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袁世凯所建立的封建买办性的军事政治集团。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袁世凯受命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是为北洋军阀武装建立的开始。袁世凯除了聘请外国教官,以新式武器装备,用西法进行训练外,并继承和发展了曾国藩、李鸿章的湘、淮军那种「兵为将有」的半私人性,利用各种封建宗法关系, 网罗亲信,收买党羽爪牙,组织以袁世凯个人为核心的集团势力。吸收北洋武备学堂毕业的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等一百三十余人,又收用旧军军官姜桂题、张勋、倪嗣冲等,分别委以重任,依为骨干,逐渐形成了北洋军阀集团的班底。对士兵则给以厚饷,齐以军律、灌输封建忠君思想特别是绝对服从以袁世凯为领袖、长官的思想,甚至在军中使用树立对袁世凯个人崇拜的手段,以养成士兵只知有袁世凯而不知有朝廷国家的信念,甘愿为袁效忠卖命。袁世凯以这支一手培植起来的新建陆军为政治资本,通过出卖戊戌维新和镇压义和运动, 取得了清朝统治者和帝国主义的信任和赏识,地位扶摇直上。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袁被委任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以后又兼任政务大臣、督办电政大臣、督办铁路大臣等各要职,成为清末权势最大的汉族官僚。随著袁世凯政治地位的提高,他所统辖的武装力量也不断扩大,以新建陆军为基础,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袁世凯著手编练北洋常备军,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为统一军制大规模编练新军,在京师设练兵处,庆亲王奕劻任总理,袁世凯以直隶总督派充会办,其亲信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等均担任要职,操练兵处实权。清政府计划在全国编练新军三十六镇,袁世凯利用主持练兵处之便,首先积极扩充个人势力,至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已编练成北洋陆军六镇,成为全国实力最强的军阀武装,属下重要官员和统兵将领皆为袁所拔识的亲信党羽,一个以袁世凯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已颇具规模。从新建陆军开始,这些军队就归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节制,以后袁又升任此职、故称该集团为北洋军阀。袁世凯势力的急剧膨胀,引起清朝满族亲贵的疑忌,1908年11月间(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相继死去,宣统继位,载沣摄政,袁世凯被解职, 「回籍养疴」三年。袁世凯虽去位,但羽翼已成,北洋军阀仍唯袁命是听,而且朝中遍布耳目,时刻注视著政局变化,伺机东山再起。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只得依靠北洋军对付革命,袁世凯则乘机要挟,迫使清政府向他交出军政大权;同时又依恃北洋兵力,对革命党人软硬兼施,迫使革命方面妥协让步。

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袁世凯阴谋得逞,窃夺了革命果实,当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开始了北洋军阀对全国的反动统治。袁世凯上台后,立即著手建立独裁统治,并妄图黄袍加身帝制自为,开创袁氏中华帝国。复辟活动引起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和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以「护国战争」为中心的全国性的反袁斗争埋葬了「洪宪」帝制,1916年6月袁世凯死去,此后,北洋军阀开始分裂为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和崛起于东三省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三大派系。另外,还有一些从属于北洋集团的较小的军阀。各派军阀分别在不同的帝国主义和各地买办豪绅势力的支持下,割据称雄,争战不已,政局动荡,内阁频繁更迭,成为「半殖民地中国的特征之一」。皖、直、奉三大派系军阀轮流控制北京政权, 号令全国,对内残酷地剥削压迫人民群众,实行反动的独裁专制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大批出卖国家主权,暴虐和卖国程度较之袁世凯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推动了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

随著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工人运动的发展,1921年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坚强正确的领导力量,反对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斗争进入了新的阶段。1924年起,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打垮了北洋军阀的主要力量。1928年,奉系被迫退回关外,存在了十六年的北洋军阀统治遂告结束。(来自于站外)


个人认为,对北洋军阀的评价可以用「一、二、三、四」来表达。

1.一怪。就是以袁大头为师祖,冯国璋、段祺瑞、吴佩孚、张作霖、孙传芳、张宗昌等枭雄乱世的后君主专制时代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怪物。

2.二代。中国近代军阀第二代(一代是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三代是蒋介石、冯玉祥、李宗仁、阎锡山的国民党军队)。

3.三功。一功于虽投机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通过直接逼宫和借革命党炸弹清除晚清顽固派的手段加速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王朝清朝的灭亡;二功于徐树铮等将领挫败了外蒙古第一次独立分裂的企图,维护了国家主权,这点是蒋介石不能比拟的;三功于维持畅行孔教虽然有封建迂腐的一面,但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传统文化。

4.四过。一过于抱著各个帝国主义列强的大腿,为了自身利益不惜牺牲国家民族利益,比如袁世凯为了复辟称帝,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段祺瑞为了寻求日本的支持,以把出卖东北修筑铁路权和砍伐森林和采矿等主权为条件向日本借款总额达1.45亿日元"西原借款"。二过于军阀混战阻碍国家和平发展和老百姓安定生活,大的战争如直皖战争、直奉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造成很大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三过于经济上严重剥削民众,自1912―1926年,发行28种公债876,792,228元,而且是有借无还的官债;横征苛捐杂税多至数十种;滥发纸币票券,张作霖在东三省、直隶等省滥发奉票,吴佩孚在湖北加印官票、金库券、军需兑换券,造成通货贬值,物价腾涌,人民困苦;栽卖鸦片等毒品,强迫种烟征税,比如陕西眉县、宝鸡及西部各县,对所有农户不论种否一律征收鸦片税,陕西的烟税比田赋要高三至四倍。北洋军阀甚至动用武装,贩运鸦片,不仅牟取暴利,还将毒品运往各地。四过于残酷镇压革命运动,例如直系军阀吴佩孚对京汉大罢工挥起屠刀制造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奉系军阀张作霖配合国民党反动派反革命政变,私自闯入苏联驻华大使馆逮捕并绞死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创始人、领导李大钊。


北洋军阀时期是清朝灭亡后的一个特殊时期,同时也是我国近代历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历史阶段。从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到东北改旗易帜,中国经历了长达十七年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而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北洋军阀,既要看到他们反动黑暗的一面,又要看到他们的积极一面。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解成了不同的派系,各个派系之间为了争夺地盘和权力开始了无休止的厮杀。军阀之间的混战不仅让中华大地生灵涂炭,而且还大大加剧了百姓的负担。此外,各个军阀为了增强自身实力,纷纷选了靠山,而且为了获得列强们的支持,他们甚至出卖了国家利益!从这个方面来讲,北洋军阀绝对是民族的罪人、中国动乱的罪魁祸首!

除了罪恶的一面,北洋军阀还有另外一面,那就是坚守底线原则,宁死不当汉奸的一面:

段祺瑞

段祺瑞曾是皖系军阀的领头人,曾任北洋政府的总理。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作为北洋政府首脑的段祺瑞曾当中长跪不起,并且立誓终生食素,甚至晚年病重之时仍然坚守诺言。「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找到了段祺瑞,让他组织成立华北政府,但段祺瑞到死都坚决不做汉奸!1936年,段祺瑞在弥留之际更是留下了「八勿」遗嘱:

「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粹; 治家者,勿弃固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骛时尚之纷华。」

▲段祺瑞

曹琨

提到曹琨,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他贿选总统的事。1924年,冯玉祥发动政变,只当了一年多的曹总统被迫下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日本人也找到了曹琨,请他出山,担任新傀儡政府的总统。得知日本人的来意后,曹琨指著日本人的鼻子大骂,坚决不愿做汉奸!虽然曹琨因贿选一事成了笑话,但他最终在民族大义上保住了晚节!

▲曹琨

吴佩孚

吴佩孚曾经是「二·七」惨案的策划者,是直系军阀的主要首脑,后被北伐军赶下了台。吴佩孚下台后,生活愈发贫困,但即便如此他也一再拒绝日本人的诱降。最后,日寇自觉吴佩孚已无法争取,遂决定给吴一些颜色看看。1939年底,吴佩孚因病昏迷,日本人以「治病」为由割破了吴佩孚的喉管,一代枭雄就此陨落!

▲吴佩孚

尽管北洋军阀都曾因为自身利益,或多或少地与列强有过勾结,也曾因为需要出卖过国家的利益,但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们都守住了底线,保住了晚节!「功过三七分」或许是对这些军阀们最客观的评价!

文/历史文斋


关注历史文斋,看更多精彩历史故事!


大清王朝为挽救覆亡的命运模仿西方的军事体系建立了「新军」。但是大清王朝绝没有想到是这支新军加快了自己灭亡的步伐!这支武装的首领袁世凯借同盟会等进步势力风起云涌的反清反帝制狂潮「劝退」了大清王朝,登上民国大总统的宝座。但袁世凯一念之差企图恢复帝制,遭到了包括自己部下在内的激烈反对而黯然离去。中国由是开始了由他手下兵强势雄的部下轮流把持政府的时代。由于这支武装被称为「北洋军」所以它的首领们史称「北洋军阀」。北洋军阀主政17年。这17年用鲁迅先生的诗形容就是「城头变幻大王旗」的17年。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就是「离乱人不如太平犬」的17年。但在因为在各个军阀之间因为势力范围的局限尤其是外国列强势力的存在以及军阀们装点门面的需要一些新思想言论得以宣扬,(但是真正代表新生方向的国民党和共产党言论除外。它们遭到军阀的强烈敌视和打击!)这有点类似于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于是俨然在一些名流雅士眼中成了一个言论自由,平等民主的「盛世」。并为此讴歌。


谢邀

自从袁世凯死后,因为当时没有一个强有力管控全国的中央政府。各军头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军队,管理自己势力所能达及地区,这是顺理成章的。

各军阔中,最具有结束分据战乱统一全国实力的军阀是吴佩孚。吴大帅视此事为己任!?

吴佩孚集团作为一支拥有几十万兵力的大部队,雄据中原。除了东北三省,国内很大部分地区都在其掌控之中?期间也打了几场战争,互有输赢。只是在1927蒋介石的北伐军和国民军两面功击下,节节败退,最终黯然收场。从此以后再也不问政事!

吴佩孚之高风亮节,在诸军阀中可圈可点。

张作霖从一位基层城管做起,直至创立奉军。掌控了东北三省的军政大权。拥有东三省丰富的资源,具有全国最大最好的兵工厂,其部队装备了当时全国最好的武器。具有问鼎中原的实力。张作霖是否有依靠武力统一全中国的思想,不得而知?即使有此雄心,估计不是怎坚决。奉军好像就是在北中国你来我往地打了几仗。张作霖在吴佩孚倒台后,在北京临时过了一把总统瘾后,因为北伐军既将未临,怱忙退回东北老巢,于皇姑屯被关东军炸死。结束了其一代枭雄生涯。当时张作霖已经和日本内阁达成协议,承诺日本在东北某些特权。前提是整个东三省乃处于张作霖管理范围之中?关东【愤青军】的擅自行动,乃是一种极端和侵略行为!

段祺瑞自从皖系败后,虽然二度执政北京。由于没有自己的军队,原则上是冯玉祥维持国家机器运转的表像。执政期间不可能有所大作为。

至于冯玉祥.阎锡山.孙传芳……之流,都是为了一己和地区私利,在当时的中国吵吵闹闹.打打杀杀。演出了一幕幕滑稽戏。

这种陈年烂芝麻的故事不会有什么大的阅读量?老百姓关心的是明年物价的物价如何.养老保险金会不会上调。———士豪.明星.名人出轨逃税吸毒等等此类八卦新闻才吸引普罗大众的眼球。头条友以为如何


这是一个论文级的题目;不好回答,难度挺高的。

因为「偏听则暗、兼听则明」,而「历史往往由胜利者来书写的」。所以,现有的历史资料多为「一边倒或者有所取舍而不全面」。

从1912年袁世凯出任临时大总统至1928年张少帅「东北易帜」/国民党形式上统一国家,总计16年,称为「北洋军阀时期」。

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组率湘军;其「帐下大才」李鸿章算是己出山并完成实习期之后,另组淮军;晚清洋务运动,以淮系人马为基础组立北洋系。

北洋新军头面人物袁世凯(他只做错一件事--「复辟帝制」;他是一位挺有才干的政治家--「低头十年、抬头相见」),其下主要骨干为三系首领:

直系之冯国璋(「北洋三杰」之一)、王士珍(「北洋三杰」之一)、曹锟、吴佩孚、孙传芳……以「秀才将军」吴佩孚(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之「中国最强者」)最厉害。

皖系之段琪瑞(「北洋三杰」之一/六不总理之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徐树铮(率军作战,为国家收复外蒙古)、卢永祥……

奉系之张作霖(对日策略始终「拖」字当头,缓办或不办,终被炸于皇姑屯……)、杨宇霆、郭松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中小规模的北洋军阀之地方实力派:

「旧桂系」之陆荣廷(新桂糸是国民党的李宗仁/白崇禧)。

「老滇军」之蔡锷(新滇军/云南王是国民党的龙云/卢汉)。

出于奉系的直鲁联军张宗昌。

等等。

反映他们的影视剧也挺多,我个人认为《走向共和》里孙淳老师饰演的袁世凯、《少帅》里李雪健老师饰演的张作霖,比较贴近真实情况,用以评价他们二人也比较合适。

总之,有一句话说——「北洋多豪杰」!

当时是中国历史大变革时期,北洋各系首领及其核心「左膀右臂」多能表现出「个人气节与军政才干」。而各系之中高层骨干则「鱼龙混杂、有好有坏」。

「北洋执政府」时期,一面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一面社会风云激荡,各界名家辈出;真是值的好好研究一番!

仅供参考,谢谢您的邀请!


客观求是,不苛求前人。推翻满清,袁世凯和他的北洋军人是有功的。在满清废墟上建立的共和,国运没有本质变化,久病的病人元气不支,瘦躯赢弱。北洋军阀中的一些将领,如段祺瑞,吴佩孚等人也想强国富民,但他们是穿新鞋走旧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北洋军阀十多年的历史,是新旧交替,新思想怀胎分娩时候,他们虽然没有接受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先进思想,但他们还是保住了国家疆土,也做过一些有益于国民的好事。对他们的评价,应定格在当时的时空,不能用以后特别是现在的标准去衡量。如果我们穿越到北洋时期,没并不见得比他们高明,历史的传承和过渡,每一个阶段都有存在的合理性和特殊性,北洋军阀时期的北洋军人也不例外。


我比较喜欢段祺瑞和吴佩孚,段祺瑞身为皖系首领,一心为国,三建共和。将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作为皖系首领,亲日派,晚年拒绝日本人的邀请。不去日伪政府就职。

吴佩孚就更厉害了,常胜将军,战功卓越,更主要的是一生正气,爱国忧民,我甚至再想如果不是倒戈将军反捅他一刀是不是中国就被吴统一了,开辟一个新的时代。玉帅千古!!


这些军阀和春秋战国时代相同,没有远大理想治国之道统一不了天下。这些人野心勃勃又不服天朝管,雄心大心胸小称不起霸主;有奶便是娘到处乱投胎。只能搅乱天下不宁为了自己私欲巴掌大地盘争斗的烽水连天民不聊生,中华民国是乱世之秋。


陈炯明是北洋统治时期最有见地的军阀,他提出的联省自治是中国实行美式联邦制,养兵权在中央,治理权在地方,各省开展市场化竞争。可惜陈的主张未能实现,触犯了既得利益者,让独栽的野心家占了上风,否则中国又是另一个样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