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国民政府军统局局长,蒋介石的佩剑。而戴笠能够力压老前辈郑介民、唐纵掌控军统大权不得不说和他的「江山帮」很有关系。

1938年军统正式挂牌成立后,戴笠为了掌控军统实权大力引进自己的浙江江山老乡带入军统局,而这些人后来成为了军统的主力干将。在整个军统内浙江江山人出了65位将级军官,162位校级军官,不得不说戴笠起了很大的带头作用。

军统局中的江山帮有「四梁八柱」、「十七亲信」之说,这些人帮助戴笠掌控军统的整个机要系统,有人为他出谋划策,给他当军师;有的人当他耳目,四处打探消息;有人专业能力娴熟,为他立功请赏。

1、毛人凤:浙江省江山县人,军统局的重要人物,戴笠的主要助手。在戴笠死后继任局长领导全局,为人忍、狠,杀人于无形之间。

2、毛万里:浙江江山人,毛人凤的胞弟,中美联合办公室少将主任,是军统局在中国东南地区的最高领导。

3、毛森:浙江江山人,国民党中将,是戴笠麾下优秀特工,军统中最冷酷无情的杀手。抗战期间两次被日军逮捕,竟能顺利出逃,可见本事非凡。为人凶狠残暴,被人称为「毛骨森森」。

4、戴春榜:浙江省江山人,戴笠胞弟。历任忠义救国军少将参谋、军统局少将专员。

5、张冠夫:浙江省江山人,军统少将,是戴笠表妹王秋莲的丈夫。是戴笠联络站成员,一般人称之为「军统元老」。

6、毛钟书:浙江省江山人,既是毛人凤的本家,又与戴笠是亲戚,一直在戴笠身边担任军统局秘书。

7、姜毅英:浙江省江山人,戴笠手下最优秀的密码专家,是民国军统中唯一一个女将军。曾经侦破过日军将要偷袭珍珠港的电报。

8、王蒲臣:浙江江山人,戴笠与毛人凤的小学同学。先后任忠义救国军浙赣办事处主任,陆军第 41军司令部少将参议,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部稽查处少将处长,第八战区调查室少将主任,军 统局平津总督察兼肃奸委员会督察组组长,保密局驻北平少将督察长。

9、何芝园:浙江江山人,戴笠主要情报官,在军统中专门负责对情报的分析、归类等项业务,多次向军统高层提供有价值的情报。

10、周养浩:浙江江山人,国民党军统三剑客之一,绰号「书生杀手」,毛人凤的侄女婿。先后担任过息烽监狱主任、重庆卫戍总司令部保防处处长、保密局西南区副区长等职。主持谋杀爱国将领杨虎城的行动,在重庆、成都、昆明等地参与布置大破坏与大屠杀。

军统创建初期,江山籍特工多在一线执行特工任务,用生命换取功劳;中期也就是抗日战争时期,江山籍特工开始占据军统中上层领导岗位,如负责行动、财务、情报、秘书、电讯等部门的领导;后期就是从抗日战争胜利至蒋介石败退台湾,江山籍的很多特工已经渗透进党、政、军各个要害部门,成为国民党高级官员,位高权重。


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有一县城,名为江山县,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这里曾经出现过众多国民党的军统特工,而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一戴三毛」。由于都是江山县人氏,又被称为军统江山帮。

「一戴三毛」,「一戴」指的就是戴笠,国民党军统局局长,被称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神秘的人。而三毛,分别是毛人凤,毛万里和毛森。

戴笠,本名戴春风,黄埔军校六期学员,毕业后便追随蒋介石,做其随从副官,而后从事情报活动,深的蒋介石的信任。1938年,任中国国民党军统局局长,在抗战期间,戴笠和他的军统局曾为中华民国立下卓著功勋,1946年,戴笠在北平飞往上海的飞机途中遇难,49岁的戴笠当场死亡。

蒋介石曾说:若雨农不死,不至失大陆!

可见戴笠在蒋介石心中的地位之高。

毛人凤,本名毛善余,戴笠的同乡同学,曾经资助过戴笠。戴笠发迹后便将毛人凤也拉到军统局中,曾经做过戴笠的助手,是军统中的重要人物。戴笠死后,「笑面虎」毛人凤坐到了军统一把手的位置,在解放前夕,曾制造过大量惨案,杨虎城及家眷子女就是死在他的手里。在国民党退守台湾后,毛人凤和蒋经国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到1955年,毛人凤的实权基本已经被剥夺干净,1956年12月因心脏病病逝在台北。

毛万里,本名毛善高,毛人凤的同族胞弟,1932年,加入复兴社(军统前身),成为戴笠的左膀右臂,1941年,毛万里被任命为军统上海实验区区长,从事地下工作。而后先后任东南办事处主任,军统局浙江站站长。退守台湾后,毛万里曾先后担任过国防部保密局内湖训练班副主任、中美联合办公室主任要职。

在1966年,毛万里被打发去编撰《戴雨农年谱》,这一写,就写到了1978年。1982年,79岁的毛万里在台北病逝。

毛森,本名毛鸿猷,小学未曾毕业的他,曾假借毛人凤胞弟毛善森的文凭考入衢州第八师范,而后又考进浙江警官学校,毕业后加入复兴社。在毛人凤的的指点下,他去掉中间的「善」字,改为毛森。

作为一名特工,毛森是十分出色的。抗战期间,他先后两次被日军逮捕,竟能顺利出逃,由此可见一斑。

毛森在当年被称为「杀人魔王」,解放前夕,时任上海市警察局长的他曾大肆屠戮地下党人,在上海解放后,死牢中的500多人仅剩下28人存活。

退守台湾后,由于毛森支持毛人凤,和蒋经国结下矛盾,之后被通缉,不得不先后逃亡香港、冲绳岛等地,直到1968年,才移居美国。

1982年,他和妻儿重新踏进浙江江山这片故土,了却思乡之愿后,同年10月便病逝在旧金山,享年84岁。

欢迎关注,祝你幸福。

以上。


戴笠,字雨农,浙江省江山县人。他早年郁郁不得志,四处奔波,结交社会三教九流,始终没有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后在朋友的推荐下,戴笠报考了黄埔军校,成为第六期学员。戴笠在黄埔军校毕业后,试图投奔蒋介石。起初,蒋介石并未看得上戴笠,也没召见他。但戴笠并不气馁,始终寻找机会,甚至拦截蒋介石的车队,才得到蒋介石的召见。见面后,戴笠除了向蒋介石表忠心以外,还向他陈述了特务工作的重要性,并向其提供了一些重要情报。蒋介石看到戴笠提供的重要情报,不得不对其另眼相看,并同意了戴笠的要求,成立特务组织,要求其提供更多、更重要的情报。戴笠立即组建、成立特务组织「力行社」,并以此为班底,大批扩招人员。经过数年的不断发展,最终成立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军统」。军统内部架构为八大处、六室及一所,鼎盛时期时,军统正式在编人约六万人,加上由军统控制、指挥的各种武装,人数达三十二万人之多。戴笠在组建特务组织初期,为了扩大人员,首先将曾对自己有推荐之恩且也是江山人的毛人凤招致麾下,又让他回到自己的家乡江山县招募了大批的有知识的年轻人。这些人经过培养训练后,大都在军统总部各处室机关工作。久而久之,这些在机关工作、说著家乡话、吃著家乡风味饭食的人们便被内部人员称之为「江山帮」。戴笠组建特务组织初期,为什么要到家乡江山招募人员呢?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1. 戴笠、毛人凤对家乡的青年俊才的情况比较了解。2. 为了保密。这些江山人,在军统机关工作时,说的都是家乡方言,而这些方言除了江山人外,其它地方的人是很难听得懂的。这也从侧面可以认证戴笠是一个谨慎、心思缜密之人。3.为了忠诚。中国人是非常讲究乡土人情的,在家乡以外见到老乡,素有「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之说。因此,戴笠认为,老乡作为自己的部下,可能比其它人更为忠诚。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云绯历史号:故纸堆间欢迎点赞和评论

戴笠把军统特务分为「核心」、「基本」和「一般」三个级别,核心分子都是抗日战争之前复兴社特务处的老特务;基本成员是各特务特训班毕业的学员;一般成员则是从其它公开机构调进的工作员和由士兵提拔起来的特务。

但有一个部门例外,那就是军统局本部和重要省站的译电处(科),几乎是清一色的「江山」人,都是戴笠特地从家乡招来的青年男女,经过培训后担任最机密的收发和译电工作。

江山县,是浙江省衢州市的一个县,位于浙闽赣三省交界处,是浙江省的西南门户和钱塘江源头之一。戴笠1897年出生于江山县保安乡。

尽量使用家乡人,保密只是一方面,这些戴笠的同乡同时也是军统局的「秘密督察」,甚至可以称为军统内部的盖世太保,他们随时通过电传向戴笠汇报各种情况以及特务们的言行,姜毅英少将就是靠打「小报告」逐渐被戴笠重视和提拔的。

由此,在军统内部形成了老板戴笠?总经理毛人凤?下面各部门?各外勤站的「江山帮」小圈子,成为军统中戴笠最嫡系的一路人马,「三毛一戴」全是江山人,碰面满口江山话,使江山系在军统彻底吃得开。

戴笠这一点学自蒋介石,老蒋用人只讲「黄浙陆一」,即黄埔军校出身,浙江人,陆军大学毕业,最好是黄埔一期,如果有幸满足二三个条件,哪怕能力差点,也能飞黄腾达。所以戴笠搞「小黄埔」、「小圈子」和「江山帮」。

戴笠摔死后,毛人凤能顺利接掌保密局,业务一方面,能掌控「江山帮」也是一方面,郑介民一个老广,唐纵是湖南人,还真弄不明白这江山一派,又是重要岗位上的一派。


这个问题很简单,这是因为戴笠领导的军统,几乎清一色的是"江山"人,当然戴笠也是江山人,他出生于浙江衢州市江山县保安乡。戴笠是蒋介石的忠实走狗,蒋介石用人有三个条件:重用同乡,重用黄埔系,重用忠诚的人。这三条戴笠都具备,还有一条老蒋很迷信,他认为戴笠是江山人,又是保安乡的,老蒋认为戴笠会为他的江山保驾护航,老蒋看重江山人,戴笠又是老蒋的心腹,除了个别不重要的部门,关键部门都有江山人掌控,都是戴笠从他的家乡招来的,一方面是为了保密,一方面他觉得老乡比较忠诚。

比如破译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姜毅英就是江山人,毛人凤也是江山人,军统的"三毛一戴"都是江山人。(三毛一戴:毛人凤、毛万里、毛森,戴笠)这也许是受老蒋的影响吧,也是国民党帮派林立的主要原因,上梁不正下梁歪,拉帮结伙,山头主义。

撰文/秉烛读春秋

并不是说军统局叫「江北帮」,而是军统局里有一个特别厉害的帮派叫「江北帮」。

「江北帮」顾名思义,就是以戴笠为首的江山老乡组成的军统第一大派系,这个组织的领导核心,就是被称为「一戴三毛」的戴笠,毛人凤,毛森,毛万里。

戴笠以阴险毒辣著称,深得蒋介石的赏识,在军统局,凭借著自己的能力和一帮江北老乡的扶持,戴笠最终成了杀人不眨眼的军统魔王,而他的江北帮也成了军统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这个「江北帮」里面,有戴笠最信得过的十四个人,内部叫他们为「江北子弟兵」,外人则称之为戴笠的「十四亲信。」他们分别是戴善武,戴春榜,戴夏民,毛森,毛万里,毛钟书,张冠夫,周念行,王蒲臣,姜毅英,姜绍谟,吴海龙,何芝园,刘方雄。

戴笠的这十四个人里面,戴善武是戴笠的亲儿子,戴夏民是戴笠的堂弟,戴春榜是戴笠的胞弟,这三位都是戴家的人,毋庸置疑是戴笠最亲近的人。

另外,张冠夫是戴笠表妹的丈夫,毛钟书是戴笠母亲亲侄女的儿子,这两个人算是戴笠的至亲。

在这十四个人当中,还有一为女中豪杰,她就是姜毅英,浙江省警官学校毕业,后来加入军统局,专门从事电台收发工作,先后任厦门站特别电信员,军统局四处电台台长等职,是军统局唯一的女将军,被授予少将军衔。号称「军统霸王花。」

这些人除了戴笠的亲属之外,在就是戴笠同乡死党,所以都是忠心耿耿效忠国民党的特务。

戴笠有了这些嫡系的扶持,在军统局的势力越来越大,因此「江北帮」的名气就一传十,十传百的传遍了大江南北。由于戴笠就是军统局老大,而且他的「江北帮」又名声大震,因此坊间难免会认为军统局就是「江北帮」,而实际上「江北帮」只是军统局戴笠维系的一个团队罢了。


军统大老板戴笠是浙江江山人,特别重用江山籍特务,几乎所有亲信都是江山人,尤其是「一戴三毛」(戴笠、毛人凤、毛森、毛万里)皆为军统巨枭,身居要职,军统简直成了浙江江山人的「老乡会」,因此被称为「江山帮」。

中国人乡土情结十分浓厚,戴笠成功走出江山这个小县城,成为军统局最高领导后,没有忘记给江山老乡解决就业问题,他不但从江山大批招收青年特务,而且对这些老乡十分信任,其中最亲信的江山籍特务有14人,对内被称为「江山子弟兵」,对外被称为「十四亲信」。

戴笠如此重用江山人,打造一个宠大而组织严密的「江山帮」,不是因为他的老乡天生聪明能干,而是主要基于两点考虑。

一是为了保密。军统内部十分复杂,戴笠重用江山籍的特务,经常利用他们监视其他非江山籍的特务,以保持队伍的纯洁性。在军统局里,这些江山籍特务相互交谈时,或者向大老板戴笠打报告都说江山本地话,别人根本听不懂,因此被称为「特务中的特务」。

二是为了自保。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斗争激烈,个人单打独斗很难取得优势,高层特别喜欢拉帮结派,重用老乡,戴笠也不例外,他大批援引江山老乡,就是为了抱团取暖,增强自身实力,以便在错综复杂的派系斗争中自保。

据统计,小小一个江山县在民国年间,曾担任国民党少将以上的有64名,担任校官的162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江山军统(三毛一戴)也与奉化总统(蒋介石、蒋经国)、湖州中统(陈立夫、陈果夫)、青田将军(陈诚)号称「民国浙江四绝」。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戴笠领导的江山帮,在国民党派系中是一个颇为神秘的存在,最终成了大气候。

其实,以所谓乡谊结成乡党,再以乡党转化为一种帮会势力,一个地方来的就有共同语言和诉求,是自从清末开始就流行的一种原始帮会形式。

以戴笠为老板的江山县的军统特工,在工作上严格奉行:

同乡联谊,共谋利益的道理,只有抱成一个团,形成小圈子,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不至于树倒猢狲散。那么,江山是什么意思呢?江山县就是浙江省衢州市的一个县,位于浙闽赣三省交界处。戴笠1897年出生于江山县保安乡,纯正的江山人,对家乡也有情感。

戴老板可非同凡人,从发迹开始,就拉拢同乡、招纳同乡,给自己的权力张目,便于管理,便于内部交流,军统内部的「官话」甚至都是江山方言。

据有关材料初步统计,到解放战争的后期,江山籍的军统特工与工作人员中,仅少将以上的就有65位之多,校级军官有162名,尉级军官数不胜数,江山帮不可小觑。戴笠正式掌控军统近15年,让军统组织从几个人发展到近5万男女特工及编制人员,20多万外围组织,分布在全国各地和各个行业。

可以看出来,戴老板这方面非常在行,可谓国民党内的特工大咖,情报工作一把好手,故而蒋介石对他又爱又恨,抗战期间还很需要他。

但是,戴笠在军统内部搞「小黄埔」、「小圈子」和「江山帮」,以至于军统局的各大机要系统,几乎清一色是江山人,军统成为国民党派系斗争的一股暗流。

蒋介石觉察到后非常愤怒,军统行动隐蔽,感觉自己的权势受到威胁,所以抗战结束后就打算清除这种弊病,逐步瓦解军统。戴笠摔死后,军统的春天就一去不复返。

历史传讯社,基于共享理念下的历史学人社区。我们团队立足于原创,书写历史,资鉴现实,努力建设为一个有情怀和质量的新传播媒体,欢迎大家点赞、评论与交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