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吗」,一首大气磅礴的临江仙,道尽了千古兴亡事。没错,这词就是杨廷和——的儿子杨慎写的,开个小玩笑,言归正转,我们再来谈谈杨廷和,一个风度翩翩的老帅哥,大明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第一任首辅,也可以说是朱厚熜这个亲王世子能当上皇帝的首功之人。

题主问杨廷和是否误迎了朱厚熜继位,那么,杨廷和本人肯定会给题主点一个大大的赞,并加一句「不作不死」的留言,这谁tm知道一个十多岁的小屁孩结果是个权利心机婊啊,下面我们再仔细的捋一捋。

1521年,一代「顽主」正德皇帝朱厚照因意外落水染疾不幸驾崩,关键朱厚照没儿子,面对严峻的政治形势,首辅杨廷和不慌不乱,应对有序,根据朱元璋的《皇明祖训》,提出了「兄终弟及」,从几位候选人中选出了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来继承大典。

那么,杨廷和当时为什么会选朱厚熜?我们暂时抛开什么政治斗争,利益平衡、文官集团争权之类比较糊弄人的说法,就从普通人的心理分析一下,作为大明首辅的杨廷和大人,估计当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选一个稍微靠谱正常的皇帝就行了,为什么?心累啊。看看朱厚照同学怎么当的皇帝(笔者这里并不是黑正德皇帝朱厚照,相反,笔者对朱厚照有很深的认同,大家也可以看看笔者前面所发的关于朱厚照的文章)?一个堂堂的九五之尊,一会玩狮子豹子,一会勾勾妹子,一会玩cosplay,背著大臣们偷跑出宫,自己给自己封官,还纵容太监打压文官,最要命的是喜欢亲自拿著刀子去边境砍蒙古人,正德皇帝这些在当时的传统官僚眼中的叛经逆道的荒唐行为,累的我们的首辅杨廷和大人连上书劝谏都已经麻木了(一种说法是以杨廷和为首的文官集团做掉了荒唐的正德皇帝,对于此阴谋论说法,笔者不予认同)。所以,当听说十多岁的朱厚熜谦虚勤恳,有管理能力,善于纳谏,又精通儒学时,好了,就这小子了。于是,一代心机厚黑的权谋皇帝,嘉靖皇帝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但杨廷和怎么也没想到,就是这个十多岁的朱厚熜,从他登基第一天起,就因为要为自己生父生母正名的问题,和以杨廷和为首的百官怼上了,一怼就是三年,这就是有名的明朝「大礼议」案,结果呢,堂堂的大明首辅输给了明面哭闹,心机深厚的朱厚熜,杨廷和在朝堂的势力也被清除一空,自己也辞官归乡,黯然结束了政治生涯。朱厚熜,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天子,巧妙的利用了「大礼议」,彻底的巩固了自己在朝堂的权威,开始了自己长达45年的执政生涯。

至于嘉靖皇帝的功过,我们就不在这里做过多的评价,反正誉之有理,谤之有据,建议大家可以看看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总之,对于杨廷和来讲,迎立朱厚熜,那是说不尽的心酸泪。


明武宗南巡回程中,游镇江,登金山,自瓜洲过长江。正德十五年九月,经清江浦,武宗见水上风景优美,鱼翔浅底,顿起渔夫之兴,便自驾小船捕鱼玩耍。结果,提网时见鱼多,武宗大乐,尽力拖拉,使船体失去平衡,他本人也跌落水中。明武宗在北京长大,不懂游水,入水后手忙脚乱,一阵乱扑腾,亲侍们虽然把他救起,但水呛入肺,加之惶恐惊悸,身体便每况愈下了。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正月,武宗在南郊主持大祀礼。行初献礼时,武宗皇帝下拜天地,忽然口吐鲜血,瘫倒在地,再也爬不起来了。三月,武宗已处于弥留状态,他对司礼监太监说:「朕疾不可为矣。其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前事皆由朕误,非汝曹所能预也。」

武宗驾崩后,当时的内阁首辅杨廷和引《皇明祖训》「兄终弟及」为据,请立武宗从弟兴献王长子朱厚熜(即明世宗)继统,得到皇太后(孝康敬皇后)张氏准许,由其拟发遗诏,迎候朱厚熜自兴王府所在地安陆府(今湖北钟祥)回京继位。

流程上迎朱厚熜继位,是符合明朝的祖制。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朱厚熜继位后,和大臣的冲突非常厉害,由进皇宫仪式开始,到后来的大礼议之争,造成杨廷和的退休。

嘉靖皇帝朱厚熜有比较差的地方:起用了出名的贪官严嵩,使蒙古兵打到北京。信任道士、乱建宫殿大量浪费钱,使嘉靖后期国家变得非常穷。但是也有好的地方:在嘉靖朝并未出现作恶的太监;在东南沿海平定倭寇;在北方打败蒙古;文化上改革科举之弊,改正孔子称号和典祀;经济上严革贪赃枉法,勘查皇庄和勋戚庄园,还地于民,鼓励耕织,重新整顿赋役,赈济灾荒,减轻租银,体恤民情,治理水灾,汰除军校匠役十万余人,极大地缓解了当时激烈的社会经济矛盾等等。

总的来说,嘉靖年间天下基本太平,并未出现大的动乱。政治上比较使用正路的思想,出现较大的名臣,也出现较多的名将胡宗宪、戚继光、谭纶、汤克宽、周尚文、马芳、张经等等。按明朝的制度完善情况,直至嘉靖时内阁制度才完善,而且国家机器恢复正常,一定程度上可以称得上是中兴。嘉靖皇帝朱厚熜算不上最好的皇帝,但又不算最差,应该算是合格的。


明武宗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荒唐皇帝朱厚照,朱厚照继位以后因为喜欢武事,被文臣所不喜欢,当时明孝宗留下三位辅政大臣,分别是刘健,李东阳,还有后期的杨廷和等辅佐朱厚照,但朱厚照不喜欢朝政,爱玩闹!将朝廷政务全部交给刘瑾导致朝政大乱,最后亲征蒙古也就是著名的应州之战,在回归旅途中贪玩落水死亡,当时根据朱厚照的旨意和大明律在大明宗族里选择一位继承人是符合祖训的,也符合当时朝政的需要!更何况儒家思想教育下,杨廷和和满朝文武脑子里的思想就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只能迎接和朱厚照关系最近的嘉靖皇帝!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