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让我们对山涛产生兴趣,也产生了怀疑,嵇康与山涛的关系如此脆弱吗?山涛真的是一个为了仕途不顾朋友的人吗?嵇康误会了山涛吗?

事实上,稽康与山涛是真正的朋友,他们从来没有真正的绝交!这也是稽康临终前将儿子托付给山涛的原因。

一、嵇康与山涛确实在志趣上有不同选择

魏末政治斗争日趋尖锐, 这时候的稽康和山涛确实有不同的人生追求。

嵇康作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曾经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但这只是他早年的生活,后来他厌倦了官场生涯,辞官归隐,而且屡次拒绝为官。从那时开始,他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追求自由随心的山野生活。

山涛则抓住时机,利用自己和司马氏之间的一点姻亲关系,投靠了司马集团,一步踏上了仕途。两个好朋友从此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景元二年(261年),山涛任吏部选曹郎,这是主管官吏选拔任用的官,打算举荐稽康任他原来的职务。按理,山涛与稽康互为知己,他应当知道稽康志向不是当官,但他可能也想以积极入世的态度来要求稽康,又或者还有别的原因,可以肯定的是,他对好朋友没有恶意。

总之,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对好朋友在人生选择上截然不同,但不能以此认定,他们的心也形同陌路了。

二、稽康为什么要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

稽康知道山涛举荐自己当官的事,立马写下了赫赫有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他在文中历数了自己的种种缺点,痛骂山涛不顾朋友之谊,不顾自己的志向所在,做了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

网路图片

表面上看来,稽康对山涛失望已及,认为他强制直木为轮,扭曲天性,他对他是恨意深重,发誓非要绝交不可,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文史专家罗宗强认为:「中散绝交巨源,非恶山公,于当世人事诚不耐也。」也就是说,稽康写下这封信,其实并不是真的恨山涛,反而是为了保护山涛。以稽康后来遭遇来看,稽康不愿意出仕,虽是出于个人的意愿,实际上早已得罪了当朝权贵,而山涛恰恰身处其中,与他绝交,其实是稽康对他的一份真情。

三、同是绝交书,为什么一长一短

稽康还写过另一封绝交书,对象是吕巽。吕巽与吕安两兄弟都是稽康的朋友,吕巽看上了弟弟吕安的妻子,就施毒计,给吕安安了个「不孝」的罪名告上了朝廷。稽康得知后非常生气,宣布与吕巽绝交,并写了一封绝交信。

这封绝交信写得很短,除了痛斥吕巽以外,再无话可说,这人一个侧面证明了,这样一场毫无挽回余地的决裂。

相反,读过《与山巨源绝交书》的人都知道,这封信很长,既然绝交,为什么还要说那么多话,为什么不冷冰冰地三言两语,或直接不发一言,了断一切呢?也许,愤怒的表象之下,藏著的是字字深情的诉说,听得懂的人当然知道,那明著是骂,暗地,是一片赤诚。

四、山涛了解朋友的心意吗

答案是肯定的。

第一,在绝交书后,山涛没有作任何回应,正是因为理解了朋友的苦心,他才不发一言。

第二,山涛在稽康故后,曾推荐他的儿子稽绍为秘书丞,稽绍因为父亲的关系,有些犹豫,山涛劝他:「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人乎?」可见,他没有辜负稽康的托付,确实在为稽绍谋划。

其实,稽康将儿子托付给山涛,从反面也证明了,他们的情谊从未真正断绝,而事实也证明了,他托付的决定是正确的。


我是五色土聊历史,我来回答:

嵇康这么做,是因为嵇康和山涛虽然志向不同,但是却兴趣相同。

首先,嵇康了解山涛的人品,而且认可山涛的人品。另外,吉康认为,山涛是可信的,是可以依靠和托付的人。

嵇康是外方内方,山涛是外圆内方;这是天性使然。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竹林七贤的人品和胸襟的广阔,这是古代贤者和君子风度。

王安石和苏东坡也是这样的一对,兴趣相同,但志向不同的朋友。一个是改革派,一个是保守派。当王安石下野归家的时候,苏东坡还去看望老去的王安石。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君子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

我是五色土聊历史,欢迎大家关注!!!


嵇康和山涛,一个隐居,一个求仕,这只是事业选择上的不同。嵇康提出的绝交,更多的是向为官之路的否认,表示自己不想做官,甚至不想跟做官的人做朋友,很有魏晋风度,狂放不羁,意气用事。嵇康执意绝交,也是为了跟山涛划清界限,保证山涛的安全,毕竟自己屡屡犯上,司马炎必不容他,而自己又是山涛最好的朋友,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牵连山涛。

两个人在文学交流,精神沟通,人生态度上也是很合拍的。山涛哪怕从政,也是严于律己,选贤任能,恪尽职守,最后家无余财而死。两个人都是那个时代的清流,前者不愿汇入污浊的大江,后者则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去涤荡这个混浊之世。

这可能就是情深义重的最好的注脚吧。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古人之交就是如此,观念、立场不伤友情,无关道德人品。实际上嵇康写给山涛的那封信,并不是绝交信,他是在借此表明自己的立场、心志。山涛是可信之人,可托付之人,他与嵇康的区别只在比较圆融。山涛的确也没有辜负嵇康,这种相知非常难得。

柳宗元与韩愈也是这种关系:政治上是敌人,文学、生活上是朋友。


嵇康是竹林七贤精神领袖,崇尚黄老哲学,其人颜值俊美,词书曲均佳。山涛入仕,荐其为官,他拒之并写《与山巨源绝交书》。后在其40岁时被宰首时作《广陵散》千古绝唱。同时把儿女交付山涛伏养,其子嵇绍成东晋栋梁之臣,在八王之乱遇难。纵观历史,嵇康知人。他与山涛观点不同,一信道,一信儒,但二人私交情深,真乃莫逆之交,堪称友谊之典范。


ez //~4444:;:~:44444444::~~~~,>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