古文明是怎样灭亡的吗?

人,只有自强才能自立,国家要生存发展,只能依靠自己,在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中,永远不要相信道德对一个利益集团的约束,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唯一的办法就是铁血自强,用刺刀而非道德来争取自己所需要的利益,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你哪怕是想跟人家谈判,你想跟人家去用道德,用法理来争,你首先得有粗的胳膊,你得能掰过别人,你没这些东西,什么都白搭,想跟人家谈,人家不跟你谈,你没有实力跟人家谈。

所以从汉民族自己发展的利益来讲,影响千年历史发展的关键时代和人物,不是宋朝和赵匡胤,而是后周和柴荣,柴荣的死,后周的灭亡,对近千年历史是最具影响力的,柴荣如果不死,赵匡胤夺位的可能性是零,后周就不会亡,一个有著汉唐雄风的大一统王朝就后建立,所谓的辽,金,蒙古就会遭受跟他们之前的游牧民族匈奴、突厥等一样的命运。

无法理解命运之神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哪怕在多给柴荣五年时间,他也有足够的能力来改变历史,柴荣在他短短五年半的铁血生涯里面,几乎战胜了所有的敌人,却唯独战胜不了命运,这大概就是天意了,于是,英雄死了,汉民族也错过了又一次复兴的机会。

周世宗柴荣年轻时向精通术数的左谏议大夫王朴发问:「朕当得几年?」。王朴回答:「臣固陋,辄以所学推之,三十年后非所知也。」柴荣听后满心高兴回答道:「若如卿所言,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这是何等的豪迈大气,这是个有担当的伟大男人对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可惜,历史并没有给柴荣三十年的时间,他在位紧紧五年半,太短了,真的太短了,属于英雄的铁血时代结束了。这是一个谁都没想到的结局,也许,这就是天意吧!


为什么后周世宗柴荣被大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呢?这得从他处的时代说起,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期间各个政权相互攻击,阴谋、背叛、残暴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宽厚、仁慈、心怀百姓注定不能在那个时代生存。

阴谋、背叛和残暴之类的我们就不说了,那个时代的君主没有这些特点就生存不下去,柴荣之所以被大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是因为他对待外敌的态度上,是因为他对待契丹的强硬上。

和他相比其他君主都是软蛋、草包。比如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他为了称帝居然认了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并割让了幽云十六州,自己甘愿做个儿皇帝。要知道在他之前的中原皇帝没有一个做出这么损失中原气节的事,即使中国最黑暗的南北朝时期身为中原的气节也没丢,骨气也是一直存在的。

逼急了可是出了冉闵这样的一个大杀星。但是石敬瑭竟然这么做了,没有在国家危亡的时候做了,只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就这么做了。

虽然他的侄子石重贵即位以后想要摆脱契丹,但是在契丹第三次的南下之下也是战败了,最后被迫投降,全家都被俘虏到了契丹。

大家不要以为只有石敬瑭一个人这么做,他后面的开国皇帝刘知远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契丹军进攻东京汴梁时,刘知远既不出兵救援,也不抗击契丹,而是冷眼旁观,契丹灭亡后晋后,他立马派人奉契丹为主,耶律德光称其为儿,并赐木拐,就像中原皇帝赐大臣的几丈,中原人民纷纷反抗契丹时,并劝刘知远也这么做,但刘知远不理,等到契丹无法在中原立足北撤的时候,他立马在太原称帝,并趁机攻入洛阳建立了后汉。

柴荣呢?柴荣在刚即位不久就领军抵抗北汉和契丹的进攻,在高平之战中亲临战场,在己方不利右翼崩溃的情况下逆转战局,击败北汉,随后一路攻到太原。

从955年到958年三次亲征南唐,迫使南唐放弃皇帝称号,几乎把长江以北的所有地区都割让给了北周,使用偏师伐蜀,轻松获得秦、凤、阶、成四州。

959年柴荣再次北上攻辽,军队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几乎攻到幽州,就在柴荣准备进攻幽州的时候,忽然身染重病,只得立马班师回朝,不久病逝。

所以柴荣给众人无限的遐想,如果不是重病,那么很可能就是新的一番局面了。

这还只是五代十国时期,即使五代十国以后,几乎也没有几个汉人皇帝能比的上他。比如篡了他江山的宋朝,那就是一个送朝,除了送岁币、见了辽人就腿软也没什么了,整个辽国史,除了柴荣就没有哪个中原皇帝可以拿出手的。

可以这么认为,从契丹崛起以后,整个中原王朝除了柴荣和朱元璋、朱棣父子俩外,几乎没有哪个皇帝还有中原人的骨气。

欢迎大家评论、点赞,不同的视角,会有不同的想法,欢迎大家纠正????。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路,如有侵权立刻删除。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华文明史上的大分裂时期。所谓五代就是当时中原地区自唐灭以后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是指同一时期五代之外的各个割据势力,比如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等统称为十国(除北汉外其余都在南方地区)。

政权交替频繁,连年战火不断丝毫不亚于五胡乱华。那么多的继任者就没有值得一提的吗?有,柴荣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

郭威(赵匡胤的师傅)第一次「黄袍加身」篡汉立周,对经济军事进行改革。死后无子,养子柴荣继位,继续改革并加强集权。不但在发展农业经济上,更在军事文化上深有体现。前后战败北汉,封锁后蜀,臣服南唐,饮马长江,逐步扫清中原隐患。

更与其他四代帝王不同的是柴荣有「统一天下,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伟大构想。在臣服南唐稳定内患后,柴荣把眼光放到契丹这个外患上。北伐开始,后周军队占领了莫、瀛、易三州及益津、瓦桥、淤口三关之地。正当周世宗柴荣准备向幽州进军时,由于身染重病不得不停下脚步,班师回朝,不久病故。本来有能力成为「秦皇汉武,唐宗(周)祖」式的人物,可惜天不假年,英年早逝。

有时候小刘解读历史,觉得如果再给柴荣十年时间,历史是不是会改写?会不会没有赵宋王朝什么事了?可惜历史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可以从周世宗的为政举措来看:

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即五代时期后周皇帝(954年-959年在位),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祖父柴翁、父柴守礼是当地望族,郭威的养子。广顺元年(951年),治理澶州,其境「为政清肃,盗不犯境」。显德元年(954年),继位为帝。在位期间,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使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开始复苏。南征北战,西败后蜀,夺取秦、凤、成、阶4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14州;北破契丹,连克二州三关。在商议取幽州时病倒,不久去世,年仅39岁,庙号世宗,谥号睿武孝文皇帝,葬庆陵。

他从早年经商到投笔从戎,后登上帝位,前期整顿军纪,后三征南唐,经过一时期后开始北代辽朝。

政治上在位短短的5年间,柴荣清吏治,选人才,修订刑律和历法,做出了许许多多超越前人、启迪后世的非凡之举。

军事中整顿禁军,柴荣凡事率先垂范,甚至事必躬亲。他先后五次亲自领兵出征,每次都亲力亲为,战斗在第一线。有一次,柴荣率军打算从水路进攻南唐,但有段河道无法疏通,将领禀告说河道一旦被掘通,河水必然倒灌,所以无法安全施工。柴荣亲便自前去察看,几天后传下手谕,竟然有详细的施工方法。工匠依法施行,果然安全地疏通了河道,大军得以出征。

经济上在位时,柴荣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利于休养生息。均定田赋,限制佛教,奖励农耕,恢复漕运,兴修水利。

柴荣被史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他15岁从军,24岁拜将,33岁称帝,不仅精明强干,而且节约简朴,赢得了广泛的拥戴。

以上来看柴荣确实是一代明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