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作为帝王级的人物,心狠手辣是必须的!

1.李建成当时为文官之首,在首都协助李渊处理军国大事;作为皇太子,上有开国父皇的支持,下有朝臣百官及齐王李元吉相助,拥有强大的势力和实力。

2.纵使军队和兵权在二弟手上,通过父亲的运筹帷幄,削弱李世民的声誉与势力的行动早已开始;继而「房谋杜断」的房玄龄与杜如晦,已上调中央工作,离开了李世民,而尉迟敬德等武将也即将被转换工作岗位,可谓鞭鞭有力!

3.而且乘突阙犯边之机,太子有进言李渊:让齐王李元吉尽数带上秦王府精锐出征,途中对李世民的铁粉杀无赦,而李渊也居然同意了。

4.太子李建成是有文治武功的主,以上措施得当,对树立继承人的权威,稳定皇权秩序,让李世民失势,有积极意义。

这一切,几乎都是在明处进行的,而且是正规的处置方式,没秘密可言;李世民一看就知道。

为什么如此大好的局面还会败于二弟呢?

1.李世民比太子早意识到这是鱼死网破的斗争,任人鱼肉他不甘心,秦王府的能臣干吏都明白秦王与太子形同水火,对李世民施加压力,促其早下决心,这是在暗中进行的。

2.李世民投诉太子淫乱后宫,给父皇戴绿帽,李渊命他们兄弟明日殿上对质,这对李建成来说是暗中进行的,使秦王有了充裕的准备时间,为玄武门政变作准备。

3.收买玄武门门将及潜入后宫造舆论,李世民早已开始,也是暗中!

4.「明箭好躲,暗箭难防」!李建成的措施是维持自己的政治地位,削弱李世民的权力;而李世民是以要太子的命为目而进行政变的!


李建成原本有一手好牌,父亲支持,弟弟效忠,还拥有太子之位,名正且言顺,李世民才是那个爹爹不疼哥哥不爱、弟弟反目的孤家寡人。可是李建成助力虽多,却被李世民踩著他的脑袋登上了皇位,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李建成在军中势力不如李世民,也没有刻意培养鸡鸣狗盗之辈。

在李渊的心中,确实是想把李建成培养成接班人的,所以立其为太子后,将政务交由李建成处理,朝中大臣也对李建成赞誉颇多。但同时,李渊没有合适的信任的人主管军务,只能安排李世民掌管军务,在察觉到了李世民的野心后,也曾一度安排别的人,如裴寂打宋金刚,结果大败,最终不得不依靠二子李世民挽回败局,结果导致了李世民在军中逐渐坐大,在各级将领中威望极高,并和各级将领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这为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前期的安排提供了方便。(李建成也能带兵打仗,但后来专心于政务处理,废了。)

在获得天策上将的职务后,李世民已明白在李渊那里,皇位与他无缘了,于最,他是出于自保也好,出于争夺皇位的想法也罢,李世民在天策府招揽了约五十人的随从集团,并通过尉迟敬德在外秘密培养了勇士八百余人,这八百余人,战时为后,平日散落在各处,俱是鸡鸣狗盗之辈,无孔不入,有的,还是双面间谍,所以对于李建成的阴谋,李世民都能在第一时间知道。

2、李渊、李建成轻视李世民,认为其不可能发动兵变

当时长安城内,李渊有禁军、李建成、李元吉都有私兵,且人数上远超李世民的私兵,所以在玄武门之变的前夜,这几个人谁也没想到第二天一早李世民敢发动兵变,甚至,李渊还把有从龙之功、当时负责长安成禁卫的武士彟给莫明其妙派出去了。几人的轻视、大意结合李世民多年的谋划(如早早的把时任玄武门值守的中郎将常何安排到禁军,为了保险起见,估计不止常何一人被安排在禁军任职),玄武门之变那一天就一败涂地了。

3、李建成背后的政治势力,斗不过李世民背后的政治势力

李渊建立大唐后,为了平衡当时的三大势力集团,削弱威胁皇权的关陇门阀势力,李渊让李建成娶了山东门阀贵族(山东集团)郑氏女为妻,李世民娶了关陇门阀贵族(关陇集团)长孙氏女为妻,李元吉娶了隋朝宗室杨恭仁(江南文士集团)的侄女杨氏为妻,而国都长安处于关陇集团的势力范围之内,其时唐朝的大半文官、武将,都出自关陇集团,而山东集团和江南文士集团不论从武力还是势力上说,都无法撼动关陇集团,而李世民,则是被关陇集团长孙氏选定的皇位继任者。

以上三点,均是在玄武门之变中,李建成不如李世民的地方,在皇位争夺的过程中,有一点错误都有可能导致满盘皆输,何况3个?


个人认为最大的原因就是,李建成和李世民不是一般的皇子,而是开国皇子,更是打天下的皇子。这样就导致了他们自成阵营,有自己的集团,有自己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势力,有著自己的利益,而皇帝李渊对其约束力相对较弱。而李世民、李建成有自己的野心,政治目的,这样一来必然形同水火,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李建成

李建成,李渊的嫡长子,大唐太子,李渊起事后建功无数,实际上并不比李世民少多少,也是一个人精,而不是影视剧中的那样悲哀阴险无能,并且也有著自己的势力。建国之后,更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太子。除了自己的势力,还有父亲李渊和弟弟李元吉的支持,可以说如果李渊一死,李建成必是大唐的第二个皇帝。不幸的是李建成在与李世民的政治斗争中失败了,身死玄武门。

李世民

李世民,李渊次子,大唐第二个皇帝。李渊起事后,李世民大展宏图,立功无数,并且培养不了自己的势力。大唐建立之后,由于李世民功劳巨大,被封为秦王,而起初秦王令和太子令一样,一言九鼎,这是千古罕见的,由此可见李世民势力之大。但是在李渊建国之后,便开始著手打压李世民,其势力虽大,但是更想一个没了爪牙的老虎。李世民终究是李世民,虽然后来局势不好,但是凭借著玄武门之变一举翻牌,将死棋下活,成功登上了皇位。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之所以能够成功,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其有里有兵权,李建成虽势力大,但是其是文官集团的代表,手里并没有兵权。而李世民是武官集团代表其手里握有兵权,再加上其常年征战,有一批跟随李世民的死党,这为李世民制造玄武门之变打下了基础。

公元626年7月2日,这一天对于李建成和李世民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是二人争斗的最后一场决战。李建成今天紧张中带著一丝轻松,紧张是因为今天是与李世民决战的日子,轻松的是自己胜券在握,只要面见父皇之后,胜利的一定是自己,但是他万万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意外。李世民今天格外的与众不同,眉宇间透露著一丝阴霾与杀气,却还有一些恐慌,因为今天与以往任何一天均不相同,今天是自己的一次惊天豪赌,赢了,自己掌控天下,输了自己粉身碎骨。

双方来到玄武门之处,李建成看到兄弟来了,不知该不该上前打个招呼,突然城门大关,伴随著是自己弟弟的一声大吼,杀啊!李建成万万没想到,事情会这样发生,只有慌忙抵抗。最后,李世民胜利了,亲手杀死了大哥和三弟,本应体验胜利的喜悦,但是其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毕竟是自己的亲兄弟,无论高不高兴,最后还要继续前行。而李建成和李元吉仅有临死发出一声悲鸣,还有不甘。

李建成将宝压在自己的父皇身上,而李世民却将成败压在自己的手里,最后李世民成功了。由此也看出李世民的政治能力更胜李建成一筹,李世民胜在了果断,李建成败在了犹豫。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

一、李渊的态度

在武德年间,李渊对李建成和李世民,采取的是平衡政策,并非单纯爱护李建成。

李渊一方面维护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但是,对于李建成的一些违规动作,李渊也予以严厉的处罚,以随时敲打李建成。比如杨文干事件流放王珪、韦挺,比如解散李建成私建的长林军,比如流放可达志。

另一方面,李渊随不给李世民太子之位,但是在军事方面充分依靠李世民,武德年间出征多由李世民挂帅,这种情况直到武德九年(626)五月以前都没有改变。

直到武德九年(626)五月太白经天事件发生后,太史令傅奕密奏李渊,「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这一现在看来很普通的天文现象(就是白天看到金星),把李渊吓坏了。直到此时,李渊的立场才暂时倒向李建成。而且这只持续了很短时间,六月初三日,李世民密奏李建成淫乱后宫,李渊态度再次发生变化,又开始摇摆不定,召李建成进宫问询。次日即发生玄武门之变。

二、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实力对比

从宰相的立场看,武德末年的五位实职宰相,萧瑀、陈树达、宇文化及支持李世民,封德彝首鼠两端,只有裴寂与李建成亲近。

从关中十二军主将的立场看,近半数支持李世民,另有几位立场不明,支持李建成的只有二三个而已。

从地方上看,当时仅存的两个行台,益州道行台和陕东道大行台,都是支持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后,除李瑗确实因李建成缘故试图起兵造反外,地方上整体非常平静。

因此,李建成基本不占优势,如果李渊哪天去世了,李建成基本是无法控制李世民的。

三、李建成为何失败

由于李建成无法通过正常手段维持自己的地位,因此,李建成也在寻找机会干掉李世民。武德九年(626)五月太白经天后,机会来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不断劝说李渊诛杀李世民,李渊没有同意,但是对他们也没有采取制止措施。因此,李建成和李元吉策划了昆明池兵变计划,计划利用李元吉率军增援乌城的机会,在饯行时暗杀李世民,同时诛杀尉迟敬德等秦王府骨干。但是这个计划被李世民安插在李建成身边的率更丞王晊得知,密报李世民。

李世民紧急安排反击,这才有了玄武门之变。

为什么李世民反杀成功了呢?最关键的在于周密安排和人心向背。

从安排上看,李世民把伏击地点选在了太极宫内的临湖殿,在很大程度上麻痹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因为他们都觉得,他们已经整备好了军队,「兵备已严」,在此情况下,到李渊的太极宫里,应该问题不大,但恰恰在这里中了埋伏。

从人心向背,主要是军心向背上看,李世民把秦王府的伏击部队调入太极宫,必然要经过宫门,但是,宿卫宫门的府兵们,居然不阻拦,也没人通风报信,李渊也好,李建成也罢,都全然不知。反倒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东宫齐府兵,在后来试图进入玄武门救援的时候,遭到了玄武门驻屯部队(名义上隶属于李渊)的阻拦,人心向背,可见一斑。

以上是我对李建成有关问题的分析,欢迎大家讨论。

如对唐朝历史感兴趣,请关注我,继续深入讨论。


谢邀,我是虾仁儿谈历史,专注于真实的历史解说。

在某正意义上来说,李建成要强于李世民,比如说:政治。

当初的政治格局,对于李建成而言有著天大的好处。只不过,他也有一个短板,一个足以致命的短板:军权。

李渊之所以能建立大唐,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李世民能征善战,并且全程参与。

相比于李渊,李世民在军中的威望要高出很多。

而作为李渊的儿子,李建成在军中的威望几乎为零。

在这种情况下,李建成盲目动用私权一点一点抽走李世民的势力,无异于犯了忌讳。

「怎么?今天动我兄弟,明个就该整我了呗?」

察觉到危机的李世民绝地反击,打了一场漂亮的自卫战。在这场战役中,李世民不但挽回了颓势,还顺路拿下了皇权。


大家好!我是热爱中国历史的小熙,诚心交流,敬请指正。

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建成与李世民配合默契,都说「兄弟齐心,其力断金」,这话一点不假!两人在父亲李渊的带领下,攻营拔寨,攻坚克难,终于改朝换代,建立唐朝。

(李世民剧照)

然而夺得天下后,兄弟二人却反目为仇、自相残杀,又一出「兄弟相煎何太急」的历史悲剧,令后人唏嘘!能共苦,却不能同甘,惹的多少英雄泪满襟。

唐高祖李渊即位后,立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国家事务,是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出征平乱。

请大家注意:李建成虽有太子位,有父亲、弟弟李元吉的支持,但他没有军权!枪杆子里才能出政权,这是真理!

(李建成剧照)

另外,跟李渊向李世民许下的空头支票有关系。

晋阳起兵时,李渊曾答应李世民,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

然而平定天下后,李渊却未兑现承诺!立了李建成为太子,而此时李世民已兵权在握、劳苦功高!并且,李建成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再加上李渊的优柔寡断与轻诺寡信,使朝中文武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自相残杀!

关于李建成排挤李世民一事,司马光在编写《资治通鉴》时,曾怀疑史料真实性。司马光认为:建成、元吉即便是顽愚之人,既然被世民所杀,关于他们的记载,就很可能被史官渲染、歪曲。

其实,李建成失去了一次诛杀李世民的机会。齐王李元吉早就劝说太子李建成趁早除去李世民,并且趁李世民随从高祖前往元吉府第时,元吉安排亲军宇文宝埋伏在内帐中,准备刺杀李世民。然而李建成生性仁爱宽厚,他制止了这次刺杀行动!一切缘于心太软!结果招来杀身之祸!这是性格使然,败在李世民之手也是必然!

后来,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被李世民在玄武门所杀,李世民逼迫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太子,继承皇位,便是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

参考文献: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

文中图片均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谢谢对小熙的关注与支持!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


谢谢邀请!

李建成败于李世民,第一个的原因就是优柔寡断,第二个原因是急功近利,第三个原因是思想大意。

先说第一个,李建成死后,魏征为李世民所获,李世民问他为什么当时要极力劝谏李建成杀掉自己,魏征回到说,如果当时李建成听他的,果断一点,杀掉秦王,就也没今日被俘之事了!从这点说明,李建成优柔寡断,做事情不够决断!

第二个急功近利,当时李渊和李元吉都是站在李建成这边,但是李建成没有兵权,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然而解决这个问题,显然智谋不足,急切削弱李世民集团,引起李世民集团的强烈不满,在这一过程中残害忠臣,当然这忠臣不管是在谁手下效力,但总归是为国家服务,但是李建成在这个过程中急于排除异己,使得李世民集团的忠臣人人自危,觉得跟著李建成只有死路一条,跟著李世民估计还能享受荣华富贵,那对李世民来说,他手下的人都是殊死一搏,是一场豪赌,那肯定会尽心尽力,从这点上,李建成就把形势推向不利于的一方面。

第三个就是思想大意,他认为李世民的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翻不起大风大浪,在他的观念中,老子和兄弟都站在他这边,甚至宫里面的嫔妃都是站在他这一方,李世民没有任何优势,也确实李世民没得任何优势,但大意的一点就是觉得李世民不敢杀他,这从他不杀李世民都能看出来!有人说他心不狠,其实就是对对方能量估算不足!


因为打天下的是李世民,唐朝名将几乎都是李世民的手下,文官也有长孙无忌房玄龄等既衷心又有才干的名臣,有军权才有实权,有实权才能掌控天下。

李渊见证隋朝的覆灭,觉得是废长立幼的问题,一直在扶持太子李建成,但同样的问题,李渊虽然是开国皇帝,但天下是李世民打下来的,真正有才干的文武大臣支持的都是李世民,这点李渊也改变不了。

如果说定国后国家已经太平,李建成可能还有机会,让李渊解除忠于李世民的将领的军权慢慢消化,但刘黑闼的反唐又给了李世民机会,李建成在这也下了一手臭棋,把罗成害死了但没解决掉刘黑闼。

罗成死了就得派其他将领再去征战,但看到罗成的死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是李建成故意的,忠于李世民的人人自危没人愿意出战,但前方战事紧急,李渊不得已只能再让李世民挂帅。李世民也确实不负众望大胜而归。这无疑加深了李世民的威信,也再一次让忠于李世民的人觉得只有秦王继位他们才能生存。

后面李世民不发动玄武门他手下的人都不会答应,毕竟涉及到自己全家的生死。


兵权 还有就是大意了。李世民替父南征北战,打下江山,其人手里掌管大唐大部分兵马,再加上其手下兵将都骁勇善战,这些是其他人比不了的。

还有就是李建成大意了,根本没想到李世民会造反,从李世民快速拿下玄武门就能看出来,其被他已久,而李渊李建成又没有准备,所以导致李世民的成功。


李渊给予李世民的权利和地位,使得这个秦王,无太子之名有了太子之实,李世民本人也有为皇之心,在太原起兵的时候,老大是不在身边的,李渊顾及自己的名声不出面,许多事情都是老二在外面动作,也给了老二拉拢各方人士的机会。导致后面李唐内部大量的秦王派系。李建成本身是个犹豫的人,其实他完全可以先行玄武门之变的。他有点天真已经是太子了,只要等就可以了。到后期想明白的时候动秦王已经迟了。其实李世民玄武门不仅仅是杀兄弑弟。其实最重要的是囚禁李渊让他做了太上皇,抢班夺权,这才是最重要的,光杀两兄弟,即便他做了太子,没有生杀大权也是不行的,这点他很清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