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怕穷,老了怕死,得病了怕没钱治病更怕死,死了还年轻又不甘心。我们这一代人太难了!


啥也不怕,怕不得好死


那个都怕,就怕生前没有钱,死了没钱入葬


生,

最开心的事是一觉永不醒来,

挫骨扬灰,

魂飞魄散。


生老病死谁都会经历,怕与不怕有用吗?善待自己,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拥有健康的体魄,安逸的晚年应该不是问题。


不怕生,其他都怕,老了就快死了,各种不适,麻烦,所以怕老,不到40就想80,80就挂了。病,难受,还很麻烦,各种不适。死,觉得80命太短,活的得不够,大概有所希望没完成吧,先120看看情况再说吧。


  生老病死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后必须要面临的四个铁定的规律,它不会因为我们的意志而改变,是人生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也是必然的自然规律。

人的出生和死亡就像是野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就如孔子所说,未知生,焉知死

  病

  电影《我不是药神》里有句扎心的台词,「我生病吃药这些年,房子被吃没了,家人被吃垮了。谁家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

  在村里有老人常年卧病在床,一半的身体已经瘫痪了,不知道能不能治好,因为5个子女没人考虑这件事情,健康的时候,大家还能照顾一二。

  现在生活不能自理了,吃喝拉撒都得人照顾。几个子女都躲得远远的,略有人性的子女也不敢多照顾,因为一旦有人照顾,其他的人就完全不管不顾。谁都不愿意把老人往自己家里送。所以只能放到医院里去。最后合计著一家照看两天。

  老人身体没什么大碍,就是脑子有点模糊,不认识人,吃喝都跟往常一样,能吃能喝,吃相还很贪婪。就是吃喝拉撒把子女折磨的够够的,心里巴不得老人早点死……

  我曾和妈妈聊过这个问题,她说她可以不怕衰老、疾病和死亡,但怕麻烦别人,怕因为不能自理生活而让孩子受累。

也许对于病人来说,被人照顾是一件没有尊严的事,但对于有孝心的家属来说,只要他还在一天,只要还能得到他的一个眼神,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就似冯唐说,医学从来就应该是:To cure, sometimes. To alleviate, more often.To comfort, always「偶尔治愈,常常缓解,总能安慰」。

  当然,医疗技术在不断进步:不能进食,可以用鼻饲;不能自主呼吸,可以戴呼吸机;心跳停止,还可以心肺复苏……

  可除了单纯地延长生命,「活著」的条件,还要有喜怒哀乐的情绪,会爱会笑会哭、有思想有感情。

有一个地方最能让人感受人生的悲欢——医院。

在医院,你可以听到婴儿稚嫩而生机勃勃的哭喊,也可以听到病人痛楚的呻吟,还有吐出最后一口气后旁边的哭号。

  假如您熬过病期,就会发现生病是身体和心灵上的双重折磨。往小了说,生病会影响食欲、影响心情,打不起精神;往大了说,生病会毁掉一个人的意志力,甚至求生欲望。

  可「病」却能够有效预防,望您平时多锻炼,生活规律,保持心情舒畅,就能够有效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

  老

  「桌上有一只鸡,鸡腿已经不属于我!」

  老春节在家,教奶奶用微信,简单的视频和语音功能,第一天我教会她,第二天老人就又记不得怎么操作了。

  年轻时精明能干、心灵手巧的奶奶,如今也没了当年的风采。「脚是老年人真正的危险」。

  妈妈每次去外公家,都会给他洗脚。一位衣冠楚楚的老人,可以自己吃饭散步、看书思考,却无法弯腰够到他的双脚。

「老」就像日落一样无可避免。

  生命老化的故事就是身体器官走向衰竭的故事。牙齿开始脱落,血管变硬,骨头却变松,大脑变小,慢慢失去肌肉,同时开始容易摔倒,这一切都是正常现象

  特别是人老了,各种疾病大病小病都会找上门来,轻者头疼脑热感冒发烧,重一知点脑血管堵塞半身不遂瘫痪,各类疾病比比皆是,而我们中国人的求生意识很强烈,但凡能治,哪怕治好像植物人一样,哪怕不能进食下胃管,等等……

  只道要能留一口气就必须治,有时候看著躺在病床上的老人真的是生不如死,有些老人清高了一辈子,到老被病痛折磨的却保留不了一丁点尊严。

  衰老不仅意味著尊严的丧失,也使人失去了保护自己的能力,也失去了独立、自主的生活。

  养老院是老年人的一个选择,但它只是一个机构,而不是一个家。

  机构的目标是保障人的安全,它规定你什么时候就寝、起床、穿衣、吃饭、娱乐。你不能拥有自己的宠物,更不能独自外出散步,因为那不安全。

  人总是这样:对于自己而言,我们要的是自主权;而对于爱的人而言,我们要的是安全。可是,虽然人老了,但对生活的要求不能仅仅是安全,老人依然愿意追求生命的尊严和价值。

 其实,我们唯一可以用来对抗衰老的就是用精神的蓬勃去延续我们的存在。

  死

《圣经·传道书》中说:「生有时,死有时」

  这里套用一段歌词:

  有人曾站在金字塔高点

最廉价数不清妒忌与艳羡

走过了这段万人簇拥路

逃不过墓碑下那孤独的长眠

这个世界真是公平得很呐!

  对死亡的恐惧实质是对未知和离别的恐惧,其实我们害怕的不是死亡本身,害怕的是意识的消失。

  温馨提醒: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总之,生、老、病、死,都只是一种人生状态,衰老是每个人都将面对的事实,面临的困境,但年龄并不取决于你的年岁,而在于你的心态,只要心态年轻,一切便无所畏惧。

 还是晏殊的那句小诗说得好: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现实一点:

  没钱,生不起,奶粉太贵,喝不起。

没钱,老不起,保母太贵,请不起。

没钱,病不起,药费太贵,看不起。

没钱,死不起,墓地太贵,葬不起。

  最后,送你三个字:平常心!


病。

生的话,我丁克。

老和死的话,生物发展规律,坦然接受。

唯独生病,万一癌症了,更怕。



随著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现在的答案是:都怕,因为对生命有敬畏心,生命的秘密法则非人力可控;也都不怕,因为怕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会带来更坏的结果。

最早,因为从小身体不好,我一直害怕生病,但凡小病小痛内心就戏很多,这个状态从几岁持续到成年。没想到身边发生了外公中风,而且不止一次而是三次。前两次每次都会被医生告知老人家以后可能就偏瘫在床不能动了,外公却不认命不服输。每一次都努力复健,第二次中风前甚至已经能恢复到打太极拳耍太极剑的程度了。这样的他,让我意识到,病痛面前,心态最重要!

面对死亡,以前的我从来没有真正面对过,家人的离世我也从来没有缘分陪伴弥留时刻,所以我一直对死亡无比恐惧,有丧事的地方会绕远道。直到我母亲突然离世,等我从外地赶回老家早已阴阳两隔。开追悼会的前一天,亲戚问我,要不要送母亲最后一程,怕我害怕,但又想劝我去,毕竟我是母亲唯一的孩子。当时的我也是无比忐忑,最后害怕抵不过心里想亲自送别的渴望。焚化炉前磕过头,再等来的就是还有余温的白骨。出乎意料,那一刻的我特别平静,默默地在心里和母亲告别,装坛,放进我送她的小饰物。那一刻我明白了「死别」的意义。

现在的我,还没经历「生」,却常常会考虑「老」,因为单身必然会面对,「生」的遗憾「老」的无奈。可是人生不就是这样吗,有确定有未知,最后的走向都不过是那一抔土,不同的未知的是过程的精彩。

活得精彩,活得自在,无惧生老病死。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