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在近畿局势逐步由信长掌控之际,其他地区的政局也逐步透过外交、军事手段产生剧烈变化。

毛利1.jpg

1550年代后期,中国地区的毛利氏、北九州的大友氏相约瓜分大内氏的领地(毛利的防、长经略)。

在双方都并吞大内家、共同利益消失后,双方关系交恶。

毛利元就大举策动大友领内部分不满的领主或是被征服的豪族,多次与大友氏交战。

最初在大友氏内有叛乱(高桥鉴种)由毛利氏占优势,

但当毛利氏转向出云国一带的征伐行动,最终使尼子家灭亡,在北九州的豪族们只得暂时屈服于大友氏。

当出云一带的征伐结束后,毛利氏再度介入北九州事务,甚至策反大友氏重臣立花鉴载。

在平叛(高桥氏)久战不利之下,全军转往讨平立花鉴载。

双方互有攻守,多达三次的大规模战事。

在大友家的主持下毛利氏东面的豪族与尼子家、大内家(大内辉弘之乱)的复兴势力试图再兴

并且逐渐与织田领地接壤、对抗,

后院起火的状况使得主力必须平定,也使得毛利与大友的正面交锋逐步转向拉拢邻近豪族(可以类比为冷战时代美国与苏联的较劲)

南方的四国也在这时有了较大规模的战争,

e0040579_3182291.gif

伊予国的河野氏、西土佐的一条氏爆发斗争,双方各有后盾,

前者是以新兴的毛利氏作为后盾;后者一条氏则是透过联姻的方式拉拢九州的大友氏。

甚至因为利益一致,扩大成大友-一条-宇都宫/毛利-河野-西园寺。

基本上将九州、四国、中国地区连成一块。

在北九州毛利与大友争斗之际,河野家主动对宇都宫家进攻,起初十分顺利,但在重臣重病退出战场后,

一条家当主-一条兼定组织领内与西伊予的部队北上反攻,河野军溃败,但在寻求毛利家救援并且主力军到达之际,

以一条家为主的联军溃败,宇都宫家被迫投降。

ichijou-kanesada.jpg

一条兼定(1543~1585)

一条兼定的败退,使原先不稳的一条家有了更大危机,领内领主的不满持续加温,

而一条家以伊予为目标的征伐,也促使土佐国内长宗我部氏的崛起。

 

四国政局变化

一条兼定的败退使其威信尽失,长宗我部氏当主元亲利用一条的伊予攻略时期,

早已将原先领有中西部一城的冈丰城,逐步征服本山氏、安艺氏,并且透过联姻关系、安排弟弟们成为东土佐豪族们的家督,

逐步统一东土佐,让土佐一国逐渐走向长宗我部-一条的关系。

但一条早于多年前有恩于长宗我部家(主持元亲之父国亲回归冈丰城)。

因此元亲利用外交工作逐渐将倾向一条氏的领主豪族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200px-Tyousokabe_Mototika.jpg

长宗我部元亲(1539~1599)

利用一条兼定与重臣土居宗珊不和、家臣流放兼定,拥立其子一条内政为新家督,主张迎娶元亲之女使一条、长宗我部家和解之际,

元亲欣然同意,并给予一条内政一个空壳地位,不复以往的威势。

流亡的兼定寻求大友家的支持,并且皈依基督教,准备卷土重来,由于要使土佐国改宗基督教,使原先支持兼定的家臣与寺院陷入恐慌,

使得兼定在1575年的四万十川战役大败,元亲正式统一土佐,并且利用姻亲关系(斋藤利三)联络明智光秀,

最终得以与织田信长同盟,共同对抗盘据于阿波、赞岐的三好势力,

在两相夹击下,元亲得以胜多败少,在阿、赞攻略获得丰厚成果,甚至利用毛利氏在中国方面遭遇织田大军来袭地必须对抗的局势下,

在1580年,仅有三好家的十河存保、赞歧的香西佳清以及伊予的河野氏等少数势力对抗长宗我部军势。

信长因接受三好氏的求援,且无法容忍元亲在四国的坐大,于是派遣四国方面军意图使其屈服,

此时,力主两家和平的光秀派信告知元亲局势的严重性,

使元亲不再有攻势,但本能寺之变的发生,又使得四国局势再度变化.......

 

九州政局变化

下载 (5).jpg

当大友的目光转向与大内、毛利(先后顺序)的斗争之际,

两势力的崛起大幅影响日后九州的政局变化。

首先是岛津家。

Shimazu_Takahisa.jpg

岛津贵久,岛津义久、义弘、岁久、家久之父(1514~1571)

贵久将岛津家分崩离析的状态复兴、统一岛津家,意图恢复原有的旧领地-萨摩、大隅、日向国。

这些愿望由其子逐步完成,在1572年的木崎原之战以寡击众,使位于日向的强敌-伊东氏布入日落的状态。

并且与日向北部的土持家合作,共同瓜分伊东领地,伊东家逃亡至大友家,寻求大友家协助、再兴。

土持家由于北方面临大友家的压力下,从大友家转投岛津家。

大友家当主-大友宗麟将家督让予其子义统,并且消灭土持家,早就改宗天主教的宗麟试图在旧土持领地传扬天主教,

Otomo_Yoshimune.jpg

大友义统(1558~1610)

并且亲率大军南下建设天主教王国,伊东家当主与家臣受此刺激开始对岛津家进行反攻。

驻扎于土持旧领地的大友军配合南下,在1578年侵攻日向国,爆发高城川(耳川)之战,大败而回,旗下的领主与重臣大多战死。

大友家在惨败后,试图向岛津家寻求和解,不果。

最后由于信长为攻伐毛利家,主动介入纷争,大友家、岛津家停战。

岛津家转而由西南往北的方向进伐。

而盘据于西北的龙造寺受惠于高城川之战的影响,扩大领地。

 

下载 (6).jpg

龙造寺隆信(1529~1584)

jpskmapv1.2.jpg

隆信接任家督之际,龙造寺家势力弱小,甚至后来由于外交立场,丢失居城。

而大友宗麟支援隆信,回归居城-佐嘉城(1553年),并且联合侵吞少贰家在肥前的领地。

在共同利益消失(少贰家灭亡)、大友家在肥前安排人事使双方展开斗争,毛利家主动联合隆信,龙造寺与大友之间的战争正式展开。

1570年,大友对于佐嘉城展开全面包围,但是在隆信与重臣锅岛直茂(信昌)夜袭后,大友军战败。

这场战役为今川之战,隆信自知无法持续与大友家对抗下,与大友家和解,大友家承认隆信的领地,但须接受大友的指挥。

在高城川战役前,龙造寺基本上在不影响大友家的情况下逐步扩张。

甚至暗中与岛津联手,在战役之后伺机夺取大友领地。

 

今山之战、高城川之战的战果促使九州走向三方争霸的局面。

在1580年代更是有惊天动地的改变。

至于有何发展,请待下回分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