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Image.jpg

 

《权谋至尊司马懿》在台湾是由远流出版公司以超级老牌的「实用历史丛书」三国馆系列出版,这本书早在2012年8月就出版,却在去年2017年发行二版,并且经常登上畅销排行榜,老书翻红和连续剧「军师联盟」有著密切的关联,以往对于「三国人物」的热点与相关书籍都围绕在刘关张、曹操、孙权、诸葛亮等前期焦点人物上;反而较少以最终促成三分归一统的「司马懿」为中心,因此「军师联盟」热播之后,这本2012年的老书居然逆转热销,随著「军师联盟2虎啸龙吟」即将播出,在电视剧丰富而夸张的剧情之外,更真实正历史上的司马懿到底是什么模样呢?

 

《权谋至尊司马懿》的作者是西南政法大学法律史博士秦涛,这本书是他在博士生阶段在网路论坛上开始写作,逐步完成大陆第一本司马懿的通俗历史传记,由于是网路写史,因此语言风格非常活泼,偶有穿越性的语言作为点缀,加上小说风格的笔法将历史人物的情境带入到读者的感受之中,虽然在写著风格上踏著轻松的步伐,但其法律史专业对于史料与当代魏晋史学者的研究也多有考证参照,并且多次提西方思想史柯林乌(R. G. Collingwood)的「重演」(re-enactment)概念:「所有的历史,都是过去的思想在历史学家自身心灵中的重演」,而秦涛的重演方式就像是有著京剧根底的年轻名角用嘻哈的方式重新诠释「空失斩」(空城计、失街亭、 斩马谡)

 

2p2p0000329p22s12501.jpg

 

鲁迅评论《三国演义》说「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那「军师联盟」就是说是「状司马之多智勇而近妖怪」,几乎把司马懿同阵营的其他人的贡献与能力全部都划归司马懿所有,这类张冠李戴的溢美模式在章回小说的发展上是常见的现象,但是像是「军师联盟」为了突出主角司马懿的能力到处吸取其他军师功绩的,也堪称绝顶。例如「陈群创立九品官人法」、「贾诩点拨曹丕夺嫡之道在于不违子道」、「贾逵于石亭救曹休」等这些重大功绩都奉送给了司马懿,而这些故事的真实脉络与内涵意义在《权谋至尊司马懿》都有另一番诠释。

 

「军师联盟」作为一出历史连续剧,的确在水准之上,即使不论花成本的道具与场景,在剧本上的确花了很多心力去改编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内容,透过突出焦点人物把历史情节更富戏剧性,第一部开场运用改编衣带诏的故事把司马懿和杨修这个焦点人物卷成一个救父版本的「瑯琊榜型」的权谋悬疑剧,堪称本剧最绝顶之创作司马懿初登场「军师联盟」已经是一个沉著不乱的青年才俊,但对于少年司马懿的资讯更不为人所知,《权谋至尊司马懿》分析少年司马懿的成长二大关键师承:「神童」与「孔明」。想必有很多黑人问号吧?难道是神童孔融和诸葛亮吗?别骗人了,光荣三国志都要出14代,还当真没看过这种人物关系设定。神童比较好猜,就是「军师联盟」中看起来无能又老实的「司马大达」司马朗,司马朗12岁就进入太学童子试,是国家级的神童,又很机智地在董卓手下逃生,并带领全家逃离温县避免因讨伐董卓而产生的兵祸。作者秦涛独到之处,不只说明司马朗对于弟弟们的教育,更在于透过司马朗的角色指出分析司马懿不愿意被曹操征辟的内在原因:待价而沽,以及寒族和世族的矛盾

 

那「孔明」呢?

 

斯斯有两种,三国的孔明也两个。一个是司马懿的对手与知己,一个是司马懿的老师与救命恩人。司马懿与诸葛亮的对弈是「军师联盟2虎啸龙吟」的重头戏,而司马懿与老师胡昭的故事可在《权谋至尊司马懿》补足电视剧未能著墨之处

 

C1tw-fypyuve3232575.png

 

《权谋至尊司马懿》有一个颇为独到之处,在于替和司马懿同场竞技的失败人物说了一些符合历史情境的公平话,在魏晋这个「寒族对决士族」的时代主轴上,作为寒族头面人物曹操用人唯才试图摆脱士族垄断政治权力的局面,随军政强人曹操去世,风向改变,曹植上位后选择和士族合作以九品官人法铸成新的政治权力结构,军事上属于寒族为主体的曹姓与夏侯姓的谯沛将帅为主,政治上则属陈群为首的汝颖世家与司马懿为首的河内世家。虽著曹叡时期曹休曹真战败病死后,司马懿在和诸葛亮的对战过程中掌握军政大权后,原来曹魏的政治权力结构已然倾斜,这时候在一个几乎已经众人遗忘的角色登场。

 

曹植。

 

曹植首先上书放宽对于曹氏宗亲诸王如同软禁的监控。之后,曹植试图以他的满腹经纶与绝世才华,以及被掩盖的政治眼光,上书曹叡一篇〈陈审举表〉,这是一篇被当时和后世遗忘的文章,作者秦涛很重视这篇文章,我阅读后更感到那位逼出七步成诗的哥哥所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植虽未言明,但文义直指司马懿是曹魏大患,故谋能移主,威能慑下,豪右执政,不在亲戚。权之所在,虽疏必重;势之所去,虽亲必轻。盖取齐者田族,非吕宗也;分晋者赵魏,非姬姓也。惟陛下察之!」。这封最早对司马氏专权提出警告的上书固然没有改变曹叡的决定,但历史却验证了曹植的预言,而晋朝司马炎开国广封同性诸侯,也验证曹植的政治眼光,当然司马炎的作法是巧枉过正

 

这里简单谈一下我看法,在中国历史发展上过程中,在汉代到唐宋之间,社会力和政治力被士族所垄断,军权是皇帝唯一可以运用来和士族抗衡的实质力量,因此军权总是放外戚或同姓诸侯身上,万一处理不好就容易产生宗室之乱;而宋代以后,社会已经转型为平民社会,除了在朝代草创之初倚靠宗室掌握军队外,已经无须运用宗室掌握军权去平衡政治权力。

 

2eda0002c4cdd3d0fd6b.jpg

 

司马懿的最后大戏是和曹爽的政治斗争,「军师联盟2虎啸龙吟」中没有过多著墨于曹爽集团如何形成,如何逐步地运用这批年轻不得势的世族子弟置换掉司马懿,拿回军政大权,逐步回归曹操用人唯才的用人政策,这也是围绕在「寒族对决士族」这个历史主轴上,透过《权谋至尊司马懿》或许能给曹爽集团不那么糟糕的面貌。嗯,我知道这很难,因为「人品定优劣」,曹爽贪财好色,又缺乏军事决断力,明明高平陵之变时,还可以如同曹操一般「挟天子以令不臣」,况且西北军投夏侯与东南军头王凌你看看萧平旌光是靠长林旧部等各州有志将士奔赴金陵勤王,就能击败夹持皇帝的萧元启嗯,好,我知道那是电视剧赌很大的桓范只能无奈地哭喊「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也!」(桓范还真节制,居然不骂「豚彘」)。

 

25NUEyDgeaJ4e6mHcS=gC3tLaA7FxzQuqMdPR1JpO1hN71512459890730compressflag.jpg

 

说了这么多这本书的好话,我觉得有一点比较不足,没有深入分析司马懿「黑化」的转变与心理分析甚为可惜,作者秦涛点出司马懿「做人低调,做事高调」,顺应时势,以权谋全存、以私德立身(这有没有很像职场谋生守则),从其入仕后也多如同前辈谋士贾诩一般少言多看,有建言但不坚持,这些顶多说明其「厚」,其转「黑」的关键在于要借诸葛亮的手杀掉张郃,在此之前司马懿多为顺应时势,曹休、曹真的兵败均由其自身因素,但是喊著「归兵勿追」的张郃,被司马懿被逼去追击擅长撤退中回马枪的诸葛亮(前有以回马枪斩杀王双的纪录),直接挖坑叫张郃跳,这是司马懿第一次直接体验到血腥感和权力欲的界线竟然如此靠近,此后征服公孙渊的屠城,灭曹爽集团八家灭三族,王凌集团夷三族,这些血腥黑化的过程在「军师联盟2虎啸龙吟」有很深刻和生动地描绘,非常值得一看,而司马懿这种政治上的清洗式杀戮下启后来的晋朝与南朝政治更为血腥的政治杀戮。

 

最后总结推荐一下这本《权谋至尊司马懿》给「军师联盟」的纷丝和想了解三国后期以魏国为主的三国粉,可以用轻松阅读的方式完整地了解司马懿的一生,非常适合一边追「军师联盟」,一边当作课外阅读或延伸阅读,也不会被过於戏剧化的剧情牵著鼻子走,也多了一些和朋友们的谈资,这也就是三国故事最有趣与迷人之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