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著医学的不断进步,各类疾病都得到有效救治,治愈率都在不断提升,但是慢阻肺的死亡率近年来却不降反升,预计在2020年,慢阻肺将成为全人类第三大死亡原因。

记得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辰曾说过:「这在其他疾病中是罕见的,因为经过有效预防,不少疾病的死亡率和病死率都在下降。」

是否患了慢阻肺就被判了死刑?其实,世界卫生组织在2002年,就设立了慢阻肺日。就是致力于向慢阻肺患者传递出一个积极的信息,有效的治疗可以让慢阻肺患者感觉更好,生活质量更高。慢阻肺其实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并有科学数据证明,每天保持15小时以上的长期氧疗的患者能显著提高存活率。

目前在中国慢阻肺有著如此高的死亡率,主要是因为患者对于疾病认识程度不够,觉得自己随著年龄增长出现咳嗽、咳痰很正常,未能及时就医,错过早期最佳治疗时间,往往到疾病发展到中晚期才开始重视。最常见的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误区。

误区一:慢阻肺早期危害不大,不用吸氧

很多人认为,慢阻肺的早期无非是「咳嗽」,对身体没有什么大影响,因此根本不用管。等到真正严重时,再用药、再吸氧也不迟。慢阻肺属于慢性疾病,早期症状的确不太明显,很多患者咳嗽、咳痰多年,我们看上去对生活和工作的确影响不大。

但是,慢阻肺导致的肺功能减退是不可逆的。所以,早期药物治疗的同时,坚持长期家庭氧疗的话,不仅能阻止病情进展,而且效果好。

误区二:发病时需要吸氧,没发病时不需要吸氧

有很多慢阻肺患者对长期家庭氧疗不了解,平时出现气喘后才吸氧,稍有好转就不吸了。这种吸氧方式会导致慢阻肺经常急性发作,最终只能选择入院治疗。而慢阻肺每急性发作一次就会使肺功能减退一点,肺功能的的减退又是不可逆的,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疾病不断加重。

实际上,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发病时固然要吸氧,但是没发病时同样需要吸氧。慢阻肺患者需要每天坚持吸氧至少15小时以上。

误区三:长期吸氧会上瘾

我们在对未能坚持氧疗的慢阻肺人群进行采访时,发现有不少这样的患者。他们认为长期吸氧会上瘾,会产生依赖。所以,为了避免这个情况发生,就自行减少了吸氧时间、吸氧次数。

其实,氧气是人每时每刻所必需的,吸氧只是增加机体不断摄入的氧气,提高血氧浓度,根本没有任何药物进入人体内,只是补充身体缺少的氧气,改善组织供氧状况。所以,吸氧不会产生依赖性,也不会上瘾。

误区四:吸氧多了会氧中毒

氧中毒也是慢阻肺患者担心的问题之一。但是慢阻肺患者在家长期家庭氧疗会出现氧中毒的情况吗?

达到氧气中毒的状态,是因为使用密闭式呼吸面罩吸氧,直接将高浓度氧导入到肺部,使人体肺内的有效氧气浓度达到70%以上,而且超过一定时间以后,或在高压下吸氧超过一定时间,才会引起氧中毒。

而慢阻肺患者长期家庭氧疗,都是采用鼻氧管吸氧,机器制造的高浓度氧气只会有部分会进入肺部,肺部能够达到的有效浓度远远达不到中毒界限。

我们来进行一个测算,一般制氧机制氧的氧流量为2~3升/分钟,则当患者每分钟吸3升氧气时,我们假设机器制造的氧气为纯氧,那么,肺内的有效氧浓度为21%+4%×3=33%,这离我们所说的氧中毒的浓度70%还差很多。

所以,通过制氧机采用鼻氧管进行长期氧疗,根本不会发生氧中毒的情况。

民间有句俗语「久病成医」,像慢阻肺这样的慢性疾病,很多患者的病龄已有几年甚至十几年,对于疾病的治疗也都了如指掌,在治疗过程中尽量避免以上四大误区,建立良好的依从性,可以帮助您感觉更好,生活质量更高。

可关注「英维康康复器械」知乎号,我们将长期发布关于慢阻肺患者(COPD)疾病知识,以及制氧机、轮椅等康复用具的选择和使用注意事项。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