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赞干布有哪些功绩?

如果给松赞干布做一个标签化的定位,那他可以简单的看做是成吉思汗和秦始皇的混合体。

从对外扩张版图的角度上讲,松赞干布更像成吉思汗。

铁木真登上历史舞台时,父亲被毒死,部众被夺去,起于微末的铁木真辛苦经营,不断壮大势力,终于一统蒙古草原。

当他被公推为成吉思汗后,给蒙古帝国制定了向西征伐的大战略,并亲自统帅了第一次西征,之后的拔都西征(长子西征)、 旭烈兀西征,不过是后世子孙在沿袭他的大战略。

松赞干布13岁时,父亲也被旧臣毒死,国内叛乱烽烟四起。少年建柞的松赞干布,内安大臣,外平诸叛,将吐蕃从四分五裂的悬崖边拉了回来。

当松赞干布稳定了朝政后,他为吐蕃王朝制定了向北拓展的方略,并以先取吐谷浑,稳固青海为后勤基地,截断河西走廊,进而争霸拢右和西域,为战略步骤。

这一战略制定后,直到吐蕃王朝灭亡,一直都被忠实执行著。成功的将吐蕃打造成东挡大唐、西拒大食,鼎足而立的大帝国。

与成吉思汗沿袭蒙古族裂土分封旧制不同,在国家制度建设方面,又和秦始皇一样,为吐蕃帝国制定了一整套,适应全新局面的政策。

每当我们提及秦始皇的政绩时,都会说到「废分封、立郡县;书同文、车同轨」。与此类似,松赞干布也为吐蕃王朝制定了,一整套国家管理体制和法律制度。

他在吐蕃朝中设立「三论九大臣」的官僚体系,并将各级官吏以「告身」的形式划分了等级,史称「告身制」。

藏文史料《弟吴佛教源流》记载:「告身分为六大告身和六小告身。玉、金、颇罗弥三种六级为六大告身。银、黄铜、青铜、红铜、铁、木六种六级为六小告身。」

类似记载《新唐书·吐蕃传》也有:「其官之章饰,最上瑟瑟,金次之,金涂银又次之,银次之,最下至铜止,差大下,缀臂前以辨贵贱」。

《敦煌吐蕃历史文献》则记载了,各级告身赔偿的命价,玉告身的命价六千两,金告身的命价五千两,颇罗弥告身四千两,银告身三千两,黄铜告身二千两,红铜告身一千两。

这足以看出,告身制区分官吏的官品等级,及官员和平民的区别,并实际上规定了,社会各阶层享受的待遇和法律许可权。

除了以「告身制」区分官吏的尊卑等级,松赞干布还将国家领土划分为四个「茹」(象雄地区单立一「茹」)。

每个茹设立了相应的「茹本」,茹下面设置「东岱」(千户),由千户长管理。茹本、千户长既是军官,又是地方行政官员,总管地方军政事务。

按地域划分的「茹」,保证了千户内部的兵士大都是同一部落的人员组成。相互之间能够团结,互相照应,并为自己部落的声誉不惜牺牲,有利于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据《五部遗教·大臣遗教》、《贤者喜宴》记载,每个「茹」的军马由同一种颜色的马匹组成,旗帜亦各有区别,只要一看到马匹和旗帜,就可以判断出是哪个「如」的军队,十分有利于行军作战和调遣指挥。

吐蕃「千户制」和「告身制」的推行,成功肢解了部落贵族的权势,让他们统统纳入了国家的官吏体系,这也意味著吐蕃赞普的王权从部落盟主制,转向了王权集中制。

拜松赞干布时期,藏文成熟所赐(这也算是松赞干布的功绩),法律条文也被制定了出来。

目前关于吐蕃法律最明显的年代记载,来源于《敦煌吐蕃文献——大事记年》,「公元655年,(松赞干布去世后五年)大相东赞(就是禄东赞,去长安求亲的就是他)于「高尔地」写定了法律条文。」

但从松赞干布生前,便已将吐蕃打造成为一个帝国的事实来看,不可能没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因为,告身制度是需要配合法律条文施行的,或者说告身制命价赔偿体系本身就是一种法律。

除此之外,藏文史料记载松赞干布还制定了《纯正世俗十六条法》和《十善法》,虽然史料记载多有不同,但松赞时期吐蕃对国家法律重新进行了梳理是大家公认的。

那为什么重塑官吏体系、领土行政划分、制定法律,以及创立藏文、设立定期盟誓大会、引入佛教信仰等重要事件,都会在松赞干布时期发生呢?

这是因为,松赞所处的时代,恰好是吐蕃的转型期。这是一个吐蕃从王国走向王朝的时期、是一个从农耕走向农牧结合的时期、是一个从封闭内敛走向开放包容的时期,正是整个国家形态的变化促成了,松赞干布的伟大。

松赞之前的历代吐蕃赞普,都在山南的河谷地带辛苦经营,吐蕃也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王国。自从松赞干布牢牢控制了藏北地区后,吐蕃第一次拥有了辽阔的牧场、广袤的盐田,这让吐蕃国家的经济、军事势力都上升了一个台阶。

但之前农耕时期缓慢的国家政体,已经不再适应新的形势。因此,松赞干布才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从这一点上说,他和秦始皇的功绩是一样的,他们都一举奠定了之后国家的运行轨迹。

至于被各种藏史大力宣扬的迎娶两位公主,供奉释尊等身像、修建大小昭寺等等,不过都是松赞干布执政之中顺势而为的决策。

因为,从吐蕃的国家态势来说,虽然和大唐存在争霸关系,但能够获取农耕、水利、医疗、天文历算等先进科技的途径只有大唐。

从阿里出土的汉代织锦和茶叶残块可以看出,早在松赞干布之前,勾连汉藏的茶马古道便已存在。汉藏两地的交流古已有之,既不是由松赞干布开启的,也不会因松赞而绝。

所以,即便松赞、文成不联姻,其他赞普也会和大唐联姻,这是历史的必然。即便这次联姻,确实大大加强了汉藏两族的交融和,也让松赞、文成两位成了汉藏人民心中的神祗。

松赞干布最重要的功绩是吐蕃王朝指明了方向,说真的,振兴王朝的政策其实就那么几条,但在最合适的时候打出最合适的牌,是区别政治家英明还是愚蠢的重要标志。

比起那些一手好牌打的稀碎的君主来说,松赞干布把每张牌都打的恰如其分,这才是他能够成为吐蕃,乃至西藏历史上,最伟大君主的原因。

文中图片全部来源于网路!

独立思维、个人视角,我是头条号「藏地读行」,期待您关注!

各位爷,您要是看著觉得还中,要不尝试点个「赞」?!

我用人格担保,点了绝对不会怀孕!哈哈哈!


松赞干布统一了吐蕃,创制了现代藏文,并和秦始皇一样统一度量衡。

松赞干布的父亲囊日松赞是悉补野王统的第三十一代,已经徏居雅鲁藏布江北岸,并逐渐统一蕃域。但是囊日松赞统一的达波、工布、娘布等地区还没有完全被纳入悉补野王朝的统治,而偏远的象雄、牦牛苏毗等邦域也没有完全归服。在悉补野王朝内部,也有反叛的势力。最后囊日松赞被毒死。

这时十三岁的松赞干布被扶上了王位。松赞干布对吐蕃中部地区的地形地貌进行了详细考察选择了拉萨河下游,达孜至曲水沿河一带的中心卧塘湖边,在中心的红山修建了布达拉宫。然后将这里建成了统治全蕃的核心。《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说松赞干布「赏赐善者,惩治恶者,以法律抑制诸高者,以方便保护低贱者。」

松赞干布统一了吐蕃,建立起吐蕃社会的管理体制和法律条文,合称为「吐蕃基础三十六制」。这其中包括:六大法典,六大政治制度,六级褒奖,六种标志,六种诰身,六种勇饰。

六大法典中包括度量衡标准法。松赞干布时期吐蕃已经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出于政治、经济需要,统一度量衡成为一件很重要的事。松赞干布时期度量衡的法定单位有:升、两、普、掬、钱、分、厘、豆。这些单位分门别类衡量粮食、酥油、金、银等。度量衡的统一对于当时农牧产品交换以及商业经济发展的顺利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松赞干布时期还创制了现代藏文。赞普松赞干布派遣十六名相臣之子去印度学习。这其中有人畏惧艰难险阻半途而返,有人在印度中暑身亡,有人因为不懂梵语而返回吐蕃,都没有能够真正地学习印度文字。于是松赞干布又派遣吞弥桑布扎去印度留学,并携带了一升沙金和给印度贝金协布纳拉钦王的礼物。

吞弥桑布扎在印度专心修习七年,成为一名非常有影响力的学者,然后带著经典和礼品返回了吐蕃。吞弥桑布扎以梵语楞札字和迦湿弥罗字为元辅音的蓝本,在赞普松赞干布曾经隐居的玛茹宫创造了藏文字形。

藏文是一种拼音文字,有元辅音三十四个,从创立至今使用一千三百年。


藏族的秦始皇。

在松赞干布之前,雪域是零散的「十二小邦」,各部落各居一隅,纷争不休。

松赞干布所属的部落,叫「雅砻部落」。

雅砻部落的势力范围,在当时,就只是现在西藏山南地区的一部分。

势力大吗?真不大。

看下面这张地图,只有右下角的山南是昔日雅砻部落的。

广袤的阿里,是象雄(羊同)的。

富庶的拉萨,是苏毗的。

苏毗、象雄(羊同),都能震慑住这个小小的雅砻。

尤其是苏毗,连第30代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祖父达日年赛的王妹,都要担任苏毗女王的侍婢。

但在松赞干布的父亲、吐蕃第31代赞普囊日论赞时期,这股力量终于不甘于屈居于山南一隅,开始对外发展。

年轻的囊日论赞一继位,便与苏毗众旧臣起誓结盟,里应外合,一举占领苏毗王国,苏毗自此归属于吐蕃。

图为全盛时期的吐蕃疆域

这么说,松赞干布是「含著金汤匙出生」的王二代咯?

并不是。

等在他前面的剧本,是《王子复仇记》。

——因为朝廷中的权谋纷争,囊日论赞被谋杀了。

王国,瞬间四分五裂。

还好,他唯一的儿子,叫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被迫亲政时,才十三岁。

这个年龄,在现代才读初一初二,但十岁就以聪颖和武术出名的松赞干布,迅速显示出卓绝的政治才能:

对于内外均烽烟四起的乱象,他「先对进毒为首者断然尽行斩灭,令其绝嗣」。内部的反叛者被处死了,原本离乱的庶民们也纷纷安定下来。

而对待外部的敌人,他则以不同手段分别对待:

对苏毗叛部,他让原苏毗旧臣琳?尚囊,凭借以往的威信,以「唇枪舌剑」不费一兵一卒地收复;

而对于象雄,松赞干布率兵长驱直下,杀死象雄王李迷夏,将全部象雄收为属地。

苏毗和象雄的收复,使得雅砻部落的地盘和势力都急遽扩大。尤其是苏毗,据《册府元龟》记载,雅砻的「军粮马匹,半出其中」。

图为松赞干布出生地「强巴敏久林宫」中的模拟蜡像:

初战告捷的松赞干布,又一鼓作气拿下了党项和白兰羌,势力范围扩张到今青海玉树一带。到吐谷浑被击破之后,松赞干布的势力范围已扩大到今西藏全部、青海大部、四川和甘肃的一部分。按《布顿佛教史》的说法,是「将一切边地小邦,尽行统治」。

西藏,被有史以来第一次统一了!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我会说松赞干布是古代雪域的秦始皇。

他迁都逻些(拉萨),修建红山堡寨,制定法律、税制,提拔了一批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贤臣,如《新唐书》中记载的禄东赞,以及吞米桑布扎、止斯如贡托等;

他还建立了严格的军事编制,麾下拥兵三四十万,兵力强盛到史无前例。

而他法度贤明、政绩崇伟,民众对其感恩戴德,上尊号「松赞干布」,意为心胸深邃。

最重要的是,他奠定了如今藏文化的核心与精髓——藏传佛教的开端。

还有很多,篇幅所限,先不讲了。


吐蕃是现代藏族的祖先,松赞干布是吐蕃第三十二世赞普。历史上他可以说是带领著吐蕃走向强盛的赞普。首先他平定了叛乱,开创了统一的吐蕃王朝。其次,在唐文化的影响下,看到了中原王朝的先进之处,并没有故步自封,松赞干布对吐蕃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促使吐蕃社会从比较落后的部落制度开始了向封建制的过渡,是一位颇有作为的领袖人物。

贞观八年(634),松赞干布派使者向大唐朝贡求亲。不过那个时候,唐朝对吐蕃并不是很熟悉,两厢交往不多,所以唐朝并没有应允。于是求亲的使者回到吐蕃向他报告说:「刚到大唐的时候,大唐对我礼遇有加,还同意许配公主与我方联姻。但是当吐谷浑王入朝后,就离间了我们与大唐的关系,于是大唐对我也不那么优待了,我们的求亲也不被应允了。」松赞干布大怒,但是也明了,问题出在吐谷浑身上,于是在贞观十一年(637)派兵攻破吐谷浑,掠夺他们的财物与牲畜,将他们赶至青海以北。之后,他还攻破了与吐谷浑世代友好通婚的党项和白兰羌,甚至率领二十万大军乘胜进攻大唐的松州,击败松州都督杨威,并扬言:「公主不至,我且深入」,公开胁迫唐朝与其和亲。最后,吐蕃的进攻是以被唐军击退而告终。

撤兵后,松赞干布派使者到大唐请罪,不过并没有改变主意,仍然坚决求亲。而这次事件也引起了大唐的重视,唐太宗也意识到松赞干布并非等闲之辈,不可等闲视之,有必要予以安抚,便同意与吐蕃和亲。贞观十四年(640)冬,松赞干布派大相禄东赞向大唐呈献聘礼,正式求亲。禄东赞为正使,智塞恭顿是副使,求亲使者团多达百人。禄东赞身居要职,聪明刚毅,在吐蕃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要人物,由他充任使者,充分显示出吐蕃对与唐和亲这件事情的重视。


  松赞干布的主要功绩

  与唐王朝和尼泊尔联姻,迎娶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并建成大,推广灌溉 ,与南部泥婆罗(今尼泊尔)通好。十三年(639),吐蕃王朝的缔造者。

  松赞干布的父亲囊日论赞,是一位很有作为的赞普。松赞干布为巩固统一、最广为人知的藏王。他在西藏高原实现了统一,正式建立吐蕃王朝,建立了吐蕃奴隶制政权。之后,学习诗书,请中原文士掌管其表疏;开山修路以促进贸易,以处理赞普王室与世家贵族、诸小邦及社会各阶层的关系,松赞干布开始致力于政权建设,促进了吐蕃政治、纸墨工匠,促进了汉藏文化的交流、税制,任用贤明的大臣,采取许多措施鼓励百姓学习和运用先进生产技术,发展农牧业生产,使吐蕃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迅速呈现中兴之势。

  为改变吐蕃人没有自己的文字、靠刻木结绳记事的落后面貌;鼓励众民开垦荒地;保护水利资源。即位后、西海郡王。松赞干布又遣贵族子弟至长安入国学,与泥婆罗尺尊公主联姻后。

  松赞干布是西藏历史上最重要、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将藏族人民引入了团结、羊同等部,统一青藏高原,后又进封为賨王,定都逻些(今拉萨),他不仅被视为观音的化身。唐蕃联姻,文成公主的入藏,将佛教和内地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带到了高原,进一步促进了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松赞干布之于藏族犹如秦始皇嬴政之于汉族;成吉思汗铁木真之于蒙古族;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之于满族。甚至可以说正是松赞干布一手缔造了统一的藏民族。

事实上汉、藏两族同根同源,都发源于今天黄河上游的青海河湟谷地一带,后来汉、藏两族的共同祖先中有一支迁徙到今天陕西、甘肃一带的黄土高原——这就是轩辕黄帝部族,此后汉、藏两族开始了不同的历史演化进程。 在夏、商、周三个上古王朝时代称青藏高原上的民族为孟族。春秋战国时代一些羌族部落——如发羌、迷唐等部逐渐迁移到今西藏地区并逐渐和当地土著融合繁衍发展,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各个部落。严格意义上这一时期还没有统一的藏民族这一概念,有的只是青藏高原上的彼此林立的各部落,这犹如秦始皇嬴政之前的华夏诸侯各国鼎立,又犹如成吉思汗统一草原之前的诸部落并列。

公元6世纪时在今天西藏山南地区的泽当、穷结一带的雅隆河流域崛起了悉勃野部,与此同时其邻近地区还有被称作「十二小邦」的地方势力:它们分布在现今西藏的藏北、工布(今林芝地区一带)、塔布(今山南地区东部)及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拉萨河、年楚河流域等地。囊日论赞成为悉勃野部的首领后兼并邻近诸部,北迁拉萨河流域,此时悉勃野部已成为青藏高原各部的翘楚。不过此时囊日论赞的政权还很脆弱:他对新征服或新归附地区的贵族,加以封赐和笼络,他敢于起用出身「卑微」的新贵族,或授予军权,麾师平叛;或委以重任,官居卿相, 因而招致了旧贵族的极大不满。随后囊日论赞自己的庶民心怀怨望,王妃所属的庶民则是公开发动叛乱:外戚如香雄、苏毗、塔布、工布、娘布等部也都相继叛离,囊日论赞内外交困,最后被人毒死。

囊日论赞死后其子松赞干布继位。这时松赞干布面临的是怎样的局势呢?此时他治下的悉勃野部就仅仅只是现在西藏山南地区的一部分;广袤的阿里属于象雄部(羊同);富庶的拉萨则是苏毗部的。而这些部落通过和悉勃野部的联姻在悉勃野部内部形成了庞大的外戚势力,一时间悉勃野部内部各路外戚势力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关系。松赞干布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以快刀斩乱麻:在诛灭毒杀父王的凶手后趁势彻底清洗了悉勃野部内部的反叛势力。在平定内部的叛乱后松赞干布面对的最大对手就是苏毗——松赞干布派具有政治和军事才能的宰相尚囊出征苏毗。尚囊在打败苏毗的抵抗后采取招抚的办法宣传松赞干布接纳归附者的政策,对苏毗庶民与吐蕃本部民户一样对待,使之安居乐业;允许苏毗贵族保留自己领地,按规定缴纳贡赋,所以很快就招降了苏毗各部,从此吐蕃的国土扩展到青海南部。

在吐蕃西南、和田之南有羊同(又称象雄),朗日论赞时曾与吐蕃联姻。平叛以后松赞干布亲自征讨羊同,羊同因而再次臣服吐蕃。松赞干布将妹妹赛玛噶嫁给羊同王为妃,对他进行笼络。然而羊同王并不甘心役属于吐蕃,对徵调财物深为怨恨,屡次进行反吐蕃活动并发生军事冲突。羊同王对赛玛噶疏远,宠爱原有王妃,赛玛噶也决意消灭羊同王。贞观十八年(644年)松赞干布发兵攻入羊同,杀了羊同王,羊同部众都归附吐蕃,收为编民。这样松赞干布完成了西藏高原的统一。以后羊同人和吐蕃境内人民经济文化关系更加密切,逐渐融合形成统一的藏族,使我国西部边疆得到开发。

在建立统一的吐蕃王朝后松赞干布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军事制度。松赞干布为适应经济和政治的需要开始采用历法,规定统一的度量衡,依据于田、天竺等文字创造了吐蕃文(以后发展成今天的藏文),又制定了严酷的法律。随著吐蕃的国力日益增长,松赞干布开始向青藏高原北部的河湟谷地扩张,这里由鲜卑慕容部后裔建立的吐谷浑汗国统治。隋炀帝时期一度征服吐谷浑,从而将青海地区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然而在经历隋末动乱后吐谷浑重新建国。当松赞干布向吐谷浑扩张时唐太宗李世民也在这一带拓展大唐的势力范围,两国一度爆发过冲突,但都没发生什么重大损失,始终处于相持状态。

松赞干布见难以从大唐捞著好处,转而向大唐求婚,希望借机吸收大唐先进文明以改革吐蕃。贞观十五年(641年)唐朝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一行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宁,翻日月山,长途跋涉到达拉萨。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内)迎接文成公主并谒见护送文成公主入藏的江夏王李道宗,行子婿之礼。之后松赞干布与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并在逻些城内为公主修建了布达拉宫。

文成公主入藏后唐蕃之间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文成公主的博学多能,对吐蕃国的开化影响很大,不但巩固了唐朝的西陲边防,更把汉民族的文化传播到西藏,西藏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也借由大唐文化的营养得以长足发展。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逝世,文成公主继续在吐蕃生活达30年,致力于加强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百姓爱戴。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以及推进藏族文化的功绩至今仍以戏剧、壁画、民歌、传说等形式在汉藏民族间广泛传播。文成公主在藏传佛教中被认为是绿度母的化身。

事实上文成公主入藏连同在此前后的玄奘西行、王玄策出使天竺等几件事还催生了一条从中原经西藏直达印度、缅甸的国际通道的诞生——这条通道的名字叫做茶马古道。唐代以前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是西北陆上丝绸之路,其次是从蜀地通往缅甸、印度的南方丝绸之路,法显、玄奘等西行求法的高僧无一不是沿著西北陆上丝绸之路从今天的新疆地区翻越帕米尔高原,再由中亚进入印度。谁也没设想经由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翻越喜马拉雅山前往印度,直到玄奘法师西行后才在他的《大唐西域记》中第一次提出通过穿越青藏高原前往印度的构想,然而此时也仅仅只是停留在构想层面而已。文成公主入藏后才开辟了从长安到拉萨的路线。松赞干布在迎娶文成公主的同时还迎娶了吐蕃南部的泥婆罗(今尼泊尔)的尺尊公主,由此开辟了从拉萨到尼泊尔的道路。王玄策向吐蕃和泥婆罗借兵复仇强化了三方的友谊,此后从拉萨到尼泊尔的道路进一步延伸到印度境内。

后来这条道路成为中原王朝同西南少数民族乃至缅甸、印度等地进行茶马贸易的重要通道,因此被冠以茶马古道的名称。严格意义上这只是茶马古道中的陕康藏茶马古道,除此之外还存在著陕甘茶马古道、滇藏茶马古道和川藏茶马古道。陕甘茶马古道其实是西北陆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是中国内地茶叶西行并换回马匹的主道。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于公元六世纪后期,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西双版纳易武、普洱市,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市、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有的还从西藏转口印度、尼泊尔,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川藏茶马古道是陕康藏茶马古道的支线:东起雅州边茶产地雅安,经打箭炉(今康定),西至西藏拉萨,最后通到不丹、尼泊尔和印度,全长近四千余公里,是古代西藏和内地联系必不可少的桥梁和纽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